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研究牡荆子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法、ODS制备高效液相色谱法及重结晶等方法分离纯化;通过核磁共振谱、质谱等光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牡荆子乙酸乙酯萃取部分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其结构分别鉴定为:6-羟基-4β-(4-羟基-3-甲氧基苯基)-3α-羟甲基-7-甲氧基-3,4-二氢-2-萘醛(6-hydroxy-4β-(4-hydroxy-3-methoxyphenyl)-3α-hydroxymethyl-7-methoxy-3,4-dihydro-2-naphthaldehyde,1);芹菜素(apigenin,2);紫花牡荆素(casticin,3);对羟基苯甲酸(p-hydroxybenzoic acid,4);5-羟基-6,7,3′,4′-四甲氧基黄酮(5-hydroxy-6,7,3′,4′-tetramethoxyflavone,5);3-吲哚甲酸(indole-3-carboxylic acid,6);香豆酸(coumalic acid,7);2α,3α,24-三羟基乌苏烷-12-烯-28-酸(2α,3α,24-trihydroxyurs-12-en-28-oic acid,8);熊果酸(ursolic acid,9);异落叶松脂素(isolariciresinol,10);7,4′-二羟基黄酮(7,4′-dihydroxyflavone,11);刺芒柄花素(formononetin,12)。结论化合物2,6,8,11和12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葫芦茶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柱色谱技术对葫芦茶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采用波谱技术结合化学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与结论从葫芦茶中分离得到了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4-二氢-4-(4'-羟基苯基)-5,7-二羟基香豆素(1)、二氢槲皮素(2)、顺式对羟基肉桂酸(3)、反式对羟基肉桂酸(4)、原儿茶酸乙酯(5)、4-羟基-3,5-二甲氧基苯甲酸(6)、4-羟基-3-甲氧基苯甲酸(7)、对羟基苯甲酸(8)。结论化合物1~4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
卷柏中化学成分的分离与结构鉴定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研究中药卷柏(Selaginella tamariscina (Beauv.) Spring)水提物中的化学成分。方法用Sephadex LH-20及硅胶等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光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r,3s)-二氢-2-(3′,5′-二甲氧基-4′-羟基苯基)-3-羟甲基-7-甲氧基-5-乙酰基苯骈呋喃(1),3-羟基-苯丙酸-(2′-甲氧基-4′-羧基苯酚)酯(卷柏酯A,2),丁香脂素(3),1-(4′-羟基-3′-甲氧基苯基)丙三醇(4),阿魏酸(5),咖啡酸(6),香荚兰酸(7),丁香酸(8),7-羟基香豆素(9)。结论化合物1,2为新化合物,其余化合物均为首次从卷柏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
剑叶血竭素国产血竭中一个新的二聚查耳酮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研究国产商品血竭的活性成分。方法 用甲醇提取,SephadexL-20,MCIgel和硅胶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用现代波谱学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国产雨林牌血竭的甲醇浸提物中得到9个查耳酮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5-(2,4,4′-三羟基二氢查耳酮基)]-1-对羟基苯基-3-(2-甲氧基-4-羟基苯基)-丙烷(1),2′-methoxysocotrin-5′-ol(2),socotrin-4′-ol(3),2-甲氧基-4,4′-二羟基二氢查耳酮(4),2,4,4′-三羟基二氢查耳酮(5),2,4,4′-三羟基-6-甲氧基二氢查耳酮(6),2′,4′,4-三羟基查耳酮(7),2-甲氧基-4,4′-二羟基查耳酮(8),2′-甲氧基-4′,4-二羟基查耳酮(9)。结论 1为一新的查耳酮二聚体,命名为剑叶血竭素(cochinchinenin),2-9为首次从该血竭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
