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髋臼发育不良为一先天性骨性发育畸形,多见于女性,虽在儿童期存在,但无症状,成年后较早出现骨性关节炎症状,而引起疼痛。患者多因髋关节不适或疼痛而就诊.与其它髋关节疾病症状相似,易被误诊。本组10例患者均在外院及本院曾被误诊为髋臼发育不良骨性关节炎,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hip,DDH)继发骨性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髋关节疾病,目前最佳的治疗选择是全髋关节置换术,其中髋臼骨缺损的处理是关节置换术的关键.笔者科室自1998年1月~2007年1月共对36例(39髋)CroweⅡ型和Ⅲ型髋关节发育不良继发骨关节炎患者实施全髋关节置换手术,并使用结构性植骨治疗髋臼骨缺损,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臼发育不良继发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 对2005年3月~2010年l月间施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12例(13髋)髋臼发育不良继发骨性关节炎病例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 随访26个月,Harris评分从45.4分(25~60分)提高到88分(61~98分),优良率为93.7%.结论 全髋置换术解除患者症状,改善关节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髋臼盂唇是附着在髋臼边缘的纤维软骨组织,它一方面加深髋臼窝,分散应力稳定关节,另一方面起着调节关节滑液营养软骨的作用.创伤、退变、发育不良、髋关节运动过度、股骨髋臼撞击综合征是髋臼盂唇损伤的主要因素.髋臼盂唇损伤后引起髋关节的生物力学改变,加速关节软骨磨损,提前出现骨性关节炎.近年来髋关节镜技术成为治疗盂唇损伤的主要治...  相似文献   

5.
成人髋臼发育不良早期因症状不典型而诊断困难,当出现临床症状时,一般合并髋关节半脱位或脱位,晚期会继发髋关节骨性关节炎,导致患者最终只能置换人工关节.成人髋臼发育不良原因可能与遗传、软骨发育障碍有关.虽然影像学测量方法及治疗方案较多,但因早期症状不明显,易出现漏诊,治疗决策根据疾病的进展程度制定:早期及中期患者可通过减少负重止痛及截骨术增加髋臼包容性;晚期患者并发严重的髋关节骨性关节炎、脱位,为了提高生活质量,改善关节功能,人工关节置换技术是最有效也是终极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对于髋臼发育不良继发骨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研究探讨治愈患者病情的最佳方式,并且总结治疗经验和体会,为临床治疗提供借鉴意义。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在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接受诊治的100例髋臼发育不良继发骨性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记录所有作为研究对象的患者在治疗期间的各项情况。结果根据手术前后所得到的数据分析可知,患者术前Harris髋关节平均评分(51.39±5.9)分,术后患者的Harris评分为(89.06±11.2)分,一年后对于患者的定期随访所得数据显示,患者的优良率为96.28%,患者的基本痛感消失,髋关节假体没有断裂、松动的情况。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对于髋臼发育不良继发骨性关节炎患者的治疗效果是行之有效的,并且这种治疗方法可以减少患者的痛苦,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7.
蔡翔宇  吴焕卿 《河北医学》2006,12(9):891-893
目的:探讨成人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继发骨性关节炎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治疗的经验。方法:对12例16髋成人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继发骨性关节炎的患者进行了全髋关节置换术,重建髋臼及股骨的解剖结构,正确安装假体。结果:对12例患者进行全髋关节置换,其中双侧置换4例,经6个月到5年的随访,患者均能自行行走,恢复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关节功能采用Harris评分,平均由术前的35.82分恢复到术后6个月的88.37分。结论:成人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继发骨性关节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是有效的治疗方法,充分的软组织松解,重建髋臼和股骨近端的解剖结构,正确假体位置的安装是手术的关健。  相似文献   

8.
目的:初步探讨Zweymueller型髋臼假体治疗成人先天性髋臼发育不良继发髋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有效性。方法:应用Zweymueller型人工全髋关节假体,对27例30个成人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继发髋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THR)。术前Harris评分最高56分,最低24分,平均42.6分。结果:所有患者髋关节疼痛完全消失,关节活动度增加,髋臼假体稳定。Harris评分最高98分,最低78分,平均90分。X线评价无松动征像,髋臼假体位置良好。结论:特殊设计的Zweymueller型人工全髋关节假体髋臼重建初期稳定,手术不需大块植骨和骨水泥,初期随访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9.
成人髋臼发育不良的临床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成人髋臼发育不良的发病率,以及与骨性关节炎的关系。 方法: 本组共收集1 080例成人站立位骨盆X线前后位片, 采用Wiberg法测量髋关节CE角,Sharp法测量髋臼角。 结果:1 080例中25例46个髋臼发育不良,其中男5例9个髋臼,女20例37个髋臼。 结论:本组成人髋臼发育不良发病率为2.3%,女性发病率为3.7%,男性发病率为0.9%,男∶女为1∶4,女性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髋臼发育不良与骨性关节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髋臼发育不良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髋臼发育不良常常会导致髋关节半脱位或脱位,并发骨性关节炎。轻则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重则使患者丧失劳动能力。其危害已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作者着重对髋臼发育不良的诊断与治疗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髋关节发育不良(DDH)是因髋臼先天性发育缺陷所导致的长期生物力学异常而逐渐出现的髋臼浅而平,股骨头退变,半脱位,脱位,负重区软骨退变并发展为骨性关节炎的一种常见疾病。表现为劳累及远行后疼痛,跛行,严重者丧失劳动能力。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已成为首选治疗方法。但由于髋关节周围异常病理改变,手术比较复杂,处理上比较困难,既要考虑骨性重建,又要考虑神经血管,软组织松解,外展肌平衡以及术后功能恢复情况。我院自2005年6月至2010年9月行THA治疗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继发骨性关节炎患者26  相似文献   

