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反义寡核苷酸(ASO)对人不同恶性肿瘤细胞体外生长的影响。方法:PCNA—ASO在脂质体(1ipofectin)介导下转染膀胱癌EJ细胞、结肠癌HCT—8细胞、肺癌GLC—82细胞及恶性胶质瘤BT—325细胞,运用细胞计数、MTT、流式细胞术、克隆形成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析其抗瘤活性及机制。结果:PCNA—ASO对上述4种肿瘤细胞的体外生长均有明显抑制作用;不同细胞敏感性差异较大,其中以GLC—82细胞最敏感,HCT—8细胞最不敏感;4种细胞生长均受阻于Gl期。结论:PCNA在恶性肿瘤细胞的增殖中是必需的。PCNA—ASO体外对不同肿瘤细胞具有抗瘤活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膀胱癌联合基因治疗的新策略。方法 反义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联合p16转染膀胱癌细胞,观测共转染1—7d后癌细胞增殖活性、DNA合成速率、细胞周期时相、克隆形成能力、细胞凋亡和PCNA、p16基因表达情况。结果 联合转染后癌细胞PCNA表达减弱,p16表达显著增强,增殖活性抑制15.45%—68.47%(P<0.01),DNA合成速率减慢65.77%(P<0.01),细胞周期阻滞于G0/G1期,克隆形成率抑制64.49%(P<0.01),凋亡率为22.00%(P<0.01)。结论 反义PCNA与p16共转染具有抑制增殖、诱导凋亡的双重作用,有望成为膀胱癌联合基因治疗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反义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基因对膀胱癌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方法脂质体介导PCNA反义真核表达载体转染膀胱癌EJ细胞 72h后 ,G41 8筛选 4周获得亚克隆细胞株EJ/AP ,采用SABC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逆转录 聚合酶链式反应 (RT PCR)法检测PCNA基因表达 ,噻唑蓝 (MTT)比色分析、3H 胸腺嘧啶核苷 (3H TdR)掺入法、流式细胞仪、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癌细胞体外增殖活性。结果 同EJ细胞比较 ,所获亚克隆EJ/AP中PCNA蛋白及mRNA表达完全抑制 ,癌细胞体外增殖活性抑制 49.38% (P <0 .0 5) ,DNA合成速率降低 47.71 % (P <0 .0 1 ) ,细胞周期阻滞于G0 /G1 期 ,克隆形成能力抑制 64 .73 % (P <0 .0 1 )。结论 稳定转染反义PCNA基因能有效抑制膀胱癌细胞体外增殖活性 ,有望成为膀胱癌基因治疗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探讨基因治疗膀脱癌的新途径,使用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反义寡聚核苷酸(ASODN)作用于膀优癌细胞系BIU-87。方法应用细胞生长曲线和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ABC法)检测PCNA蛋白的表达。结果ASOND(30urn)处理组细胞与对照组比较生长曲线差异有显著性,增殖显著受抑(P<0.05),PCNA蛋白表达完全抑制。而SODN组则无此作用(P>0.05)。结论PCNA反义寡聚核苷酸可以显著抑制BIU-87细胞体外增殖活性,其抑制作用可能通过阻断PCNA蛋白表达实现。  相似文献   

5.