《中国药房》2019,(5):638-641
目的:分离并鉴定雷公藤乙酸乙酯部位和水部位化学成分,为其后续药理研究提供基础。方法:采用MCI GEL-CHP 20P柱层析、C18反相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凝胶柱层析、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对雷公藤乙酸乙酯部位和水部位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核磁共振氢谱、核磁共振碳谱及理化性质对分离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雷公藤乙酸乙酯部位中分离得到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直楔草酸(化合物1)、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化合物2);从雷公藤水部位中分离得到8个糖苷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6-二甲氧基-4-羟甲基-苯基-1-O-β-D-吡喃葡萄糖苷(化合物3)、2,6-二甲氧基-4-羟基苯酚-1-O-葡萄糖苷(化合物4)、4-羟基-1-(2-羟乙基)-苯基-3-O-β-D-吡喃葡萄糖苷(化合物5)、3,4-二甲氧基-苯基-1-O-β-D-吡喃葡萄糖苷(化合物6)、β-腺苷(化合物7)、丁香苷(化合物8)、表儿茶素-8-C-β-D-半乳糖苷(化合物9)、2-羟基柚皮素-7-O-β-葡萄糖苷(化合物10)。结论:本研究分离并鉴定了雷公藤乙酸乙酯部位和水部位化学成分。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过山蕨(Camptosorus sibiricus Rupr.)水提物的化学成分。方法通过正相硅胶、MCI树脂、Sephadex LH-20、制备薄层色谱和反相HPLC等多种色谱技术,对过山蕨水煎煮提取物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数据分析,鉴定了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共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苄醇-O-β-D-吡喃葡萄糖苷(1)、3,5-二甲氧基-4-羟基-苯甲酰基-O-β-D-吡喃葡萄糖酯(2)、4-羟基-3-甲氧苯基-O-β-D-吡喃葡萄糖苷(3)、3,5-二甲氧基-4-羟基苯基-O-β-D-吡喃葡萄糖苷(4)、4-(2-羟乙基)-2-甲氧苯基-O-β-D-吡喃葡萄糖苷(5)、银桦苷G(6)、2-(4-羟苯基)乙基-O-β-D-吡喃葡萄糖苷(7)、2-(3,4-二羟基苯基)乙基-O-β-D-吡喃葡萄糖苷(8)、2-羟基-5-(2-羟乙基)-苯基-O-β-D-吡喃葡萄糖苷(9)。结论化合物1-9均为从过山蕨属中首次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紫皮石斛茎的联苄类化学成分,建立其专属性的TLC鉴别方法。方法利用各种色谱技术对紫皮石斛乙醇提取物乙酸乙酯部位的联苄类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结合理化性质和MS、NMR等光谱数据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以分离鉴定的专属性成分为对照,建立紫皮石斛的TLC鉴别方法。结果从紫皮石斛茎95%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部位分离并鉴定了5个联苄类化合物,经鉴定分别为3,4′-二羟基-5-甲氧基联苄(1)、4′,5-二羟基-3,3′-二甲氧基联苄(2)、3,4′,5-三羟基-3′-甲氧基联苄(3)、3,4′,5-三羟基联苄(4)和3-羟基-3′,4′,5-三甲氧基联苄(5)。其中化合物3在紫皮石斛中具有一定的专属性,以该成分为对照建立了紫皮石斛的TLC鉴别方法,可将紫皮石斛与铁皮石斛等6种同属常见易混淆品种进行区分。结论化合物1,2和5均为首次从紫皮石斛中分离得到。以化合物3为对照建立的紫皮石斛TLC鉴别方法专属性强、简单灵敏、重复性好,可实现紫皮石斛的准确鉴别。  相似文献   

8.
剑叶龙血树氯仿部位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从剑叶龙血树[Dracaena cochinchinensis (Lour.)S.C.Chen]树皮的氯仿提取物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根据光谱解析和理化性质,分别鉴定为2,3,5,6-四氯-1,4-二甲氧基苯(I),7-羟基-4′-甲氧基黄烷(II),4′-羟基-3,5-二甲氧基二苯代乙烯(II),4′-羟基-2,6-二甲氧基双氢查耳酮(IV),4′-羟基-2,4,6-三甲氧基双氢查耳酮(V),6-羟基-7-甲氧基-3-(4′-羟苄基)色原烷(VI)。其中IV、VI为新化合物。  相似文献   

9.
