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视网膜脱离是眼科的一种常见病,一旦发生会给患者的视功能造成严重的损害,及时手术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由于此种手术自身的特点,在围手术期的护理上有一定的特殊性,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对386例视网膜脱离采取不同手术方式的患者实施了舒适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视网膜脱离是指视网膜组织中的神经上皮的色素上皮(RPE)层分裂,视网膜脱离是眼科难治性疾病,预后差,复发率高,且复发后治疗困难.随着近视患者的增多,视网膜脱离的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视网膜脱离是一种以手术治疗为主的眼病,手术的成功与术前术后护理有着密切关系。视网膜脱离由于病情复杂,术后患者可能产生各种生理或心理上的不适,因此要对患者进行全面正确的护理,以减轻患者的不适,促进康复。本科自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实施了视网膜脱离手术110例,疗效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张兆珍 《现代实用医学》2001,13(10):529-530
特殊类型视网膜脱离 (以下简称网脱 )常见的有黄斑裂孔性网脱、巨大裂孔性网脱、锯齿缘断离、无晶状体眼网脱、复发性网脱等 ,由于病情复杂、手术难度大、时间长、并发症多及术后恢复慢、视力增进不理想等原因 ,给病人身心造成极大的痛苦。我院眼科于2 0 0 0年 1月~ 12月收治特殊类型视网膜脱离患者 6 5例 ,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取得了一定临床效果。1 临床资料6 5例特殊类型视网膜脱离病人中 ,男 30例 ,女 35例。其中黄斑裂孔性网脱 30例 ,巨大裂孔性网脱 6例 ,锯齿缘断离 10例 ,无晶状体眼网脱 10例 ,复发性网脱 9例。手术方法为玻璃体…  相似文献   

5.
我们对2006年1~12月在我科手术的各类视网膜脱离患者588例(588眼)进行了临床观察及分析,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许月善 《吉林医学》2009,30(2):172-172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是眼科的常见病,对视功能损害较大,治疗以手术为主,主要通过冷凝封闭视网膜裂孔,巩膜缩短或外加压或环扎和放液、玻璃体切割或注气。手术前、后的周密护理对保证手术成功和提高治愈率十分重要。由于新技术的发展和手术方法的改进,术后护理亦随之发生了相应的改变。  相似文献   

7.
复杂性视网膜脱离是指采用一般的巩膜扣带或环扎手术不能奏效的视网膜脱离,常需要结合玻璃体切割手术,如伴有屈光间质浑浊的视网膜脱离、巨大裂孔视网膜脱离、牵引性视网膜脱离、黄斑及后极裂孔视网膜脱离。随着玻璃体切除手术的发展,复杂性视网膜脱离的可治性不断提高,临床护理要求也不断上升。  相似文献   

8.
视网膜脱离围手术期体位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视网膜脱离围手术期体位护理的意义。方法: 在一般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术前、术后特定的体位护理。结果: 视网膜脱离体位护理可以帮助患者顺利渡过围手术期。结论: 围手术期体位护理能减少患者手术并发症,对提高手术患者视力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在众多眼科疾病护理中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手术前后护理显得尤其重要 ,笔者自 1 990年 5月至 1 999年 5月 ,对 2 2例病人实施全程一体化护理 ,现将自己的一点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术前心理护理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属眼科较少见疾病 ,其对患者视功能损害极大 ,如不及时治疗或治疗欠妥可造成眼球萎缩等严重后果。目前治疗主要是通过冷凝或电凝封闭裂孔、配合巩膜外加压等措施 ,重症患者则须采取玻切、眼内填充联合眼内光凝等治疗。该手术难度大 ,手术效果往往没有白内障、青光眼、斜视等手术明显 ,个别患者甚至需要两次或多次手术。因此 ,术前应…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重点探讨 6例眼源性视网膜脱离手术前、后护理体会 ,强调术前心理护理、术前规范的眼部清洁、病人体位、阿托品散瞳检查的注意事项 ;术后应特别做好卧床、饮食、换药、起床活动的护理 ,并重视出院指导。说明加强视网膜脱离手术前、后护理对视网膜脱离的复位及眼功能恢复有十分重要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视网膜脱离病人围手术期的饮食指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视网膜脱离术后因疾病本身和术式的要求 ,有些患者术后近期需要绝对卧床休息 ,患者常可引起排便异常 ,主要表现为便秘。便秘的发生给病人的进食、睡眠和康复带来不利的影响。我们对 35例视网膜脱离病人进行系统的饮食指导 ,预防术后便秘的发生 ,取得满意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35例 ,男 2 3例 ,女 12例 ,年龄 18- 6 2岁 ,平均 35岁。 35例患者均无胃肠疾患 ,术中为局部麻醉 ,术后均需卧床休息。1.2 便秘原因 :(1)卧床病人缺少活动 ,全身代谢降低 ,肠蠕动减弱。 (2 )营养知识缺乏 ,饮食结构不合理 ,过少食用粗…  相似文献   

