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他汀类药物可以竞争性地抑制胆固醇生物合成初期阶 犤犦 10 。段的限速酶,从而减少胆固醇的生物合成,加强血液中低密 目前认为犤11,12犦 ,他汀类药物对平滑肌细胞的作用也不尽度脂蛋白( ) LDL 及LDL 前体的清除犤1犦。临床实验证实他汀类 相同,水溶性的他汀类药物如普伐他汀,由于不能渗透入细药物不仅可调整血脂水平,而且可减少致死性和非致死性心 胞内,难以干扰细胞内复杂的增殖过程,所以就缺乏脂溶性血管事件犤2,3犦,其作用机制是通过非调脂作用实现的。 …  相似文献   

2.
他汀类药物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他汀类药物是一种新型降脂药,通过竞争性抑制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阻断甲羟戊酸代谢的中间产物及最终产物胆固醇的合成,降低血浆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并影响机体的免疫及炎症反应、血管内皮功能、血栓形成等病理生理过程。他汀类药物有降脂和非降脂两种效应,对于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进展及恶化,减少急性冠状动脉事件和心血管病死率发挥着重要作用。此类药物大多在肠道吸收,肝脏代谢,少数可直接经肾脏排泄。目前上市的品种有洛伐他汀(Lovastatin)、辛伐他汀(Simvastatin)、普伐他汀(Pravastatin)、氟伐他汀(Fluvastatin)、阿托伐他汀(Torvastatin)、西立伐他汀(Cerivastatin)等”。这类药物目前被认为是治疗高胆固醇血症的首选药物,大剂量使用也可显著降低血清甘油三酯(TG)水平。同时还可以治疗其他系统的疾病,本文就他汀类药物的临床应用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心血管疾病不但是西方发达国家的首要致死病因,也是我国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首要致死病因。而高胆固醇血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升高是冠心病((CHD)发生、发展的主要危险因素,冠心病的死亡率与血清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水平直接相关。大量的流行病学研究已证明,20世纪80年代后期出现的他汀类药物即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HMG—CoA reductase i-nhibitor,HMG—CoA RI),可以大幅度降低总胆固醇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对降低冠心病的临床发病率及死亡率都有确切疗效。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他汀类药物的凋脂治疗对减少冠心病的临床事件及降低心血管病死亡率比TC及LDLC的降低更显著;他汀类药物的调脂治疗对减少冠心病的临床事件及心血管病死亡率要比冠状动脉狭窄的形态学改善发生时间更早,程度更显著,这可能与它所具有的非降脂作用有关。本文着重讨论他汀类药物非降脂作用。  相似文献   

4.
他汀类药物降脂疗效个体差异及其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水平 《中南药学》2003,1(4):195-196
他汀类药物又称三羟三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现已广泛应用于治疗高胆固醇血症。这类药物可竞争性地抑制HMGCoA还原酶的活性,其降低LDL的作用较其他类降胆固醇药物强,而且还能降低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的甘油三酯水平。他汀类药物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和安全性。一系列临床试验均证实,在受试者中不论是否患有冠心病,也不论是否有胆固醇升高,  相似文献   

5.
他汀类药物的临床药理与应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他汀类药物(Statins),即3-羟-3甲-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HMG-CoA reductase inhibitors),是一种新型降血脂药物,通过竞争性抑制HMG-CoA还原酶,阻断甲羟戊酸代谢的中间产物及最终产物--胆固醇的合成,降低血浆总胆固醇和LDL胆固醇,并影响机体的免疫及炎症反应、血管内皮功能、血栓形成等病理生理过程.他汀类药物有降脂和非降脂两种效应,对于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进展及恶化、减少急性冠脉事件和心血管病死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此类药物大多在肠道吸收,肝脏代谢,少数可直接经肾脏排泄.临床试验表明,他汀类药物安全、有效,毒副作用少.随着他汀类药物在心血管病一、二级预防中的广泛应用,有必要系统地了解本类药物的临床药理作用和常见毒副作用,为此本文特作介绍.  相似文献   

