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植物名实图考>是清代吴其浚所编著,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全书共分38卷,12大类,共载植物1714种.对每种植物的描述,包括颜色、形态、性味、用途(尤其是药用价值),凡以往本草有记载的植物,都加以收录,相对<本草纲目>增加了519种.  相似文献   

2.
<正>俗话说":冬令进补,开春打虎"。提到冬季进补,很多人都会想到人参,少有人能想起与之齐名的补血药——三七。三七又叫田七,广泛用于各种药品和保健品,乃至牙膏这样的生活用品。《本草纲目》中说它":味微甘而苦,颇似人参之味。"《本草纲目拾遗》则认为三七与人参一样,是"中药之最珍贵者","人参补气第一,三七补血第一"。三七是五加科人参属植物的地下块茎。现代医药研究表明,三七主要药理活性成分为20多种皂苷,总含量约为12%。其主要功效与传统典籍上记载的出入不大,有止血、造血、镇痛、抗  相似文献   

3.
三七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七,别名田七,为五加科多年草本植物三七Panax notoginseng(Burk)F.H.Chen的干燥块根。据文献记载,三七作为药用已有400多年历史,早期在云南、贵州少数民族地区,将三七作为滋补品,后在南方军队中用于治疗战伤,以后民间广泛用于治疗跌打损伤。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记载,三七具有活血散瘀、定痛之功效。  相似文献   

4.
三七叶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七叶为五加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三七[panaxnotoginseng(Burk.)F.H.Chen]的叶.性温,味辛,具有散瘀止血,消肿定痛的功能.主要用于外伤出血,跌打肿痛,痈肿,偏头痛等症.<本草纲目>称"三七茎叶治折伤跌扑出血,敷之即止,青肿经夜即散,余功同根".本文就三七叶临床应用如下.  相似文献   

5.
现已知的药用昆虫约有300余种.我国民间研究和应用昆虫治疗疾病已有悠久历史.早在<周记>和<诗经>中就有用昆虫与其他中药材配伍制作中药的记载.<神农本草>中已记载有药用昆虫21种,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记载药用昆虫73种,加上<本草纲目拾遗>中的25种,共计近百余种.  相似文献   

6.
三七的传说     
荣蔚 《开卷有益》2010,(2):42-43
《本草纲目拾遗》记载:“人参补气第一,三七补血第一,味同而功亦等,故称人参三七,为中药之最珍贵者。”三七,是一种常用中药,又名山漆、田七、金不换、人参三七。关于三七的传说很多。  相似文献   

7.
三七茎基与须根含量测定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三七茎基与须根中皂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测定不同药龄和不同月份生育期的广西三七茎基与须根中皂苷的含量.方法:采用RP-HPLC法,Shim pack CLC-ODS柱分离,流动相:乙腈与水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03 nm,柱温:室温,流速1.0 ml/min.结果:广西三七茎基与须根中人参皂苷Rg1、Re、Rb1和三七皂苷R1的含量随药龄及月份的变化而变化;所含的Rg1和Rb1的总量均符合<中国药典>2000年版中三七的质量要求.结论:所建立的高效液相色谱法灵敏度高,专属性强,重现性好,能准确、快速的进行含量测定;广西三七茎基和须根中Rg1、Re、Rb1和R1的含量普遍较高,完全可与三七主根一起入药.  相似文献   

8.
冰片在我国有着非常悠久的应用历史,早在唐代<新修本草>中对其就有记载,在明代著名的医药书<本草纲目>中有了更加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9.
<全国中医图书联合目录>(1991年版,简称<联目>)收录了我国1949年前出版的12124种中医现存图书书目及其各种版本,其中清代广东刊印出版的医书有303种,收藏在广州市内的有200种,占清代广东出版医书总数的66.01%.通过对广州几个重要的图书馆的资料实物调查,发现有些清代粤版医籍的书目、版本或在广州的藏地等情况<联目>记载有遗漏,并补正<联目>漏载的清代广州博济医局出版而藏于广州市的8种著作;补充16种<联目>未载书目之清代粤版中医书(包括抄本);补充17种书目载录在<联目>内,但该书的清代广东版本在<联目>中没有显示的医书;10种医书,其书目、版本<联目>皆有记载,但<联目>漏登其在广州的藏地的情况.  相似文献   

10.
三七的现代研究与进展(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三七的概述 1.1三七的起源与发现 三七是中国的特有药用植物,且仅产于我国的西南部,当地民间发掘使用源远流长。从植物学角度看,根据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结果,三七是人参属植物的一种.起源于第三纪古热带山区的东亚至北美分布的植物区系成分,作为人参属植物的原始类型,在第三纪古热带的残遗植物存在滇桂交界处的自然避难所中而保留至今。已有约2500万年,所以现代的分布中心仍在滇桂西南部,但其起源久远。  相似文献   

