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黄芪甲苷(AsⅣ)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3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再灌注模型组、阳性药尼可地尔(10 mg/kg) 组、AsⅣ (5 mg/kg)组及AsⅣ+氯化白屈莱赤碱(CHE)(3 mg/kg)组,每组6只,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30 min,松扎再灌注120 min 制备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检测AsⅣ对其血清中LDH、MDA和SOD以及NO的影响,同时光镜下观察心肌细胞病理组织形态学变化, Western blotting 法检测心肌细胞胞浆及胞膜PKCε 蛋白表达。结果:AsⅣ组与模型组比较,LDH漏出量降低 (P<0.05), MDA含量明显降低(P<0.01), SOD活力增强(P<0.01), NO含量增加(P<0.01)。HE染色组织形态学观察,与模型组比较,AsⅣ组心肌细胞形态有明显的改善,炎细胞浸润也有减轻。Western blotting 法检测,AsⅣ组心肌细胞胞膜PKCε表达量高于模型组(P<0.05)。CHE减弱了ASⅣ的这种保护作用;与AsⅣ组比较,AsⅣ+CHE组LDH漏出量升高 (P<0.05), MDA含量升高(P<0.01), SOD活力降低(P<0.01),PKCε胞膜表达量降低(P<0.05),心肌细胞水肿明显、胞质着色较浅。结论:AsⅣ通过诱导NO的生成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产生保护作用,PKCε的激活可能是AsⅣ保护心肌细胞信号传导通路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黄芪甲苷 (astragaloside Ⅳ, As Ⅳ) 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 制备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研究 As Ⅳ 对血清中乳酸脱氢酶 (LDH)、丙二醛 (MDA) 和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 的影响,TUNEL 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率,同时电镜观察心肌超微结构变化,Western blotting 法检测心肌细胞胞浆内细胞色素 C (Cyt C) 蛋白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As Ⅳ 可降低 LDH 漏出量 (P<0.05),并可明显降低 MDA 的量 (P<0.05),增强 SOD 活力 (P<0.05),TUNEL 检测显示 As Ⅳ 可降低缺血区周围心肌细胞的凋亡百分率;超微结构观察显示,与模型组比较,As Ⅳ 组的肌丝、线粒体和细胞核等细胞器形态有明显的改善;Western blotting 法检测结果显示,As Ⅳ 组的 Cyt C 释放量低于模型组 (P<0.05)。线粒体 ATP 敏感钾通道 (mito KATPC) 抑制剂 5-羟癸酸钠(5-HD) 减弱了 As Ⅳ 的保护作用。结论 As Ⅳ 可以减少心肌缺血再灌注造成的心肌细胞凋亡,机制与其激活mito KATPC,抑制细胞凋亡的线粒体信号转导途径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二氢石蒜碱(DL)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大鼠在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缺血30min,再灌注2h。于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前15min颈静脉注射DL(10,20,40mg·kg-1)治疗,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则注射生理盐水对照。观察不同剂量DL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心电图ST段变化、血清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活性,以及心肌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结果:与模型组相比,DL组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心电图ST段抬高幅度明显减少,血清CK、LDH的活性明显减低,心肌组织MDA含量显著降低,SOD活性显著升高,以DL20及40mg/kg组作用更显著(P<0.05或P<0.01)。结论:DL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可能与DL减少心肌组织脂质过氧化、提高心肌细胞抗氧化损伤的能力等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甘青铁线莲活性成分APG对H9C2大鼠心肌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体外培养H9C2大鼠心肌细胞,经2μM/L和4μM/L的APG预处理24 h后,建立缺氧复氧损伤模型(I/R)(缺氧45 min,复氧3 h)。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检测细胞培养液乳酸脱氢酶(LDH)的释放量、丙二醛(MDA)的释放量和细胞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力;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内蛋白激酶Cε(PKCε)、Caspase-3、Bax和Bcl-2表达情况,使用特异性PKCε抑制剂CHE观察PKCε信号通路在此过程中的作用。结果 I/R处理可抑制H9C2细胞活性,细胞培养基中LDH、MDA含量升高,SOD活力降低(与Control组比较,P0.05)。抑制PKCε表达,上调Caspase-3表达,下调Bcl-2/Bax比例(与Control组比较,P0.05)。2μM/L和4μM/L的APG预处理均可发挥细胞保护作用,降低LDH与MDA释放量,提高SOD活力(与I/R组比较,P0.05)。此外,APG处理对抗了I/R损伤引起的PKCε表达下调,抑制Caspase-3表达,提高了Bcl-2/Bax比例(与I/R组比较,P0.05)。CHE处理后细胞活力下降,Caspase-3表达上调,Bcl-2/Bax比例下降,凋亡增加(与APG+I/R组比较,P0.05)。结论甘青铁线莲中活性成分APG可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机制可能是激活PKCε相关信号通路,最终抑制心肌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5.