6.
他汀类药物为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可提高肝脏中的低密度脂蛋白(LDL)受体的表达,同时通过抑制胆固醇在肝脏的合成来降低LDL在血液中的浓度。来自不同人群的大量临床试验表明,他汀类药物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另外,其可通过改善血栓形成,抗氧化,改善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抗炎和促进斑块的稳定等多重作用,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匹伐他汀调脂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斌  阳国平  袁洪  黄志军 《中南药学》2008,6(2):226-229
动脉粥样硬化所致冠心病乃全球主要致死因素之一,以低密度脂蛋白(LDL)升高为特征的高胆固醇血症则是诱发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子之一。20世纪80年代末期出现的他汀类药物广泛应用于降脂一线^[1,2],  相似文献   

8.
他汀类药物非降脂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刘英 《河北医药》2007,29(6):624-626
他汀类药物属于羟甲基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其作用是通过抑制肝脏内胆固醇合成的限速酶HMG-CoA还原酶而达到减少胆固醇合成,降低胆固醇水平.目前被认为是治疗高胆固醇血症的首选药物.大剂量使用也可显著降低血清甘油三酯水平,升高高密度脂蛋白.随着研究的深入,他汀类药物的非降脂作用日益受到重视.本文对其非降脂作用的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他汀类药物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蔡树霞  王东明 《中国药师》2003,6(10):650-652
动脉粥样硬化 (AS)的发生与多种危险因素有关 ,血脂异常是其中最主要的一个环节。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C)作为AS发展的关键因素已被普遍接受。以此为基础 ,以调节血清总胆固醇 (TC)和LDL C为主要目标的干预方法取得了一定成效 ,并开发和研制出他汀类药物 ,由于能有效控制TC和LDL C水平 ,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 ,成为有效防治血脂异常和AS的重要手段。1 他汀类药物的作用机制及调脂作用他汀类药物有共同的调节胆固醇的作用机制 ,由于这类化合物的分子结构中的部分侧链 β、δ 二羟基戊酸与HMG CoA还原酶 (胆固醇合成过程中限速…  相似文献   

10.
《药品评价》2010,(19):38-38
Q他汀类药物有何不良反应? 他汀类药物即羟甲基戌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HMG-CoA-RI)通过抑制体内胆固醇合成限速酶(HMG-CoA)还原酶的活性而阻断或减少体内胆固醇合成,刺激低密度脂蛋白(LDL)受体增加,有效地清除体内LDL-C。该药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小,耐受性好。近年来新品种不断涌现,洛伐他汀、普伐他汀、辛伐他汀、氟伐他汀、阿托伐他汀、西立伐他汀先后用于临床。对调节血脂、预防和治疗冠心病具有划时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他汀类药物和脑卒中防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他汀类药物属于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它不仅是一类有效的降胆固醇药物,而且也有卓越的心血管保护作用,广泛用于临床治疗。在他汀类药物问世之前,尽管通过控制饮食和使用非他汀类的降脂药物可以降低血浆总胆固醇(TC),但不能减少脑卒中的发生率。虽然血浆TC水平和动脉粥样硬化(AS)性脑卒中的多种相关病理状态(例如颈动脉粥样硬化等)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12.
杨桂绝 《现代医药卫生》2004,20(24):2684-2685
他汀类药物是一种新型降血脂药,通过竞争性抑制HMG-COA还原酶,阻断甲羟戊酸代谢的中间产物及最终产物-胆固醇的合成,降低血浆总胆固醇和LDL胆固醇,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有稳定和逆转作用。  相似文献   

