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阶段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治疗的方法学主要包括以下四种:⑴肺静脉节段性电学隔离;⑵环肺静脉左心房线性消融;⑶超声引导下的近肺静脉开口部心房环状消融;⑷三维标测 双肺静脉环状标测电极导管指导下的环肺静脉射频消融电隔离。现对这4种消融方法的有效性、存在问题及理论意义等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2.
老年人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导管消融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评价老年人阵发性心房颤动 (PAF)行导管消融治疗的可行性和疗效 ,选择药物无法控制或不能耐受的PAF患者 5 6例 ,男 4 1例、女 15例 ,年龄 6 5 .7± 10 .1(6 0~ 74 )岁 ,无器质性心脏病 4 6例 ,合并高血压 7例 ,高血压及糖尿病 1例 ,高血压及冠心病 1例 ,冠心病 1例。均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查排除左房血栓。据消融技术的演进及患者入选的时间顺序 ,采用不同的消融方法 (点消融术、超声球囊肺静脉电隔离术、肺静脉节段性消融电隔离术 )。 3~ 6个月后评价疗效。结果 :5 6例患者 ,5 5例完成消融术 :点消融术 4例 ,成功 1例 ,无效 2例 ,心包积血 1例 ;超声球囊肺静脉电隔离术 14例 ,成功 7例 ,有效 5例 ,无效 2例 ,无肺静脉狭窄 ;肺静脉节段性消融电隔离术 37例 ,成功11例 ,有效 2 3例 ,无效 3例 ,左下肺静脉开口 >30 %狭窄 1例。结论 :导管消融治疗老年人PAF是安全有效的 ,肺静脉电隔离术使疗效明显提高 ,但仍未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3.
141例阵发性心房颤动经导管消融治疗的并发症分析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目的 探讨心房颤动(房颤)经导管消融治疗的安全性。方法 连续141例阵发性房颤患者,消融方法包括点状消融(53例)、肺静脉开口部节段性消融(41例)和肺静脉开口部超声球囊消融(47例)3种。结果 总计17例出现并发症,其中主要并发症9例(6.4%),包括2例急性心包填塞、5例无症状的肺静脉狭窄(>50%直径)和2例膈神经麻痹。肺静脉狭窄的发生均与高功率(30—50W,55—60℃)消融或在肺静脉深部放电有关。其它并发症包括肺静脉夹持导管2例、严重迷走神经反射3例、一过性ST段拾高2例、气胸1例。2例心包填塞均发生于本组的前21例中。结论 阵发性房颤经导管消融治疗的主要并发症是心房穿孔和肺静脉狭窄,肺静脉造影、以低功率(20—30W,50℃)在肺静脉开口部消融以及术者是否已通过学习曲线对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其发病率有逐年升高的趋势。随着近几年来房颤导管消融技术的进步,导管消融已成为药物难治性阵发性房颤的一线治疗方案。但由于慢性房颤的发生和维持机制尚不明确,慢性房颤的导管消融还没有一个标准的术式,仍处于深入探索阶段。一、节段性肺静脉电学隔离术节段性肺静脉电学隔离是2000年Haissaguerre等[1]最早提出的,研究发现肺静脉开口部的左心房-肺静脉的电连接是不连续的,存在节段性电突破,所以他们提出节段性消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经药物治疗无效并接受射频导管消融治疗的患者,采用经改良的节段性电隔离方法隔离肺静脉进行治疗,并研究该方法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61例阵发房颤患者采用一次房间隔穿刺技术,分别送入标测及消融电极导管。应用猪尾造影导管用高压注射器非选择性左心房造影显示肺静脉开口及左心耳位置,指导导管行进方向以减少心脏压塞风险。标测中常规探查、标测右下肺静脉,避免遗漏可能触发房颤的肺静脉电位。在肺静脉与左心房之间肺静脉电位优势传导部位用温控导管或冷盐水灌注导管做多点消融形成节段性隔离。结果 单个节段或多个节段消融可使肺静脉与左心房之间形成完全性电隔离,使肺静脉电位消失。节段性隔离靶肺静脉173根,即刻成功168根,成功率97.1%。术中2例发生心脏压塞,1例左上肺静脉狭窄60%。结论 节段性电隔离肺静脉法可有效隔离肺静脉,可替代点状隔离和环状隔离方法。与其他传统方法比较,手术时间短、成功率高,可明显减少肺静脉的损伤和避免肺静脉狭窄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肺静脉的肌袖电位在心房颤动的发生和维持中起重要作用.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的肺静脉节段性射频导管消融(下称消融)开始到目前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指导下环肺静脉前庭的线性消融[1-4],消融已成为心房颤动临床研究的热点.但在消融后早期出现心房颤动复发及新发的房性心动过速和心房扑动已越来越引起临床研究者的关注[5-8].本文介绍心房 颤动消融后心房颤动复发、新发房性心动过速和心房扑动的发生机制及其药物治疗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
