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赵明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19):26-26
目的收集分析胃镜检查结合病理诊断早期胃癌的临床意义。对本院2005年6月至2009年7月,经胃镜检查并手术证实的早期胃癌20例临床、胃镜、病理分析。方法经胃镜直视并活检,在其中央及边缘部位作多次多点活检。结果胃镜诊断20例早期胃癌活检后,一次病理相符者16例,占80%,两次病理相符率4例。术后病理均得到证实为早期胃癌。结论目前内窥镜检查对早期胃癌是首选的并且是必须选择的项目,其可直接看到胃黏膜早期病变,同时借助活检进行组织病理学等检查,提高早期胃癌的确断率。 相似文献
4.
6.
早期胃癌是指癌组织浸润仅限于粘膜层和粘膜下层,不论肿瘤面积大小,是否胃周围有淋巴结转移犤1犦。诊断和治疗早期胃癌是提高胃癌疗效的关键。现将1997~2002年经手术和病理证实为早期胃癌4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44例中男30例,女14例,年龄28~74岁,平均56.4岁。28~40岁7例,41~60岁12例,60岁以上25例。1.2临床症状:均有数月至数年不等的胃病史,主诉上腹部隐痛35例,饱胀和嗳气30例,消化道出血6例,食欲下降与消瘦4例。1.3术前检查:44例均为门诊就诊,一次诊断38例,其他病例为中重度不典型增生或溃疡面积较大、溃疡形态…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分析早期胃癌的临床病例特点,为早期诊断、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 针对82例早期胃癌患者临床和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早期胃癌发病特征为:男性多于女性,大多数的患者都有腹部不适、胃痛病史与一般胃病无特殊区别,早期胃癌好发于中老年,发病部位集中于胃窦部和胃体部,发病恶性程度较低.结论 有胃病史患者是早期胃癌的高危人群,因此需要依靠病例分析提高早期胃癌的早期诊断率从而为早期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早期胃癌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近年来收治的43例早期胃癌的临床和病理资料。观察肿瘤发生的部位、肉眼分型、浸润深度、组织学分类、伴随病变及淋巴结转移程度等相关病理学指标。结果胃癌多为黏膜内癌;肉眼分型Ⅱ~Ⅲ型为主;早期胃癌好发于胃窦部和胃体部;癌旁有半数以上出现肠上皮化生及伴萎缩性胃炎;淋巴结转移7例(16.3%)。结论既往有胃病史者是早期胃癌的高危人群,早期胃癌的浸润深度、肿瘤大小、伴随的疾病及淋巴结转移是早期胃癌病理诊断的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0.
早期胃癌40例的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军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19):42-43
目的分析早期胃癌的临床和病理特点,为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发现有益和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本组对40例早期胃癌患者,综合分析其临床与病理特点。结果发病年龄高峰在52~73岁,男性明显多于女性。大部数患者有上腹部不适、胃痛史,大体分型以浅表凹陷型(Ⅱb)和凹陷型(ⅡC)占大多数,病理分类中以管状腺癌为主。结论早期胃癌与青年型胃癌相反,好发于中老年人,恶性程度低,临床表现与一般胃病无特殊区别,需要靠直观的内镜检查来提高早期诊断率,内镜和病理为早期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我院早期胃癌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统计我院内镜中心2007年至2010年4年来内镜诊断的早期胃癌,分析早期胃癌在同期胃癌病例中的构成比及其临床病理特点。结果从2007年至2010年共行胃镜检查124142例,检出胃癌共5493例,胃癌检出率为4.4%。早期胃癌613例,占胃癌的11.2%。自2007年至2010年胃癌的检出率分别是5.17%、4.72%、4.39%、3.80%;其中早期胃癌的构成比分别为7.4%、11.6%、12.2%、12.8%。可见胃癌总体内镜下检出率呈下降趋势,而早期胃癌占胃癌的构成比呈上升趋势。所有检出的早期胃癌平均发病年龄为(51±14.5)岁。男:女为1.85:1,男性明显多于女性(P〈0.05)。早期胃癌胃窦部最常见,占66%,然后依次是胃体24%、贲门胃底5.6%、残胃4.0%。胃窦早期胃癌显著多于其它部位(P〈0.05)。按照病理结果,管状腺癌、乳头状腺癌、低分化腺癌、黏液腺癌、印戒细胞癌构成比分别为20.8%、23.7%、38.2%、16.8%、0.6%。根据内镜下表现,将早期胃癌分为隆起型、浅表型和凹陷型,其构成比分别是12.6%、28.6%、58.9%。结论随着内镜技术的进步,早期胃癌的发现比率增多。早期胃癌的好发部位、病理特点和进展期胃癌类似。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总结早期胃癌的胃镜特征和病理特征,以提高早期胃癌的检出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2010年经胃镜检查并经手术病理确诊的128例早期胃癌患者的病历资料。结果 128例早期胃癌患者肉眼分型以Ⅱc型居多,其次是Ⅲ型;病变发生部位构成依次是胃窦、胃体、胃角、贲门;病理分型以低分化腺癌多见,其次是印戒细胞癌。76例黏膜内癌中2例(2.6%)发生淋巴结转移,52例黏膜下癌中14例(26.9%)发生淋巴结转移。54例低分化腺癌中11例(20.4%)发生淋巴结转移,27例印戒细胞癌中4例(14.8%)发生淋巴结转移,4例黏液腺癌中1例(1/4)发生淋巴结转移,余高、中分化腺癌中均未见淋巴结转移。肿瘤最大径>2cm的49例中12例(24.5%)发生淋巴结转移,肿瘤最大径≤2cm的79例中4例(5.1%)发生淋巴结转移。癌周边呈低度及高度异型增生42例(32.8%),周边黏膜萎缩伴肠化40例(31.2%);行Hp检测86例呈阳性,感染率为67.2%。结论早期胃癌临床表现隐匿,无特异性,要重视胃镜检查和胃黏膜活检病理相结合的普查工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提高早期胃癌的发现率。