12.
成人髋臼发育不良是临床常见疾病,早在1939年Wiberg提出了髋臼发育不良(developmentdysplasia hip,DDH)的概念。该病多数到成年期被查出。成人髋臼发育不良是成年人继发髋关节骨性关节炎(OAH)的主要原因之一。DDH继发OAH的治疗较为困难,保守治疗难奏效。因此,对DDH伴有临床征状者,多需手术治疗已被多数学者所共识[1]。治疗DDH的手术方法较多,术式大体上分为纠正髋臼方向、加深髋臼的截骨术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髋关节旋转中心安置是全髋置换术后关节面之间、假体—骨质界面内及髋关节周围软组织内应力分布的最主要因素,旋转中心安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成人髋臼发育不良的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方法。方法:从1999年1月至2002年2月,对32例髋臼发育不良伴严重骨性关节炎的患者进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结果:随防3~5年,平均52.5个月。按Harris评分,平均93分(优26例、良5例、中1例),近期优良率达到96%。结论:对于髋臼发育不良伴严重骨性关节炎的成人患者,如能处理好髋臼及股骨近段的畸形,选择好合适的假体,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是一种良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置换治疗髋臼发育不良型骨关节炎的效果。方法对17例(18髋)因髋臼发育不良引起的严重骨关节炎患者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结果随访时间1—6年,疗效评定采用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优9髋,良6髋,可3髋,优良率为83.3%。结论髋臼发育不良型骨性关节炎行人工全髋置换术可获得好的效果,但手术比较复杂,须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人工假体的选择和正确安放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臼发育不良继发骨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4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臼发育不良继发骨性关节炎的5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分析其治疗效果。结果:手术后患者的Harris髋关节平均评分(88.7±10.5)分高于手术前患者的Harris髋关节平均评分(50.8±6.2)分,1年的定期随访显示,患者的优良率为96.36%,整体恢复效果较好,大部分患者的疼痛感基本完全消失,关节假体稳定、没有出现松动、断裂等情况。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臼发育不良继发骨关节炎效果良好,可以改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患者的痛苦,值得临床上广泛的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髋关节发育不良继发性骨性关节炎的全髋关节置换,恢复正常髋臼旋转中心高度和下肢长度的方法.方法 1996年7月~2007年7月收治18例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按Crowe方法分析:I型7例,Ⅱ型4例,Ⅲ型4例,Ⅳ型3例.髋臼旋转中心的重建方法包括标准的全髋关节置换术、结构性自体植骨和旋转中心内移.术前和随访时采用摄片观察和Harris评分对髋关节功能进行评估.结果 术后随访9个月~10年(平均6.3年),所有患者髋臼旋转中心都恢复正常,所有移植骨块经X线证实,均与宿主骨愈合,无骨块吸收现象,未见假体松动,关节疼痛缓解,活动功能满意.Harris评分术前平均45.6分,术后平均91.3分.结论 采用自体股骨头及髂骨结构性植骨,旋转中心内移重建髋臼的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活疗髋关节发育不良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髋臼发育不良是髋部常见的先天性发育畸形.由于髋臼对股骨头的覆盖不良.使髋臼及股骨头的压应力增加.早期易发生继发性骨性关节炎.使髋关节功能严重障碍.不得不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本文采用髋臼旋转截骨术治疗21例,经术后1~8年的随访.从疼痛、步态、活动范围及X线片的测量等方面都有明显改善的疗效现察.病人满意率迭85.7%.只有2例在术后5年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我们认为此方法不破坏髋关节的完整性.明显增加了股骨头的覆盖率.减小了剪式应力,比较符合生物力学原理,是治疗髋臼发育不良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8.
何玉梅 《中国乡村医生》2009,11(23):235-236
本组患者6例,其中男1例,女5例,年龄68~84岁,其中原发性关节炎2例,继发性骨性关节炎导致髋臼发育不良髋关节半脱位3例,中心性髋关节脱位复位失败1例,置换术后平均住院21天,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19.
作者从1989年起采用新型髋臼周围截骨术治疗髋关节发育不良8例取得良好效果。本手术是直接调整髋臼和股骨头的位置,与传统的手术方法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文中简单介绍了手术方法,着重从生物力学的角度讨论了手术的设计原理。我们认为这一手术设计合理,符合髋关节的生物力学特点;不破坏髋关节的结构,手术安全;术后CE角增加幅度大,髋臼对股骨头覆盖率高,效果确切;对有半脱位者还可以适当内移股骨头,缩短负重力臂,减轻患髋承受的压力,从根本上矫正了髋关节发育不良的病理形态,此手术还可延用于治疗其他原因所致的髋关节骨性关节炎及创伤性关节炎。  相似文献   

20.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较为严重的髋关节病变的一种手术方式,是应用金属材料制成的人工全髋关节代替其自身的病变髋关节。适用于严重影响生活及工作的髋关节骨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股骨头无菌性坏死、陈旧性股骨颈骨折、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或髋臼发育不良等。我院2002-05/2004-05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6例,现将手术配合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