阵发性心房颤动节段性肺静脉电隔离方法学评价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评价经改良的节段性电隔离肺静脉方法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39例阵发心房颤动患者,男性28例,女性11例,采用一次房间隔穿刺技术,送入标测及消融电极,并选用猪尾造影导管用高压非选择性造影显示肺静脉开口及左心耳位置,指导导管行进方向以减少心脏压塞风险.标测中常规探查、标测右下肺静脉,避免遗漏可能触发心房颤动的肺静脉电位.在肺静脉电位优势传导部位消融并轻微移动形成节段性电隔离.结果单个节段或多个节段消融可使肺静脉与左心房之间形成完全性电隔离.节段性隔离靶肺静脉85根,即刻成功81根,成功率95%,无并发症发生.结论节段性电隔离肺静脉法可有效隔离肺静脉,与其他传统方法比较,手术时间短、成功率高,可减少肺静脉的损伤和避免肺静脉狭窄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初步分析肺静脉节段性消融治疗心房颤动.方法 心房颤动40例,其中阵发性30例、持续性10例,年龄26~75(60±10)岁,行肺静脉节段性消融.结果 达到消融终点(4根肺静脉均完全隔离)27例,完成3根肺静脉隔离9例,完成2根肺静脉隔离4例.手术操作时间(200 37)min;x线曝光时间(55±10)min.手术相关并发症9例(9/40,22.5%),其中急性心包填塞2例(2/40,5.0%);肺静脉狭窄5例(5/40,12.5%) (其中有症状1例,无症状4例);严重迷走神经反应2例(2/40,5.0%).二次消融2例,手术成功,未复发.随访1~4年,总成功率为(30/40,75%).结论 经导管治疗心房颤动有效及相对安全;消融效果与左心房内径,心房颤动发作病史,是否持续性,肺静脉是否被完全隔离有关,术者通过学习曲线将能进一步提高手术成功率及降低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在心房颤动发作时行肺静脉隔离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在心房颤动 (房颤 )发作时 (包括部分持续性房颤 )进行肺静脉节段性电隔离的方法 ,评价其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选择 5例持续半年以内的房颤病例及 4例发作频繁的房颤病例 ,在房颤发作时行肺静脉电隔离。通过一次性房间隔穿刺送入标测及消融导管 ,行左房或肺静脉选择性造影 ,显示肺静脉后 ,标测肺静脉电位活动 ,并行节段性隔离。结果  9例患者共 2 9条肺静脉 ,肺静脉电位特征明确 ,在肺静脉环状电极标测到较左房电位振幅高尖 ,频率更快的肺静脉电位。选择最高尖处或频率最快处电位开始节段性消融。肺静脉电位 10 0 %消失 ,无并发症发生。 7例手术中或术后转为窦性心律。 2例电复律恢复窦性心律。结论 房颤发作时行肺静脉节段性电隔离方法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使用冷冻直导管节段消融肺静脉治疗心房颤动(房颤)的可行性和短期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临床确诊阵发性房颤患者11例,采用6 mn冷冻直导管、Lasso导管标测肺静脉电位,节段消融电隔离肺静脉,肺静脉电位消失30 min为消融隔离成功.结果 平均消融术时间(252.55±51.99)min,曝光时间(35.65±9.88)min.共隔离36根肺静脉,平均每根静脉冷冻(7.9±4.1)次.消融即刻成功率100%.平均随访(8.73±4.15)个月,短期成功率81.8%.结论 冷冻直导管节段消融肺静脉治疗房颤的短期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初步分析肺静脉节段性消融治疗心房颤动。方法心房颤动40例,其中阵发性30例、持续性10例,年龄26~75(60±10)岁,行肺静脉节段性消融。结果达到消融终点(4根肺静脉均完全隔离)27例,完成3根肺静脉隔离9例,完成2根肺静脉隔离4例。手术操作时间(200±37)min;x线曝光时间(55±10)min。手术相关并发症9例(9/40,22.5%),其中急性心包填塞2例(2/40,5.0%);肺静脉狭窄5例(5/40,12.5%)(其中有症状1例,无症状4例);严重迷走神经反应2例(2/40,5.0%)。二次消融2例,手术成功,未复发。随访1~4年,总成功率为(30/40,75%)。结论经导管治疗心房颤动有效及相对安全;消融效果与左心房内径,心房颤动发作病史,是否持续性,肺静脉是否被完全隔离有关,术者通过学习曲线将能进一步提高手术成功率及降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连续141例阵发性房颤患者,采取点状消融(53例)、肺静脉开口部节段性消融(41例)和肺静脉开口部超声球囊消融(47例)3种消融方法。结果:总计17例出现并发症,其中主要并发症9例(6.4%),包括2例急性心包填塞、5例无症状的肺静脉狭窄(>  相似文献   

13.
