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肝内胆管结石病外科治疗发展的思考冉瑞图肝内胆管结石病是指因原发于肝内胆管的结石以致所在胆管梗阻而见症的胆石病,它不同于原发于胆囊以胆固醇为主的胆石病。肝内胆管结石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可见于世界各地,但较少发生的纯胆红素结石,常称黑胆石,多系溶血性贫血等...  相似文献   

2.
青岛及胶东地区胆管结石成分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半个世纪以来,原发性肝内外胆管结石病是青岛及胶东地区的常见与多发病,在胆石病病种构成比中,胆管结石始终多于胆囊结石;在胆石成分方面,始终以胆红素结石为主,是该地区胆石病的突出特点。近年来该地区胆道蛔虫病已经极少出现,肝内外胆管结石的发病率也呈现降低的趋势。我们期望通过定期胆管结石成分调查,观察胆石成分及胆石成因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肝内胆管结石:治疗观念上的变迁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肝内胆管结石在胆道疾病中所占的意义半个世纪以来经历了明显的改变。从距今 2 10 0多年前湖南省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女尸解剖中便发现有原发性胆管结石和肝内胆管结石 ,这是有关肝内胆管结石的最早记载。原发的胆管结石和肝内胆管结石在我国乃至东亚是一个高发的胆道疾病而极受注意 ,经过本世纪 5 0多年来的经历 ,东方以胆管结石多见而西方以胆囊结石多见这个历史性结论一直持续至今 ,虽然情况已悄悄地在起着改变。 5 0年代期间 ,原发胆管结石在大陆约占全部胆石病的半数 ,在重庆地区的尸检资料提示 ,约 3 8%的胆石位于肝内。临床上 ,胆石…  相似文献   

4.
肝内胆管结石的外科治疗——40年回顾   总被引:122,自引:2,他引:122  
一、中国胆结石病特点及其变迁 胆石病根据结石在胆道内的位置和结石成分的特点,可分为胆囊结石和胆管结石,胆固醇为主的结石和胆色素结石;我们再将胆管结石分为:继发性胆管结石(指结石来源于胆囊内结石排出)和原发性胆管结石。后者,再划分为:①单纯肝内胆管结石(Ⅰ型),②肝内、外胆管结石(IE型)、肝外胆管结石(E型)。肝内胆管结石是指位于肝管汇合部以上的肝管内结石,故与肝胆管结石的涵义是相同的。中国大陆的胆石病组成的特点,自50后代初以来,经历了很明显的转变,这从外科医疗实践中可以反映出来。  相似文献   

5.
胆管结石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胆管结石是我国常见病 ,临床上一般将胆管结石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胆管结石 ,前者又以左右肝管汇合部为界 ,将胆管结石分为肝内胆管结石、肝外胆管结石和肝内外胆管结石。原发性胆管结石主要成分为胆红素钙 ,与胆道感染、胆道蛔虫有密切关系 ,七十年代以前曾是我国胆石病的最主要类型 ,目前在我国南方农村地区仍较为常见。继发性胆管结石 ,是胆囊结石排入胆管引起 ,近二十年来 ,随胆囊胆固醇结石发病率上升 ,继发性胆管结石明显增多。社会经济和医疗条件的改善 ,使胆管结石 ,尤其原发性胆管结石的临床特点发生了显著变化 :新发病例数有所减少…  相似文献   

6.
肝胆管结石的外科治疗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内胆管结石是我国常见病,其治疗是胆道外科难点之一。通常按部位分为:胆囊结石、肝外胆管结石与肝内胆管结石三大类。一、病因与流行病学胆囊结石及肝内胆管结石绝大部分是原发。肝外胆管结石则可分为原发或继发于胆囊结石(胆固醇结石)及肝胆管结石(胆色素结石)。结石成因的研究经数十年的探索,已从形态、结石及胆汁的化学成分的研究进展到分子生物学的水平。肝内胆管结石多为胆色素结石,在结石中常可见到蛔虫残骸或虫卵,因此与原发性肝外胆管胆色素结石相同,肯定与蛔虫症引起的细菌感染所产生的β葡萄糖醛酸酶的作用有关。这就是在我国和…  相似文献   

