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角色扮演教学法在高职高专方剂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某医高专2018级药品生产技术班、中药学1、2班三个平行班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2018级药品生产技术班(n=28)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2018级中药学1班(n=28)、2018级中药学2班(n=29)为试验组,采用角色扮演教学法和传统教学法相结合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方剂学教学形式,以提高方剂学教学效果,培养合格的高职高专优秀人才。方法通过对目前高职高专方剂学实践教学的现状分析,提出实践教学不足的缺点,并提出从科学实验、临床见习、病案分析三方面加强实践教学的观点。结果实践教学不足影响了方剂学教学质量,加强实践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掌握、理解并运用方剂学知识的能力。结论实践教学是提高方剂学教学质量、培养高职高专优秀人才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3.
方剂学是中医学的基础课程之一,又是基础课与临床课之间的桥梁与纽带。方剂学的学习,不仅能巩固和加深前期中医基础理论、诊断学、中药学等中医基础知识,而且能为临床课的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故方剂学的教学在整个中医教学中尤为重要。现就青年教师如何提高方剂学教学水平,谈谈自己的体会。  相似文献   

4.
浅谈角度教学法在《中药学》教学中的应用师东芹,张爱阁(河南省安阳市中医药学校455000)主题词中药学,教学/方法《中药学》是研究中药的基本理论和各种中药的性能及临床应用等知识的一门学科。是《方剂学》和临床各科的基础,内容广泛。在学时有限的条件下;对...  相似文献   

5.
谈方剂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方剂学是中医学的基础课程之一,又是基础课与临床课之间的桥梁与纽带。方剂学的学习,不仅能巩固和加深前期中医基础理论、诊断学、中药学等中医基础知识,而且能为临床课的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故方剂学的教学在整个中医教学中尤为重要。现就青年教师如何提高方剂学教学水平,谈谈自己的体会。  相似文献   

6.
方剂学是研究治法与方剂配伍规律及其临床运用的一门学科,是中医药学专业的主要课程,是学生必修的考试课程。方剂学沟通基础与临床的桥梁课程,它既涉及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和中药学等学科内容,又与临床各科密切相关,内容广博,难于把握,学习起来比较困难。一直以来,困绕着从事方剂教学的教师,以及学习方剂学课程的学生。通过多年来的教学实践,认为要针对方剂学课程的特点,注重对教学过程中的几个关键环节的监控,是提高方剂教学质量的保证,下面就此谈谈个人的一点体会。1认真备课抓住特点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提高教…  相似文献   

7.
"中药学"是中医辨证论治、理法方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方剂学等专业课程的基础,它将中医基础理论与临床应用紧密联系起来。中药学的教学质量优劣直接关系到中医药人才的培养,而如何将教学方法用于教学实践直接关系到本学科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现结合中药学教学实践,笔者提出构建中药学层次递进教学方法体系的基本思路[1]。  相似文献   

8.
方剂学是研究治法与方剂配伍规律及其临床运用的一门学科,是中医药学专业的主要课程,是学生必修的考试课程。方剂学沟通基础与临床的桥梁课程,它既涉及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和中药学等学科内容,又与临床各科密切相关,内容广博,难于把握,学习起来比较困难。一直以来,困绕着从事方剂教学的教师,以及学习方剂学课程的学生。通过多年来的教学实践,认为要针对方剂学课程的特点,注重对教学过程中的几个关键环节的监控,是提高方剂教学质量的保证,下面就此谈谈个人的一点体会。  相似文献   

9.
方剂学教学涉及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和中药学等相关学科,强调多学科知识的连贯性,需要各学科知识点融会贯通,故适合基于问题学习的教学法。方剂学课程教学案例的设计应遵从针对性、有序性、科学性和主导性4个原则。  相似文献   

10.
全息方剂是按照全息中药学理论,选择合适的全息药物,酌定用量,按照全息方剂理论合理配制而成,以达防病治病、缓衰延年的目的。全息方剂学是阐述全息方剂理论及其应用的一门学科,与临床各科有着广泛密切的联系。本文对全息方剂学试作概论。1全息方剂学源流纵观医学发...  相似文献   