12.
视网膜脱离是由于高度近视、玻璃体混浊、眼底出血、玻璃体积血、眼外伤等引起的视网膜的神经上皮层与色素上皮层之间的分离,表现为视力减退、视物变形、视野缺损、眼前固定黑影、闪光感等,视网膜脱离是眼科常见病,比较常见的是裂孔性视网膜脱离。该病是一种以手术治疗为主的眼病,手术的成功与术前术后的护理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3.
肖华 《吉林医学》2014,(7):1537-1538
目的:探讨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复位术在不同治疗阶段的护理措施对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对45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进行术前、术中、术后护理及出院指导,预防感染,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结果:45例患者中41例裂孔封闭,视网膜复位,占91.1%;4例因增殖性视网膜病变经再次手术;4例于术后3 d眼压升高,经药物治疗后恢复,未发生其他严重的并发症。结论:加强对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落实各项有效护理措施,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视网膜脱离是指视网膜本身组织中的神经上皮层和色素上皮层相分离的一种病理状态,常导致视功能障碍,是眼科致盲的主要疾病之一,亦是容易导致患者心理恐惧的眼科疾病。本病多见于中老年,且2/3患者为深度近视。单纯性视网膜脱离手术治疗后解剖复位率达90%以上。但对患者来说,因视力下降、视野缺损、害怕特殊器械(如三面镜)检查及手术治疗等而产生焦虑或恐惧,更因担心视功能丧失和手术失败而感到心理压力导致抑郁。因此,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可为临床正确护理干预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视网膜脱离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视网膜脱离是眼科致盲的主要疾病之一,预后差,复发率高,且复发后治疗困难。视网膜脱离是一种以手术治疗为主的眼病,手术的成功与术前术后护理有着密切关系,由于病情复杂,术后患者可能产生各种生理或心理上的不适。因此,  相似文献   

16.
目的回顾分析并总结69例青少年视网膜脱离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做好术前准备,做好心理护理,使其安全接受手术治疗.术后加强病情观察,指导患者采取正确体位,积极预防术后并发症.结果通过围手术期护理,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术后视力有不同程度提高.结论靑少年视网膜脱离手术复杂,需要患者配合适当体位.加强围手术期护理,可提高患者适应性,配合治疗,改善视力.  相似文献   

17.
沈秀芬 《华夏医学》2007,20(5):1047-1048
视网膜脱离是指神经上皮层和色素上皮层之间的分离,为常见致盲眼病,其治疗方法以手术治疗为主,对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实施正确有效的护理和健康教育,对手术成功及治愈率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视网膜脱离手术的护理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月善 《吉林医学》2006,27(10):1238-1238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是眼科的常见病,对视功能损害较大,治疗以手术为主,主要通过冷凝封闭视网膜裂孔﹑巩膜缩短或外加压或环扎和放液﹑玻璃体切割或注气。眼球外视网膜复位手术,既保证视网膜解剖部位,又恢复视力,减轻手术创伤,减少病人痛苦,并节约医药费用。我院采用眼球外手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收到良好效果。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004年8月~2005年12月,行眼球外视网膜复位手术28例,男18例,女10例,年龄19 ̄67岁。其中巨大裂孔视网膜脱离7例,术后经1 ̄6个月的观察随访术后视力均不同程度提高,解剖复位25例,占90%。1.2手术方法:患者仰卧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视网膜脱离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 选择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本院实行视网膜脱离复位术的患者68例,回顾总结围手术期的护理经验.结果 术后随访6至24个月,平均17.8个月,第1次手术复位59例,未复位9例,其中5例二次手术获得解剖复位,4例因患者拒行二次手术而放弃手术,手术最终成功复位64例.结论 玻璃体切割术联合眼内填充术治疗视网膜脱离疗效确切,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我科自2002-2008年共收治孔源性视网膜脱离52例,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52例,男24例24只眼,女28例28只眼。年龄20~61岁,平均45.13岁,左眼19例,右眼33例,视力〈0.013例,0.01~0.1018例,0.12~0.325例,04~0.66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