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比较椎间孔镜单侧与双侧减压融合术(PE-TLIF)治疗腰椎中央管狭窄症的临床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82例接受PE-TLIF治疗的重度中央椎管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8例采用单侧入路,44例采用双侧入路.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随访与影像资料.[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手术相关神经、血管损伤.单侧组术中失...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前后压迫的脊髓型颈椎病伴椎管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对近7年收治的临床资料完整的74例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随访8~52个月,平均21个月,无手术并发症发生.按照JOA评分系统评价治疗效果,术前评分平均9.6分,术后3、12个月评分平均13.5分、14.3分,手术前后JOA评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3、12个月JOA平均改善率56.8%、63.5%.[结论]前后路联合手术为治疗前后压迫的脊髓型颈椎病伴椎管狭窄提供了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可以充分解除颈髓压迫并重建颈椎稳定性,提高临床改善率,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3.
椎管内血管脂肪瘤9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椎管内血管脂肪瘤的临床特性。[方法]报道9例椎管内血管脂肪瘤的临床资料并回顾文献。[结果]9例患者经外科切除肿瘤后预后良好。[结论]诊断主要以磁共振为依据。治疗以外科切除为主,不论是否浸润,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4.
椎管内血管脂肪瘤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椎管内血管脂肪瘤被认为是一种罕见肿瘤。截止 1991年 ,国外文献共报道34例[1] ,国内 1992年首次将椎管内血管脂肪瘤作为独立病种提出[2 ] ,1994年有个案报道[3 ] 。近年报道逐渐增多 ,已累计超过 90余例[3~ 14 ] ,表明椎管内血管脂肪瘤也许并不是一种少见肿瘤[15] 。本文就其发病情况、病因、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及诊治等方面的情况作一综述。1 发病情况及病因椎管内血管脂肪瘤Berenbruch于1890年首次报道 ,1986年Haddad首次明确提出椎管内血管脂肪瘤为单一病种。截至目前 ,国外共报道 82例 ,国内共报道 12例。其发病率…  相似文献   

5.
原发性髓外硬膜下黑色素瘤在临床上极为罕见,发生率约为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性黑色素瘤的1/2[1],主要以脊髓压迫症状为首发临床表现,常被误诊为脊膜瘤、神经鞘瘤等[2],最终确诊需结合病理.目前,对于该病的治疗尚无统一标准[3-4],相关文献多为病例报告,治疗方法主张以手术完全切除为主,不能完全切除者结合术后放、化疗,可在一...  相似文献   

6.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9,(23):2198-2200
[目的]探讨自发性椎管内硬膜外血肿的临床表现及诊治过程。[方法]回顾性调查2014年9月~2017年4月共5例诊断为自发性椎管内硬膜外血肿在本院脊柱骨科住院治疗的患者。记录患者的流行病学资料、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表现及治疗方法,评价治疗效果与预后。[结果] 5例患者中男性2例,女性3例,平均年龄(69.82±10.74)岁,自发性血肿发生的部位:颈段1例,胸段以及胸腰段4例。ASIA分级:3例A级,1例C级,1例D级。按血肿MRI分期:超急性期1例,亚急性早期1例,亚急性晚期3例。3例行椎板减压血肿清除术,2例行保守治疗。所有患者经至少1年以上随访。末次随访时ASIA评分:A级1例,B级1例,E级3例。[结论]自发性椎管内硬膜外血肿应及早做出诊断和治疗,防止延误治疗的最佳时机。  相似文献   

7.
腰椎滑脱症手术复位与未复位的对比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腰椎滑脱症经手术减压、神经根松解后,对滑脱椎体行复位与未复位进行对比,为指导临床对该症的手术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患腰椎滑脱症经手术减压,神经根松解、行Steffee或M8腰椎内固定手术治疗的病人61例,术中对滑脱椎复位或未复位。[结果]术后随诊平均37.8个月,参照Yuan评价标准。复位组与未复位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对轻度(<50%)腰椎滑脱病人,术中对滑脱椎节段椎管、神经根管彻底减压,神经根松解,椎弓根内固定后,对滑脱椎体进行复位与不复位无显著性差异。轻度腰椎滑脱症,可以选择不复位。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颈椎管狭窄单开门椎管减压椎板成形联合侧块螺钉悬吊术治疗老年性严重性颈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32例于2006~2009年期间在本院治疗的老年性严重性颈椎管狭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手术前后从影像学变化(椎管矢状径、颈椎活动度)和神经功能改善(采用日本骨科学会脊髓功能评分量表)两方面评估临床效果.[结果]随访18~46个月,椎管矢状径平均增加5.1 mm,颈椎活动度平均减少13°.JOA评分平均增加5.6分,优良率75%,没有出现再关门病例.[结论]颈后路单开门联合侧块螺钉技术治疗颈椎管狭窄安全有效,减压彻底.  相似文献   