参附注射液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参附注射液(SF)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30只健康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生理盐水)、模型组(单纯心肌缺血)和预处理组(心肌缺血+SF)。应用异丙肾上腺素(Iso)建立大鼠心肌缺血模型,以心电图ST段抬高值作为心肌缺血指标。观察光镜和透射电镜下的心肌病理变化,测定心肌组织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值。结果:模型组各时点的心电图ST段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缺血20min时达高峰;预处理组与模型组比较心肌组织MDA值减小(P<0.01),SOD值升高(P<0.01)。光镜和透射电镜下心肌细胞变性坏死程度及心肌细胞超微结构形态改变显著减轻。结论:SF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山楂叶总黄酮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山楂叶总黄酮(FMCL)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5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假手术组、再灌注模型组、阳性药血塞通(20 mg?kg-1) 组及FMCL高、中、低(30.0、15.0和7.5 mg/kg)剂量组,每组8只,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30 min,松扎再灌注120 min 制备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观察FMCL作用下大鼠心电图ST段的改变;大鼠TTC染色测量心肌梗死面积;HE染色观察大鼠心肌组织病理形态学的变化;检测大鼠血清CK、LDH、AST、SOD、MDA及NO含量的变化。结果:与模型组比较,FMCL 30.0、15.0 mg?kg-1组及阳性药血塞通组(20 mg/kg)在缺血10、30 min和再灌注10、30、60、120 min时ST段抬高明显降低 (P<0.01),FMCL 7.5 mg?kg-1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FMCL 30.0、15.0、7.5 mg?kg-1组及阳性药血塞通20 mg/kg组心肌梗死面积明显缩小(P<0.05或 P<0.01);FMCL可改善心肌组织病理损害;与模型组比较, FMCL 30.0、15.0、7.5 mg?kg-1组及阳性药血塞通组大鼠血清中AST、CK和LDH含量明显降低(P<0.01或P<0.05);FMCL 30.0、15.0 mg?kg-1组及阳性药血塞通组大鼠血清中SOD活性及NO含量明显升高(P<0.01), MDA含量降低(P<0.01)。结论:FMCL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抗自由基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去甲肾上腺素预处理对大鼠供心心肌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丙二醛(MDA)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18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9只,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5 mL,24 h后取离体心脏灌注Histidine-tryptophan-ketoglutarate心脏保护液,4℃保存3 h后建立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注模型,灌注Krebs-Henseleit液2 h;实验组腹腔注射重酒石酸去甲肾上腺素(溶于生理盐水)3.1μmol.kg-1(0.53 mg.kg-1),24 h后取离体心脏,处理方法同对照组。测定2组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漏出率以及心肌水含量(MWC)、SOD、MDA的水平。结果实验组SOD的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MWC、MDA含量、CK、LDH漏出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结论去甲肾上腺素预处理能促进SOD表达,降低MDA含量,对抗氧自由基损伤,从而发挥对离体大鼠供心心肌的保护效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后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蛋白的影响及其对心肌保护作用与机制。方法:采用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30min,再灌注120min的方法,建立大鼠模型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将30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缺血再灌注组、治疗组(EPO 5000IU/kg)3组,每组10只,测定再灌注末血清和心肌组织磷酸肌酸激酶(CK)、丙二醛(MDA)、乳酸脱氢酶(LD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变化,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iNOS蛋白的表达,用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的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缺血再灌注组细胞上清液中LDH、MDA含量明显升高(P<0.01),SOD活力则显著降低(P<0.01),缺血组再灌注组凋亡率均升高明显(P<0.01)。