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监测服用抗癫痫中药制剂癫痫患者的血药浓度,鉴别其中的西药成分,配合临床安全合理的使用药物,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方法:采用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法测定55名癫痫患者所服用的抗癫痫“纯中药”制剂中苯巴比妥、苯妥英、丙戊酸和卡马西平的血药浓度。结果:55例患者所服用的32种中药制剂中有6种未检出任何化学成分,其他服用中药制剂的癫痫患者的血液样本中都不同程度的检出抗癫痫化学成分,有的还多达3种。结论:中药制剂厂家在药品说明书中应注明中西药成分,保障患者用药安全;药师应做好癫痫患者用药教育,合理应用抗癫痫药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测定服用抗癫痫中药制剂患者血清中苯巴比妥、丙戊酸和卡马西平的浓度,以监测抗癫痫中药制剂的合理应用。方法:采用荧光偏振免疫法测定患者空腹血清苯巴比妥、丙戊酸和卡马西平的浓度。结果:研究对象为2009年到我院门诊就诊并确诊为癫痫并服用抗癫痫中药制剂的患者57例,其中男性32例,女性25例,年龄10~49岁。57份血样中,除42例患者的血样中未检出西药成分外,其余15例患者血清中均检出1~3种西药成分。57例患者中54例病情未得到控制,且2例出现大发作。结论:抗癫痫中药制剂使用时部分存在添加苯巴比妥、丙戊酸和卡马西平这3种抗癫痫西药,中西药合用未考虑药物相互作用、重复用药、超剂量用药等情况,贻误治疗时机,不能有效地控制病情,给患者带来较大损害。因此,临床上使用抗癫痫中药制剂时应加强血药浓度监测,同时也应加强抗癫痫中药制剂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3.
抗癫痫中药制剂服用者抗癫痫西药血药浓度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解并证实某些抗癫痫纯中药制剂中是否会有抗癫痫类西药成份,以便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与实验依据。材料与方法,对已服用各种(共22种)抗癫痫中药制剂的42例癫痫患者,用荧光偏振免疫法(FPIA)监测苯妥英,丙戊酸,卡马西平,苯巴比妥4种抗癫痫药物的血药浓度。结果:22种抗癫痫中药制剂中不同程度的含有1-4种抗癫痫类西药;单服中药的25例患者,20例癫痫症状者得不到控制,5例引起中毒;中药与西药联合中药17例中,2例引起中毒。结论:服用某些抗癫痫中药的患者,必须监测其中所含西药成份的血药浓度,建议生产这些含西药的抗癫痫中药制剂时,应标明所含西药成份及含量,以便医生合理用药,最好是不加入抗癫痫类西药成分,以免疫加入西药的剂量不足而达不到治疗目的。或因加入的西药成份剂量过大而引发起中毒;中西药联合用药时,应考虑所服中药中含有抗成份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联用药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4.
抗癫痫中药制剂所含西药成分的血浓度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测定服用抗癫痫中药制剂患者血清西药成分的浓度,以利于其合理应用.方法:2006年9月至2007年9月176例服用抗癫痫中药制剂的癫痫患者纳入研究,其中男102例,女74例,年龄3~63岁,平均年龄(26.27±11.67)岁;患病时间1~42年,平均(11.9±8.7)年.采用荧光偏振免疫法测定患者空腹血清苯妥英、苯巴比妥、丙戊酸和卡马西平的浓度.结果:176份血样中,174份含有1种或1种以上上述西药成分.2例服用化风丹和琥珀抱龙丸患者的血样中未检出西药成分.132例单用中药制剂,44例联用中西药制剂.169例患者的病情未得到控制,其中9例患者苯巴比妥的血浓度超出有效浓度上限.9例中有2例出现嗜睡和智力下降.结论:临床使用抗癫痫中药制剂应加强血药浓度监测,以利于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5.
我院抗癫痫药血药浓度监测情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璐  邹静  肖洪涛 《中国药房》2010,(2):137-138
目的:为临床合理应用抗癫痫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我院2007年499例抗癫痫药治疗患者服用苯妥英钠、苯巴比妥、卡马西平和丙戊酸钠的血药浓度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单一用药患者中,血药浓度在正常治疗范围内者206例/次,占61.49%。联合用药患者中,血药浓度在正常治疗范围内者仅45例/次,占44.12%;服用中药治疗的患者中检出含有以上4种药物者占59.68%,服用中药治疗的患者中血药浓度在正常治疗范围内者占3.23%。结论:在应用抗癫痫药时,通过监测血药浓度,能更好地控制治疗浓度,避免多药联用,实现个体化给药。中药中是否含有化学合成药物成分也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6.