9.
经皮脊柱内镜减压术(percutaneous spinal endoscopic decompression,PS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及神经根型颈椎病具有良好的效果,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1-3]。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器械及设备的不断改进,PSED技术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degenerative lumbar spinal stenosis,DLSS),也取得了一定的临床疗效[4-5],但在手术适应证的选择、手术入路的把握、手术减压的部位与范围的确立、镜下融合的优劣等诸多问题,仍存在争议。笔者结合临床中行经皮脊柱内镜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体会,参阅有关文献[4-9],在此对相关的问题进行交流。  相似文献   

10.
应用腰椎管成形术治疗腰椎管狭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由于腰椎管狭窄,压迫脊髓、马尾或神经根而引起腰腿痛,在临床上十分常见[1~2]。症状轻者可采用保守治疗,保守治疗无效或症状严重者应进行手术治疗。而手术治疗,通常都是采用椎板减压或神经根管扩大术。 传统的椎管减压,把椎板切除后,虽然能达到减压的目的,但由于切除了全椎板和部分小关节,造成了脊柱节段性不稳[4],再加上硬膜外瘢痕粘连,因而不少病人术后仍章有一定症状。自1988年我们开始应用腰椎管成形术,来治疗腰椎管狭窄,以减少创伤,增加稳定性及防止瘢痕粘连。经过临床的初步观察,取得了满意效果。 手 术 方 法 麻醉:硬膜外麻醉,或…  相似文献   

