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直肠癌的CT检查及价值:附28例病理对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沙水泉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1996,2(2):106-108
目的:探讨直肠癌术前CT检查的意义及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分析28例直肠癌患者术前CT所见和手术病理结果对照,以及术前Thoeni氏CT分期和改良Dukes病理分期对照。结果:术前CT能显示直肠癌的形态、大小、范围和肠壁的厚度。确定直肠周围组织浸润准确率为82.1%,敏感性90.9%,特异性76.5%,确定肠旁淋巴结转移准确率64.3%,敏感性50%,特异性90%;CT分期准确率为85.7%。结论:直肠癌术前CT检查及CT分期能客观反映直肠癌的病理改变,同时行上腹部甚至全腹部扫描,可明确有无肝脏等远处脏器转移,对直肠癌患者治疗方法的选择有重要意义,提高患者的5年生存率亦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3.
胆囊癌的CT诊断(附10例报告)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笔者报告10例胆囊癌,均经病理证实为腺癌。根据胆囊癌的CT影像分为:肿块型5例;壁厚型3例;腔内型2例。伴有肝脏直接肿瘤侵蚀的6例;胆管扩张的6例;区域性淋巴结增大4例。对有关CT扫描的诊断价值和鉴别诊断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30例共34次食管CT扫描,其中食管癌23例,食管癌术后复发1例,食管静脉曲张和贲门失弛缓症各1例,钡餐疑食管外压性病变,经CT扫描,其中2例分别为右位主动脉和左主支气管压迫,另2例CT扫描无异常,经随访检查为正常。笔者分析了相应食管疾病的CT表现,重点讨论了食管癌的CT扫描方法及诊断,认为CT扫描是钡餐和胃镜检查的重要辅助方法,在良、恶性肿瘤的鉴别、判断有无转移及治疗方案的选择上有重要临床意义,并且可以随访观察疗效,指出食管癌管周脂肪间隙模糊或消失不宜作为能否手术切除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估薄层CT预测直肠癌直肠筋膜受累的准确程度.方法 术前活检病理证实的直肠癌60例,用薄层CT扫描,利用工作站Invert后处理功能,肉眼观察脂肪间隔以及用电子标尺测量脂肪间距两种方法,评估肿瘤直肠筋膜是否受累,并记录肿瘤位置.所有病例均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采用连续病理切片法观察手术标本,对照术前CT和术后病理结果,评估CT能否准确预测直肠癌CRM.结果 方法一准确预测CRM 54例,敏感度(54/60)90%、特异度(14/18)78%、准确率(40/42)95%、PPV(14/16)88%、NPV(40/44)91%.(Kappa值为0.754,P<0.001).方法二准确预测CRM 53例,敏感度(53/60)88%、特异度(13/18)72%、准确率(40/42) 95%、PPV(13/15) 87%、NPV (40/45)89%.(Kappa值为0.767,P<0.001).两种方法经卡方检验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术前薄层CT能准确预测直肠癌临近直肠筋膜的受累情况,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订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6.
7.
腹膜后原发肿瘤的CT诊断(附41例分析)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目的:分析不同部位原发腹膜后肿瘤的CT表现,评价CT对原发腹膜后肿瘤的诊断意义。材料与方法:对41例证实的原发腹膜后肿瘤CT平扫及增强扫描的影像材料进行了分析。肿瘤径线较大,相邻腹膜后血管移位,腹膜后器官受压向前移位,与相邻腹腔内器官间脂肪间隔完整,与相邻后腹壁或盆壁间界限不清为主要定位诊断表现。但原发部位不同而侧重不同。结果:34例CT初诊为原发腹膜后肿瘤,CT定位诊断正确22例。恶性肿瘤13/19例,良性肿瘤9/15例,CT良、恶性定性诊断正确。组织类型估计正确7/34例。CT定位诊断敏感性64.7%,正确性56.4%。结论:CT对原发腹膜后肿瘤定位诊断较为可靠,对其良恶性的判断有一定帮助,对病理类型的估计有一定限度。 相似文献
8.