733例/次应用抗癫痫药患者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齐晓涟  王育琴 《中国药房》2004,15(2):101-103
目的 :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癫痫药。方法 :运用回顾性调查方法 ,对宣武医院2000年3月~2001年3月所监测的应用抗癫痫药治疗但疗效不佳或怀疑中毒的733例/次患者的血药浓度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血药浓度在正常治疗浓度范围内的患者占37 6 % ,高于正常治疗浓度范围的患者占6 4 % ,低于正常治疗浓度范围的患者占55 9 %。联合用药的患者中 ,血药浓度高于或低于正常治疗浓度的患者总数达79 1 %。另外 ,在服用中药的患者中 ,测出化学合成药物成分者占90 % ,其中血药浓度不正常者达86 %。结论 :在应用抗癫痫药时 ,不仅应注意血药浓度监测 ,还应尽量避免多种药物联合应用 ,注意中药中含有的化学合成药物成分 ,重视个体化给药。  相似文献   

7.
对四种抗癫痫药物进行血药浓度监测的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4种抗癫痫药物646例次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分析,为临床提高本类药物的治疗水平作参考。方法运用荧光偏振免疫法测定血药浓度,对我院4种抗癫痫药物血药浓度监测结果进行分析、评价。结果共监测646例次,达到有效治疗浓度者为57.43%;低于有效治疗浓度者为30.80%;高于有效治疗浓度者11.77%。结论抗癫痫药物血药浓度监测对癫痫患者合理用药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血药浓度个体差异较大,临床用药时需个体化给药。癫痫患者应重视血药浓度监测,并结合其他因素调整用药方案,以达到安全、有效、合理应用抗癫痫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分析苯妥英钠抗癫痫的血药浓度和合理用药效果。方法:选取前来某院检查的癫痫患者60例,监测分析苯妥英钠在癫痫患者临床运用的血药浓度、合理用药等方面的影响。结果:对60例癫痫患者运用苯妥英钠治疗,有效血药浓度为50~100μg/mL(35例),治疗总有效人数34例,占比97.14%(34/35)。当苯妥英钠的血药浓度高出或低于上述有效范围,则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升高,在癫痫患者临床中运用苯妥英钠,能够有效控制患者血药质量浓度,控制患者的不良反应(P<0.05);在患者临床中,18~60岁癫痫患者占比量大,用药后血药质量浓度有效范围人数为27例,有效血药浓度范围人数占比为60.00%,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显著(P<0.05)。结论:苯妥英钠的血药浓度与抗癫痫的效果关系紧密,有效血药浓度占比越高,患者的抗癫痫治疗效果越显著,临床可根据有效血药浓度值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用药方案,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抗癫痫中成药中非法添加西药成分的血药浓度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长期服用抗癫痫中成药的患者进行血药浓度监测,查明抗癫痫中成药中非法添加的西药成分。方法:通过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中成药中添加的丙戊酸、卡马西平、苯巴比妥、苯妥英的种类及血药浓度。结果:所有服用抗癫痫中成药的患者中均检测到上述四种西药成分,其中含丙戊酸17例,血药浓度在有效范围内占23.53%;含卡马西平17例,血药浓度在有效范围内占17.65%;含苯巴比妥17例,血药浓度在有效范围内占41.18%;含苯妥英5例,血药浓度在有效范围内占60.00%。结论:本方法操作简便、准确,可快速筛查抗癫痫中成药中非法添加的西药成分,便于临床指导患者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0.
目的:促进临床合理应用抗癫痫药物并提高其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门诊或住院患者服用丙戊酸(VPA)、卡马西平(CBZ)、苯妥英钠(PHT)的487例癫痫患者的血药浓度监测结果。结果:487例监测中,248例(50.92%)在有效血药浓度范围内;177例(36.34%)低于有效血药浓度;51例(10.47%)高于有效血药浓度;11例(2.26%)未检出血药浓度。其中,在有效血药浓度范围内的3种药物比例分别是VPA(48.18%)、CBZ(74.29%)、PHT(10.87%)。结论:抗癫痫药物的血药浓度监测为临床设计个体化给药方案提供了依据,是保证安全、有效用药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1.
口服"纯中药"患儿的抗痫西药血浓度监测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用治疗药物监测(TDM)方法监测口服“纯中药”患儿的抗痫西药血浓度,及时发现和调整患儿的不合理用药。方法:凡是临床上出现药物中毒、无法解释的药理现象或者怀疑服有中药掺杂西药的癫痫患者,用HPLC法和PLIA法监测其血药浓度.并动态地现察疗效。结果:45例服用“纯中药”的癫痫患儿,血清中检测出1.5种常用抗痫西药,其中苯巴比妥最多(42例)。其次为卡马西平、丙戊酸钠、苯妥英纳和氯硝西泮,有些已达中毒浓度。这种现象给病人造成极大的诊疗困难、中毒危险、心理创伤及经济  相似文献   

12.
