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测定补阳还五汤及其益气组分、活血组分干预后脑出血大鼠脑损伤区组织Tie-2的表达,初步探讨益气活血中药治疗脑出血的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益气活血组、益气组和活血组。用Ⅶ型胶原酶诱导脑出血大鼠模型。各组分别灌服相应益气活血法代表方补阳还五汤全方及其益气组分、活血组分药物,于术后1、4、7、14、21和28d分别检测血肿侧脑组织Tie-2的表达。结果正常组、假手术组各时间点Tie-2的表达未见明显阳性信号;模型组、益气组、活血组及益气活血组脑出血后1d即有Tie-2表达,模型组在21d达到高峰、随后下降,益气组、活血组及益气活血组表达高峰时间提前至14d,益气活血组各个时间点表达均高于同时间点其它组。结论益气活血中药可能通过使脑出血血肿周围脑组织Tie-2受体的表达增强,而促进脑出血损伤区血管新生和成熟的作用,并促进脑出血大鼠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补阳还五汤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并观察对脑组织VEGF和ITGαvβ3的表达及脑皮质区新生血管的影响。方法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浆中内皮生长因子(VEGF)、ITGαvβ3的含量;免疫组化法测定各组模型缺血侧大脑皮质区VEGF及CD34的表达。结果补阳还五汤可以显著升高血浆中VEGF和ITGαvβ3的表达(P<0.01),增加缺血侧大脑皮质区VEGF的表达和微血管密度(P<0.01)。结论补阳还五汤能够促使血管生成,改善脑循环,促进缺血脑组织的修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研究益气活血中药方剂对脑出血大鼠脑损伤区组织促血管生成素-1(Ang-1)表达的影响,探讨益气活血法治疗脑出血的作用机制。方法:155只SD大鼠被随机分为正常组5只,假手术组、模型组、益气活血组、益气组和活血组各30只。用Ⅶ型胶原酶诱导脑出血大鼠模型。各组相应灌服益气活血法代表方补阳还五汤全方及其益气组分、活血组分药物。各组于术后1、4、7、14、21和28d各取5只大鼠,采用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Ang-1的表达,结果进行光密度扫描半定量分析。结果:正常组及假手术组不同时间点Ang-1表达未见明显阳性信号;模型组、益气组、活血组及益气活血组脑出血后1d即有Ang-1表达,模型组至21d达到高峰,随后开始下降,益气组、活血组及益气活血组表达高峰时间提前至14d,活血组及益气活血组至21d仍维持一定的表达水平;各个时间点益气活血组表达均高于其他组。结论:益气活血中药可能通过使脑出血血肿周围脑组织Ang-1的表达增强,而促进脑出血损伤区血管新生和成熟,并促进脑出血大鼠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栀子总环烯醚萜苷对脑出血大鼠内皮屏障的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栀子总环烯醚萜苷(30、15和5mg/kg)组,采用自体血注入诱发大鼠脑出血模型,术后24、48、72和120h时间点各组各取10只大鼠脑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脑出血周围血肿组织中内皮屏障抗原(endothelial barrier antigen,EBA)和血管内皮整合素αVβ3(αVβ3-Integrin)表达,ELISA法测定促血管生成素-1(angiopoietin-1,Ang-1)和血栓调解蛋白(Thrombomodulin,TM)含量变化。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术后24~120h模型大鼠脑血肿周围组织中EBA免疫消失区面积增多,整合素αVβ3平均光密度值增加,Ang-1和TM浓度升高。与模型组比较,30mg/kg栀子总环烯醚萜苷组在术后24~120h各时间点EBA免疫消失区面积和整合素αVβ3表达降低,Ang-1和TM浓度降低。15mg/kg栀子总环烯醚萜苷组仅在术后24~72h有效。结论:栀子总环烯醚萜苷可保护或修复内皮屏障,减少EBA消失区面积和整合素αVβ3表达,降低Ang-1和TM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对脑出血大鼠脑内损伤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mRNA及其受体Flt—1 mRNA和Flk—1 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益气活血法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立体定位向脑内苍白球注入Ⅶ型胶原酶0.5U建立脑出血模型。