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与开腹手术在低位直肠癌根治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收集低位直肠癌患者68例,其中腹腔镜组患者38例,传统开腹组患者30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 腹腔镜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较开腹组长,但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术后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要明显优于开腹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淋巴结清扫以及手术切缘距癌肿下缘方面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18.4%)与开腹组(16.7%)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半年,1年以及2年生存率、复发率以及低位保肛率和总保肛率,两组比较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根治术对患者的创伤小,利于患者术后恢复,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谢军  张文利 《实用癌症杂志》2016,(11):1845-1847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与开腹手术在老年性结直肠癌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进行结直肠癌根治术的老年结直肠癌患者8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37例,观察组患者进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对照组进行开腹手术.对2组患者围手术期情况、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生活质量恢复情况进行观察与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及医疗费用较对照组略高,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方面观察组均远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对照组患者胃动素及胃泌素分泌量均显著下降(P<0.05),而观察组与术前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肠鸣音恢复时间及肛门排气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1.63%,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0.54%,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恢复有效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观察组患者改善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手术治疗老年结直肠癌具有良好的疗效及安全性,利于胃肠功能及患者生活质量恢复,可作为老年性结直肠癌的临床首选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老年结直肠癌腹腔镜根治术的安全可行性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广东省人民医院2006年6月至2008年3月同期收治的结直肠癌老年患者腹腔镜手术组(54例)和传统开腹手术组(49例),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腹腔镜组其中3例中转开腹手术,中转率为5.6%.腹腔镜组的手术失血量明显较开腹组少(83.1mL±25.7mL VS 276.3mL±187.2mL,P<0.001):腹腔镜组的手术时间较开腹组稍长(193.1min±58.2min vs160.1min±54.3min,P<0.05);腹腔镜组的肠道功能恢复时间较开腹组短(2.5d±0.7d VS 4.3d±0.8d,P<0.05),腹腔镜组手术后住院天数较短.手术后并发症且平均收获的淋巴结数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老年结直肠癌腹腔镜根治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是治疗老年人结直肠癌的较好选择.细致的围手术期处理和熟练的腹腔镜手术经验是取得良好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对2007年1月至2011年6月,24例行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与同期51例行开腹直肠癌根治术患者进行手术情况、近期疗效、手术根治程度以及随访1年内并发症情况进行回顾性比较.结果:二者在保肛率、清扫淋巴结以及近远期并发症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手术失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拔尿管时间、术后住院天数以及直肠肿瘤远端切缘方面,腹腔镜组优于开腹组(P<0.01).在手术时间方面,开腹组优于腹腔镜组(P<0.01).结论: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的根治性及安全性达到传统开腹手术标准,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治疗进展期远端胃癌的安全性及对患者手术后血清前白蛋白(PA)、白蛋白(ALB)、总淋巴细胞计数(TLC)及血红蛋白(HGB)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信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20例进展期远端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60例行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腹腔镜组),另60例行开腹胃癌根治术(开腹组),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后C反应蛋白(CRP)浓度、术后并发症,以及两组手术前后血清PA、ALB、TLC及HGB的变化。结果腹腔镜组手术用时长于开腹组(P0.01),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均小于开腹组(P0.01),两组清扫的淋巴结数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后CRP浓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开腹组(P0.05);术后两组血清PA、ALB和HGB均较术前有上升(P0.05),且腹腔镜组改善程度好于开腹组(P0.05),但两组TCL手术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治疗进展期远端胃癌具有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同时对患者营养状况的干扰要少于开腹组,更利于患者的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腹腔镜辅助下直肠癌根治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将60例直肠癌患者分为腹腔镜组(30例)和开腹组(30例)进行直肠癌根治术,并对其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明显少于开腹组(P<0.05);2组手术时间、术后通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辅助下直肠癌根治术具有安全性高、创伤轻、术后快速恢复等优点,更可达到开腹的效果,是一种极具应用前景的微创新技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腹腔镜胃癌根治手术治疗进展期胃癌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对2010年10月至2012年6月行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22例及开腹胃癌根治术25例患者的手术安全性、术后恢复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人口统计学指标、肿瘤发生部位、生物学特性、手术时间、近远端切缘及淋巴结清除数无明显差别.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开腹组,手术切口短,术后恢复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明显早于开腹组(P<0.05).[结论]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安全可行,能满足肿瘤根治的严格要求,在术中失血、术后早期恢复等方面均优于开腹手术.  相似文献   

8.
