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探讨支气管扩张症患者中医体质特点以及体质与证型关联性,为支气管扩张症的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5月至2012年3月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学院呼吸内科住院及门诊符合纳入条件的支气管扩张症患者80例,采用标准化的体质量表进行体质辨识和辩证分型,归纳分析体质与证型的关系。[结果]①支气管扩张症患者中医体质以平和质、气虚质和阴虚质为多见,其次为痰湿质、湿热质、阳虚质和气郁质,特禀质和血瘀质少见。②中医证候类型以痰热郁肺证最多,占48.75%,肝火犯肺证和阴虚火旺证分别占21.25%和18.75%,气阴两虚证仅占11.25%。③从不同体质支扩患者中医证候类型分布可以发现: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痰湿质、湿热质患者以痰热郁肺证较多;气虚质患者以气阴两虚证较多;阴虚质患者以阴虚火旺证较多;气郁质患者以肝火犯肺证较多。[结论]支气管扩张症患者中痰热郁肺证是最主要的中医证型,符合支气管扩张症本虚标实的病理特征;不同体质的患者发病后决定其不同的证候类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支气管扩张患者中医证素分布与组合规律以及其证候分型特点,为临床辨证论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中频数分析与交叉表的方式,回顾性分析268例支气管扩张住院患者的证素及证候分型。【结果】268例病例提取的12个证素中,病性证素以痰频率最高(25.7%),其次为气虚(24.0%)、热(22.2%)、瘀(15.8%)、阴虚(11.3%)等;病位证素以肺频率最高(53.0%),其次为脾(31.0%)、肾(15.0%)等。组合形式以四证素组合(17.2%)及五证素组合(47.8%)相对较多。268例病例中,原临床辨证分型有23种,其中气阴两虚、痰热瘀阻(24.3%),气阴两虚、痰热阻肺(11.9%),气虚痰热瘀阻(10.8%),肺脾肾虚、痰热瘀阻(9.7%),肺脾两虚、痰热壅肺(8.6%)等5型所占比例相对较多。单纯实证共30例(占11.2%),单纯虚证共2例(占0.7%),虚实夹杂所占比例最大,共236例(占88.1%)。【结论】支气管扩张以肺脾肾气虚、阴虚为本,以痰、热、瘀等病理因素为标,其间常相互夹杂,相互为因,使病机更为复杂。  相似文献   

3.
1010例IgA肾病中医证候及临床病理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索IgAN中医证候谱分布.探讨证候、病机的演变规律,制定科学规范、实用有效的中医辨证分型方案.方法 采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根据两种中医辨证方案对IgAN的中医证候进行调查研究,并对IgAN的中医辨证分型与临床观察指标及病理分级做相关性分析.结果 两种中医辨证方案均显示气阴两虚证是IgAN的中心证候,随着病情的进展,IgAN中医证候呈现单证(气阴两虚证)→二联证(气阴两虚兼肾络瘀痹证、气阴两虚兼风湿内扰证)→三联证(气阴两虚兼肾络瘀痹兼风湿内扰证)的演变规律.结论 IgAN虚、瘀、风湿的新辨证方案,无论在辨证反映IgAN的症状表现上,还是在反映各证候之间的关联、演变规律以及预后判断上,均较原方案有优势,且辨证操作较简单、易掌握,有较好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证候诊断要点及辨证治疗规律。方法:基于近年来有关中医药诊疗支气管哮喘文献,结合长期的临床实践与研究结果,总结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特点。结果:认为急性发作期的基本病机为伏痰遇感引动,痰气搏结,以实证为主;慢性持续期以虚实兼夹为主,表现为阳虚与饮伏、气虚与痰阻、气阴虚与痰热等;临床缓解期以虚为主,表现为肺、脾、肾气虚。拟订有关证候诊断要点,并总结辨证治疗规律。结论:常见证候为三期十证候,即急性发作期的外寒内饮、痰浊阻肺证、痰热壅肺证、阳气暴脱证,慢性持续期的阳虚饮伏证、气虚痰阻证、气阴虚痰热证,临床缓解期的肺脾气虚证、肺肾气虚证、脾肾阳虚证;血瘀为主要兼证,常兼见于上述证候中。为支气管哮喘的中医药辨证治疗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常见中医证候、证候要素的分布特点。方法通过多中心临床流行病学调查,采集COPD稳定期患者四诊信息及经验辨证的相关数据,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共收集病例774例,经验辨证证候类型有269个,证候类型经名称规范后为155个,其中常见(出现率1%,下同)的证候有20个;在证候规范基础上,提取病位类证候要素10个,常见病位类证候要素是肺、肾、脾,病性类证候要素16个,常见病性类证候要素是痰、气虚、火(热)、血瘀、阴虚、阳虚。