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1990年,1995年北京市5岁以下儿童营养状况分析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采用NCHS/WHO标准的参照人群,以年龄别体重,年龄别身高,身高别体重为评价指标,用Z评分法分别对1990年,1995年北京市5岁以下儿童体格发育及营养状况抽样调查资料进行评价,并分析比较两次调查资料。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学龄前儿童上臂围及其与身高、体重的相关性,以便对儿童营养状况评价指标加以充实。方法选取广州市某幼儿园3~7岁儿童531名进行身高、体重、上臂围的测量,并用百分位法和Z评分法评价学龄前儿童营养状况。结果男女儿童上臂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33,P0.05),不同年龄儿童的上臂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3.67,P0.01)。用上臂围百分位法评价,3岁组男童营养不良、6岁组儿童肥胖检出率较高;用年龄别身高Z评分法评价,6岁组男童营养不良的检出率最高(19.2%);身高别体重Z评分法对5岁组儿童营养不良和肥胖的检出率最高。上臂围与身高、体重及Z评分均有显著相关(P值均0.01)。以年龄别身高、身高别体重为参照,上臂围临界值为15.5cm时,敏感度(90.9%,41.7%)、特异度(71.3%,70.6%)均较高。结论上臂围是评价儿童生长发育和营养状况实用的指标,但需要适合的标准以及对测量人员进行严格的培训。  相似文献   

3.
西藏农村3岁以下儿童营养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西藏自治区农村地区3岁以下儿童营养状况.为改善西藏自治区儿童营养状况提出合理化建议.方法 采用人口比例抽样法获得调查对象.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6个地区15个项目县72个乡镇的1513名儿童母亲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以年龄别身高Z评分(HAZ)、年龄别体重Z评分(WAZ)和身高别体重Z评分(WHZ)作为儿童营养状况的评价指标.结果 项目地区儿童生长迟缓(HAZ<-2)、低体重(WAZ<-2)和消瘦(WHZ<-2)的患病率分别为33.9%,16.5%和3.4%.不同地区及性别儿童营养不良患病率不同.男童低体重患病率明显高于女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海拔4500m以上,生长迟缓和低体重的患病率分别达36.5%和19.1%.结论 西藏农村地区3岁以下儿童营养状况不容乐观,应根据影响儿童营养状况的相关因素采取干预措施.改善儿童营养状况,降低各种营养不良患病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应用Z评分法对河北省5岁以下儿童生长发育及营养状况进行评价和分析,为做好儿童保健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法,抽取河北省24个县、3个城市5岁以下儿童15 930人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身高、体重测量,采用WHO Anthroplus 2007软件计算Z评分值。 【结果】 生长发育迟缓(HAZ<2)患病率11.41%(1 818/15 930)、低体重(WAZ<2)患病率7.06%(1 125/15 930)、消瘦(WHZ<2)患病率2.58%(411/15 930),且城乡差异显著,尤其是生长发育迟缓农村患病率12.35%,约是城市的3.2倍;儿童年龄别身高Z评分(HAZ)、年龄别体重Z评分(WAZ)以及身高别体重Z评分(WHZ)均值分别为0.96±1.08、0.51±1.32和0.08±1.68。其中城市分别为0.18±1.37、0.19±1.12和0.52±1.11,农村分别为1.23±1.40、0.63±1.21和0.12±1.24。仅城市WAZ和WHZ为正值,其余均为负值,且平均Z评分随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 【结论】 河北省儿童生长发育水平与WHO推荐的参考标准有一定差距,且城乡差异显著,农村儿童营养状况欠佳。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及评价大兴安岭地区学龄前儿童生长发育状况,为进一步改善当地儿童营养状况提供依据。