11.
清代名医陈修园结合个人经验和理论思辨,判定何首乌没有补益作用,批判《本草纲目》在何首乌的药效上误导后人。文章参考其他医家的看法,结合当代关于何首乌及其制剂导致肝损伤的报道,对陈修园观点未被后世重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本草纲目》中毒解救思想内容、作用机理以及应用。方法:以全面总结了中国16世纪以前本草学成就的集大成之作《本草纲目》为研究范畴,对其中毒解救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和归纳,研究总结出其中蕴含的中毒解救思想。结果:《本草纲目》中毒解救的内容包括解金石毒、解药毒、解酒毒和解食毒;中毒解救的机理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作用相抵、导毒外出、振奋阳明和以毒攻毒;《本草纲目》中毒解救的思想应用在中毒后解救;药物的炮制以及中毒的预防等方面。结论:中毒解救思想是中药药物警戒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草纲目》中有关中毒解救的内容十分丰富,经验十分宝贵,值得我们认真研究挖掘和继承。  相似文献   

13.
《本草纲目》原是一部医药学专著 ,其博大精深早已得到古今中外有识之士的认可。但李时珍在其中大量引用古代诗赋的现象 ,引起了笔者的注意 ,于是收集了大量例证 ,撰写了“《本草纲目》与诗词艺术”一文。试图以新的视角开辟一个研究《本草纲目》的新领域 ,即古代诗赋与中医药学的关系。笔者认为古代诗赋在《本草纲目》中的频繁出现 ,绝非偶然。李时珍的匠心独运 ,为《本草纲目》这一医药巨著增添了不小的艺术魅力 ,必将流芳千古。  相似文献   

14.
《本草纲目》所引《孟诜食疗本草》资料多数来源于《大观本划》。用《大观本草》、《政和本草》同《本草纲目》核对,发现《本草纲目》引《孟诜食疗本草》有些资料出处,与《大观本草》、《政和本草》不尽相同。表现为《本草纲目》注“孟诜食疗”文为其他文:《本草纲目》注其他文为“孟诜食疗”文,《本草纲目》所引“孟诜食疗”文不见于《证类本草》。这可能由于当时李时珍所参考《本草大观》、《政和本草》版本不同所致。  相似文献   

15.
清代赵学敏所著《本草纲目拾遗》收集9种蕨类药物,经考证其原植物分别为:翠羽草为翠云草Sela-ginella uncinata、金狗脊为金毛狗脊Cibotium barometz、辟瘟草为金鸡蕨Phymatopsis hastata、鱼鳖金星为抱石莲Lepidogrammitis drymoglossodes、凤尾金星草为粤瓦韦Lepisorus obscure-venulosus、独叶一枝枪为瓶尔小草Ophioglossum vulgatum、蜈蚣萍为槐叶萍Salvinia natans、草石蚕为江南星蕨Microsorum fortu-nei,金鸡独立草与翠云草是同一物,即翠云草Selaginella uncinata。  相似文献   

16.
《本草纲目》收录宋代以前的本草资料,大都转引自《证类本草》。李时珍为了将这些材料纳入《本草纲目》体系,引用时多加割裂或改动,因而错误较多。刘衡如、刘山永父子先后对《本草纲目》进行了两次系统的校注,但仍有一些条目,或失校,或存疑,或虽校正但尚存疏证的必要,需对之进行补注。  相似文献   

17.
金陵版《本草纲目》引《孟诜食疗本草》出处讨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草纲目》所引《孟诜食疗本草》资料多数来源于《大观本草》、《政和本草》。用《大观本草》、《政和本草》同《本草纲目》核对,发现《本草纲目》引《孟诜食疗本草》有些资料出处,与《大观本草》、《政和本草》不尽相同。表现为《本草纲目》注“孟诜食疗”文为其他文;《本草纲目》注其他文为“孟诜食疗”文,《本草纲目》所引“孟诜食疗”文不见于《证类本草》。这可能由于当时李时珍所参考《本草大观》、《政和本草》版本不同所致。  相似文献   

18.
“鼠扑”之名,出唐*王焘《外台秘要》引《深师方》,《证类本草》、《本草纲目》等在沿袭写刻过程中,有的误作“鼠仆”,与《素问*刺禁论》表示症状、《针灸甲乙经》表示部位的“鼠仆”混淆。经考证,“鼠扑”系“鼠朴”之讹,亦作“鼠璞”,为未经腊制的鼠肉,可外用或内服,是古代治金疮脓肿的药物。  相似文献   

19.
核准李时珍所引用的医药文献,不仅对《本草纲目》整理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还可能作为一个范例,探索古代医家文献引用的普遍规律。研究发现,《本草纲目》引用书名标注方式存在规律性,一般包括:书名、简称、别名、作者姓名(姓氏、名、字、号)、修订增补者姓名(姓氏、名、字、号)等。其引据文献有重要的文献学意义,如可用以考证元代吴瑞的重要本草学著作《日用本草》各版之真伪,可证实明代《食物本草》的作者与版本真伪。《本草纲目》增引的276家医书中,有64种未见于此前其他书目记载。同时,《本草纲目》引书也存在两书混一、一书重出、误引书名、误写作者、存目未引等问题,需引起读者的注意。  相似文献   

20.
各种教材皆谓《本草纲目》载药1892种。作者经过多年的潜心钻研,认为1892种只是《本草纲目》的“纲”数,实际收载药物应为3440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