《实用心电学杂志》2016,(3):226-226
导管射频消融是近二十年来房颤研究领域进展最快,也是最有希望根治房颤的方法。多项临床研究显示,在窦律维持、生活质量等方面,导管消融治疗房颤优于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导管消融的经历了多种术式,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以肺静脉为主要靶点的术式,包括肺静脉点消融、环形消融、肺静脉节段性电隔离和环肺静脉电隔离等;另一类是不以肺静脉为主要靶点的术式,包括神经节丛消融、复杂碎裂心房电位(CFAE )消融、转子(rotor)消融等。  相似文献   

14.
肺静脉内的折返是促使心房颤动(房颤)发作的最可能机制,肺静脉在房颤的发生和维持机制中起重要作用。在实时左心房三维标测系统(Carto)指导下,肺静脉环状射频消融电隔离治疗阵发性房颤已成为可能。这里我们评价术前16排螺旋CT指导下肺静脉节段性消融治疗顽固性阵发性房颤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Carto-Merge技术指导存在左肺静脉共干的阵发性房颤患者行导管消融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存在左肺静脉共干的阵发性房颤患者27例,随机分为A组13例与B组14例。B组在Carto3技术建立的电解剖标测(FAM)模型指导下进行双侧肺静脉导管消融术,A组在Carto-Merge技术建立的影像融合模型(术前CT三维图像融合Carto3系统指引下建立的FAM模型)指导下进行双侧肺静脉导管消融术。记录并比较A组FAM模型与CT三维图像、B组FAM模型的左肺静脉相关参数(上下径、前后径、开口面积)及左心房容积,比较两组消融环相关参数(消融环上下径、前后径、横截面积、上下径比值、前后径比值及消融环横截面积/左肺静脉开口面积)。两组术后随访6个月,记录消融结局相关指标(双侧肺静脉电隔离完成情况、左右肺静脉消融时间及肺动脉压增高、窦性心律维持情况)。结果 A组CT三维图像的左肺静脉开口面积、左心房容积均小于FAM模型(P均<0.05),两组FAM模型的左肺静脉上下径、前后径、开口面积及左心房容积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A组消融环前后径、横截面积、前后径比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采用左房环状线性(线)消融、肺静脉口节段性(段)电隔离术加局灶性(点)消融法(简称线-段-点法)治疗心房纤颤(房颤),并研究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8mm温控消融导管分别在左房环状线性消融左右侧上下肺静脉口周围,肺静脉口壶腹部节段性消融丛状电位,最后标测和点状消融提前的单相电位(在肺静脉内或心房内)。结果26例患者均行肺静脉开口外环状线性消融。电隔离肺静脉共89条。行点状消融共25例。26例中20例所有异常电位消失,6例肺静脉内仍有高耸的异常电位,但已达到传出阻滞。手术即刻成功率100%。随访4~8个月,24例(92%)未发作房颤;术后仍有房颤发作而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后房颤发作明显减少者2例(8%)。未发生并发症。结论线-段-点联合消融法治疗房颤,方法简单,成功率高,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导管冷冻消融隔离肺静脉治疗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进行冷冻消融治疗的心房颤动患者的临床资料.着重分析冷冻消融治疗的术前准备、手术方法、手术结果、术后并发症以及随访结果。结果存Lasso标测电极指导下了.用Arctic Circler冷冻消融导管在肺静脉开口附近进i了冷冻消融,隔离肺静脉直至肺静脉电位消失。13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中.10例术中维持窦性心律,3例术中有短阵心房颤动发作,但均能自行终止。2例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1例于冷冻消融进行中终止心房颤动,1例未能在消融治疗中终止.