PCNA反义cDNA基因转导抑制人膀胱癌细胞增殖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基因反义cDNA对人膀胱癌细胞体外增殖活性的抑制作用。方法 构建PCNA反义cDNA真核表达载体并转染膀胱癌DJ细胞,通过细胞生长曲线、MTT比色分析、H^3-TdR掺入法检测癌细胞增殖活性,流式细胞仪(FCM)分析细胞周期时相变化,SABC免疫组化观察癌细胞PCNA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PCNA反义cDNA导入后,膀胱癌DJ细胞生长速率显著减慢(P<0.01),增殖活性抑制率59.02%(P<0.05),DNA合成速率降低52.31%(P<0.01),S期细胞减少,细胞周期阻滞于G0/G1期,PCNA蛋白表达显著减弱(P<0.05),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结论 PCNA反义cDNA基因转导能有效抑制膀胱癌细胞的PCNA蛋白表达及体外增殖活性,为肿瘤基因治疗提供了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增殖细胞核抗原在胃肠粘膜相关淋巴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伟  郭乔楠 《消化外科》2004,3(2):125-127
目的 通过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在胃肠粘膜相关淋巴瘤(简称MALT-淋巴瘤)中的表达,探讨它在肿瘤发生、发展及预后判断中的意义。方法 利用免疫组化(LSAB)方法对60例胃肠MALT-淋巴瘤进行CD系列IEA、CD45RO、CD45RA、CD20、CD43标记,再次确定肿瘤细胞的组织学及免疫表型。利用免疫组化(LSAB)方法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60例胃肠MALT-淋巴瘤中的表达。结果 60例均为MALT-淋巴瘤,其中55例为B细胞型,5例为T细胞型,60例中低度恶性为41例,高度恶性为19例。该组病例中PCNA阳性检出60例,阳性检出率为100%,PCNA阳性信号位于肿瘤细胞核内。虽然所有病例中PCNA都呈阳性表达,但表达强度却不相同。41例低度恶性中34例表达强度为 ~ ,4例为 ,3例为 。19例高度恶性中3例为 ,6例为 ,10例为 。结果 显示:PCNA的表达强度随着肿瘤恶性程度的增强而增强,PCNA的表达程度与肿瘤的恶性程度有关。结论 增殖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转化中起着重要作用,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可能是诊断恶性淋巴瘤、评价其生物学行为的可靠指标,并对肿瘤的预后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我们通过共转染方法观察了反义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联合野生型 p5 3(wt p5 3)基因对膀胱癌EJ细胞体外生长活性的抑制作用及其分子机制 ,现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 PCNA反义表达载体pLAPSN和 pcDNA wt p5 3由本室常规保存。设置正常对照组、反义PCNA转染组、wt p5 3转染组、反义PCNA +wt p5 3转染组。参照脂质体lipofectamine 2 0 0 2说明书进行基因转染。细胞生长活性检测采用细胞计数法[1] 。DNA合成速率检测采用3 H TdR掺入法[1] 。细胞周期时相分析 :参照文献 [1]进行。基因表达检测采用RT PCR法[2 ] 。细胞凋亡检测采用…  相似文献   

8.
PCNA,EGF,EGFR在正常口腔粘膜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皮细胞生长因子(EGF)及表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正常口腔粘膜组织(NM)中表达及分布情况.方法: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PCNA、EGF、EGFR在NM中的表达.结果:PCNA在NM的阳性表达主要出现在基底细胞层细胞的细胞核;EGF的蛋白颗粒在NM中主要分布于基底层细胞和棘层细胞中,阳性表达出现在胞浆中;在NM中EGFR表达主要位于基底细胞层细胞的细胞膜.结论:口腔粘膜上皮的基底细胞层细胞具有分裂增殖能力,EGF、EGFR的表达与口腔粘膜上皮分裂增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Survivin在肝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肝癌增殖活性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survivin在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及其与肝癌增殖活性的相关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细胞化学技术检测31例肝细胞癌组织,8例肝硬化组织和4例正常肝组织中survivin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水平.结果正常肝组织和肝硬化组织中均无survivin表达,31例肝细胞癌组织中19例(61.3%)survivin表达阳性.与正常肝组织和肝硬化组织相比,survivin在肝癌组织中表达率显著升高(P<0.001).低分化肝癌其survivin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高分化肝癌.此外,survivin表达与肝癌增殖活性显著相关,survivin阳性肿瘤具有较高的增殖活性,其PCNA指数30.5%明显高于survivin表达阴性肿瘤15.8%(P<0.05).结论 survivin在肝癌中呈现高表达,这种特异性表达与肝癌的低分化性和高增殖有关,可能涉及到肝癌的发生和进展.survivin基因有望成为肝癌诊断和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0.