王启盛  王童玉  王红珍  郭瑞贤  田媛 《中国药房》2007,18(23):1809-1810
目的:观察中西药结合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疗效。方法:将70例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中西药组36例、单纯西药组34例。单纯西药组采用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呋喃唑酮治疗;中西药组在单纯西药组用药上加用自拟中药愈疡汤。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胃镜、Hp及不适症状的变化。结果:中西药组在改善症状、溃疡愈合、Hp根除方面明显优于单纯西药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自拟中药愈疡汤配合西药三联疗法优于单纯西药治疗,是治疗Hp相关性消化性溃疡较为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我院西医使用中成药现存的几点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西医使用中成药不合理用药情况分析,以期得到大家的重视,使患者得以安全用药,合理用药。方法:依据《处方管理办法》并通过自2008年12月26日~2009年6月25日干部中药房24 840张处方评审总结出结果。结果:西医使用中成药不合理用药情况普遍而且较为严重。结论:为使患者能更加安全有效地使用中成药,应对西医进行必要的中医理论培训,使其对中医理论有所认识。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某地区医疗机构的药品储存条件,为全面加强医疗机构的药品管理,保障临床用药安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现场监督检查的方法,对某地区20家医疗机构现有的1 706种药物(其中西药60类1 296种,中成药17类410种)的储存条件进行全面检查.结果:药品储存条件基本符合药品经营管理规范的要求,合格率为84.1%,其中...  相似文献   

15.
欧阳净  刘松青 《中国药房》2009,(36):2858-2860
目的:比较中药与化学药治疗糖尿病以及中西药结合与化学药治疗糖尿病的疗效。方法:对中药或中西药结合与化学药比较治疗糖尿病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系统评价,应用循证医学的研究方法,采用Revman4.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14篇随机对照研究满足纳入标准,Meta分析的结果显示,中药与化学药治疗糖尿病的效果无显著性差异;中西药结合治疗糖尿病的疗效显著优于单独采用化学药组。结论:中西药结合治疗糖尿病与化学药比较有其优势,但由于试验方法学质量尚不高,不能充分肯定,需要高质量的试验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16.
我院中、化学药不合理联合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促进我院临床中、化学药联合应用的合理性,保障医疗安全。方法:从我院2007年门诊处方及住院病历中随机抽取,共计处方31 285张,病历1 200份;通过对其中不合理中、化学药联合应用情况整理、分析,找出其中的主要问题。结果及结论:造成中、化学药的不合理联用主要因素是临床医师对中药成分及药理作用了解不够明确,其次是对患者曾用药没有详细询问,因此提示我们临床上联合用药时一定要明确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保证患者用药的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对各地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治方案的分析,研究其推荐中成药的辨证用药规律、使用要点和注意事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Excel软件录入国家和各省市卫生主管部门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中疾病分期、证型、治法、中成药信息,统计分析疾病不同分期分型中成药的使用频数。对中成药分类、禁忌和注意事项进行归纳。结果 共检索得到推荐使用中成药防治新冠肺炎诊疗方案23个。推荐中成药73种,按照其功能主治主要分为9大类,以清热药最多。中成药说明书中标明禁忌的有24个,主要涉及妊娠期、哺乳期妇女,婴幼儿,老人和患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儿童推荐用中成药共18个,其中儿科专用中成药7个,提及儿童用量的中成药共12个。推荐中药注射剂共10种,对溶媒的选择、滴速、联合用药间隔冲管均有严格要求。结论 中成药在此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治中占有重要地位,正确辨证、合理使用中成药是发挥其疗效,保障其安全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陈浩  冯雷  赵业婷  胡扬  都丽萍 《中国药事》2020,34(3):357-362
目的: 分析北京地区老年患者使用中药注射剂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了解不良反应发生特点,促进临床合理使用药品,规避用药风险。方法: 整理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北京市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数据库中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信息,筛选出60岁及以上老年患者使用中药注射剂出现的ADR数据,进行统计归类,并对发生人群、ADR严重程度、涉及药品及预后、合并用药等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与结论: 共收集到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756例次(年龄范围为0岁~95岁),其中60岁及以上老年患者使用中药注射剂发生的不良反应共415例次,占54.89%。415例不良反应共涉及中药注射剂36种,其中祛瘀剂占比最高(15种药品;涉及233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占比56.15%),其次为清热剂(7种药品;涉及71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占比17.11%)。排名前12位的中药注射剂引起不良反应共353例次,占所有不良反应的85.06%,其中祛瘀剂占比最高(4种药品;涉及210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占比59.49%)。415例次不良反应中,严重不良反应13例次,涉及中药注射剂7种。415例次不良反应中,174例(占比41.93%)提及患者同时使用多种药物。因此,应重视和规范老年患者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药师要发挥专业特长,加强对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监测,促进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