巴戟天根皮中的醌类成分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巴戟天(Morinda officinalisHow.)化学成分。方法运用多种色谱学方法对巴戟天根皮体积分数70%乙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并根据光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1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rubiasin A(1)、rubiasin B(2)、2-羟基-1-甲氧基蒽醌(2-hydroxy-1-methoxy-anthraquinone,3)、3-羟基-1-甲氧基-2-甲基蒽醌(3-hydroxy-1-methoxy-2-methyl-anthraquinone,4)、1,3-二羟基-2-甲氧基蒽醌(1,3-dihydroxy-2-methoxy-anthraquinone,5)、2-甲基蒽醌(2-methyl-anthraquinone,6)、1,3-二羟基-2-甲基蒽醌(1,3-dihydroxy-2-methyl-anthraqui-none,7)、2-羟甲基蒽醌(2-hydroxymethyl-anthraquinone,8)、3-羟基-1,2-二甲氧基蒽醌(3-hydroxy-1,2-dimethoxy-anthraquinone,9)、1,8-二羟基-3-甲氧基-6-甲基蒽醌(1,8-dihydroxy-3-methoxy-6-methyl-anthraquinone,10)、苯乙醇-O-β-D-吡喃葡萄糖苷(2-phenylethyl-O-β-D-glucopyranoside,11)、2-丁醇-O-β-D-吡喃葡萄糖苷(sec-butyl-O-β-D-glucopyranoside,12)、3,4-二羟基苯乙醇(3,4-di-hydroxyphenylethanol,13)、3-(4-羟基-苯基)-1,2-丙二醇(3-(4-hydroxyphenyl)-1,2-propandiol,14)、阿魏酸(ferulic acid,15)、熊果酸(ursolic acid,16)、β-谷甾醇(β-sitosterol,17)。结论化合物1,2,11~14为首次从巴戟天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
胡桃楸青果皮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胡桃楸青果皮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重结晶,sephadex LH-20柱色谱等分离技术进行系统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光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从胡桃楸青果皮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部分中分离得到了10个化合物,分别为汉黄芩素(1)、山姜素(2)、5-羟基-6,7-二甲氧基二氢黄酮(3)、5-羟基-7,8-二甲氧基二氢黄酮(4)、球松素(5)、3-甲氧基-4-羟基苯甲酸乙酯(6)、3,4-二羟基苯甲酸乙酯(7)、邻苯二甲酸二丁酯(8)、胡萝卜苷(9)、β-谷甾醇(10)。结论其中化合物1~8均为首次从胡桃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1.
大丁草中抗菌活性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菊科植物大丁草Gerbera anandvia(L.)Sch Bip.(Leibnitzia anandria(L.)Nakai)全草中分离出十二种化合物。经化学反应及光谱分析鉴定、确定了其中九个化合物的结构。共中晶Ⅷ(大丁纤维二糖甙,5-methyl-coumarin-4-cellobioside)和晶Ⅸ(大丁龙胆二糖甙,5-methyl-coumarin-4-gentiobioside)为二个新的天然产物。其它七种化合物为大丁双香豆特(Ⅰ)、大丁甙元(Ⅱ)、琥珀酸(Ⅲ)、大丁甙(Ⅴ)、木犀草素7-β-D-葡葡糖甙(Ⅵ)、蒲公英赛醇(Ⅺ)和β-谷甾醇(Ⅻ)。其中晶Ⅰ,Ⅱ,Ⅲ,Ⅷ和Ⅸ显示了不同程度的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12.