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益气活血组、益气组、活血组,分别灌服益气活血法代表方补阳还五汤全方及其益气组分、活血组分药物(剂量为临床70kg成人用量的3倍),运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正常组及其它各组于造模术后1、4、7、14、21、28d各时间点VEGFmRNA、Flt—1 mRNA和Flk—1 mRNA的动态变化。结果正常组及假手术组不同时间点VEGFmR.NA、Flt—1 mRNA和Flk—1 mRNA均未见明显表达;模型组VEGFmRNA、Flt-1 mRNA和Flk—1 mRNA在脑出血后1d即开始表达,21d达到高峰,然后逐渐减弱;益气活血组VEGFmRNA、Flt—1 mRNA和Flk—1 mRNA表达在7~21d明显高于其他各组,VEGFmRNA和Flk—1 mRNA表达在术后14d达高峰,Flt—1 mRNA在术后21d达高峰。结论益气活血法能促进脑出血大鼠脑内VEGFmRNA、Flt—1 mRNA和Flk—1 mRNA的表达而调整血管新生过程,可能是其促进组织修复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法对脑出血大鼠脑内损伤区凝血酶敏感蛋白-2(TSP-2)的影响,探讨益气活血法治疗脑出血的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益气活血组、益气组和活血组;采用Ⅶ型胶原酶诱导大鼠脑出血模型,再对相应的组分别灌服补阳还五汤及该方的益气药和活血药,在不同的时间点取脑组织并用免疫印迹分析鼠脑TSP-2的表达。结果正常组和假手术组不同时间点TSP-2表达无明显变化;模型组TSP-2在脑出血后1d即开始表达,1~7d各时间点表达无明显差异,7~28d表达呈逐渐上升趋势,并在28d达高峰;益气活血组TSP-2表达14~21d时上升趋势较其它三组缓慢,在21d表达较其它三组弱,在28d表达较其它三组强。结论益气活血法有可能通过影响脑出血后损伤区TSP-2的表达,在受损脑组织进行血管重建的阶段,抑制TSP-2的表达,降低其对血管新生的抑制作用,延长血管新生的时间,并在血管重建后期上调TSP-2表达,抑制血管过度增殖,以保证整个血管新生过程的顺利和效率。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海马区血管新生的影响。方法: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建立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模型,将动物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尼莫地平组和补阳还五汤组,给予不同处理,分别于1 d、7 d、14 d和28 d处死动物,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海马区血管新生情况。结果:正常脑内海马区存在一定的Brd U、v WF阳性细胞,脑缺血7 d达高峰,然后逐渐下降;补阳还五汤组可显著增强Brd U的表达,在第7 d、14 d时明显多于其他各组(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可促进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海马区血管新生。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研究黄芪多糖修饰胶原的促血管新生作用,并对其作用及发生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在鸡胚绒毛尿囊膜(CAM)模型及SD大鼠模型中观察新生微血管密度、胶原中血红蛋白及肉芽组织中羟脯氨酸含量验证黄芪多糖修饰胶原的促血管新生作用,并对最佳剂量进行观察。通过VEGF及整合素蛋白αvβ3的表达探讨促血管新生作用的机制。结果:CAM模型中,20μg/mL黄芪多糖+胶原组微血管明显高于其他各组;大鼠模型中,胶原中血红蛋白含量及肉芽组织中羟脯氨酸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肉芽组织中VEGF及整合素蛋白αvβ3表达明显。结论:20μg/mL黄芪多糖修饰胶原能明显促进血管新生,其发生机制与VEGF及整合素蛋白αvβ3的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11.