方法按照整群随机抽样的原则抽取大兴安岭地区4所幼儿园3~6岁学龄前儿童305名,测量其身高、体重及头围,采用Z评分法进行生长发育评价。结果除6岁男童外,大兴安岭地区学龄前儿童身高与2005年全国九城市调查同性别年龄组相比水平偏低,但整体高于WHO标准。生长发育评价为中等的最多,其次为中上等、中下等、上等,下等最少;儿童生长迟缓率4.59%,消瘦率2.95%,低体重率2.30%,超重率8.20%,肥胖率18.03%;儿童身高别体重Z评分、年龄别体重Z评分、年龄别身高Z评分、年龄别头围Z评分均值分别为0.83±1.52、0.58±1.21、0.05±1.23、0.05±1.11。结论大兴安岭地区学龄前儿童生长发育状况总体情况良好,但儿童肥胖、超重率较高,该地区儿童营养过剩状况需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贵州省4个贫困农村3岁儿童营养状况,为改善该地区儿童营养状况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人口比例抽样法,于2005年对贵州省4县1256户有3岁儿童的家庭进行问卷调查,以儿童身高和体重作为儿童营养状况的评价指标。结果该地区3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年龄别身高Z值(HAZ)-2],低体重[年龄别体重Z值(WAZ)-2]和消瘦[身高别体重Z值(WHZ)-2]的患病率分别为29.9%,19.6%和9.0%,男童生长迟缓率(32.2%)高于女童(26.0%);在月龄上,18~24月龄生长迟缓率最高(39.5%),低体重率以15~18月龄最高(26.8%),消瘦率以12~15月龄最高(12.8%);不同民族间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县间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岁儿童营养状况存在问题,普及科学喂养知识,增加高蛋白摄入,有助于改善儿童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安徽省巢湖农村地区3周岁儿童生长发育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以巢湖农村地区3周岁年龄组儿童作为调查对象。调查内容包括:儿童出生/喂养/患病情况、母亲孕期情况、家庭情况及主要照顾者的儿童喂养知识,同时测量儿童的身高、体重及皮脂厚度,并应用年龄别身高、年龄别体重、身高别体重等指标对其进行生长发育状况评价。结果共调查儿童418人,按年龄别身高评价生长发育迟缓儿童为4.3%、正常者为95.7%;按年龄别体重评价低体重儿童发生率为1.9%、超重儿童发生率为0.7%、正常体重者为97.4%;按身高别体重评价消瘦儿童发生率为0.5%、肥胖儿童发生率为14.9%,正常者为84.6%。对影响生长发育指标的因素进行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性别为男、出生体重较重、父亲身体较高、饭前经常洗手的儿童,其生长发育指标Z评分高;而出生胎次靠后、家庭年收入高、母亲文化程度为文盲、母亲孕期服用保胎药、接触X线、家中分娩儿、主要照顾者为母亲、4个月内喂养方式为母乳和人工混合喂养、添加辅食时间〈3个月、经常吃营养补品、零食和挑食的儿童,其生长发育指标Z评分低。结论该地区3岁组儿童总体发育情况良好,但孕产期保健和儿童期保健仍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8.
田桢  许伟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5):660-661
目的:对河南油田2~6岁学龄前儿童生长发育和营养现状进行调查、分析与评价,为河南油田学龄前儿童的科学喂养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测量体重身高并计算Z评分,以此评价河南油田5所幼儿园1174例2~6岁学龄前儿童的生长发育和营养现状。结果:Z评分:男女童年龄别体重(WAZ)、年龄别身高(HAZ)和身高别体重(WHZ)均高于1995年全国9市水平〔1〕。营养状况:低体重儿发生率0.5%(男0.5%,女0.4%);生长迟缓2.2%(男2.4%,女2.0%);消瘦1.0%(男0.6%,女1.3%),前两项指标均低于1998年全国水平〔2〕。肥胖5.8%(男5.7%,女5.9%),低于1998年全国平均水平。超重检出率为13.0%(男10.8%,女15.7%)。结论:河南油田学龄前儿童生长发育总体状况较好,但营养不良与营养过剩问题突出,加强营养管理及营养教育是幼儿园及家长的紧迫任务。  相似文献   

9.