7.
肝叶切除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适应证与前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肝内胆管结石 (intrahepaticlithiasis ,IHL)是指肝管分叉部以上的肝胆管结石 ,一般为胆红素钙的色素性结石 ;很少情况下肝胆管系统内亦可以有胆固醇性结石。虽然肝内胆管结石是原发性胆管结石的一部分 ,临床表现上有时亦难于区分 ,但由于此病常见 ,以及结石所处的特殊位置和由此而带来诊断和治疗上的特殊问题 ,故将其作为一个临床上独立的病症来看待是非常必要的。我国肝内胆管结石平均占胆石病的 16% ,而不同地区的相对发病率差异明显 (2 0 %~ 5 0 % ) ,以南方地区更为常见 ,中国台湾的肝内胆管结石相对发病率为…  相似文献   

8.
肝胆管结石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肝胆管结石即原发性肝内胆管结石,东亚好发,西方少见,结石成分以棕色胆色素结石(胆红素钙结石)为主,但近来胆固醇结石比例上升。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认为与多种因素有关:如细菌和寄生虫感染、胆管炎和胆汁淤积、肝脏生化/代谢的缺陷、遗传与环境因素等。根据其发病机制学者们提出了几种溶解结石的口服药物,相信会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应重视肝内胆管结石的诊断与治疗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应重视肝内胆管结石的诊断与治疗研究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100853)黄志强我国的胆石病在近数十年来呈现明显的趋向性改变,从50年代的胆道感染、胆道结石、胆道寄生虫病为主的我国胆道疾病,至80年代时胆石病成为主要的胆道疾病。而在胆石病的相对发病率上,...  相似文献   

10.
胆道蛔虫病对胆管结石成份的影响及其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探讨胆道内蛔虫,除有成核作用外,是否对结石的成份含量有影响,检测59例蛔虫核心结石和50例无蛔虫核心结石中胆固醇、胆红素、卵磷脂的含量。结果表明,蛔回结石组,其胆固醇是著低于非蛔结石的含量,而其胆红素显著高于非蛔虫卵,卵磷脂的含量无明显改变。表明胆道蛔虫不仅有成核作用,而且可影响胆管结石居份的含量。  相似文献   

11.
胆管残留结石可能导致的后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胆石病手术治疗虽取得长足进步 ,但至今尚不能令人满意 ,结石残留便是其中主要原因之一 ,目前胆石病术后残石发生率较高 ,尤其是肝内胆管结石可达 5 %~ 35 % ,能引起致命的严重并发症 ,故讨论这个老问题在当今仍有重要意义。胆管残留结石可发生于原发性胆管结石或 (和 )胆囊结石术后。原发性肝内与肝外胆管结石手术时 ,造成残留结石的原因不尽相同 ,肝内胆管往往由于病理变化复杂 ,设备和技术条件所限而不能完全取净 ,而肝外胆管结石术后残留常因漏诊所致。胆囊结石术后胆总管残留结石主要因术前考虑不周、满足于胆囊结石诊断而忽视有 10 %…  相似文献   

12.
正肝内胆管结石是指发生于左右肝管汇合部以上、各肝内分支胆管内的结石,伴或不伴有肝外胆管结石。按照结石的成分可以分为胆红素钙结石、胆固醇结石和混合性结石[1]。本病好发于东亚和拉丁美洲,欧美国家少见,其发病率呈现出巨大的地理差异,对于该病成因的研究多来源于国内文献,目前认为结石形成的主要因素包括细菌感染、胆道微环境改变、寄生虫感染、胆道解剖性因素、胆汁代谢缺陷、人种因素等[2]。本文探讨本病的病因学研究进展,以期理解其发  相似文献   

13.
肝内胆管结石诊治二十年变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 肝内胆管结石是一个正在消失的疾病? 从我院近二十年手术治疗1232例肝内胆管结石情况看,肝内胆管结石并不是一个正在消失的疾病。近5年病例数与前15年比较,无下降趋势;而所占胆石病的百分比似有下降。1982年1月至1986年  相似文献   

14.
广西地区肝内胆管结石的调查和治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通过对广西地区肝内胆管结石病的临床调查,探讨社会学相关因素的临床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统一的胆石病临床亢进查表,组织各地、市、县医院腾人员填写;并对各医院医疗设备、外科技术条件、手术患者的经济能力等进行评估;用评分法综合选择对患者的最佳处理。结果 肝内胆管结石在广西地区胆石病中占重要地位,1857例肝内胆管结石中71%(1319/1857)是农民。肝内胆管结石的病死率在胆石病中最高(4.8  相似文献   