云南甘草中新三萜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自云南甘草(Clycyrrhiza yunnanensis)根中分离出10个化合物,经化学方法和光谱解析,鉴定9个为五环三萜类化合物:3β,21α,24-三羟基-齐墩果-12-烯-29-羧酸(Ⅰ)、3β,21α-二羟基-齐墩果-12-烯(Ⅱ)、3β,21α,24-三羟基-齐墩果-12-烯(Ⅲ)、桦木酸(Ⅳ)、23-羟基桦木酸(Ⅴ)、齐墩果酸(Ⅵ)、3β-羟基-16-氧-11,13(18)-二烯-3O-羧酸(Ⅶ)、24-羟基甘草内酯(Ⅷ)和21α-乙酰氧基木栓烷-3-酮(Ⅸ);另一个为β-胡萝卜甙(Ⅹ)。其中Ⅰ和Ⅱ为新化合物,分别命名为云南甘草皂甙元B1和B2。其余7个是已知物,但Ⅴ和Ⅸ首次得自甘草属植物,Ⅳ,Ⅵ和Ⅷ首次自云南甘草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3.
知母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知母根茎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20个化合物,采用光谱法和化学方法鉴定其中15个化合物的结构;分别为二十九烷醇(Ⅰ)、二十八烷酸混合物(Ⅱ)、β-谷甾醇(Ⅲ)、胡萝卜甙(Ⅳ)、菝葜皂甙元(Ⅴ)、马尔可皂甙元(Ⅵ)、知母皂甙AⅢ(Ⅶ)、知母皂甙BⅠ(Ⅷ)、知母皂甙BⅢ(Ⅸ)、2,6,4'-三羟基-4-甲氧基苯酰酮(Ⅹ)、宝藿甙Ⅰ(Ⅺ)、淫羊藿甙-Ⅰ(Ⅻ)、芒果甙(ⅩⅢ)、7-O-萄葡糖基芒果甙(ⅩⅣ)、知母双糖(ⅩⅤ).其中化合物Ⅷ为新的天然产物,化合物Ⅰ,Ⅺ,Ⅻ,ⅩⅣ为首次从知母中分得的已知化合物.  相似文献   

14.
狭香蒲(Typha angustata Bory et Chaub.)雌花序具有抗菌,消炎作用。从其雌花序中分离出十个化合物,其中七个根据物理、化学性质和光谱数据分别鉴定为:香草酸(Ⅰ)、反式对羟基肉桂酸Ⅱ、原儿茶酸(Ⅲ)、甘油单香豆酸酯(Ⅳ)、琥珀酸(Ⅴ)、对羟基苯甲醛(Ⅷ)和D-甘露醇(X)。化合物(Ⅰ)、(Ⅱ)、 (Ⅲ)、(Ⅳ)和(Ⅹ)为首次从香蒲科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Ⅴ)和(Ⅷ)为首次从狭香蒲中分离得到。抑菌实验表明:化合物(Ⅰ)、(Ⅱ)、(Ⅲ)、(Ⅴ)和(Ⅷ)均具有明显抑菌活性,为狭香蒲雌花序中的主要抗茵活性成分。化合物(Ⅲ)通过初步实验表明具有显著的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15.
尖叶清风藤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尖叶清风藤(Sabia swinhoei Hmsl.exForb.etHemsl.)的地上部分分离出8个化合物,经理化常数测定和光谱解析,证明其中2个为新成分,分别命名为清风藤内酯(I)和清风藤酮(II),另外6个为已知化合物,即没药烯(III)、三十烷醇(IV)、β-谷甾醇(V)、二十八烷酸(VI)、齐墩果酸(VII)和胡萝卜甙(VIII)。  相似文献   

16.