在消融完成后行体外直流电复律1次,成功转为窦性心律,消融成功率为93.3ck(14/15)。共对15例心房颤动患者的54根肺静脉进行了电隔离,其中36根肺静脉单用环状冷冻导管消融4次~6次即能达到肺静脉的完全电隔离.18根肺静脉用环状冷冻导管消融后,需用普通射频消融导管在环形冷冻线上补点消融后才成功隔离肺静脉。术中、术后均无急性肺静脉狭窄等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6个月~10个月,11例临床症状得到改善,无心房颤动复发,其中4例需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维持窦性心律,4例心房颤动复发。消融后即刻选择性肺静脉造影和术后6个月核磁共振扫描检查均未发现肺静脉狭窄。结论导管冷冻消融隔离肺静脉是治疗心房颤动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心房颤动(房颤)环肺静脉消融术中不同部位消融损伤指标的差异,探讨心房-肺静脉电传导恢复的可能原因。方法入选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接受初次射频消融治疗,并由同一位术者完成的房颤患者。术者应用8.5 F冷盐水灌注压力感知消融导管和自动消融损伤标注软件Visi Tag模块,在CARTO 3三维标测系统辅助下完成双侧环肺静脉消融术。术中Visi Tag模块自动标记消融损伤点并记录各消融点的平均导管-组织接触力(CF)、接触力-时间积分(FTI)等参数。术后将双侧环肺静脉消融损伤线分为8个节段,双侧共16段,分析各段消融损伤指标的差异。结果共入选28例患者,平均年龄(62.9±11.2)岁,其中男性22例(78.6%),阵发性房颤19例(67.9%)。所有手术均完成环肺静脉电隔离,共记录到2175个消融点。比较各节段消融点平均CF均值、FTI均值、平均CF10 g的消融点百分比和FTI400 g·s消融点百分比等指标发现,左侧肺静脉前壁各消融节段(左前上、左前中、左前下)的消融损伤指标最不理想。在自动消融损伤标注条件为逐点消融时间不少于20 s和消融时导管移动范围不超过3 mm时,各节段均显示连续出现的消融损伤点,当增设参数,消融损伤一定时间的导管-组织接触力标注所需最小CF为5 g和限定时间百分比为50%时,各节段均有自动标注的消融损伤点消失,其中仍以左前上和左前中为显著,分别达到34.5%和29.0%。结论房颤环肺静脉消融时,左肺静脉前壁CF不足、稳定性不佳。这或许是影响消融后心房-肺静脉电传导恢复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9.
1994年Haissaguerre和Swartz等首先开展应用导管消融治疗心房颤动。随着对心房颤动发生和维持机制的深入研究、先进标测系统和技术的应用和多种消融策略的涌现,导管消融治疗心房颤动取得了飞速的发展,成为心脏电生理学领域最受关注的热点之一。研究表明,导管消融可以治愈心房颤动、提高患生活质量、改善心功能,并能提高生存率。目前国际上开展的心房颤动消融策略主要有:①肺静脉节段性电隔离(segmental pulmonary vein isolation,SPVI);②心内超声引导下的肺静脉前庭部消融电隔离:③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的环肺静脉消融(circunferential pulmonary veins ablation,CPVA);④迷走神经节丛消融;⑤左心房复杂碎裂电位(complex fractionated atrial electrograms,CFAE)部位消融等。在有经验的电生理中心,导管消融治疗心房颤动的成功率可达90%。[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心房颤动(房颤)的非药物治疗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国内外许多临床研究证明应用射频导管消融技术成功电隔离肺静脉可以有效预防房颤的复发。环状标测导管指导下的节段性消融肺静脉电隔离成功的指标为,窦性心律或心房内不同部位起搏时肺静脉电位消失、静脉与心房之间的电活动分离。在肺静脉电隔离过程中常碰到较明显的静脉电位被成功消融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