方法:分析30例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对内镜检查及活检中漏检病例做进一步分析。结果:造成部分病例漏诊的原因除检查不仔细外,还与早期胃癌的某些病理特点有关。结论:要提高早期胃癌的发现率,必须综合分析临床症状、胃镜检查及活检结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早期胃癌的临床、内镜及病理特点,以提高早期胃癌的诊断率。方法 总结经手术证实为早期胃癌67例(71个癌灶)患的临床表现、内镜所见、X线钡餐及病理结果。结果 早期胃癌男女之比4.15:1,40-69岁发病数占64.2%;内镜检查54例,确诊胃癌44例(81.5%);X线钡餐18例,诊断胃癌8例(44.4%)。术后病理67例中胃窦小弯病灶29/71(40.8%),病理示管状腺癌最多39/71(55%),癌周组织肠上皮化生62/67(92.5%),萎缩性胃炎55/67(77.5%),异型增生16/67(23.9%)。结论 早期胃癌男性多于女性,发病高峰年龄40-60岁。凹陷型病变多见,管状腺癌居多。内镜检出率高于X线钡餐。癌前期病变和早期胃癌关系密切,应积极治疗,密切随访。 相似文献
16.
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兴东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5(2):79-80
目的提高早期胃癌的发现率。方法分析20例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结果早期胃癌的确诊需靠病理组织学诊断,不同形态的早期胃癌,其生物学行为、发生发展及患者预后都有所不同,这就使得其分型分类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临床应用价值。结论了解分析浸润深度是临床早发现早治疗提高生存率的关键,要提高早期胃癌的发现率。 相似文献
17.
18.
龙群玉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2,18(18):2741-2743
目的 探讨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病理相关性因素,预测淋巴结转移的早期风险.方法 本研究选择我院收入的早期胃癌患者共168例,所有病例标本均为手术完整切除的标本,标本经病理证实癌组织均局限于黏膜以及黏膜下层,检测早期胃癌患者病理特征,结果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本组共分析了168例早期胃癌患者标本,其中淋巴结转移28例,淋巴结转移率16.7%.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单因素分析中显示,病灶大小、浸润深度、分化程度以及脉管侵犯为影响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因素,结果对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多因素分析病灶大小、浸润深度、分化程度以及脉管侵犯为影响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肿瘤病灶大小、浸润深度、分化程度以及脉管侵犯为影响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以作为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风险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早期胃癌的内镜下表现肢病理特点,以提高早期胃癌的诊断率。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1—2006年经手术证实为早期胃癌的26例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其中男性19例,女性7例,术前均有不同程度腹部不适病史3个,1~2年。结果26例早期胃癌患荇术前均川胃镜检查加病理活检确诊为胃癌,胃内分布以胃窦最多,13例(50%);病理以管状腺癌最多,12例(46.2%);病灶周同组织示萎缩性肖炎11例(42.3%),肠上皮化生10例(38.5%),中重度不典型增生8例(30.8%),幽门螺旋杆菌阳性23例(88.5%)。结论胃窦部是早期胃癌好发部位.病理以管状腺癌为主,癌前病变及Hp与早期胃癌关系密切,胃镜加病理活检是早期胃癌确诊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早期胃癌胃镜活检的病理特点进行分析,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选取80例疑似早期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前均接受胃镜活检,术后接受外科病理检查。对比分析两种检查方法的检查结果,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评估胃镜活检的诊断准确率,并分析其病理特点。比较淋巴结转移组与非淋巴结转移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阳性表达情况。结果病理检查结果显示,80例早期胃癌患者均确诊为胃癌,胃镜活检确诊78例,诊断准确率为97.5%。病理特点:病灶直径:<3 cm 65例(81.25%),3~4 cm 10例(12.50%),>4 cm 5例(6.25%);浸润程度:黏膜下32例(40.00%),黏膜内48例(60.00%);肉眼分型:Ⅰ型10例(12.5%),Ⅱa型14例(17.5%),Ⅱb型14例(18.75%),Ⅱc型16例(20.0%),Ⅲ型15例(18.75%),Ⅱa型+Ⅱc型10例(12.50%)。淋巴结转移组VEGF阳性率87.50%显著高于非淋巴结转移组的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镜活检与临床病理检查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可以对早期胃癌初步诊断,并且准确率比较高,检测VEGF对淋巴结转移有准确的判断。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