结论 COPD稳定期患者经验辨证名称表述存在不规范问题;其证候表现类型可概括为以肺肾脾的气虚、阴虚为主的虚证;以肺中痰、湿(浊)、热、瘀相互搏结为主的实证;以肺肾气虚+痰热壅肺为主的虚实夹杂证。从证候要素角度来研究COPD稳定期证候具有执简驭繁的优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慢性持续期、临床缓解期的证候演变规律。方法收集17家三级甲等中医院支气管哮喘患者资料,运用SPSS 18.0统计软件包建立以中医辨证为特征的临床调查研究数据库,并进行频率的统计描述及卡方检验。结果发放表格2 500份,收回表格2 481份,有效2 428份。急性发作期以实证为主,临床表现为外寒内饮证、痰热壅肺证、痰浊阻肺证、风痰阻肺证、血瘀证;慢性持续期以虚实兼杂为主;缓解期以虚证为主,表现为肺气虚证、肺肾气虚证、肺脾气虚证、肺肾气阴两虚证、肺肾阳虚证。结论支气管哮喘中医证候演变有一定的规律性,可为本病的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代谢综合征(MS)症状、中医证候的分析,探讨MS中医证候特点及证候组合规律,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遴选MS患者200例,采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客观填写统一的病例调查表,将调查所得数据建立数据库,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MS症状分布特点及其中医证候分布、证候组合形式的规律。结果 MS常见症状为神疲乏力、口干咽燥等16个;9个主要证候的出现频率由大到小依次为气虚证、痰湿证、血瘀证、阴虚证、湿热证、燥热证、肾虚证、气郁证、阳虚证;证候组合中2证组合占复合证候组成的50%,其中实证以痰湿证+血瘀证多见,虚证以气虚证+阴虚证多见。3证组合占复合证候的50%,均为虚实夹杂证。结论 MS以复合证候为主;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血瘀证均明显高于阴虚证及燥热证(P0.05)。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慢性咳嗽中医证候分布规律.[方法]在文献调研的基础上构建慢性咳嗽证候调查信息表,对2005年10月至2006年10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门诊就诊的慢性咳嗽患者进行慢性咳嗽中医证候的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结果]205例患者接受了证候信息调查,其中明确西医病因诊断的共102例,聚类分析结果显示:慢性咳嗽的证候主要为风寒恋肺、肺气亏虚、阴虚肺燥、痰浊阻肺、肝火犯肺,其中以风寒恋肺型为主.[结论]初步揭示了慢性咳嗽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为慢性咳嗽的中医临床规范辨证、遣方用药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河南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的常见证候及其与临床分型/分期的关系,为进一步优化新冠肺炎的中医辨证治疗提供支撑。方法:采用德尔菲法对支援河南省基层新冠肺炎疫情医疗救治工作的12名省级救治专家和6名新冠肺炎定点医院的医疗救治专家进行咨询,应用SPSS 20.0统计软件,分析专家积极程度、专家意见集中程度、专家意见协调程度与专家权威程度,统计常见证候及与临床分型/分期的关系构成比。结果:①专家积极程度:专家问卷的回收率100%,即专家积极系数为100%;专家意见集中程度:各证候重要性评分均值范围为1.19~3.11;专家意见协调程度:各证候重要性评分变异系数范围为0.27~0.63,Kendall协调系数为0.315(χ~2=62.452,P<0.05);专家权威程度:专家熟悉程度系数为0.89,判断系数为0.92,专家权威系数为0.91。②临床分型方面:轻型常见证候为风热犯肺证(77.8%)、湿遏肺卫证(61.1%)、寒湿郁肺证(61.1%);普通型常见证候为湿遏肺卫证(88.9%)、湿阻肺胃证(88.9%)、寒湿郁肺证(83.3%)、风热犯肺证(77.8%)、肺脾气虚证(77.8%)、邪热壅肺证(66.7%)、湿热蕴肺证(66.7%)、气阴两虚证(66.1%);重型常见证候为疫毒闭肺证(94.4%)、邪热壅肺证(88.9%)、湿热蕴肺证(66.7%);危重型常见证候为内闭外脱证(94.4%)、邪陷心包证(83.3%)、阳气欲脱证(77.8%)、疫毒闭肺证(61.1%)。③临床分期方面:初期常见证候为湿遏肺卫证(88.9%)、风热犯肺证(88.9%)、寒湿郁肺证(77.8%);进展期常见证候为湿阻肺胃证(88.9%)、邪热壅肺证(88.9%)、湿遏肺卫证(77.8%)、湿热蕴肺证(72.2%);危重期常见证候为疫毒闭肺证(88.9%)、内闭外脱证(88.9%)、邪陷心包证(88.9%)、阳气欲脱证(83.3%)、邪热壅肺证(72.2%);恢复期常见证候为肺脾气虚证(88.9%)、气阴两虚证(77.8%)。