11.
<正>骶管内囊肿的发病率约为1%~4.6%,其中约20%~30%的患者出现临床症状[1],常需手术治疗。但其临床特征不典型,常被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椎管狭窄症或椎管肿瘤等[2]。随着MRI的普遍应用,对本病的诊断率明显提高。我院自2010年6月~2014年6月采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症状性骶管囊肿42例,总结如下。临床资料42例患者中,男17例,女25例。年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治疗退变性胸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方式及其安全性.[方法]2002年1月~2007年1月收治退变性胸椎管狭窄症患者25例,手术采用后路开门式椎板切除减压,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平均2年6个月随访,本组患者术后无1例症状加重,平均手术时问1.9 h,平均输血量200 ml,根据Epstein标准评定:优13例,良9例,可3例;优良率88%.[结论]后路开门式椎板切除减压可有效地避免脊髓损伤,是退变性胸椎管狭窄症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可视化内镜治疗椎管内气体囊肿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9年9月—2021年9月本院收治4例椎管内气体囊肿患者,男2例,女2例,平均年龄(56.62±10.56)岁,患者均存在神经根压迫症状,采用可视化内镜手术治疗,观察围手术期及随访结果。[结果]本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神经、血管损伤等严重并发症。手术时间平均(64.13±9.87),术中透视次数平均(7.91±0.87)次,术后下地时间平均(2.22±0.23)d,所有患者切口均甲级愈合。患者随访时间平均(18.76±5.78)个月。术后VAS评分较术前显著减少(P<0.05),而JOA评分较术前显著增加(P<0.05)。4例患者末次随访,患肢疼痛麻木症状消失或显著改善,肌力正常,无其他并发症。[结论]可视化内镜治疗椎管内气体囊肿,可以有效消除或缓解神经根压迫症状,具有创伤小、出血少、视野好、安全性高和术后康复快等优点,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结合文献探讨骶部硬膜外囊肿(SEC)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与外科治疗,以便提高对该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本组18例,其中腰骶部钝痛17例(95%)、下肢放射性疼痛和间歇性跛行16例(90%)、神经功能损害14例(77%)、盆腔或下腹部无痛渐进性肿块并压迫临近器官2例(11%)。18例均行腰骶部及骨盆X线片检查,其中17例行CT扫描、11例行MRI检查、7例行脊髓造影、4例行CTM扫描。[结果]本病临床误诊率为78%,X线诊断率17%,CT诊断率72%;MRI检查、脊髓造影、CTM扫描诊断率100%。18例均手术切除,病理报告为硬膜外囊肿,椎管内型、积液型、单发囊肿为多数;随访15~32个月,平均24个月,未发现症状加重和复发病例。[结论]骶部硬膜外囊肿临床与影像学具有特征性表现;微创术和腹腔镜、脊髓或椎管镜摘除骶椎管内囊肿的临床应用疗效有待于定论;显微外科技术的应用提高了SEC全切除率,手术是治疗和防止本病复发的最主要和最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15.
肌性斜颈病因及病理的历史与现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肌性斜颈是由于一侧胸锁乳突肌挛缩所致头部向患侧偏斜,并随患者年龄增长而逐渐引起面部及头颅畸形的一种常见病。该病以儿童为主,在婴幼儿发病率为0.4%~1.3%[1,2]。若早期得不到合理治疗,随年龄增长畸形将逐渐加重,将对病人心理、工作、婚姻带来很大的影响。对该病虽已有几百年的认识,但目前对其病因及发病机理尚无定论,各家说法不一。McDaniel[3]报道引起斜颈的病因达40余种,Kiwak[4]报道有80余种。故对该病的病因及发病机理仍需进一步探讨,为临床诊断治疗该病提供确切的理论依据。1 病  因1.1 血肿学说早在1838年St…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后路个体化、有限化减压内固定融合手术治疗退行性腰椎侧凸性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2004年6月~2010年10月本科共收治退行性腰椎侧凸性椎管狭窄症患者38例,根据其临床症状、体征及影像学资料,结合其健康状况和治疗愿望制定个体化手术方案,采用后路有限减压内固定融合手术治疗。比较术前术后Cobb角和腰椎前凸角及JOA评分,根据JOA评分改善率评价手术疗效。[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严重手术并发症发生。平均随访24个月,所有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或明显缓解,JOA评分显著提高,末次随访时JOA评分改善率平均为89%,优良率达94.7%。术后Cobb角平均减少了11.3°,腰椎生理前凸角平均增加了12.1°。未发现螺钉松动断裂及断棒现象,植骨融合率100%。[结论]根据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后路个体化、有限化减压内固定融合手术是治疗退行性腰椎侧凸性椎管狭窄症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加椎体间植骨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从2002年10月~2008年10月,采用后路椎管减压、椎体间植骨加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术.其中男14例,女28例.年龄31~65岁,平均45岁.退行间植骨加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术18例.[结果]术后所有病例均经随访,时间为2~5年(平均3年).根据Nakai评分标准,优25例,良15例,可2例,优良率达95%.[结论]后路椎管减压、椎体间植骨加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术方法切实可行,用于治疗腰椎滑脱症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介绍使用薄刃骨刀作半椎板切除全椎管减压治疗老年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方法。[方法]在单侧暴露的椎板上应用薄刃骨刀作半椎板切除,根据需要切除1~4节半椎板,包括根管和隐窝的后壁。通过半椎板切除的入路,切除肥厚的黄韧带、椎间盘和椎体后缘骨赘,来达到全椎管减压的目的。[结果]本组100例经过3~10年的随访观察,结果分为:优、良、可、差4个档次。优40例,良48例,可10例,差2例。随访的优良率为88%。[结论]半椎板切除显然比全椎板切除损伤小,由于保留了棘突和对侧椎板及其附着的韧带、筋膜和肌肉,故稳定性强,病人术后能够早期下床活动,恢复顺利,为一较好的手术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腰椎管狭窄症合并腰椎间盘突出在临床上不少见[1,2]赵敦炎等报道腰椎间盘突出合并侧隐窝狭窄占65%[3]。我科1983年5月~1991年3月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合并腰椎间盘突出66例,占同期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50%,其中侧隐窝狭窄44例(66.7%),中央椎管狭窄22例(33.3%)。现将我们对此病的一些新的认识和治疗经验总结如下。 临床资料 男性44例,女性22例。年龄18~74岁,平均41.6岁。病史最短者2周,最长20年,平均6.1年。 临床表现:有腰腿痛症状者66例,间歇性跛行52例,下腰椎旁有局限性压痛者59例,鞍区感觉减退者5例,66例直腿抬高试验均<60“阳性。 辅…  相似文献   

20.
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腰椎管狭窄症是腰腿痛常见原因之一,是指由于获得性或发育性原因而引起主椎管(中央椎管、硬膜囊通道)与侧方椎管(侧隐窝、神经根通道)因骨性或纤维性增生、移位导致在一个或多个平面的管腔狭窄、压迫马尾神经或神经根,引起腰痛、下肢痛、麻木无力、间歇性跛行等症状,严重者可有下肢不同程度的瘫痪和大小使功能障碍[2-5]多以手术解除狭窄为其主要治疗手段,本文结合经我院手术治疗的372例病人,对该病的手术适应证、手术方法及注意事项进行探讨。1临床资料 查阅我院骨科1978年1月~1991年12月病.例获资料如表1、2。2讨论2.1我们从585例腰椎间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