13.
黎忠于  胡建新 《江西医药》2005,40(12):860-862
他汀类药物(statins)为羟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3-hgdroxy-3met hylglutalryl CO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他汀类药物不仅能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还能轻度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调脂药物。近年来,发现他汀类药物除了调脂作用外.还有改善内皮功能.抑制平滑肌及心肌细胞增殖.稳定动脉粥样斑块等作用。现将其在心血管方面应用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他汀类药物在降脂作用外的应用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他汀类药物在治疗血清胆固醇升高和血清低密度脂蛋白(LDL—C)方面的作用已被广大的医生和患者所接受和认可,并且在应用过程中还发现了他汀类药物具有其他的临床新用途。现结合文献进行分析和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15.
氟伐他汀的非降脂作用及用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的研究提示炎症反应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有关他汀类药物临床试验都证实他汀类药物不仅可调整血脂水平,而且能够减少致死性和非致死性心血管事件,改善内皮细胞,抑制平滑肌细胞的增生,改善血流动力学作用及对骨骼等影响.氟伐他汀(fluvastatin),商品名来适可(1esc01)是第一个完全经化学合成的亲水性羟甲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其化学结构与其他他汀类的药物有着明显的不同,是以氟苯取代吲哚环的甲羟戊酸内酯的衍生物,在体内无需代谢转化就具有药理活性.其抑制HMG-CoA还原酶的活性是洛伐他汀的30倍.  相似文献   

16.
高胆固醇血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是冠心病(CHD)发生、发展的主要危险因素,冠心病的死亡率与血清胆固醇(TC)水平直接相关。新型调脂药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简称他汀类药物)的发展和临床上的广泛应用是对调脂治疗的一个重要贡献。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他汀类药物除其降脂作用外,其调脂治疗对减少冠心病的发生时间更早,程度更显著。这可能与它所具有的非降脂作用有关。本文对他汀类药物的降脂及非降脂作用的临床应用作一陈述。  相似文献   

17.
他汀类药物致横纹肌溶解症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他汀类调脂药物在临床应用上已20余年。大量循证证据表明,此类药物在心、脑血管疾病的一级及二级预防中占有重要地位。他汀类药物的调脂机制为竞争性抑制细胞内胆固醇合成过程中限速酶的活性,继而上调细胞表面低密度脂蛋白(LDL)受体,加速血浆LDL分解代谢;此外,还可抑制LDL的合成。近年研究显示,他汀类药物还具有调脂以外的作用,包括改善内皮功能、稳定及逆转动脉粥样斑块、减少血栓形成和改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处的炎症反应、增加一氧化氮的合成与分泌、抑制血小板聚集等作用。随着他汀类药物的广泛应用,我们在关注他汀类调脂药物疗效的同时,更应关注其安全性问题。  相似文献   

18.
他汀类药物的非降脂作用与急性冠脉综合征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他汀类药物能够有效防治急性冠脉综合征,但不能完全用其降脂作用解释.本文对他汀类药物非降脂作用在急性冠脉综合征防治中的作用及其机制进行讨论.他汀类药物减少胆固醇合成的中间产物,通过其抗炎、调节免疫、抑制细胞增殖、改善内皮功能、抑制血栓形成的非降脂作用,在多个环节上干扰或阻断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病过程.对他汀类药物非降脂作用的认识,有助于这类药物更广泛、更准确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他汀类降脂药物在冠心病防治中的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已有的证据表明:冠心病的发病有若干危险因素起重要作用,主要的危险因素有高胆固醇血症、高血压、吸烟和糖尿病,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年龄等也是重要的危险因素,在以上各因素中高胆固醇血症最被重视。流行病学显示,随着血胆固醇的长期增高,冠心病事件的发生率增加;降低胆固醇可以减轻动脉粥样硬化,减少冠心病事件。他汀类药物作为强效降胆固醇药物,在冠心病的防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1他汀类药物防治冠心病的作用机制临床试验表明,他汀类药物可降低胆固醇、减轻动脉粥样硬化、减少冠心病事件。其可能的作用机制包括:(1)他汀类药物通过竞争性…  相似文献   

20.
《中南药学》2015,(11):1121-1125
降脂治疗是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基石,其主要目标是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目前他汀类药物仍是降脂治疗的首选。然而,在临床实践中,许多患者单用他汀类药物治疗其血脂水平仍不能达标。而降脂药物联合应用不仅增加疗效,且可能减少不良反应。本文对以他汀类药物为基础的降脂药物联合应用的临床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