结论:本轮专家咨询的专家积极程度、权威程度均较高,但个别证候的专家意见集中程度、协调程度有待提高。明确了新冠肺炎临床分型/分期的常见证候,可为辨证治疗方案的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根治术后发展到Ⅲ、Ⅳ期患者中医证候的分布规律.方法 采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进行临床观察,根据预先设计的观察表和临床证候诊断标准,按纳入标准严格选择病例,以先辨单证,再辨复证的方法进行辨证分型.结果 共收集到117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根治术后Ⅲ、Ⅳ期患者,不同中医证候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单证中气虚证占总病例数的67.52%,其次分别为血瘀证占47.86%,痰湿证占35.90%;复证中,气虚血瘀证占41.88%、气虚痰湿证占19.66%;3个或以上的单证相兼以气虚痰湿血瘀证(占23.77%)、气虚血瘀气滞证(占17.95%)常见.结论 非小细胞肺癌(NSCLC)根治术后发展到Ⅲ、Ⅳ期证候分布复杂,单证少,复证多,且多虚实互见,最常见的虚证为气虚证、阴虚证,在虚证的基础上容易合并血瘀证、痰湿或痰热证、气滞证等兼夹证,总以气虚、血瘀、痰湿相兼多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咳嗽变异性哮喘中医证候及其分类症状分布规律。方法:100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按中医证候分为风犯肺卫证、肝火犯肺证、肺脾气虚证、气虚血瘀证,观察中医证候和症状分布规律。结果:中医证候出现频率为风犯肺卫37例(37%)、肝火犯肺30例(30%)、肺脾气虚21例(21%)、气虚血瘀12例(12%),不同证候的分类症状出现频次各不相同。结论: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中医证候的发生以风犯肺卫最多,分类症状出现频次各有特点,以肺肝相关证候最为常见。  相似文献   

12.
目的:整理分析期刊文献及著作中关于当代名中医对肺痨辨证治疗的经验内容,发掘本病的证治规律,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将纳入的41篇文献及4本著作(共计45篇)中涉及各当代名中医辨证治疗肺痨的内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期刊文献及著作共涉及4种治则,其中补虚培元合抗痨杀虫出现频次最多;共涉及22种证型,其中阴虚火旺、气阴两虚、肺脾两虚、肺阴亏损、上焦瘀血、阴阳两虚、痰热蕴肺、肺肾两虚8个证型出现频次最多。针对这8个证型,使用频次最高的方剂分别为百合固金汤合秦艽鳖甲散、保真汤、四君子汤合参苓白术散、月华丸、香附旋覆花汤、补天大造丸、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左归饮合六味地黄丸。结论:由各当代名中医对肺痨的辨证论治的认同度统计,本病病性为本虚标实,本虚涉及气血阴阳虚,以阴虚为主;标实涉及火、痰、瘀,以火为主。治则以补虚培元合抗痨杀虫为主。名中医的经验为临床辨证论治肺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308例2型糖尿病中医临床证型调查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了解当前糖尿病患者中医临床证及证型的构成情况.方法 对308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中医证候的横断面调查;应用计算机根据辨证分型标准对患者进行辨证分型.结果 8个基本证中湿热证179例次、血瘀证155例次、阴虚证122例次、火旺证89例次、气虚证16例次、血热证2例次、阳虚证和血虚证0例;证型分布:单证型107例、两证相兼型115例、三证相兼型53例、四证相兼型2例、无证型31例.结论 湿热证、血瘀证、阴虚证是构成糖尿病临床复杂证型的基础,湿热证已成为当今糖尿病最常见的临床基本证型.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探讨慢性乙型肝炎后肝硬化中医辨证分型与生物学指标的相关性,为肝炎后肝硬化辨证分型的客观化、标准化研究提供一定依据。方法:对符合纳入标准的170例乙肝后肝硬化患者进行系统性调查,填表收集一般情况、病史、四诊信息进行辨证分型,同步检测肝功能(ALT、AST、AKP、GGT、Alb、PA、STB、CB、BA)、HA、PT、血脂(CHO、TG、HDL、LDL、Apo-A1)等现代医学检测指标等,建立信息数据库,了解该病种的证型分布特征。