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妊娠期及产后母体D-二聚体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D-二聚体(D-dimer,DD)是交联纤维蛋白在纤溶酶降解下产生的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的一个片段,是诊断继发性纤溶亢进特异性较强的指标。妊娠期凝血与纤溶系统活性因子升高,血液处于高凝状态,纤维蛋白形成后纤溶也增加,因此DD也常用于产科,监测分娩前后母体凝血与纤维蛋白溶解的变化。临床常出现孕妇、产妇无明显原因的DD异常增高,甚至高达截断值的10倍以上[1]。妊娠期及产后DD究竟呈何变化,预测和诊断血栓、纤溶亢进是否真正具有价值,有待于进一步总结。  相似文献   

2.
DIC时凝血机制失常一般表现为下列三期:(1)早期:高凝血期;(2)中期:消耗性低凝血期;(3)晚期:继发性纤溶期。DIC时纤溶是机体的一种生理保护措施,目的在于去除纤维蛋白,防止微血栓形成,改善微循环,但纤溶系统被激活和体内产生大量的纤溶酶,后者不仅可降解纤维蛋白和纤维蛋白原,而且还可水解多种凝血因子,使血浆凝血因子进一步减少。为此,对DIC患者,使用纤溶抑制剂要慎重,应根据病人情况而定。一般认为。DIC早期禁用纤溶抑制剂,DIC中期若已出现较明显继发性纤溶  相似文献   

3.
妇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综合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综合征(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 syndrome,DIC)是在多种疾病基础上发生的血液凝固性极度亢进,弥漫性微血栓形成,循环和脏器功能障碍以及出血的一组病理过程。产科意外是最早发现且表现典型的DIC疾病之一。早在1772年Heweon报道分娩中可出现一过性无纤维蛋白原血症,1892年Schmorl报道妊娠中毒症伴凝血纤溶异常而有脏器微血栓形成,1901年De Lee报道胎  相似文献   

4.
DIC并不是一个疾病的名称,而是以某些疾病为背景的一个征候群。由形成纤维蛋白类血栓、消耗特定的血清蛋白、血小板减少、纤溶系统亢进而组成。由此可推定在循环血流中存在有凝血酶。临床表现以广泛的出血及较少见的血栓形成而发病、包括低纤维蛋白血症,大出血及凝血功能检查异常为特征的后天出血性疾病,但这一征候群的病因只能以纤溶亢进作为结论而已。因后天性出血及血栓性疾病所引起的临床症状,都提示发生DIC,而使其诊断及疗效判定标准不明确。目前对凝血酶元时间延长、血小板减少、  相似文献   

5.
临床多选题     
[A型题] 问12:下列哪种现象不属于妊娠期血液系统的生理性变化? A 纤维蛋白原显著增加。 B 血小板增加。 C 凝血因子Ⅶ、Ⅷ、Ⅹ明显增加。 D 血浆纤维蛋白溶酶原增加。 E 纤维蛋白溶解活性增加。问13:下述哪种检查对诊断产科DIC的价值较大? A 出血时间。B 血红蛋白含量。C红细胞数。D 红细胞压积。E 血沉.  相似文献   

6.
测量经血中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的含量能作为反映行经时子宫腔内纤溶活力的一种指标,从而间接地确定月经过多与纤溶活力之间的关系。本文报道了兔抗人纤维蛋白原特异性抗血清的制备及以免疫双扩散法测定了43名正常成年妇女经血中FDP含量,多数正常妇女经血上清液在稀释度为1:32或1:64时仍有阳性沉淀性可见,其中倍数是1:32相当于144毫克/100毫升的浓度。  相似文献   

7.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是一种病理过程或综合病征,可发生在许多疾病的过程中;其特点为在某些发病因素的作用下,微循环中广泛地和弥散地发生微血栓,导致血小板的减少,Ⅴ和Ⅷ等凝血因子的消耗,纤维蛋白原减少,甚而引起继发性纤溶亢进。临床上常表现出四大症状,包括:休克(其程度与出血量明显不成比例),出血(皮肤,粘膜、创面,便血,尿血,呕血),栓塞(脑、肺、肾、肠),微血管性溶血(红细胞被破坏,出现盔形或星形细胞,黄疸)。DIC的诱发病因很多,机制也不完全相同,但  相似文献   

8.
临床上原发性纤维蛋白溶解亢进症(原发性纤溶亢进症)较DIC少见。因其临床表现与DIC相似,皮肤、粘膜、消化道、泌尿道出血,也可有针眼处及手术野渗血不止,术后切口愈合不佳,失血严重时可引起休克。因而鉴别两者有重要意义。现将我们诊治的3例原发性纤溶亢进症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血栓弹力图(thromboelastography,TEG)能够反映血栓形成及降解的凝血过程全貌,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传统凝血实验室检查的不足。对正常孕妇的TEG值变异的研究可部分揭示孕妇在妊娠及分娩后的一段时间内具体的凝血状态变化特征,但目前不同的研究结果存在一定的差异。TEG在产科出血的检测管理方面相比传统凝血实验室检查更敏感、有效,同时总结TEG具体参数变化与相应的处理对策有利于产后出血病例的精确管理。在病理产科,如纤维蛋白原异常孕妇等,TEG可以对具体凝血功能受损进行精确监测并且在相关风险的预测中也有很好的表现。  相似文献   

