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APL)完全缓解后治疗与长期生存的关系。方法 对 2 6例APL患者经全反式维甲酸 (A TRA)或砷剂诱导分化达完全缓解 (CR)后的治疗方法与生存时间进行了回顾性随访。结果 维持治疗及自身骨髓移植 (ABMT)组(15例 ) 3年复发率 40 % ,3年存活率 5 5 5 % ;而终止治疗组 (11例 ) ,分别为 81 8%和 18 2 %。结论 APL达CR后实施强化维持治疗或者进行ABMT对于长期生存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亚砷酸(As2O3)、全反式维甲酸(ATRA)联合化疗治疗儿童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疗效。方法 8例APL患儿采用ATRA及柔红霉素(DNR)联合进行诱导、巩固及维持治疗,并定期检测PML-RARα融合基因。结果 完全缓解(CR)率为87.5 %,达CR中位时间为26 d,并于巩固治疗期间采用As2O3与ATRA及蒽环类药物交替进行,并予以维持治疗,总疗程为3.5年。目前1例已停药,6例处于维持治疗阶段。7例患儿每3个月检测PML-RARα融合基因均为(-),仅1例患儿未达CR死亡。结论 As2O3与ATRA联合化疗治疗儿童APL的疗效较满意 。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以三氧化二砷(ATO)为基础的诱导和维持治疗方案治疗初发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长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62例初诊成年APL患者诱导缓解治疗和缓解后巩固维持治疗经过,并作5、7年随访分析。结果 诱导治疗阶段,ATO+全反式维甲酸(ATRA)双药联合化疗组与ATRA联合化疗组完全缓解(CR)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前者达到CR时间明显缩短。诱导治疗后PML-RARα融合基因转阴率两组分别为86.2 %、56.3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巩固维持治疗阶段,ATO序贯维持组和化疗序贯维持组5年总生存(OS)率分别为(94.4±5.4)%和(45.5±10.2)%,7年OS率分别为(52.5±23.7)%和(27.3±9.3)%;两组5年无病生存(DFS)率分别为(94.7±5.5)%和(41.3±10.1)%,7年DFS率分别为(52.6±23.7)%和(27.5±9.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ATO序贯维持组复发率(14.7 %)低于化疗序贯维持组(37.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以ATO联合ATRA、化疗的诱导化疗方案可缩短诱导化疗时间,提高PML-RARα融合基因转阴率,而且,包含ATO的序贯维持治疗明显改善APL患者的长期生存,减少复发,安全性高,患者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左乳腺癌继发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治疗方法。方法 报道1例左乳腺癌患者术后继发APL的治疗结果,分析治疗成功经验,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患者左乳腺癌术后1.5年,出现乏力、齿龈出血3个月,经骨髓、流式细胞术检查确诊为APL。给予维甲酸联合HA方案化疗后达完全缓解(CR)。其后给予维甲酸、砷剂联合化疗巩固治疗,治疗中多次复查血象、骨髓均正常,临床完全缓解达5年。结论 左乳腺癌术后继发APL长期存活5年罕见,该例患者治疗后临床完全缓解5年,达临床治愈,为今后治疗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序贯综合疗法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2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序贯应用三氧化二砷(As2O3)、全反式维A酸(ATRA)与细胞毒药物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疗效与转归。方法 对初治或复治的APL26例,先用As2O3或ATRA诱导缓解,再用As2O3,ATRA和化疗药物序贯综合治疗;以同期未序贯治疗的26例作对照。