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与结直肠癌预后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索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与结直肠癌的组织学类型、临床分期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外科手术切除的96例结直肠癌石蜡标本,采用LSAB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PCNA;按阳性细胞所占比例分为1-4级,1、2级为PCNA弱级,3、4级为PCNA强级,结果 (1)PCNA在肠癌细胞中的表达明显增多,并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有关,分化差的肿瘤细胞PCNA表达增多;(2)PCNA表达与Dukes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DukesC期及有淋巴结转移,PCNA表达明显增多;(3)PCNA表达与患的性别、年龄、肿瘤部位、组织类型等因素无关;(4)PCNA表达与术后复发率及死亡率有关,PCNA强级术后复发率及死亡率均显高于弱级,结论 PCNA在常规的病理切片上能反映细胞的增殖活性。是判断结直肠癌患预后及指导临床治疗的一个较为理想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改变INI1基因表达水平探讨INI1对胃癌细胞增殖活性影响的分子机制.方法 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Western blot方法检测15例胃癌及癌旁组织INI1 基因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水平;将INI1-GFP真核表达质粒及INI1特异性小干扰RNA(INI1-siRNA)分别转染人胃癌SGC7901细胞株,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过表达及下调表达INI1的效率;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过表达及下调表达INI1后SGC7901细胞的增殖活性的改变,荧光定量RT-PCR及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改变.结果 临床胃癌组织中INI1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明显低于癌旁组织(P<0.01);INI1-GFP转染S1GC7901细胞可明显增加INI1表达水平,同时降低细胞增殖活性(P值均<0.01);而INI1-siRNA转染可明显降低INI1表达水平,同时增加SGC7901细胞增殖活性(P值均<0.01);上调INI1表达可抑制PCNA表达水平,而下调INI1表达则增加PCNA的表达(P值均<0.01).结论 INI1具有抑制胃癌细胞增殖的作用,此作用与其负向调节PCNA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脂质体介导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对肝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根据PCNA cDNA序列设计合成与PCNAmRNA AUG起始密码子后的18位碱基序列互补的PCN反义寡核苷酸,脂质体介导转染人肝癌细胞析,通过细胞生长曲线测定,MTT比色法检测PCNA反义寡核苷酸对人肝癌细胞的生长抑制率,比较阳离子脂质体介导转染法与直接转染法的区别。结果 PCNA反义寡核苷酸作用后的肝癌细胞、生长明显受到抑制。应用阳离子脂质体介导转染能显著提高PCNA反义寡核苷酸的抑增殖效应。结论 利用阳离子脂质体介导转染PCNA反义寡核苷酸能显著提高对人肝癌细胞增殖的抑制效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肾细胞癌中转化生长因子 β1 (TGFβ1 )及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的表达及其价值。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SP法 )对 46例肾细胞癌和 11例正常肾组织标本中 TGFβ1 、PCNA进行检测 ,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肾癌组 TGFβ1 表达量较正常组高 (P <0 .0 5 ) ;PCNA在肾癌组高表达 (P <0 .0 1) ,且在高分期、高分级肾细胞癌中表达量较低分期、低分级肾细胞癌高 (P <0 .0 5 ) ;TGFβ1 表达量与 PCNA表达量呈负相关关系 (P <0 .0 1) ;TGFβ1 表达量低及 PCNA表达量高的肾癌患者预后差 (P <0 .0 5 )。结论 :TGFβ1 对处于增殖状态的肾细胞癌是一种重要负性调节因子 ,可抑制肾癌发展 ;TGFβ1 及 PCNA表达可作为判断肾细胞癌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口腔复发性阿弗他溃疡组织(RAU)中表达强度及分布情况.方法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PCNA在RAU中的表达变化规律.结果RAU的组织中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PCNA在正常口腔粘膜的阳性表达主要出现在基底细胞层,在RAU组织中表达定位没有改变,表达量明显减少(P<0.05).结论RAU中的上皮细胞增殖受到抑制,可能与RAU的发病机制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5.
