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价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对动脉化疗栓塞联合术前腔内放疗治疗宫颈癌的临床意义。方法2000.-08~2007.11收治的51例宫颈癌患者中,26例接受了双侧子宫动脉化疗栓塞,其中12例加用了腔内放疗;25例接受了双侧髂内动脉灌注化疗,其中10例加用了腔内放疗。化疗方案均以卡铂为主的联合方案。介入治疗或腔内放疗后2周进行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对治疗前的宫颈活检标本和手术后的标本共102份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结果宫颈癌组织中VEGF的阳性表达由治疗前的64.7%下降为45.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VEGF的阳性表达与FIGO分期、肿瘤分级和病理缓解有明显的相关性。VEGF阳性表达的患者动脉化疗/栓塞或联合腔内放疗后的临床有效率(54.5%,18/33)低于VEGF阴性表达者(77.8%,14/18),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5)。治疗前VEGF表达阴性的宫颈癌患者5年总生存率和无病生存率均高于表达阳性者(100%、94%vs.73%、75%,P=0.043,P=0.112),总生存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治疗前VEGF表达可能是评价动脉化疗栓塞联合术前腔内放疗治疗宫颈癌临床疗效和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背景与目的比较子宫动脉化疗栓塞和髂内动脉灌注化疗联合腔内放疗与根治术治疗宫颈癌的疗效。材料和方法将1997年4月~2007年9月间收治的81例宫颈癌患者分为2组。子宫动脉化疗栓塞组43例,双侧子宫动脉插管注入化疗药后行双侧子宫动脉栓塞。髂内动脉灌注化疗组38例,采用双侧髂内动脉插管注入化疗药。两组化疗方案均为以卡铂为主的联合方案。两组患者介入治疗1~2次后1周进行2~4次192Ir高剂量率腔内放疗,放疗后2周进行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术后对32例有病理危险因素的患者加用外放射治疗。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分期、组织学类型、肿瘤分级、肿瘤大小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子宫动脉化疗栓塞组临床有效率为62.8%,高于髂内动脉灌注化疗组(50.0%,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病理显示,子宫动脉化疗栓塞组病理完全缓解率、盆腔淋巴结转移、手术切缘侵犯均略低于髂内动脉灌注化疗组,而脉管浸润与复发率高于髂内动脉灌注化疗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动脉化疗栓塞组5年总生存率(74%)与髂内动脉灌注化疗组(81%)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25)。结论子宫动脉化疗栓塞与髂内动脉灌注化疗联合腔内放疗都能有效缩小肿瘤,提高生存率,但在临床疗效、对病理因素的影响以及复发和远期生存方面尚未显示出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三维适形放疗联合双侧子宫动脉介入化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5例中晚期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8例行三维适形放疗+子宫动脉介入化疗,对照组47例给予三维适形放疗+静脉化疗。观察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生存率、局部复发率及毒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治疗组和对照组的完全缓解率和有效率分别为81.3%Vs 61.7%,93.8%Vs 78.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的1、2年生存率分别为93.5%Vs 78.3%和84.8%Vs 65.2%,1、2年复发率分别4.3%Vs 17.4%和10.9%Vs 28.3%,均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的毒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放射性膀胱炎和放射性直肠炎,两组毒副反应的发生率之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三维适形放疗联合双侧子宫动脉介入化疗可提高中晚期子宫颈癌的近期疗效和远期生存率,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血管内栓塞化疗结合放射治疗宫颈癌的疗效。方法1999年1月~2001年12月收治的宫颈癌患者127例,随机分为血管内栓塞化疗结合直线加速器治疗组(实验组)64例和常规放疗组(对照组)63例。实验组于放射治疗前行介入动脉栓塞化疗;对照组行单独直线加速器放疗。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治疗结束后肿瘤完全消失率分别为34.4%和19.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1年局部控制率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84.4%,64.1%和66.7%,49.2%,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管内栓塞化疗和放疗结合治疗宫颈癌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5.
《黑龙江医学》2017,(8):757-758
目的探讨髂内动脉化疗联合放疗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09—2015-08间于茂名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局部晚期宫颈癌共50例,所有患者均在放疗前1周接受双侧髂内动脉灌注化疗,对所有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毒副作用进行观察。结果所有患者接受双侧髂内动脉灌注化疗联合放疗2周后的临床症状缓解率可达84.0%。结论双侧髂内动脉灌注化疗联合放疗能很好地缓解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临床症状,具有较高的近期疗效,可作为提高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生存率和治愈率的治疗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6.