结果 治疗组完全缓解(CR)率为96.2 %,3年CCR为69.2 %,5年CCR为50 %,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序贯综合治疗使APL能获得较高的缓解率和长期生存率,并提示无论诱导或缓解后应用As2O3治疗APL均有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三氧化二砷(As2O3)联合全反式维A酸(ATRA)双诱导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近期疗效及化疗序贯治疗的远期疗效观察。方法 对51例APL患者应用As2O3联合ATRA双诱导治疗;对其中47例CR患者采用DA,HA,MDAra-C,As2O3序贯巩固治疗。结果 51例APL患者47例获CR,CR率92.2 %。47例CR患者中,42例生存至今,生存时间8 ~ 83个月,中位生存时间41.2个月。 结论 As2O3联合ATRA诱导治疗APL完全缓解率高,毒副作用小,结合化疗及As2O3序贯治疗,复发率低,长生存率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亚砷酸(As2O3)、全反式维甲酸(ATRA)联合化疗治疗儿童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疗效.方法 8例APL患儿采用ATRA及柔红霉素(DNR)联合进行诱导、巩固及维持治疗,并定期检测PML-RARα融合基因.结果 完全缓解(CR)率为87.5%,达CR中位时间为26 d,并于巩固治疗期间采用As2O3与ATRA及蒽环类药物交替进行,并予以维持治疗,总疗程为3.5年.目前1例已停药,6例处于维持治疗阶段.7例患儿每3个月检测PML-RARα融合基因均为(-),仅1例患儿未达CR死亡.结论 As2O3与ATRA联合化疗治疗儿童APL的疗效较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亚砷酸(As2O3)、全反式维甲酸(ATRA)联合化疗治疗儿童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疗效.方法 8例APL患儿采用ATRA及柔红霉素(DNR)联合进行诱导、巩固及维持治疗,并定期检测PML-RARα融合基因.结果 完全缓解(CR)率为87.5%,达CR中位时间为26 d,并于巩固治疗期间采用As2O3与ATRA及蒽环类药物交替进行,并予以维持治疗,总疗程为3.5年.目前1例已停药,6例处于维持治疗阶段.7例患儿每3个月检测PML-RARα融合基因均为(-),仅1例患儿未达CR死亡.结论 As2O3与ATRA联合化疗治疗儿童APL的疗效较满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亚砷酸(As2O3)、全反式维甲酸(ATRA)联合化疗治疗儿童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疗效.方法 8例APL患儿采用ATRA及柔红霉素(DNR)联合进行诱导、巩固及维持治疗,并定期检测PML-RARα融合基因.结果 完全缓解(CR)率为87.5%,达CR中位时间为26 d,并于巩固治疗期间采用As2O3与ATRA及蒽环类药物交替进行,并予以维持治疗,总疗程为3.5年.目前1例已停药,6例处于维持治疗阶段.7例患儿每3个月检测PML-RARα融合基因均为(-),仅1例患儿未达CR死亡.结论 As2O3与ATRA联合化疗治疗儿童APL的疗效较满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亚砷酸(As2O3)、全反式维甲酸(ATRA)联合化疗治疗儿童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疗效.方法 8例APL患儿采用ATRA及柔红霉素(DNR)联合进行诱导、巩固及维持治疗,并定期检测PML-RARα融合基因.结果 完全缓解(CR)率为87.5%,达CR中位时间为26 d,并于巩固治疗期间采用As2O3与ATRA及蒽环类药物交替进行,并予以维持治疗,总疗程为3.5年.目前1例已停药,6例处于维持治疗阶段.7例患儿每3个月检测PML-RARα融合基因均为(-),仅1例患儿未达CR死亡.结论 As2O3与ATRA联合化疗治疗儿童APL的疗效较满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亚砷酸(As2O3)、全反式维甲酸(ATRA)联合化疗治疗儿童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疗效.方法 8例APL患儿采用ATRA及柔红霉素(DNR)联合进行诱导、巩固及维持治疗,并定期检测PML-RARα融合基因.结果 完全缓解(CR)率为87.5%,达CR中位时间为26 d,并于巩固治疗期间采用As2O3与ATRA及蒽环类药物交替进行,并予以维持治疗,总疗程为3.5年.目前1例已停药,6例处于维持治疗阶段.7例患儿每3个月检测PML-RARα融合基因均为(-),仅1例患儿未达CR死亡.