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统计方法,研究中医辨证分型与生物学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证型分布以湿热蕴结证及肝肾阴虚证最为多见。AST在湿热蕴结组与脾肾阳虚组中较高,脾虚痰湿组中较低,且湿热蕴结组与脾虚痰湿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Alb均值,肝气郁结证>肝肾阴虚证>瘀血内阻证>湿热蕴结证>脾虚痰湿证>脾肾阳虚证(P<0.01),其中肝气郁结证、肝肾阴虚证、湿热蕴结证、瘀血内阻证与脾肾阳虚证相比,其差异有显著性(P<0.01)。PT均值,脾肾阳虚证>瘀血内阻证>脾虚痰湿证>肝气郁结证>肝肾阴虚证>湿热蕴结证(P<0.05),其中肝气郁结证、肝肾阴虚证与脾肾阳虚证相比,肝肾阴虚证与湿热蕴结证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STB、CB均值,脾肾阳虚证>湿热蕴结证>脾虚痰湿证>瘀血内阻证>肝肾阴虚证>肝气郁结证(P<0.01),其中肝气郁结证、肝肾阴虚证、脾虚痰湿证、瘀血内阻证与脾肾阳虚证相比,肝气郁结证、肝肾阴虚证、瘀血内阻证与湿热蕴结证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CB在肝气郁结证、肝肾阴虚证、瘀血内阻证与脾肾阳虚证相比,湿热蕴结证与肝气郁结证相比,其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BA均值,湿热蕴结证>脾肾阳虚证>瘀血内阻证>脾虚痰湿证>肝肾阴虚证>肝气郁结证(P<0.05),两两比较中肝气郁结证、肝肾阴虚证、脾虚痰湿证、瘀血内阻证与湿热蕴结证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脾肾阳虚证、脾虚痰湿证患者肝脏合成功能较差,Alb、PT可作为肝炎后肝硬化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参考指标;胆汁酸可作为反映肝炎后肝硬化中医湿热蕴结证病机病理的一个客观指标;脾肾阳虚证与湿热蕴结证患者存在明显的胆红素代谢障碍。对处于肝炎后肝硬化疾病中期的患者,辨证分型与肝酶检测指标相结合有助于指导临床用药及判断预后;以虚证为主的肝肾阴虚证较以实证为主的湿热蕴结证其凝血功能相对较差,反映了其正虚的本质。  相似文献   

15.
中医辨证论治治疗糖尿病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军 《河北医学》2008,14(9):1060-1062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论治中药治疗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54例糖尿病患者,辨证后分为气阴两虚、阴虚热盛、肝肾阴虚、湿热内蕴、阴阳两虚等型,入院时均有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入院后,结合现代医学理论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对病人进行综合辨证组方,中药内服,每日1剂。结果:除3例未能随访外,42例患者疗效显著,7例有效,2例无效。总显效率达86.49%。结论:中医辨证论治、结合现代医学理论组方服用中药治疗糖尿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建立大肠癌脾气虚证辨证量化标准。 方法:在对311例大肠癌患者进行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的基础上,组织专家组对其进行辨证,根据各相关中医症状在脾气虚证组和非脾气虚证组中出现状况的差异对这些症状进行赋分;根据专家辨证的结果,应用接受者操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 ROC)的方法选择最佳诊断阈值从而建立量化辨证标准;以专家组统一辨证作为金标准对建立的量化标准进行回顾性检验。 结果:结合专家意见,分析了所有可能与脾虚证相关的中医症状,确定乏力等28个中医症状为大肠癌脾气虚证的候选相关因素;经列联表分析,乏力等11项中医症状在脾气虚证和非脾气虚证中出现频次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这11项中医症状作为logistic回归分析的变量进行筛选,最后确定乏力、神疲、便溏、纳呆为大肠癌脾气虚证的相关中医症状;应用条件概率方法换算,这4个症状的赋分分别为16、11、4、8;经ROC方法分析,确定量化辨证标准为≥13分;回顾性检验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均在80%以上,阳性似然比为9.89。 结论:建立的量化标准较符合大肠癌的临床特点和中医辨证的临床实际。  相似文献   

17.