《陕西中医》2016,(7):921-923
目的:通过研究中医益气活血方补阳还五汤对小鼠脑出血脑组织含水量,进一步探讨益气活血中药作用于脑出血的作用机制。方法:将健康雄性ICR小鼠,随机分为以下五组:假手术组、出血组、出血+益气组、出血+活血组、出血+补阳还五汤组,利用纹状体注射胶原酶IV建立小鼠脑出血模型,假手术组和出血组以蒸馏水灌胃,出血+益气组、出血+活血组和出血+补阳还五汤组分别灌服补阳还五汤益气组分、活血组分及补阳还五汤全方药物。分别在造模结束后24h和72h取材,通过干湿重法检测脑组织含水量。结果:益气组、活血组和补阳还五汤组都可以减低小鼠脑出血后24h和72h脑出血基底节区的水肿含量。结论:补阳还五汤主要作用于基底节区以降低其对脑水肿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对大鼠心肌梗死后左室非梗死区心肌微血管新生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结扎左冠状动脉主干造成心肌梗死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及补阳还五汤低、中、高剂量组,加上假手术组,共5组,每组12只。补阳还五汤低、中、高剂量组分别按9.25、18.5、37 g/(kg.d)给予补阳还五汤水煎剂灌胃,假手术组、模型组给予0.2 mL/10 g生理盐水灌胃。连续给药12周后处死大鼠。免疫组化法检测心肌Ⅷ因子的表达,Westren blot及免疫组化法检测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C(VEGF-C)的表达。结果假手术组和不同剂量补阳还五汤组血管密度和VEGF-C的表达明显高于模型组(P〈0.001);补阳还五汤中剂量组VEGF-C的表达与假手术组相当(P〉0.05),补阳还五汤高剂量组VEGF-C表达高于假手术组(P〈0.01)。结论补阳还五汤可以促进心肌梗死后大鼠左室非梗死区血管新生,并且呈剂量依赖性,补阳还五汤促血管新生作用可能与升高VEGF-C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3.
补阳还五汤对急性脑缺血大鼠血管新生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对急性脑缺血大鼠血管新生的影响。方法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建立急性脑缺血大鼠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补阳还五汤组和尼莫地平组,给予不同处理,给药7d后处死大鼠,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脑缺血区微血管密度(MVD)的变化及脑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表达情况,同时评价动物神经功能。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补阳还五汤组能改善模型大鼠的神经功能缺失症状,MVD显著升高,并增强VEGF和bFGF的表达。结论补阳还五汤可促进急性脑缺血大鼠缺血区血管新生,增强脑组织VEGF和bFGF的表达,可能是其抗脑缺血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联合神经干细胞移植对脑缺血大鼠血管新生的影响。方法: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建立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模型,将动物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补阳还五汤组、NSCs移植组和移植联合中药组,给予不同处理,分别于第1d、7d、14d和28d处死动物,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大鼠海马区血管新生情况。结果:正常组大鼠脑内海马区存在一定的Brd U、v WF阳性细胞,脑缺血7d达高峰,然后逐渐下降;移植联合中药组Brd U、v WF的表达显著增强,在第7d和第14d时明显多于其他各组(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联合神经干细胞移植可促进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海马区血管新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对兔脑脊液漏模型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清洁级成年大耳白兔3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和补阳还五汤组,每组10只,制备脑脊液漏模型后,补阳还五汤组予补阳还五汤灌胃,其余各组予生理盐水灌胃,在灌胃第7天、第14天时,各组随机选择5只白兔,手术取出脊膜切口部位血肿机化物,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TGF-β1、bFGF表达。结果:在第7天、第14天时,补阳还五汤组TGF-β1、bFGF表达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5),而模型对照组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在第7天、第14天时两时间点组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可增加兔脑脊液漏模型局部TGF-β1及bFGF的表达,促进愈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种子育麟散治疗不孕症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30只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中药组,每组10只。模型组和中药组通过腹腔内注射丙氨瑞林、尿促性腺激素、注射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建立控制性超促排卵模型大鼠。造模开始的同时中药组给予种子育麟散7.2 g/(kg·d)灌胃,模型组、空白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均每日1次,每次2 ml,连续9天。