10.
血栓弹力图(thrombelastography,TEG)是一种反映全血凝血功能的图像,是一种能从整体上动态评价凝血和纤溶过程的检测手段。妊娠期凝血-抗凝系统及纤溶-抗纤溶系统的变化使妊娠妇女的凝血系统处于高凝状态,这种高凝状态既是一种生理性保护机制,又是诱发凝血功能障碍的高危因素。一旦这种高凝状态的动态平衡被打破,可参与产科并发症的发生,严重威胁着孕产妇和胎儿的安全。TEG能够真实、全面地反映妊娠期妇女凝血功能的变化,对复发性流产、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羊水栓塞、产后出血和产科血栓栓塞性疾病等高危妊娠及妊娠期并发症的预测及病情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为指导临床决策、早期干预、缓解或延迟并发症和预防不良妊娠结局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正常孕期凝血功能和血栓弹力图(TEG)参考值的界定对孕妇不同时期血液高凝状态的指导价值,为凝血功能障碍相关疾病的诊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集2014年11月至2015年10月南通大学附属妇幼保健院产检及体检的女性血液标本进行凝血功能及TEG检查,分组如下:(1)随机抽取正常早、中、晚孕期妇女各400例作为试验1组。(2)同期135例定期产检的孕妇作为试验2组。(3)同期未孕健康育龄期妇女作为对照组。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1组及2组凝血酶原时间(PT)、抗凝血酶-Ⅲ(AT-Ⅲ)均呈下降趋势,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D-二聚体(D-D)、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呈上升趋势。中、晚孕期试验组FDP、D-D值与现有临床参考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两试验组孕期TEG的凝血时间呈缩短趋势,综合指数呈上升趋势(P0.05)。最大振幅在试验2组中也呈上升趋势(P0.05)。结论 (1)随着孕周增加,PT、AT-Ⅲ下降,FIB、D-D、FDP、VWF升高,但早孕期均处于现有临床凝血功能参考值范围内;在中、晚孕期FDP及DD超出现有参考值范围,需要修订。(2)VWF参考值范围可作为临床凝血功能的重要参考指标。(3)TEG可用于临床凝血功能的检测。(4)试验1组所测得的凝血功能指标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可代表试验2组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血压征),在产科临床占很重要位置,其发病原因不清楚,近年来,关于妊高血征与凝血和纤溶系统关系的研究,发现虽不能断言DIC状态就是妊高血征的病因,但认为本病确与DIC状态有关。特别是重症妊高血压征从血凝和纤溶系统来看,妊高血压征常呈慢性DIC过程。在妊娠期,血液凝固第一阶段凝血激酶的存在是本病的焦点。1953年,Mckay在重度妊高血压征和胎盘早剥尸解中见到,各脏器(肝、心、肾上腺、垂体)的血管和毛细血管中有纤维蛋白血栓形成。其结果组织出血坏死及一系列全身反应,认为子痫的发生和DIC有关。以后相继报导妊高血压征时血液呈高凝状态。胎盘的各种病理改变都容易使胎盘组织的凝血活酶进入血管内引来DIC。1972年Page  相似文献   

13.
产科出血一直是导致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血栓弹力图(thrombelastography, TEG)是反应血液凝固动态变化的指标,能够评价凝血功能,弥补常规检查不能反映纤溶系统和血小板功能的缺陷。TEG可以实现对产科出血进行快速、准确、动态、直观的监测,帮助预防严重的产科出血。TEG为临床治疗提供直观依据的同时,也为产科输血治疗提供依据和指导,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避免血制品滥用。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置不锈铜IUD妇女作为对照,测定置TCu-220 C IUD妇女于置器前后月经总量、经血纤溶活性,包括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活性、纤溶酶原(PLG)含量和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含量、宫项粘液Cu~(++)浓度,以了解妇女置释铜IUD 后宫腔Cu~(++)浓度与局部纤溶活性改变的相关性。经检验发现Cu~(++)浓度的升高与t-PA 活性和FDP 含量呈正相关,而与PLG 含量呈负相关。实验初步表明释铜IUD 的应用使宫腔局部Cu~(++)浓度升高,并促进局部纤溶活性增加,从而使置器妇女月经过多的发生率增加。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估血栓弹力图(TEG)在产科出血性疾病产妇剖宫产围术期凝血功能监测的价值,明确TEG能否预测剖宫产术中出血。方法:2015年11月至2016年3月并发有胎盘早剥、前置胎盘、胎盘植入或子痫前期等产科出血性疾病的择期剖宫产产妇30例为出血组,无上述并发症的择期剖宫产产妇30例为对照组,术中监测血常规、凝血象、TEG,判断TEG能否预测产科出血性疾病产妇剖宫产时术中出血量。结果:(1)两组产妇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出血组产妇孕周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出血组产妇术中平均出血量、术中平均输血量远大于对照组(P0.05)。(2)出血组TEG参数K值与血红蛋白(Hb)、D-二聚体(D-D)正相关,与血小板(PLT)显著负相关(r=-0.575,P=0.003);MA、CI均与纤维蛋白原(Fig)正相关。对照组TEG参数R值、K值均与Hb正相关,与PLT负相关;MA、CI与Fig显著正相关;CI还与Hb负相关。(3)大出血(出血量1000 ml)组产妇R值与PT显著正相关;K值与PLT、PT、Fig均显著相关。Angle角、MA与红细胞计数(RBC)、Hb、红细胞比容(HCT)、PLT、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Fig均分别显著相关;CI值与PT呈负相关,与Fig呈正相关。(4)TEG参数K值、Angle角、CI值均与出血量相关,以K值相关性最强。(5)出血组中大出血与未发生大出血的产妇各TEG参数均无明显差异。结论:出血组产妇TEG参数与血常规检查及凝血象检查有一定相关性,K值、Angle角、CI值与术中出血量相关,但无法预测此类产妇剖宫产术中是否发生大出血。  相似文献   