周纲  陆逸庭 《肿瘤学杂志》2012,18(6):444-446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结肠癌根治术治疗结肠癌的优越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5月至2010年3月行腹腔镜下结肠癌根治术治疗结肠癌26例的患者资料,并与22例常规开腹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分析.[结果]腹腔镜下结肠癌根治术患者在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方面均明显优于开腹手术组(P<0.05),两组患者医疗费用总额无统计学差异.但腹腔镜组手术、麻醉及材料费明显高于开腹手术组(P<0.05).腹腔镜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开腹手术组(8.84%vs17.86%,x2=3.515,P=0.041).[结论]腹腔镜下结肠癌根治术治疗结肠癌具有损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选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老年结直肠癌的疗效.方法 将96例老年结直肠癌患者.按照入院顺序抽签后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开腹手术治疗.实验组:进行腹腔镜下手术.观察患者手术情况、胃肠功能恢复情况、IL-6、IL-8水平变化情况.结果 实验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切除标本长度、淋巴结清扫总数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腹胀持续时间、肛门排气时间短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胃动素、胃泌素水平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治疗后IL-6水平高于治疗前,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治疗后IL-8水平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治疗后IL-6、IL-8水平高于治疗前,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老年结直肠癌效果较好,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低,腹胀持续时间、肛门排气时间短,胃动素、胃泌素水平恢复较好,IL-6、IL-8水平可得到有效改善,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与开腹手术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对比,并探讨并发症常见原因,为临床减少、预防并发症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开封市中心医院普外科2012年10月至2014年12月由同一组医师实施的68例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与70例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的临床资料,比较其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差异。结果腹腔镜组与开腹组围手术期总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6.47%(18/68)和41.43%(29/70),术中出血发生率分别为5.88%(4/68)和4.28%(3/70),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分别为5.88%(4/68)和7.14%,术后吻合口出血发生率分别为1.47%(1/68)和2.86%(2/7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膜后气肿发生率分别为7.35(5/38)和0,肠梗阻发生率分别为2.94%(2/68)和12.86%(9/70),切口感染发生率分别为2.94%(2/68)和14.29%(10/7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与开腹手术相比具有腹部切口小、术中出血少,手术后疼痛轻、术后恢复快等优点。两组围手术期总体并发症发生率无差异,术中出血、术后吻合口瘘、吻合口出血等发生率均无差异,但术后肠梗阻及切口感染发生率腹腔镜组明显低于开腹组。  相似文献   

11.
腹腔镜手术治疗卵巢良性肿瘤45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何彩莲 《肿瘤学杂志》2006,12(2):119-120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卵巢良性肿瘤的手术效果。[方法]选择2004年5月至2005年5月因卵巢良性肿瘤进行腹腔镜手术治疗患者共45例,设为A组,并选择同期进行开腹手术的患者50例,设为B组,对其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后恢复情况等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手术均成功,A、B两组手术时间无显著差异,但A组术中出血量、术后病率、抗生素的应用及住院天数均少于B组,两组有显著的差异。[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卵巢良性肿瘤具有损伤少、效果好、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减孔腹腔镜手术治疗直肠癌的近期与远期疗效。方法选择80例直肠癌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观察组给予减孔(2孔)的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对比2组患者的围术期指标、病理学指标、2组中转开腹比例、术后1个月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3年无病存活率。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明显较对照组长,但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肿瘤距肛门距离、远切缘距肿瘤下缘距离、淋巴结清扫数目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中转开腹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3年无病存活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减孔腹腔镜手术与常规腹腔镜手术治疗直肠癌的近远期疗效相当,但减孔腹腔镜手术可缩短患者的术后恢复时间,具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自2004年3月~9月,共施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14例,其中Dixon手术4例,Miles手术6例,右半结肠切除术3例,左半结肠切除术1例.[结果]其中13例手术成功,1例中转开腹.手术平均时间240min(180~480min),平均出血量100ml(20~500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9d(7~15d).无术后并发症,无腹壁戳口的癌种植及肿瘤复发.