WHO儿童人体测量参照值的制定及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1 用儿童人体测量数据评价个体和群体的营养状况1.1 常用儿童人体测量指标的种类 衡量一个小儿或一个群体营养状况经常使用的指标是身高、体重、头围和皮下脂肪的厚度。根据不同的年龄,从身高、体重衍变出以下常用的四个指标:(1)年龄别体重;(2)年龄别身高(身长);(3)身高别体重;(4)年龄别头围。综合以上四个指标。可以比较全面的反映小儿的营养状况,现在不太常用腹壁脂肪厚度这个指标来衡量儿童营养不良。以上四个指标的单独使用都有一定局限性。我们常用年龄别体重(weight/Age)和年龄别身高,如果要用这两个指标来衡量一个小儿的营养状况,首先要非常清楚小儿的出生年月,因为小儿(特别是婴儿)的体重和身高随着日龄的增加而增加的。其次体重的测量要脱掉衣服,身高的测量2岁以下的小儿要躺下需两个工作人员合作量身长,所以在给一个社区儿童作检查时,准确地获得这两个指标并不容易。身高别体重这个指标对于出生日期不清楚小儿来说,比较合适,但用这一个指标也不能反映小儿整个的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10.
北京市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现状评估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对北京市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状况进行评估。【方法】在2004年23422例0~18岁组儿童代谢综合征流行病学调查数据中,择取95%可信区间人群作为标准参照人群,按年龄别性别计算体重、身高、体质指数(BMI)均值及标准差,与WH02006参照标准进行比较;利用Z值分割,分析5%极端人群及95%正常人群分布构成,BMI与国际肥胖专家工作组(IOTF)超重筛查界值进行比较研究。【结果】北京市儿童青少年体重、身高两项基本指标及BMI指标与WH02006参照值总趋势一致,城乡之间差异有显著性。女生两项测量指标及男生身高与参照值相符,3~15岁男生体重与BMI指标值整体水平超标,以9~13岁为突出,95%区间以外矮胖者比例较高、95%区间以内人群体重、身高Z值-1~1之间构成占70%左右,呈现类似正态分布;身高Z值1~2比例偏高,体重Z值-1~0比例偏高;Z=1时BMI指数值与IOTF超重性别、年龄别界值接近。【结论】北京城市男生体重相对略过重,指数指标与国际超重标准粗估界点一致。  相似文献   

11.
The authors estimated the influence of familial factors and community disadvantage on changes in children's intelligence quotient (IQ) scores from age 6 years to age 11 years. Data were obtained from a longitudinal study of the neuropsychiatric sequelae of low birth weight in two socioeconomically disparate, geographically defined communities in the Detroit, Michigan, metropolitan area. Representative samples of low birth weight and normal birth weight children from the City of Detroit (urban) and nearby middle-class suburbs (suburban) were assessed at age 6 years (in 1990-1992) and age 11 years (in 1995-1997) (n = 717). Children's IQs were measured using the Wechsler Intelligence Scale for Children-Revised. The familial factors considered included maternal IQ, education, and marital status. Multiple regression analysis applying generalized estimating equations was used. The IQs of urban children, regardless of birth weight, declined from age 6 years to age 11 years. The downward shift increased by 50% the proportion of urban children scoring 1 standard deviation below the standardized IQ mean of 100. A negligible change was observed in suburban children. Maternal IQ, education, and marital status and low birth weight predicted IQ at age 6 years but were unrelated to IQ change. Growing up in a racially segregated and disadvantaged community, more than individual and familial factors, may contribute to a decline in IQ score in the early school years.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海南省0~5岁儿童生长发育和营养状况,为促进儿童生长发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和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在海南省18个市县抽取36个乡镇72个村庄共6 103名0~5岁儿童进行体检,用Z评分法对0~5岁儿童生长发育和营养状况进行生长发育和营养状况的评价。结果:不同性别和不同年龄段儿童的身长别体重、年龄别体重、年龄别身长Z评分均低于WHO标准,并且0~5个月儿童营养状况不良较明显。结论:海南省0~5岁儿童体格发育状况和近、远期营养状况较差,均低于WHO标准,建议采取有针对性措施改善儿童的营养状况并促进儿童体格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3.