治疗组的LDH、MDA显著低于对照组和缺血再灌注组(P<0.01),SOD则高于对照组和缺血再灌注组(P<0.01),缺血再灌注后细胞凋亡率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升高(P<0.01),治疗组再灌组的凋亡率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下降(P<0.01)。对照组有少量iNOS表达,缺血再灌注组iNOS表达升高(P<0.01)而EPO治疗组表达减少(P<0.01),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EPO抑制iNOS蛋白的表达以减少心肌细胞凋亡,减轻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从而对心肌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黄芩总黄酮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制备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比色法检测大鼠血清中乳酸脱氢酶(LD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髓过氧化物酶(MPO)水平和心肌中LDH、肌酸激酶(CK);Annexinv/PI双染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情况。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黄芩总黄酮可减轻缺血再灌注诱导的大鼠心肌细胞凋亡,降低血清中LDH、MDA、MPO,提高血清中SOD含量,增加心肌中LDH、CK含量。结论:黄芩总黄酮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作用机制可能与抗氧化、减少心肌酶的输出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蒺藜皂苷(GSTT)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阐明其基本作用机制。方法:36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再灌注模型组、阳性药血塞通(20.0 mg·kg-1) 组及GSTT高、中、低(30.0、15.0和7.5 mg·kg-1)剂量组,每组6只,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30 min,松扎再灌注120 min 制备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检测血清中SOD、MDA、CK、AST、LDH及NO含量,观察其对心肌组织病理形态学的影响。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心肌细胞水肿明显,胞质着色较浅,胞核浓缩及深染。GSTT高、中剂量组和阳性药组上述改变较模型组明显减轻,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AST、LDH、CK和MDA含量升高(P<0.01),SOD和NO含量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GSTT高、中剂量组和阳性药组可使AST、LDH、CK和MDA含量明显降低(P<0.05或P<0.01),SOD和NO含量增加(P<0.05或P<0.01)。结论:GSTT对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肌组织具有保护作用,其可能与抗脂质过氧化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红花总黄素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40只Wistar大鼠分为4组,每组10只:假手术组,模型组,红花总黄素低、高剂量组。采用改良线栓法建立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红花总黄素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行为缺陷神经功能评分,脑组织SOD、NO、MDA含量的影响。结果红花总黄素可明显降低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神经功能评分(P<0.01);提高SOD活力(P<0.05),降低MDA、NO水平(P<0.01或P<0.05)。结论红花总黄素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白藜芦醇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4组,每组10只,即生理盐水灌胃28天进行假手术组、白藜芦醇75 mg/(kg·d)灌胃28 d进行假手术组、生理盐水灌胃28 d进行手术组、75 mg/(kg·d)白藜芦醇灌胃28 d进行手术组。生理盐水或者75 mg/(kg·d)白藜芦醇灌胃结束手术组大鼠通过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肢进行心肌缺血再灌注,缺血时间为40 min,再灌注时间为150 min。假手术组大鼠只插管不结扎。再灌注结束检测血清乳酸脱氢酶(LDH)、一氧化氮(NO)含量,心肌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以及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的表达。结果:心肌缺血再灌注可使LDH、MDA水平升高(P﹤0.01),NO、SOD含量降低(P﹤0.01)。白藜芦醇能够降低缺血再灌注损伤中LDH以及MDA的水平(P﹤0.05),增加SOD和NO含量(P﹤0.05),并能在缺血再灌注损伤中上调Bcl-2、下调Bax表达。