Wu XA  Sun Y  Fan QX  Wang LX  Wang RL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25):1783-1785
目的 观察乏氧诱导因子(HIF)1α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化疗疗效及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48例中晚期食管鳞癌患者以顺铂/紫杉醇为基础的联合方案化疗,紫杉醇175mg/m^2,第1天,静脉滴注3h;顺铂80mg/m^2,分别在第2-4天,21 d为1个周期。每例至少完成2个周期的化疗,疗效评价明确。上述病例标本来自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免疫组织化学检测HIF-1α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另取20例正常食管黏膜作对照。应用χ^2检验、Kaplan-Merier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食管鳞癌组织中HIF-1α阳性染色主要位于癌细胞胞质/核内,阳性率43.75%(21/48),而正常食管黏膜均呈阴性表达。HIF-1α阳性表达者化疗有效率23.81%(5/21)显著低于HIF-1α阴性表达者的化疗有效率70.37%(19/27)(P〈0.05)。HIF-1α阳性表达者中位疾病进展时间为2.0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6.0个月,2年生存率为13.3%;而HIF-1α阴性表达者中位疾病进展时间为5.0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11.0个月,2年生存率为42.2%。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HIF-1α蛋白表达可作为临床上预测食管癌化疗疗效及临床预后的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在宫颈鳞癌及其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治疗前后的表达及临床意义,及其作为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治疗疗效评价的客观指标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29例宫颈鳞癌直接手术组、30例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治疗组治疗前后、48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组及10例对照组的宫颈组织标本中bFGF的表达。结果CINⅢ组、宫颈鳞癌组bFGF的表达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bFGF的表达在宫颈鳞癌间质浸润深度≥1/2、〈1/2及宫颈鳞癌病灶直径≥4cm、〈4cm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治疗后,临床完全缓解3例(10%),部分缓解21例(70%),总有效率为80%。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治疗组治疗后宫颈鳞癌组织中bFGF的表达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bFGF的表达在临床缓解组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治疗后显著下降(P〈0.05),而临床稳定组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治疗前后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FGF在宫颈鳞癌中高表达;宫颈鳞癌组织bFGF的表达与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治疗疗效有一定的关系,且宫颈鳞癌组织中bFGF的表达可能成为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治疗疗效评价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子宫动脉栓塞化疗对中晚期宫颈癌巨块型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20例治疗前中晚期宫颈癌巨块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110例,行静脉法全身化疗;实验组110例,行双侧子宫动脉超选择栓塞化疗。全部病例完成3疗程(每个疗程间隔28~30天)。在第一疗程化疗后3~4天开始行常规放疗。观察两组病例近期疗效。结果:子宫动脉化疗栓塞与静脉法全身化疗临床有效率分别为(4周)73.6%,8.2%,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子宫动脉栓塞化疗能使中晚期宫颈癌巨块型癌灶缩小,减少副反应,减低分期,控制远处转移,有利于放疗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9.
动脉栓塞化疗和放疗结合治疗中晚期宫颈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评价血管内栓塞化疗结合放射治疗宫颈癌的疗效。方法1999年1月~2001年12月收治的宫颈癌患者127例,随机分为血管内栓塞化疗结合直线加速器治疗组(实验组)64例和常规放疗组(对照组)63例。实验组于放射治疗前行介入动脉栓塞化疗;对照组行单独直线加速器放疗。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治疗结束后肿瘤完全消失率分别为34.4%和19.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1年局部控制率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84.4%,64.1%和66.7%,49.2%,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管内栓塞化疗和放疗结合治疗宫颈癌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髂内动脉栓塞化疗在直肠癌腹会阴联合切除术的应用进行前瞻性研究,并探讨其近、远期效果。方法:113例低位直肠癌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8例,在腹会阴联合切除术中,应用抗癌药明胶海绵栓塞双侧髂内动脉;对照组45例,行腹会阴联合切除术。观察并比较两组间的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局部复发率、5年生存率。