南葶苈子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目的对十字花科植物播娘蒿 (Descurainiasophia(L )WebbexPrantl)种子南葶苈子的提取物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鉴定。方法南葶苈子的乙醇提取物经D1 0 1大孔树脂以水及不同浓度乙醇洗脱 ,硅胶柱色谱分离得到 8个化合物 ,通过波谱 (1H NMR ,13 C NMR)分析和化学方法鉴定了其结构。结果 8个化合物分别被鉴定为 β 谷甾醇 (β sitosterolⅠ )、胡萝卜苷 (daucosterolⅡ )、3 ,5 二甲氧基 4 羟基苯甲醛 (4 hydroxy 3 ,5 dimethoxybenzaldehydeⅢ )、芥子酸 (sinapicacidⅣ )、芥子碱硫酸氢盐 (sinapinebisulfateⅤ )、山萘酚 (kaempferolⅥ )、槲皮素 (quercetinⅦ )、槲皮素 7 O β D 吡喃葡萄糖基 (1→ 6) β D 吡喃葡萄糖苷 (quercetin 7 O β D glucopyranosyl(1→ 6) β D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牛大力Millettia speciosa Champ.的化学成分.方法 对牛大力的乙醇提取物进行色谱分离,用波谱方法和理化性质鉴定各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β,11α-二羟基-6(7),12(13)-二烯-乌苏烷(Ⅰ)、3β,11α-二羟基-12(13)-烯-乌苏烷(Ⅱ)、异甘草素(Ⅲ)、美迪紫檀素(Ⅳ)、2',4,4',α-四羟基二氢查耳酮(Ⅴ)、2',4-二羟基-4'-甲氧基查耳酮(Ⅵ)、高丽槐素(Ⅶ)、3',4'-二羟基-7-甲氧基异黄酮(Ⅷ)、4-羟基-2',4-二甲氧基查耳酮(Ⅸ)、2',4',α-三羟基-4-甲氧基二氢查耳酮(Ⅹ)、毛蕊异黄酮(Ⅺ)、8-hydroxypinoresinol(Ⅻ)、甘草异黄醇(Ⅻ)、3',4',7-三羟基异黄酮(ⅩⅣ).结论 除化合物Ⅲ、Ⅳ、Ⅶ外,其余11个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8.
刺山柑茎和叶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系统地研究刺山柑(Capparis spinosa)茎和叶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等色谱方法进行分离,再通过LC-MS、1H-NMR、13C-NMR等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刺山柑茎和叶经体积分数85%的乙醇提取,从中分离鉴定了12个化合物,分别为:补骨脂素(psoralen,Ⅰ)、异补骨脂素(isopsoralen,Ⅱ)、对羟基苯甲酸乙酯(ethyl hydroxybenzo-ate,Ⅲ)、对羟基苯甲酸甲酯(methylparaben,Ⅳ)、反式肉桂酸(transcinnamic acid,Ⅴ)、苯甲酸(benzoic acid,Ⅵ)、对羟基苯甲酸(p-hydroxybenzoic acid,Ⅶ)、原儿茶酸(protocatechuic acid,Ⅷ)、山柰酚芸香苷(kaempfer-ol-3-O-rutinoside,Ⅸ)、芦丁(rutin,Ⅹ)、β-谷甾醇(β-sitosterol,Ⅺ)和β-胡萝卜苷(β-daucosterol,Ⅻ)。结论化合物Ⅰ~Ⅴ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9.
<正> 小青杨(Populus pseudosimonii kitag.)系杨柳科(Salicaceae)杨属植物,我国东北各地广有分布。据文献记载:“小青杨苦寒无毒,主治顽癣疮毒”。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昭盟赤峰县老府公社兽医站首先试用小青杨树皮注射剂(由水醇法所制粗制剂)治疗家畜泌尿道感染和菌痢等收到良好效果。后来,民间用其粗制剂口服治疗人体泌尿道感染和菌痢等也收到良好效果。在此基础上,赤峰县二医院对小青杨粗  相似文献   

20.
竹叶椒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芸香科花椒属植物竹叶椒Zanthoxylum planispinum Sieb. et Zucc根的石油醚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三种结晶。经物理常数测定,光谱(IR.NMR和MS)及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确定了化合物Ⅲ的绝对构型为(1R,2R,5R,6S)-2-(3′,4′-二甲氧基苯基)-6-(3″,4″-亚甲二氧苯基)双骈四氢呋喃,是一个新化合物,命名为竹叶椒脂素(L-planinin)。化合物Ⅰ为β-香木脂醇(β-amyrin),化合物Ⅱ为L-细辛脂素(L-asarinin),这三种化合物均系首次从本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