于孕5天后分别采用免疫组化法、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子宫内膜整合素αvβ3、同源框(HOX)A10蛋白表达,RT-PCR法检测HOXA10、整合素αvβ3 mRNA表达。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子宫内膜整合素αvβ3、HOXA10蛋白及HOXA10、整合素αvβ3 mRNA表达量明显减少(P0.05);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子宫内膜整合素αvβ3、HOXA10蛋白及整合素αvβ3、HOXA10 mRNA表达量明显增加(P0.05)。结论 种子育麟散能够提高大鼠子宫内膜整合素αvβ3、HOXA10蛋白及mRNA的表达,从而改善妊娠结局,可能是其治疗不孕症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补阳还五汤对脑出血(ICH)大鼠脑组织的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表达及改良大鼠神经功能严重程度评分(mNSS)影响,探讨其机制.方法 (1)建立胶原酶来诱导的ICH大鼠模型;(2)将4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模型组(ICH)、补...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补肾活血方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stem cells,BMSCs)移植治疗薄型子宫内膜模型大鼠子宫内膜血管内皮细胞标志蛋白CD34、子宫内膜容受性标志物整合素αvβ3、白细胞抑制因子(LIF)表达的影响.方法 从6~8周龄雄性SD大鼠股骨骨髓中分离提取BMSCs,采用全骨髓贴壁法将其纯化,实验选用纯度较高的第3代细胞,分别采用尾静脉(IV)和宫腔注射(IU)的方法移植到雌性SD大鼠体内;给予雌性SD大鼠宫腔灌注95%无水乙醇及灌胃羟基脲加尾静脉注射高分子右旋糖苷,建立肾虚血瘀薄型子宫内膜模型;将实验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BMSCs+ IV组、BMSCs+ IU组、BMSCs+ IV+中药组、BMSCs+ IU+中药组;各干预组分别给予BMSCs静脉或宫腔移植并联合中药干预后经过大鼠3个动情周期,处死取材.免疫组化、Western blot检测子宫内膜中CD34、整合素αvβ3及LIF的表达情况.结果 BMSCs+ IV组、BMSCs+ IU组、BMSCs+ IV+中药组、BMSCs+ IU+中药组均能一定程度地增加子宫内膜CD34、整合素αvβ3、LIF的表达(P<0.05);在免疫组化检测整合素αvβ3表达方面,BMSCs+ IV组与BMSCs+IU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MSCs+ IV+中药组与BMSCs+ IV组,BMSCs+ IU+中药组与BMSCs+ IU组在免疫组化检测整合素αvβ3表达及Western blot检测整合素αvβ3、LIF表达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尾静脉注射BMSCs增加整合素αvβ3表达优于宫腔注射BMSCs,加用补肾活血方后能更好地增加整合素αvβ3和LIF的表达.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组方对于急性缺血缺氧的心肌组织血管新生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结扎健康的SD雄性大鼠左冠脉的前降支,建立急性缺血缺氧的心肌梗死的模型,造模成功后的45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芪参益气滴丸组、益气活血方组,假手术组15只大鼠模型仅穿线不结扎,各组在根据处死时间随机分为3 d、7 d、14 d 3个时相组。观察不同组别不同时相HE染色情况及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与假手术组,模型组相比,益气活血组方HE染色可见较多增生的毛细血管;PDGF蛋白表达在芪参益气滴丸组和益气活血组方表达较高(P0.01),在4个组别的不同时相比较时,发现在芪参益气滴丸组和益气活血组方随着时间增加,蛋白表达量增多(P0.01),而假手术组和模型组无规律可循。结论益气活血组方可能通过促进PDGF的表达,促进血管新生,增加动脉的密度,形成血管壁,从而可以增加心脏侧支循环,改善心肌的缺血缺氧状态。  相似文献   

20.
马小晴  郎丰龙  赵爽  张强 《中医药导报》2021,27(11):30-34,40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法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脑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建立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建模成功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n=17)、血塞通组(n=17)、补阳还五汤组(n=17)、联合组(n=18),另设假手术组(n=17)和空白组(n=17).各组大鼠给予相应干预.比较各组大鼠1、3、7d神经缺损评分、脑组织含水量、脑梗死体积百分比,检测脑组织无翅型MMTV整合位点家族成员3a(Wnt3a)、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β-连环蛋白(β-catenin)、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l-2)、Bax的mRNA及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血塞通组、补阳还五汤组和联合组大鼠1、3、7d神经缺损评分、大脑组织含水量、脑梗死体积百分比、脑组织GSK-3β mRNA及蛋白相对表达量均降低(P<0.05),脑组织Wnt3a、β-catenin、CyclinD1的mRNA及蛋白相对表达量,以及Bcl-2/Bax均升高(P<0.05);联合组上述指标改善情况均优于血塞通组和补阳还五汤组(P<0.05).结论:益气活血法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具有脑保护作用,其机制与激活Wnt3a/β-catenin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