北京与香港儿童肥胖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比较北京及香港儿童肥胖率.方法 采用超过身高相应标准体重20%作为诊断肥胖标准.结果 北京儿童6岁时肥胖率为6.2%,略低于香港7.1%,10岁时与香港相同,10岁后超过香港,13岁时两地儿童肥胖率分别为17.3%及1.7%.男童肥胖率高于女童.北京儿童肥胖倾向(14.7%)明显高于减肥趋势(1.3%).结论 肥胖已威胁我国儿童健康,预防极为重要,加强对其高发病年龄段及超重儿童的预防至关重要.1987~1994年对北京市6岁儿童连续8年追踪观察肥胖发生率.与此同时香港地区于1993年进行了儿童生长发育调查,并作了儿童肥胖发生率筛查.现按同一身高标准体重将两地儿童肥胖率进行统计,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14.
九十年代中国人群的膳食与营养状况   总被引:84,自引:6,他引:78  
葛可佑  翟凤英 《营养学报》1995,17(2):123-134
九十年代中国人群的膳食与营养状况葛可佑,翟风英,闽怀成,程列,王青,贾凤梅(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研究所,北京100050)人群的膳食营养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程度。世界上大多数发达国家及若干发展中国家都在有计...  相似文献   

15.
马玮娟  王振林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30):4273-4275
目的:调查秦巴山区0~3岁婴幼儿2005年的营养状况,与以往情况进行比较,对已采取的干预措施进行评价。方法:采用整群分层抽样法进行横断面调查,对秦巴山区208名婴幼儿进行了体格发育调查,用WHO/NCSH参考标准对婴幼儿的营养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婴幼儿低体重(WAZ≤2)、生长迟缓(HAZ≤2)和消瘦(WHZ≤2)的患病率分别为8.2%,12.5%,15.4%。结论:该地区婴幼儿的生长发育水平在半岁后逐步下降,明显低于WHO水平,且随年龄增大,差距有增大趋势。婴幼儿营养状况较差,但2005年与1998、2003年相比,生长发育及营养状况有所好转。说明干预措施有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常素英  何武  陈春明 《卫生研究》2006,35(6):768-771
目的利用中国食物与营养监测系统1990~2005年的数据,对中国经济快速发展时期儿童生长发育特点进行分析,确定当前主要的儿童营养问题,为制定营养改善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文用WHO推荐的NCHS标准评价儿童的身高体重发育状况,用Z评分方法,比较1990~2005年中国城乡5岁以下儿童的生长发育变化。结果1990年至2005年,中国5岁以下儿童的低体重率由22.6%降低到8.6%,生长迟缓率由41.4%降至13.1%。城乡儿童的生长迟缓率的差值由1990年的32个百分点降到了2005年的10.6个百分点。但中国贫困农村儿童的低体重率和生长迟缓率分别为12.3%与17.6%。由于中国儿童身高的改善滞后于体重的改善,在1992年前后出现了“生长迟缓型肥胖”现象。1995年,儿童“生长迟缓型肥胖”率最高,达12.6%。1995年后,中国城乡儿童的身高体重发育开始均衡发展,到2005年,中国儿童的身高体重均衡性有了显著的改善。结论15年来中国5岁以下儿童生长发育状况已有很大改善,城乡差距缩小。但是贫困地区儿童的营养不良患病率仍在较高水平,虽然近几年来有了较大的改善。作者提出了在保证6个月龄以下儿童纯母乳喂养的同时,采取适合中国国情的家庭内辅助食品的营养强化等综合干预措施的建议,并强调加强6~24月龄婴幼儿的辅食添加质量以及提高2岁以上儿童的膳食质量,将是进一步有效的提高中国5岁以下儿童营养状况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7.