[结论]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具有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肠功能恢复快及平均住院时间缩短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应用腹腔镜技术施行腹会阴联合切除术治疗直肠癌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1年12月在我院腹部外科胃肠专业组施行腹会阴联合切除术的234例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腹腔镜组98例,开腹组136例,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饮食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并发症发生率等各项指标。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两组病例在年龄、性别和肿瘤分期、分化程度的构成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腹腔镜组与开腹组手术时间分别为(206.1±58.2)min和(206.2±62.0)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91);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88.7±151.5)ml和(296.3±274.3)ml,腹腔镜组明显少于开腹组(P=0.014);术后排气时间腹腔镜组为(2.8±1.5)d,开腹组(3.9±2.1)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饮食恢复时间腹腔镜组为(4.8±1.5)d,开腹组为(5.9±2.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术后住院时间腹腔镜组为(11.1±6.4)d,开腹组为(13.9±7.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7);两组在瘤体直径、肠段切除长度、肿瘤下缘距肛门距离及淋巴结清扫范围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4.0%和14.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 。结论腹腔镜直肠癌腹会阴联合切除术具有创伤小、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的优点,且不影响手术的彻底性。  相似文献   

15.
赵刚  武青生  穆元忠  谭成军  王巍 《癌症进展》2017,15(11):1335-1337,1341
目的 探讨腹腔镜辅助下D2根治术对进展期远端胃癌患者临床疗效、术后并发症及住院时间的影响.方法 选取进展期远端胃癌患者80例,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腹腔镜组和传统开腹组,每组40例,其中,腹腔镜组患者行腹腔镜辅助下远端胃癌D2根治术,传统开腹组患者行传统开腹远端胃癌D2根治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肿瘤根治术有效性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与传统开腹组比较,腹腔镜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后进流食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均缩短[(160.55±13.21)min、(4.21±0.64)d、(4.18±0.79)d、(2.89±0.86)d、(13.27±2.66)d],术中平均出血量减少[(152.40±27.02)ml],平均手术切口长度缩短[(6.03±0.80)c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腹腔镜组经术后病理检查证实的近切端与肿瘤平均距离、远切端与肿瘤平均距离、淋巴结平均清扫总数分别为(7.09±1.04)cm、(6.09±1.06)cm、(29.25±18.13)枚,与传统开腹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为10%(4/40),与传统开腹组的20%(8/4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80,P=0.671).结论 腹腔镜辅助下D2根治术对进展期远端胃癌患者的肿瘤根治有效性高,缩短了患者住院时间,减少了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6.
Background: Laparoscopic colorectal resection has been gaining popularity over the past two decades-and the number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colorectal cancer treated with a surgical modality has gradually increased. However, studies about laparoscopic rectal surgery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long-term oncologic outcomes are limited. In this study, we evaluated the safety and effectiveness of laparoscopic resection in patients with rectal cancer aged ≥80 y. Methods: From 2007-2015, a total of 84 consecutive patients with rectal cancer from a single institution were included, 45 patients undergoing laparoscopic rectal resection were compared with 39 patients undergoing open rectal resection. Results: The two groups were well balanced in terms of age, gender, body mass index, 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 scores, previous abdominal surgery, neoadjuvant therapy, tumor stage, distance of tumor from the anal verge, and comorbidities. One (2.2%) patient in the laparoscopic group required conversion to open surgery. Laparoscopic surgery was associated with significantly longer operating time (160.1±28.2 versus 148.2±41.3 min; P=0.031), less 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 (80.5±20.9 versus 160.3±42.4 mL; P=0.002), less need of blood transfusion (6.7% versus 20.5%; P=0.003), a shorter time to diet recovery (2.5±1.5 versus 4.9±1.1; P=0.015) and postoperative hospital stay (7.5±4.5 versus 10.8±4.2; P=0.035), lower overall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 rate (8.9% versus 20.5%; P=0.017), and wound-related complication rate (4.4% versus 10.2%; P=0.013) when compared with open surgery. Specimen length, no. of retrieced lymph nodes, positive distal and circumferential margin rate, mortality rate, and reoperation rate were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between two groups. The disease-free and overall 5-year survival rates were similar between two groups.Conclusions: Laparoscopic rectal surgery is safe and feasible in patients aged≥80 y and is associated with similar long-term oncologic outcomes when compared with open surgery.