结论:白藜芦醇能够抑制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氧化应激和细胞凋亡,从而起到保护心血管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黄芪注射液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黄芪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36只随机分三组:假手术组、模型组、黄芪治疗组,每组12只.采用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法制备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测定再灌注前静脉注入黄芪对损伤大鼠心电图及心肌组织中MDA,SOD和NO生成的影响;观察损伤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的形成和黄芪的干预作用.结果黄芪可以改变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心电图T波的变化幅度,减少缺血再灌注损伤导致的大鼠心律失常发生率,抑制大鼠心肌组织中MDA,NO的形成,提高SOD的活力;减少损伤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的发生.结论黄芪可以减轻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和心肌细胞的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抗氧自由基和NO自由基的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蒺藜皂苷 (GSTT) 后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56 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模型组、缺血后处理组、阳性药尼可地尔 1.0 mg/kg 组、GSTT (100、30、10 mg/kg) 组。采用结扎大鼠心脏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的方法,制备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分离血清,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乳酸脱氢酶 (LDH)、丙二醛 (MDA) 水平和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 的活性,ELISA 法测定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 和白细胞介素-6 (IL-6) 的量。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受损心肌病理组织学改变,采用 TUNEL 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GSTT 100、30 mg/kg 组 LDH、MDA、TNF-α 和 IL-6 的量明显降低、SOD 的活性明显升高 (P<0.01),凋亡细胞数量明显减少 (P<0.01),心肌组织形态明显改善。结论 再灌注同时 ip GSTT 进行药物后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能减少自由基生成,抑制心肌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究高压氧预处理(HBO-PC)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具体分子机制。 方法 对心肌细胞予以HBO-PC 处理,并复制缺氧复氧(H/R)模型,用试剂盒测定丙二醛(MDA)、超 氧化物歧化酶(SOD)、乳酸脱氢酶(LDH)及一氧化氮NO 的含量,Western blot 检测促/ 抗凋亡蛋白、 蛋白激酶Cε(PKCε)、小窝蛋白-3(Cav-3)、再灌注损伤挽救激酶(RISK)通路中蛋白及其磷酸化水 平的变化,免疫共沉淀和免疫荧光染色检测PKCε 与Cav-3 的结合;同时使用PKC 抑制剂Chelerythrine (CHE)和RISK 通路抑制剂进一步验证HBO-PC 对心肌细胞I/R 损伤的作用机制。结果 H/R 模型模 拟I/R 损伤过程。HBO-PC 降低MDA 和LDH 含量、Caspase-3 活性和Bax 的表达,增加SOD 和NO 含 量、Bcl-2 表达,抑制心肌细胞凋亡,减轻I/R 损伤。同时,HPO-PC 促进PKCε 活化及其与Cav-3 的结 合,增加Cav-3 蛋白表达,以及RISK 通路中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1/2、蛋白激酶B(Akt)、磷脂酰 肌醇3- 羟激酶(PI3K)和下游效应激酶糖原合酶激酶(GSK)3β 的磷酸化水平;CHE 能够抑制HPOPC 的作用。RISK 通路抑制剂增加Caspase-3 活性和Bax 表达,减少Bcl-2 表达,阻断HBO-PC 对心肌细 胞凋亡的拮抗作用。结论 HBO-PC 可能通过调控PKCε/Cav-3/RISK 通路,抑制心肌细胞凋亡,抵抗 心肌I/R 损伤,发挥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石榴多酚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心功能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石榴多酚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I/R)大鼠的心功能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阻断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45 min,再灌注180 min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5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伪结扎组(Sham)、缺血/再灌注组(I/R)和石榴多酚(150、300、600 mg/kg)组。连续监测心功能变化,实验结束后检测血浆乳酸脱氢酶(LDH)、磷酸肌酸激酶(CK)、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TTC染色法检测心肌梗死面积。