结论 As2O3与ATRA联合化疗治疗儿童APL的疗效较满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亚砷酸(As2O3)、全反式维甲酸(ATRA)联合化疗治疗儿童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疗效.方法 8例APL患儿采用ATRA及柔红霉素(DNR)联合进行诱导、巩固及维持治疗,并定期检测PML-RARα融合基因.结果 完全缓解(CR)率为87.5%,达CR中位时间为26 d,并于巩固治疗期间采用As2O3与ATRA及蒽环类药物交替进行,并予以维持治疗,总疗程为3.5年.目前1例已停药,6例处于维持治疗阶段.7例患儿每3个月检测PML-RARα融合基因均为(-),仅1例患儿未达CR死亡.结论 As2O3与ATRA联合化疗治疗儿童APL的疗效较满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亚砷酸(As2O3)、全反式维甲酸(ATRA)联合化疗治疗儿童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疗效.方法 8例APL患儿采用ATRA及柔红霉素(DNR)联合进行诱导、巩固及维持治疗,并定期检测PML-RARα融合基因.结果 完全缓解(CR)率为87.5%,达CR中位时间为26 d,并于巩固治疗期间采用As2O3与ATRA及蒽环类药物交替进行,并予以维持治疗,总疗程为3.5年.目前1例已停药,6例处于维持治疗阶段.7例患儿每3个月检测PML-RARα融合基因均为(-),仅1例患儿未达CR死亡.结论 As2O3与ATRA联合化疗治疗儿童APL的疗效较满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亚砷酸(As2O3)、全反式维甲酸(ATRA)联合化疗治疗儿童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疗效.方法 8例APL患儿采用ATRA及柔红霉素(DNR)联合进行诱导、巩固及维持治疗,并定期检测PML-RARα融合基因.结果 完全缓解(CR)率为87.5%,达CR中位时间为26 d,并于巩固治疗期间采用As2O3与ATRA及蒽环类药物交替进行,并予以维持治疗,总疗程为3.5年.目前1例已停药,6例处于维持治疗阶段.7例患儿每3个月检测PML-RARα融合基因均为(-),仅1例患儿未达CR死亡.结论 As2O3与ATRA联合化疗治疗儿童APL的疗效较满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亚砷酸(As2O3)、全反式维甲酸(ATRA)联合化疗治疗儿童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疗效.方法 8例APL患儿采用ATRA及柔红霉素(DNR)联合进行诱导、巩固及维持治疗,并定期检测PML-RARα融合基因.结果 完全缓解(CR)率为87.5%,达CR中位时间为26 d,并于巩固治疗期间采用As2O3与ATRA及蒽环类药物交替进行,并予以维持治疗,总疗程为3.5年.目前1例已停药,6例处于维持治疗阶段.7例患儿每3个月检测PML-RARα融合基因均为(-),仅1例患儿未达CR死亡.结论 As2O3与ATRA联合化疗治疗儿童APL的疗效较满意.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长期生存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PML/RARα融合基因的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运用筑巢式反转录聚合酶链(RT蛳PCR)方法,观察生存5 a以上的28例APL 的PML/RARα融合基因变化。结果:(1)初诊时10例PML/RARα融合基因测定9例阳性,阳性率90.0%。(2) 完全缓解后在不同时期阳性率测定结果:6个月时64.3 %,12 个月时46.7 %,24个月时31.6 %,36个月时25.0 %,48 个月时17.8 %,60个月时17.8 %。>60个月21.4 %。(3)3例60 个月时血象、骨髓为完全缓解状态,但PML/RARα融合基因阳性,其中2例62 个月、78 个月时复发。1例坚持化疗至96 个月时方转阴性,现持续缓解116 个月。3例PML/RARα融合基因由阴性转为阳性后复发。其余病例PML/RARα融合基因持续阴性,血象、骨髓完全缓解。(4)缓解后中止治疗的3例中,1例PML/RARα融合基因持续阳性在62 个月时复发死亡。2例由阴性转为阳性病例中1例在119 个月时复发死亡。1例CR 99个月复发,经白血康治疗后CR2。CR2 6个月时仍阳性。现生存112 个月。结论:长期生存的APL患者PML/RARα融合基因持续阳性或由阴性转为阳性常与复发有关。持续阴性常伴随长期无病生存。完全缓解后的维持治疗尚为一艰巨而长期的过程。