16.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实验室检查方法与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是由许多病因所引起的一组严重出血综合征,其诱发因素很多,以产科并发症引起者最常见。由于基础疾病不同和病情的发展缓急不一,DIC的临床表现很不一致,可分为急性型、亚急性型及慢性型三类。广泛性自发性出血是DIC最突出的症状,继而出现微循环障碍、微血管栓塞或微血管性溶血。DIC的临床表现变化较大,临床症状和体征不一定都同时出现,而且导致DIC的基础疾病不同,因而增加了临床上及时诊断的难度,往往需要依靠实验室检查,才能作出正确判断。目前认为有助于DIC诊断的生物化学检查,主要着重于出血倾向方面,即消耗性凝血障碍和继发性纤溶两大类。 1 反映凝血活性和消耗性凝血因子及血小板的检查 1.1 血小板计数:血小板离体后易受外界温度、酸碱度、容器表面性质等的影响而变形或破坏,血小板具有  相似文献   

17.
本文观察了先服短效复方18甲、后改服减量长效复方18甲的已婚育龄妇女的ADP诱导血小板聚集程度、血浆纤维蛋白原、纤溶酶原及血清纤维蛋白原裂解产物(FDP)含量的变化,并以相似年龄的正常志愿者作为对照。结果:服全量长效复方18甲妇女的血小板聚集程度较服药前显著增加,但停药后恢复至正常水平,表明对血小板聚集程度的影响是可逆的。服减量长效复方18甲妇女的血小板聚集程度低于正常水平。无论服短效复方18甲还是服减量长效复方18甲三个月、半年时,纤维蛋白原含量均较对照组高,但服减量长效复方18甲一年后其含量恢复至正常范围。此外,服减量长效复方18甲妇女的纤溶酶原含量较对照组高,但FDP水平均在正常范围内。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患者动态血浆凝血四项临床意义。方法:检测85例围手术期患者和75例健康对照组血浆凝血活酶时间(PT),活化部份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FIB)的含量。并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围手术期患都PT,APTT,TT较对照组明显延长(P<0.01)。FIB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结论:围手术期患者生理条件下的止血,凝血和抗凝,纤溶功能的动态平衡常受到破坏,因此进行凝血四项的检测能及早发现因手术和某些药物造成的凝血机制障碍。对围手术期患者的出血抢救和治疗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纤维蛋白溶酶原激动剂(PAs)将无酶活性的纤维蛋白溶酶原转变成纤维蛋白溶酶,而PAs的抑制剂(PAIs)通过与PAs形成复合物而抑制这一过程。孕妇纤溶系统最重要特性之一是血浆1型和2型PAI浓度较非孕妇增高,尽管同时测得tPA抗原浓度升高,而组织纤维蛋白溶酶原激动剂(tPA)活性下降。这些变化的结果是整个体内纤溶活性延长而凝血系统则处于高凝状态。为了解①妊娠妇女血中PAI-1和PAI-2是否有变化;②孕妇PAs/PAIs的  相似文献   

20.
产科DIC的监测及治疗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disseminatedvascularcoagulopathy ,DIC)是产科严重并发症 ,是由某些致病因素引起微循环内广泛性微血栓形成 ,消耗性凝血 ,继发纤维蛋白溶解、溶血、渗血、广泛性出血及组织坏死等 ,并可由此发生循环功能和重要脏器功能障碍 ,是导致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 产科DIC的监测由于产科DIC发病急骤、病情凶险、治疗困难、病死率高 ,因此对其监测显得尤为重要。通常临床上可依其病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验等方面进行监测 ,但主要依靠实验室检查。1.1 病因监测 对可能引发产科DIC的疾病早期进行监测 ,可降低产科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