结果与伪结扎组相比,缺血/再灌后各组大鼠的心功能指标中,左室收缩压(LVSP)、左室内压最大上升/下降速率(±dp/dtmax)明显降低(P<0.01),左室最大舒张压(LVEDP)明显升高(P<0.01);与缺血再灌模型组相比,石榴多酚(150、300、600 mg/kg)组缺血再灌大鼠的心脏收缩和舒张功能(LVSP、LVEDP及±dp/dtmax)显著改善(P<0.05);LDH、CK和MDA含量降低(P<0.01),SOD活性增加(P<0.01),心肌梗死程度减轻(P<0.01)。结论石榴多酚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心功能有显著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石榴多酚提高氧自由基清除能力、降低脂质过氧化损伤,减轻心肌梗死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缺血后适应对大鼠乳鼠心肌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Wist-ar乳鼠(出生后3~7d)心肌细胞培养3~5d,随机分为四组:正常对照组(N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缺血后适应组(PC组),PKCε抑制剂组(PKCI组)。采用pH6.8的D-Hands液饱和氮气和含20%新生牛血清的DMEM液复制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检测各组MTT检测细胞存活率、乳酸脱氢酶(LDH)活力和丙二醛(MDA)含量变化,TUNEL染色观察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PKCε蛋白表达水平。结果I/R组和PKCI组的MTT比色法检测的细胞存活率低于对照组和PC组,而LDH活力和MDA含量高于对照组和PC组。TUNEL染色细胞凋亡结果显示I/R组细胞凋亡显著,凋亡细胞核呈棕褐色,而PC组细胞存活状态良好,心肌细胞核多染成蓝色。同时,PKCI组的PKCε的蛋白表达水平低于PC组。结论缺血后适应对大鼠乳鼠心肌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且PKCε的激活参与其中。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葛根素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60只SD大鼠被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sham)组、缺血再灌注损伤(IR)组、葛根素(PI)组.建立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检测血清SOD、MDA、LDH和CK水平;观察心肌损伤的形态学改变.结果:与IR组比较,PI组SOD活力显著升高(P<0.05),MDA、LDH和CK含量显著降低(P<0.01),形态改变显著减轻(P<0.05).结论:葛根素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心肌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增加SOD活性、稳定生物膜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蒺藜总皂苷(GSTT)对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 方法: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急性心肌缺血模型,观察GSTT对心肌缺血大鼠血清LDH、SOD和MDA的影响;通过HE染色、电镜观察心肌细胞形态学的变化;采用TUNEL方法半定量观察GSTT对凋亡细胞阳性率的影响。 结果:与对照组比较,GSTT可降低心肌缺血大鼠血清LDH、MDA(P<0.01),升高SOD(P<0.01),降低心肌凋亡细胞阳性率(P<0.01);模型组大鼠心肌细胞结构出现明显的病理改变。 结论:GSTT对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引起的急性心肌缺血损伤具有保护作用,保护作用通过升高SOD,清除自由基的能力增强及LDH的释出减少进而抑制心肌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20.
苦菜总黄酮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苦菜总黄酮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30只SD大鼠随机分成5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苦菜总黄酮高(100 mg/kg)、中(50 mg/kg)、低(25 mg/kg)剂量组,每组6只.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制备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苦菜总酮各组实验前灌胃相应剂量的药物,模型组和假手术组灌胃质量分数0.5%羧甲基纤维素钠.显微镜镜下观察心肌坏死程度;比色法检测大鼠血清中乳酸脱氢酶(LD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和髓过氧化物酶(MPO)水平.结果:光镜下假手术组心肌纤维排列整齐;模型组可见片状心肌细胞变性坏死,肌纤维肿胀断裂,间质内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和出血;苦菜总黄酬组心肌病变较模型组减轻.5组间血清LDH、SOD、MDA和MPO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5.633、38.623、4.840和22.658,P均<0.05);模型组血清LDH、MDA和MPO水平高于假手术组,SOD水平低于假手术组.苦菜总黄酮组血清LDH、MDA和MPO水平均低于模型组,血清SOD水平高于模型组.苦菜总黄酮高、中、低剂量组血清LDH、SOD、MOA和MPO含量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苦菜总黄酮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