对持续阳性病例,坚持长期、足够强烈的继续治疗,维持持续的首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全反式维甲酸(ATRA)联合三氧化二砷(As2O3)治疗初诊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对ATRA每天25 mg/m2联合As2O3 10 mg/d(联合组)治疗的35例APL患者达完全缓解(CR)时间、CR率、早期病死率及不良反应进行观察,并与单用As2O3 10 mg/d(单药组)治疗的33例进行比较。结果 联合组CR率为94.3 %(33/35),与单药组[90.9 %(30/3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获得CR时间为26.1 d,短于单药组的30.5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与单药组APL分化综合征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早期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高WBC组比中、低WBC组CR率低,死亡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低WBC组与中WB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s2O3联合ATRA较单用As2O3治疗初诊APL获得CR时间短,WBC>10×109/L为预后不良的因素,APL分化综合征应尽早发现,及时处理。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具有附加染色体异常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临床特征和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72例APL患者,比较了除典型的t(15;17)易位外尚有附加染色体异常APL患者9例(A组)与仅有典型的t(15;17)易位APL患者63例(B组)的临床特征、治疗转归以及生存情况。结果 72例APL患者中,具有附加染色体异常的发生率为12.5 %,最常见的附加染色体异常为+8,A、B两组患者发病时血液学参数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中位随访时间分别为28个月,两组早期死亡率分别为11.1 %和12.7 %(P=1.00);A、B两组可评估疗效病例分别为8例和50例,全部患者均达完全缓解(CR),诱导至CR的平均时间分别为36 d和38 d(P=0.59),复发率分别为0和16 %(P=0.58),至随访结束,A组有8例患者生存,B组42例患者生存,两组均无过半患者死亡,因此无法统计和比较中位生存时间(OS)。结论 APL患者附加染色体异常发生率约10 %,+8是最常见的附加异常,APL附加染色体异常对患者临床特征、诱导治疗反应、复发以及生存均无明显影响,临床上可按经典t(15;17)易位的APL处理。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PML-RARα融合基因在监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微小残留病(MRD)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诱导缓解及巩固维持治疗期间,采用筑巢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患者骨髓细胞中PML-RARα融合基因的动态变化、PML-RARα融合基因。结果 长期随访的18例完全缓解(CR)患者,2例出现分子学复发。其中1例发生于CR1后4个月,诱导缓解治疗后获得CR2,CR2后2个月再次出现分子学与血液学的复发,诱导治疗1个疗程获得CR3;1例发生于CR1后74个月,诱导缓解治疗后获得CR2,随访结束时生存期已达106个月。结论 在CR期定期监测PML-RARα融合基因,可早期发现分子学复发,及时干预治疗可避免血液学复发。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完全缓解(CR)后的治疗方案,以提高缓解率,缓解后的长期生存率和临床治愈率。方法将AML(M2、M3)随机分为两组,甲组缓解后治疗均采用以米托蒽醌为主的强烈化疗方案(MDA、MEA、MD-Ara-C);乙组用传统的标准化疗方案(HA、DA)治疗3年,M3间歇期用全反式维甲酸(ATRA)治疗。观察CR率及5年长期生存率。结果甲组M2CR率,M2、M3缓解后5年长期生存率与乙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M3甲乙两组CR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AML早期采用强烈短期化疗方案优于传统的长期标准化方案和维持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