15.
肝切除治疗肝内胆管结石4例报告王新民,邓希圣(武昌铁路医院一外科430063)1病例例1女性,55岁,反复右上腹疼痛8年,伴发热、黄疸。B超提示:左肝内胆管、胆总管结石。PTC报告:左肝内胆管扩张并狭窄,胆总管扩张。术中见左肝叶组织变薄,大部灰白色呈...  相似文献   

16.
胆石病包括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和肝内胆管结石。胆石病及其并发症所造成的各种胆道良、恶性病变,在急腹症病谱中其构成比不断上升。近年来,我国以胆固醇为主的胆囊结石比例明显提高,以胆道蛔虫症  相似文献   

17.
原发性胆固醇性肝内胆管结石临床病理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研究原发性胆固醇性肝内胆管结石的临床病理特征,并探讨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总结5例原发性胆固醇性肝内胆管结石的临床病理特征和治疗方法。结果 5例病人的临床症状均较轻微,症状平均持续榴9年;5例结石均位于左外叶,1例同时伴有右前叶上段胆管结石;3例行左外叶切除,2例行左外叶下段切除术。与色素性结石相比,含胆固醇性结石的胆管壁的增厚程度、腺体增生及纤维化的程度均较轻微;其胆管壁上还可见到特征性胆固醇性肉芽肿。结论 原发性胆固醇性的肝内胆管结石是一种与感染相关的胆色素性的肝内胆管结石不相同的疾病,它可能属于代谢性疾病。  相似文献   

18.
肝内胆管结石与外科治疗相关的病因、病理与临床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尽管肝胆管结石占胆石症的比例有下降,但不意味着真正病率的降低。绝大多数肝内胆管结石是胆红素钙结石,其病学与饮食、胆道感染及胆道寄生虫密切相关,因此复发率很。随着影像诊断的进步,早期、轻型、局限性的肝内胆管结石现率增加,有报道肝内型已由20.6%上升到47.2%,治疗困的左右叶型可达25.2%,与代谢相关的肝内胆固醇结石也有加趋势,约占6%,其发病机制与胆囊结石相同,已引起人们重视。肝内胆管结石形成于肝内胆管的3~4级分支,胆管相对窄者结石发生率高,通常由肝内向肝外发展,并呈严格节段及区域性分布,累及肝外胆管呈显著增厚扩张及肝叶…  相似文献   

19.
原发性肝内胆管结石 (简称肝内结石 )系指原发于左右肝管分叉部分以上的结石 ,1930年Digby对本病做了首次描述。近年来通过大量研究证明 ,肝内结石在病因及治疗方面都不同于胆固醇性胆囊结石 ,因此可以认为是一独立疾病。该病多发生于东亚 ,欧美少见。在西方 ,大多数肝内结石是由胆囊上行而来 ,很少在胆管内形成。我国 1983年来部分地区统计发病率达到 8%~ 30 %。特别是农村明显高于城市。因此 ,肝内结石已成为我国医学界重要研究课题之一。1 病因肝内结石属于胆色素结石 ,经生物化学、组织化学、红外光谱分析及扫描电镜等研究 ,这类…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结石并局部胆管炎改变的胆道镜和病理改变及临床意义。方法2002年1月-2007年4月间肝内胆管结石经胆道镜检查确诊局部胆管炎改变42例,将同期入院的38例胆总管结石并胆管炎患者作为对照组,分析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胆道镜下观察和病理改变。结果肝内胆管结石并局部胆管炎症组与对照组在年龄组成、性别比例和围手术期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两者差别无统计学意义,但其在右上腹痛和黄疸者比例以及术后总胆红素(TB)水平及直接胆红素(DB)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局部胆管炎改变表现为I-V型病理改变。结论在肝内胆管结石病中,存在局部胆管炎改变,并随炎症浸润加深致肝局部纤维化胆管狭窄,引起肝内胆管结石的发生和复发。控制局部胆管炎症,在其限于黏膜层时,可避免胆管炎进一步发展致引起胆管狭窄,则可能预防肝内胆管结石的发生和复发,从而提高肝内胆管结石的远期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