中国儿童生长发育现状和趋势分析   总被引:54,自引:3,他引:51  
依据1990-1998年营养监测数据,分析了1998年我国5岁以下儿童生长发育情况和1990-1998年我国儿童生长发育的变化趋势,并分析了影响儿童生长发育的相关因素的变化。结果表明,1990-1998年间,我国儿童的低体重患病率城市由8.0%降为2.7%,农村由22.0%降为12.6%;生长迟缓患病率城市由9.4%降为4.1%,农村由41.4%降为22.0%。1990-1995年,儿童体重增长较快,身高没有同速增长;而1995-1998年,儿童身高则出现加速的增长,与营养不良患病率有关的因素:腹泻、安全饮水、母乳喂养率、 母亲文化程度、家庭膳食等因素在这几年改善也非常明显。通过对1998年不同月龄儿童生长发育状况的分析,提出目前改善儿童营养关键是年龄段6-18个月的儿童,应将辅食添加与母乳喂养放在同等重要位置。以进一步降低我国城乡儿童营养不良患病率。  相似文献   

18.
3项指标营养评价法是WHO推荐的.3项指标指身高的体重、年龄的身高和年龄的体重.我们评价了1055例0~6岁的儿童,发现除了原评价表列出的9种营养类型外还有9种遗漏类型.能用原评价表评价的729例,占全部儿童的69.1%;漏项儿童326例,占全部儿童的30.9%.本文提出全部儿童的18种类型,并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贵州省黎阳社区610例儿童被动吸烟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黎阳社区儿童被动吸烟状况,为制定控烟干预措施和相关政策提供依据。[方法]参考卫生部/WHO控制儿童被动吸烟项目基线调查核心问卷设计调查问卷,对黎阳社区610例儿童进行调查,10岁以下儿童问卷由家长代填,10岁及以上儿童自答。[结果]调查610例,总被动吸烟率为40.3%,10岁及以上儿童被动吸烟率为41.9%,10岁以下儿童被动吸烟率为39.2%。每次被动吸烟持续时间最多的是15~30min,其次为超过120min。家中(81.0%)是发生被动吸烟最多的场所,其次为公共场所(36.7%)。71.4%的10岁及以上儿童认为被动吸烟肯定会危害健康。当有人在家中当面吸烟时,34.4%的儿童选择离开,24.3%打开窗户,17.5%要求不要吸烟,但还有14.9%无所谓。59.3%的儿童被动吸烟后会出现不适,如咳嗽或流眼泪等。[结论]黎阳社区儿童被动吸烟情况普遍,对儿童健康危害较大,各相关部门应联合起来,采取多种综合性控烟措施,营造社会大环境,以减少被动吸烟对儿童的危害。  相似文献   

20.
宁夏六县农村3岁以下儿童营养状况分析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目的:为了解宁夏农村3岁以下儿童的营养状况,对宁夏6县进行了随机抽样横断面调查。方法:以身高和体重作为衡量儿童营养状况的指标,并同时调查有关社会环境因素。结果:该地区生长迟缓(HAZ<-2)、低体重(WAZ<-2)和消瘦(WHZ<-2)的总患病率分别为:15.0%、11.7%、2.7%。回族高于汉族,经济好的县高于经济差的县。与NCHS/WHO标准分布比较,提示宁夏6县3岁以下儿童整体的营养状况较差。进行因素,分析发现腹泻,母亲文化程度,儿童数,喂养及辅食添加为营养不良的影响因素。结论:应积极开展营养健康教育,加强 儿童常见病的防治,提高孕妇和乳母的保健知识,在重点干预的同时,还要注意改善整体儿童的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