增殖细胞核抗原在增生性瘢痕组织中的表达与分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在增生性瘢痕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和分布特点 ,探讨该组织中细胞增殖的特征。方法 利用PCNA单克隆抗体 ,对 12例增生性瘢痕、8例成熟瘢痕及其配对的正常皮肤 ( 2 0例 )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SABC法 )。结果 在增生性瘢痕组织中 ,PCNA标记率 ( 4 5 4± 12 3 )明显高于正常皮肤 ( 13 5± 4 1)和成熟瘢痕 ( 17 4± 6 2 ) ,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 <0 0 1) ;而后两者间差异无显著意义。其中表皮角朊细胞和真皮成纤维细胞的细胞核内可见阳性颗粒。结论 增生性瘢痕组织中表皮角朊细胞和真皮成纤维细胞均增殖活跃 ,两者与细胞外基质过度沉积均有密切关系 ;PCNA是判断细胞增殖状态的良好指标 ,是诊断增生性瘢痕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肾细胞癌(RCC)中bcl—2、p53、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与细胞增殖、凋亡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链霉亲和素辣根过氧化物酶(SABC)法分析34例RCC标本中bcl—2、p53和PCNA蛋白的表达,应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脱氧三磷酸尿苷苦(dUTP)缺口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 34例RCC标本中,15(44.1%)例bcl-2阳性表达,表达阳性率与增殖指数(PI)、凋亡指数(AI)及RCC病理学参数无关;仅有3例p53表达阳性;PI为6.0%--24.0%(平均为12.3%),AI为2.0%--8.0%(平均为5.4%);PI与肿瘤分级、分期密切关系,AI与肿瘤分级有明显关系。结论 明显增高的PI和AI与肿瘤恶性表型有关,提示在RCC中肿瘤细胞过度增殖伴有频繁的凋亡发生。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估计胆管瘤预后中价值,应用免疫组化方法研究胆管癌及其良性病变PCNA蛋白的表达。结果显示:30例胆管癌患者PCNA蛋白阳性表达率为86.7%(26/30),与良性病变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表明癌变组织具有较强的细胞增殖活性。Ⅱ期胆管癌PCNA高增殖组(8例)平均生存期13个月,低增殖组(10例)为26个月,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PCNA对估计胆管癌预后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转移抑制基因nm23-H1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和癌细胞增殖及DNA含量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56例肝癌组织标本中nm23-H1基因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应用图像分析系统测定癌细胞DNA含量,分析与肝癌病理生物学行为之间的关系。结果 nm23-H1表达阳性率无包膜组肝癌(29.6%)比包膜完整(64.3%)和包膜突破组肝癌(66.7%)明显减低(P<0.05)。DNA指数(DI)与肝癌包膜情况、组织类型、组织分级也有显著相关性(P<0.05)。nm23-H1表达阴性的肝癌PCNA标记指数(LI)高于nm23-H1阳性者(P<0.05);PCNA标记指数高增殖组肝癌DI值(2.30±0.90)较低增殖组肝癌DI值(1.86±0.7)明显增高(P<0.05)。结论 nm23-H1表达与肝癌包膜形成具有一定关系,并与肝癌增殖活性相关。DNA含量测定结合PCNA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可较为准确的反映肝癌浸润侵袭特征和增殖活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大肠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VEGF)及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与大肠癌术后有无潜在性转移及复发的关系。方法 对 5 9例已获确诊的大肠癌石蜡标本作免疫组化SP法染色 ,检测其VEGF及PCNA的表达 ,并与 12例正常大肠组织和 16例大肠腺瘤进行比较。结果 大肠癌VEGF的表达明显高于大肠腺瘤 (P<0 .0 5 ) ;DukesA +B期大肠癌VEGF的表达与DukesC +D期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P<0 .0 5 ) ;术后复发组VEGF的表达明显高于无复发组 (P<0 .0 5 )。增殖活性表达提示 ,大肠癌分化程度越低 ,有淋巴结或肝转移时 ,其PCNA指数增高 ;术后有、无复发者之间 ,其PCNA指数差异有显著性 (P<0 .0 5 )。结论 大肠癌VEGF与PCNA的表达与肿瘤的浸润、转移密切相关。手术时虽然无明显转移灶 ,VEGF阳性及PCNA活性增强时仍可能有潜在的转移存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过表达LRIG3基因对神经胶质瘤细胞株U251与U87增殖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Ki-67表达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用携带LRIG3过表达特异性序列和只含空白载体的质粒用慢病毒法感染胶质瘤细胞株U251与U87,筛选稳定株,分别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LRIG3表达的变化,应用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病毒感染后对胶质瘤细胞株U251与U87增殖的影响,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亲和素生物素复合物(SABC)法分别检测各组细胞中PCNA和Ki-67的表达差异。结果 LRIG3过表达组细胞中LRIG3 mRNA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分别升高67.6%( U251)和79.9% (U87),LRIG3蛋白表达水平分别升高62.3%(U87)和91.0%( U251)。MTT法结果显示两实验组细胞增殖率均低于相应对照组。U251细胞对照组PCNA阳性率为(47.81 ±4.67)%,实验组为(27.49±3.17)%,U87细胞对照组PCNA阳性率为(55.50±4.01)%,实验组为(33.60±4.8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U251细胞对照组中Ki-67的阳性率为(48.50±6.11)%,实验组为(24.30±3.76)%,U87细胞对照组Ki-67阳性率为(55.20±4.19)%,实验组为(23.50±4.6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l)。结论 LRIG3基因过表达可减少胶质瘤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