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手术时间及切口感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中出血量、局部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5年生存率则明显提高(P〈0.05)。结论:在直肠癌腹会阴联合切除术中,髂内动脉栓塞化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可显著提高病人的近、远期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动脉化疗栓塞术和腔内化疗联合应用在浸润型膀胱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对 16例经病理证实的浸润型膀胱癌患者采用双侧膀胱肿瘤供血动脉化疗栓塞,化疗栓塞后 7天进行膀胱腔内灌注化疗.结果 16例患者在化疗栓塞后血尿即减轻或消失;随访 6~40个月,平均23个月,其中完全缓解率 37.5% (6/16),部分缓解率 50 % (8/16),有效率为 81.2%,死亡 2例.2年带瘤生存率达100 %.结论 动脉化疗栓塞术和腔内化疗联合应用是浸润型膀胱癌安全有效的姑息性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三维适形放疗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疗效并分析相关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2010年10月我院收治的34例原发性肝癌伴门静脉癌栓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先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1~2次,然后采用三维适形放疗技术针对门静脉癌栓(部分包括肝内肿瘤)行外照射治疗,6MV-X线,DT45~60 Gy,2~4 Gy/次,3~5次/周,12~30次完成,放疗结束后6~8周观察癌栓及肝内肿瘤的近期疗效,随访1、2年生存率,对可能影响预后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门静脉癌栓完全缓解3例(8.8%),部分缓解16例(47.1%),稳定9例(26.5%),进展6例(17.6%),癌栓治疗有效率为55.9%,肝脏原发肿瘤完全缓解2例(5.9%),部分缓解15例(44.1%),稳定10例(29.4%),进展7例(20.6%),肝内肿瘤治疗有效率为50%.1、2年生存率分别为44.1%、23.5%,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小,肝功能Child-Pugh分级对患者生存率的影响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三维适形放疗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疗效较好,不良反应低,患者耐受性好,值得在临床推广.肿瘤大小,肝功能Child-Pugh分级是影响患者生存率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林爽  李力  张沁宏 《重庆医学》2006,35(2):119-121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回顾性研究109例宫颈癌中HIF-1α的表达,并与10例正常官颈组织、16例宫颈上皮内瘤变作同步时比。结果正常宫颈、宫颈上皮内瘤变、宫颈原位癌、宫颈浸润癌组织中HIF-1α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12.5%、43.5%、81.4%。宫颈原位癌和宫颈浸润癌组织中HIF-1α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宫颈和官颈上皮内瘤变(P〈0.01)。在不同组织学分级(即高、中、低分化)的官颈浸润癌组织中,HIF-1α的阳性表达率逐渐增高,与组织学分化程度呈负相关(r=-0.769,P〈0.01);临床分期Ⅲ期宫颈癌中HIF-1α的表达明显高于Ⅰ期,Ⅳ期明显高于Ⅱ期(P〈0.01);但不同病理类型宫颈癌组织中HIF-1α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IF-1α是宫颈癌形成的早期事件,其水平升高可能导致肿瘤向恶性表型发展,HIF-1α有可能成为新的早期筛查和判断官颈癌生物学行为的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4.
刘艳梅  杨琪  王赛赛  应申鹏 《浙江医学》2020,42(2):105-108,113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HIF-2α蛋白的表达情况及与宫颈癌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68例宫颈癌患者的活检组织标本和30例宫颈良性病变中HIF-1α、2α蛋白的表达情况,并进行对比,分析它们表达情况与宫颈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宫颈癌组织标本中HIF-1α和HIF-2α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1.76%和70.59%,明显高于良性病变组(均P<0.01);两者的阳性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及放疗前贫血均相关(均P<0.05),而HIF-2α蛋白表达与肿瘤分期相关(P<0.05)。生存分析结果提示,HIF-1α蛋白阴性的宫颈癌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期(OS)明显长于HIF-1α蛋白阳性者(P<0.05)。结论在宫颈癌患者中,HIF-1α和HIF-2α蛋白的表达显著升高,它们对宫颈癌患者预后有良好的预测价值,两者的高表达提示疾病可能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晚期宫颈癌采用双侧髂内动脉灌注化疗联合放疗的疗效进行分析。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2月在我院诊治的晚期宫颈癌患者35例,进行双侧髂内动脉灌注化疗联合放疗,对其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进行分析。结果治疗后,25例(71.43%)症状完全缓解,5例(14.29%)症状部分缓解,2例(5.71%)病情稳定,3例(8.57%)病情进展,患者的症状缓解率为85.72%。结论对晚期宫颈癌患者进行双侧髂内动脉灌注化疗联合放疗,近期能够有效减灭肿瘤细胞,降低放射剂量,减少不良反应,提高治愈率和生存率。  相似文献   

16.