11.
方剂学是一门连接中医基础理论与临床各科的桥梁课,是中医理、法、方、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所有专业的学生必修课程之一,学好方剂学至关重要。根据二十多年的教学体会,针对高职高专生年龄、知识结构、理解力、及学习时间等特点,对方剂学的学习方法作如下探讨:[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中药学》教学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学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专门研究中药基本理论和各种中药的来源、采制、性能功效及临床应用等知识的一门学科.在现行教学计划中,中药学课程的设置,是作为中医药各专业的基础课.对于中医学各专业来说,中药学是学习方剂学及临床各科的桥梁;对于中药学各专业,中药的理论和功用,又是该专业课研究的出发点和核心内容.因此,中药学课程,在中医药各专业的教学计划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但是,由于中药学药物众多,性能功效各不相同或蝌同中有异,内容抽象复杂,既涉及中医基础理论,又涉及临床病证.如何教好中药学这一门课程,笔者根据长期的教学实践,浅谈以下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3.
正方剂学是研究方剂组方原理、配伍规律及其临证运用的一门学科[1],是中医学的基础课、主干课,是连接中医基本理论与临床应用的桥梁课,是中医药类专业的必修课。方剂学的学习要求有中医基础、中医诊断及中药学的坚实基础,需联系临床各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涉及内容广,知识跨度大所以学习难度相对较高,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低、主动性差。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方剂学的兴趣,促进学习的积极性,调动学习的主动性是方剂学教学成败的关键点。  相似文献   

14.
<正>《中药学》是研究中药的基本理论和各种中药的品种来源、采制、性能、功效、临床应用等知识的一门学科,是中医理、法、方、药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各论部分中药物的掌握对大中专学生来说是相当的困难。中药学是中医师考试基础知识学科之一。中药为数众多,内容复杂,涉及面广。自学往往不容易抓住重点,普遍反映是:药味众多,容易混淆,不易记住。本人就20多年的教学体会,针对高职高专生年龄、知识结构、理解力、及学习时间等特点,探讨高职高专生《中药学》的学习方法。  相似文献   

15.
中药学是中医药学中一门重要的的基础学科,是中医基础与临床之间的桥梁于与纽带,学好中药学对于在校学生学习方剂学以及其他的内、外、妇、儿等临床各科、对未来从事中医临床工作,成为优秀的中医临床工作者,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对于从事中药学教学的教师来说,中药学教师的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的临床工作的中医水平.因此,教师必须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才能肩负起如此重要的责任.笔者从事中药学教学工作不足1年的时间,有一些初次教授中药学的体验与感受,与同行分享.  相似文献   

16.
方剂学的教学涉及到《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和《中药学》等相关学科,强调多学科知识的连贯性,需要各学科知识点融会贯通,故适合PBL教学法。本研究从案例设计的前提、案例设计的基础、案例设计的关键、案例设计的核心四方面探讨方剂学PBL教学案例设计的原则。  相似文献   

17.
目前,《方剂学》课程针对不同层次、不同专业进行相对应的教学设计的改革实践已蓬勃开展起来。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现从如何针对中药学专业培养目标,做好学情分析,合理使用教学方法,安排教学步骤等几方面做一阐述。  相似文献   

18.
《中药学》教学方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学》在祖国医学理论体系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它既是中医辨证施治、理法方药的重要环节 ,是中医的基础课程之一。同时又是从基础过渡到临床的桥梁课程。因此 ,《中药学》课程教学质量的优劣 ,不仅关系到本门学科成绩的优劣 ,而且也将直接影响到方剂学和其它临床课程的顺利进行。笔者十余年来一直从事《中药学》的教学工作 ,现就本课的教学方法探讨如下。1 依据大纲重视“三基”  《中药学教学大纲》是《中药学》课程的教学指导文件 ,它规定了中药课程教学的目的要求、内容与范围、学时与方法以及对学生的基本要求 ,同时又系统地…  相似文献   

19.
我校本科市场营销专业开设《中药方剂学》课程,该课程学习为72学时,包含《中药学》和《方剂学》两门课程内容。此前,学生已经学习了45学时的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基础理论为中药方剂学的基础学科,由于学习时间短,学生中医基础理论知识较为薄弱。中药方剂学教学存在着内容繁杂难记,涉及许多中医基础和临床知识等突出问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极易受挫,以致学习态度消极,丧失兴趣和信心。  相似文献   

20.
中医学中的中药学和方剂学2部分内容多、课时少,教学中又易前后脱节,使学生学后收效甚微。因此,笔者在教学中本着“重教材,不惟教材”的原则,对中医学概要中的中药学和方剂学部分进行了融合重组,收到了较好的效果。1学好中药学的基本知识是中药、方剂融合重组的前提学好中药的性能和用法,在掌握常用中药和方剂的过程中,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中药的性能和效用有密切的关系,掌握好中药的性能,犹如拿到了一把开启中药学大门的钥匙,而药物的剂量、配伍对理解方剂的组方意义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在中药的基本知识这一节,应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