基于复杂算法的中医证候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将中医诊断方法与复杂算法结合,以期通过复杂算法研究证候诊断的新思路。方法通过多中心流行病学调查,收集包括5种病的696例病例,采用信息熵的关联度和多元对应分析对中医证候中的血瘀证及亚型进行研究。结果基于信息熵的关联度提取出气虚血瘀、气滞血瘀、阴虚血瘀、痰浊血瘀4种血瘀亚型的症状体征,得出4种亚型的共同症状体征共12项作为总体血瘀证的症状体征。说明血瘀兼证=血瘀证 兼证;同时得出气虚血瘀患者的总体血瘀证贡献度远大于其他3类亚型。利用对应分析得出5种疾病与血瘀兼证的相关距离表。结果显示气虚证位于5种不同部位血瘀证的中央。类风湿关节炎与阴虚血瘀证的关系最密切;肝硬化与气滞的关系最密切;月经不调与气虚、气滞的关系最密切;脑梗死与气滞痰浊的关系密切;心绞痛与痰浊的关系最密切。结论综合以上2种算法,说明复杂算法适合中医证候规范化研究。同时得出气虚证是伴随血瘀证的主要证候,不同兼证的血瘀证除有共同的症状和体征外,还各有自己的特点。即使是公共症状,它们各自在不同部位所占的权重也不同。  相似文献   

18.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辨证治疗概要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基于病证结合诊疗模式,根据近年中医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文献研究和所开展的临床调查研究结果,结合作者的临床经验,概述了COPD的痛机和证候分类,提出了证候的虚证类(肺脾气虚证、肺肾气虚证、肺肾气阴两虚证)、实证类(外寒内饮证、痰热壅肺证、痰湿阻肺证、痰蒙神窍证)、兼证类(血瘀证)三证类八证候,拟订了证候的诊断标准或要点和辨证治疗方案.为制定中医的COPD诊断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消化性溃疡的中医辨证分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临床活动期消化性溃疡患者的各项临床信息进行分析,探讨消化性溃疡的临床辨证分型的规律。方法:选择1995—2007年于本院消化科住院治疗的活动期消化性溃疡患者120例(胃溃疡50例,十二指肠球溃疡70例),对患者的一般情况、症状、临床辨证分型、胃镜结果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活动期消化性溃疡患者中,肝胃郁热型发生率最高占50%,舌质红苔黄发生频率为79%,对于肝胃郁热证型的诊断具有最重要的作用。胃脘灼痛、口干、口苦、泛酸发生的频度亦较高,对于肝胃郁热证型的诊断亦具有指导意义。结论:肝胃郁热是消化性溃疡活动期的主要病机和证型。  相似文献   

20.
目的:建立下肢慢性皮肤溃疡临床辨证分型标准,为指导临床,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以及建立综合的临床疗效评价体系奠定基础。方法:通过338例下肢慢性皮肤溃疡患者证候的临床病例观察,提取证候要素,在此基础上进行聚类分析及主成分分析,结合国内相关专家问卷调查修正,得出下肢慢性皮肤溃疡的临床辨证分型标准。结果:338例下肢慢性皮肤溃疡患者证候要素经聚类分析聚为4类,通过专家修正,第1、3类(气血两虚证、气虚血瘀证)合并为气虚血瘀证,第2类为脾虚湿盛证,第4类为湿热瘀阻证,并由主成分分析和专家平均排位情况确定每一类证型的主症和次症。这3种证型反映了下肢慢性皮肤溃疡患者的临床基本证候。结论:下肢慢性皮肤溃疡的临床基本证候可辨证为气虚血瘀证、脾虚湿盛证和湿热瘀阻证。局部辨证在下肢慢性皮肤溃疡的临床辨证中尤为首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