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腹腔镜及开腹超低位直肠癌根治术的疗效.方法 选取超低位直肠癌患者7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8例.观察组采用腹腔镜超低位直肠癌根治术,对照组采用开腹超低位直肠癌根治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术后恢复指标及术后随访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系膜完整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淋巴结清除数量、远切端距离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排气时间、进食流质时间及导尿管留置时间均短于对照组,镇痛需要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随访时间分别为(30.3±4.3)个月和(31.4±3.5)个月;两组患者的肛门功能、术后复发及远处转移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超低位直肠癌根治术疗效可靠,且手术损伤小,术后恢复快,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中保留左结肠动脉(LCA)对淋巴结清除术及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择了2010年2月至2013年12月我院95例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其中保留LCA 47例(研究组),不保留LCA 48例(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转开腹率、预防性回肠造口、游离脾曲)、术中淋巴结清扫情况(肠系膜根部淋巴结清扫数、阳性淋巴结检出率)、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情况(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排便时间、腹胀腹痛持续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和肿瘤复发转移、5年死亡率、无肿瘤进展(PFS)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转开腹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回肠造口比例、游离脾曲比例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中淋巴结清扫数目、阳性淋巴结检出率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首次排气时间无显著差异性(P>0.05),但研究组首次排便时间、腹痛腹胀持续时间、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低于对照组(0.00% vs 10.42%,P<0.05),切口感染、尿潴留、性功能障碍发生率与对照组无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肿瘤复发率、转移率、5年死亡率、无进展生存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中保留LCA可提供吻合口良好血供,避免术中回肠造口、游离脾曲术,促进术后肠功能恢复,对淋巴结清扫术无影响,不增加肿瘤复发和转移的风险  相似文献   

19.
王领  于洁 《癌症进展》2016,14(8):787-789
目的:比较腹腔镜直肠癌根治切除术和开腹手术的疗效。方法选取直肠癌患者85例,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观察组43例,给予腹腔镜直肠癌根治切除术;对照组42例,给予开腹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并定期随访患者,比较术后生存质量。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观察组及对照组手术时间分别为(128.19±7.05)min和(174.40±17.14)min,观察组及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40.97±54.40)ml和(265.55±57.95)ml,观察组及对照组住院时间分别为(7.95±1.36)d和(12.60±3.62)d。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11.6%)低于对照组(33.3%)(P﹤0.05);术后随访患者3、6、12个月,观察组患者的生存质量分别为(79.45±9.18)分,(88.12±6.46)分,(91.67±7.12)分,对照组的生存质量分别为(77.13±5.79)分,(77.31±8.14)分,(80.54±6.93)分。随访3个月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随访6个月、12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生存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相对于开腹手术,腹腔镜直肠癌根治切除术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且术后患者的生存质量高,但临床工作中要合理掌握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的安全性、可行性及中长期生存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472例直肠癌患者,按手术方式分为腹腔镜组(243例)及开腹组(229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及术后随访结果。结果:腔镜组手术时间与开腹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37±42.5) min vs (232±40.4) min,P> 0.05];腔镜组术中出血量[(48±19.3) ml vs (109±29.3) ml]、术后恢复排气中位时间[3(1~9) d vs 4(2~12) d]优于开腹组(均P< 0.05)。两组在切除标本长度、远切缘距肿瘤下缘距离、肿瘤大小、清扫淋巴结数目及预防性造瘘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中位随访40(1~83)个月,腹腔镜组、开腹组中位随访时间分别为41(1~80)个月、40(1~83)个月,随访期内两组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总生存率、总无瘤生存率及Ⅰ期、Ⅱ期、Ⅲ期患者总生存率、无瘤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是安全、可行的术式,具有满意的近期疗效,可达到与开腹手术相同的中长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