宋新   《中国医学工程》2013,(10):143-143,146
目的探讨手术与经肝动脉导管化疗栓塞治疗中晚期肝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22例中晚期肝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1例,其中观察组行经肝动脉导管化疗栓塞治疗,对照组行肝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及随访1年、2年、3年的患者生存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0.33%,对照组为52.46%,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1年生存率为77.05%,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2年、3年及以上患者的生存率对照组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的情况下经肝动脉导管化疗栓塞治疗中晚期肝癌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同步放化疗治疗晚期宫颈癌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同步放化疗治疗晚期宫颈癌的临床疗效,毒副作用及远期并发症。方法:87例11Ib期宫颈癌患者,按信封法随机分为同步放化疗组(A组)和单纯放疗组(B组),A组采用顺铂40mg/d静脉滴注,化疗6个周期,每周重复,同时进行根治性放射治疗,放疗第1天开始行化疗,放疗采用加速器体外照射,Ir192腔内后装治疗,体外剂量45Gy/25f/5w(17f后中央挡铅),腔内照射A点总剂量42Gy/6f。单纯放射治疗组仅行单纯放疗,方法同化放组,不行化疗。结果:A、B组近期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58%和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毒性反应及远期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步放化疗治疗晚期宫颈癌可增强疗效,提高生存率,毒副作用无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检测宫颈癌综合治疗前后癌组织中survivin蛋白表达率和表达量及细胞凋亡情况,分析其预后因素,对比研究双侧髂内动脉化疗栓塞(TACE)对宫颈癌的近期疗效。方法60例临床分期为Ⅰb~Ⅱb期宫颈鳞癌,应用TACE、放疗、放化疗3种方法治疗,TACE组:DDP+E—ADM+5-Fu;放疗组:腔内后装A点和外照射;放化疗组:DDP+5-Fu静脉化疗,同步腔内后装A点照射。治疗后10-14d内手术治疗。应用TUNEL法和免疫组织化学S-P法和图像分析系统检测治疗前后各组细胞凋亡指数(AI)、survivin蛋白表达率和表达量,分析术后盆腔淋巴结转移率、脉管浸润率、间质浸润率、宫旁浸润率及阴道浸润率等影响临床预后的因素。结果(1)宫颈癌3种治疗方法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0.00%、55.00%和55.00%,FACE组与其他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巨块型(〉4cm)宫颈癌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3.34%、53.85%和58.33%,TACE组与其他两组相比,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2)3种方法治疗后宫颈癌组织survivin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及表达量均明显下降,提高了细胞AI,TACE组与其他两组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TACE降低了盆腔淋巴结转移率、宫旁浸润率、脉管浸润率、深肌层浸润率和阴道浸润率的比例。结论双侧髂内动脉TACE降低了宫颈鳞癌组织survivin蛋白表达,提高了细胞AI,缩小了肿瘤体积,降低了预后因素的比例,提高了临床手术切除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单纯三维适形放疗与三维适形放疗加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不能手术的原发性肝癌的疗效。方法:1999年4月至2007年7月236例不能手术的原发性肝癌患者中,153例采用单纯三维适形放疗,83例采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三维适形放疗。结果:三维适形放疗组与三维适形放疗加肝动脉化疗栓塞术组近期有效率分别为37.3%、42.2%(P〉0.05)。1,3,5年生存率分别为38%,25%,20%和41%,28%,23%(P〉0.05)。三维适形放疗组与三维适形放疗加肝动脉化疗栓塞术组治疗后出现白细胞降低,上消化道出血以及放射诱导的肝损伤的发生率分别为9.2%,14.5%(P〉0.05),1.3oA,3.6%(P〉0.05)以及8.5%,12.0%(P〉0.05)。结论:三维适形放疗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不能手术的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及毒副反应与单存三维适形放疗疗效相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深部热疗联合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的临床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将62例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单纯放化疗组30例和热疗联合放化疗组32例,均给予盆腔放疗+腔内后装治疗,化疗为顺铂联合氟尿嘧啶(PF)方案,热疗为盆腔深部热疗。治疗结束时,评价两组近期疗效;治疗后3个月,比较局部控制率和1年无瘤生存率。并观察毒副反应。结果热疗联合放化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单纯放化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热疗联合放化疗组局部控制率及1年无瘤生存率均显著高于单纯放化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主要毒副反应为恶性呕吐、自细胞下降、膀胱反应和直肠反应,但均未出现治疗相关性死亡。结论热疗联合放化疗能够提高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的近期疗效及局部控制率,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