胰腺癌CT征象及手术切除性估价的探讨(附67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67例经手术及病理学证实的胰腺癌的CT征象。胰腺轮廓局限性增大50例(74.6%),8例(11.9%)显示向肠系膜侵犯的线条状影,等密度或均匀低密度病灶41例(61.2%)。受累血管以下腔静脉、肠系膜上动、静脉及腹主动脉为多(94.8%)。脾脏增大15例,继发假性囊肿11例。讨论了早期胰腺癌诊断的难点和可能性,总结了胰腺癌继发囊肿的CT特征,对胰腺癌手术切除性的CT标准进行了评估。 相似文献
9.
胼胝体发育不良的CT、MRI诊断(附1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胼胝体发育不良的CT、MRI表现,并评价两种检查方法对该病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胼胝体发育不良的临床和影像学检查资料,其中CT4例,MRI7例。结果:(1)CT表现:侧脑室分离、扩大,三脑室上移;伴发脑穿通畸形囊肿1例,神经元移行性病变2例;(2)MRI表现:①胼胝体完全缺如3例,横断像上侧脑室分离、扩大,三脑室升高;T2加权像上显示Probst束1例;矢状像上显示大脑半球内侧面放射状脑沟、回2例;3例均伴神经元移行性病变。②胼胝体萎缩4例,其中各部均萎缩1例,仅为局部性萎缩3例。合并脑白质发育不良3例。结论:MRI和CT能良好显示胼胝体发育不良的病理特点,但在显示该病的直接征象、继发征象及合并畸形方面,MRI均优于CT。 相似文献
10.
直肠癌手术后 CT 扫描随诊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CT检查对直肠癌手术后随诊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地分析了51例直肠癌患者手术后CT扫描所见,随诊时间为1~60个月,其中经腹会阴切除术36例、部分切除仍保留部分直肠和肛门15例。结果:51例中,有41例肿瘤局部复发和/或转移,3例为单纯远处转移,7例为局部术后改变。复发和/或转移距手术后时间为3~60个月,中位时间为13~14个月,CT表现为骶骨前区软组织肿块、吻合口腔内充盈缺损、不对称肠壁增厚、有时伴有邻近器官的浸润或远处转移。结论:不同的手术方式造成不同的术后改变,了解手术方式有助于肿瘤复发的早期诊断和提高术后生存质量,直肠癌术后应作基础CT检查和定期CT复查。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胃癌螺旋CT各种征象与手术病理之间的关系。方法:对57例胃癌行低张水充盈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并与手术病理对照。结果:螺旋CT对胃癌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评估的准确率分别为82.5%、78.9%和80.7%,均与手术病理一致(Kappa值分别为0.708,0.685和0.763)。结论:胃癌螺旋CT征象与手术病理之间具有相关性,可依据其影像表现特点推测出胃癌的病理学特性,从而指导手术及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12.
13.
肾癌的CT分期(附51例CT-病理对照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对51例肾细胞癌进行CT-病理对照分析,探讨CT对肾癌术前分期的价值。结果显示CT与病理分期的符合率为Ⅰ期肿瘤79%,Ⅱ期肿瘤71%,Ⅲ期肿瘤92%,Ⅳ期100%,总体符合率为84%。CT诊断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是92%,静脉受侵89%,周围结构受侵100%。本文还讨论了CT对肾癌术前分期的依据和失误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甲状腺未分化癌(ATC)的CT表现,并与病理对照,以提高对该少见疾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0例ATC患者的CT资料.男7例,女13例,年龄22~ 81岁,平均65.5岁.对肿瘤的部位、大小、形态、边缘、CT密度及强化形式进行分析,并与病理结果相对照.结果 20例患者中,单侧18例,双侧2例,2例峡部同时受累,共22个病灶.合并结节性甲状腺肿7例,腺瘤性增生1例;肿瘤最大径1.2 ~8.6 cm,平均(5.2±0.7)cm;病灶呈圆形或类圆形8个,不规则形14个;边缘光整者5个,边缘不光整者17个;6个病灶甲状腺轮廓连线完整,16个病灶出现甲状腺轮廓连线中断,肿瘤呈横向生长,纵横比<1,其中6个侵犯食管,4个侵犯气管,4个侵犯颈前肌群,2个包绕同侧颈总动脉.CT平扫病灶呈低密度17个,等密度5个;密度均匀6个,不均匀16个;5个病灶内见钙化,以细颗粒状钙化多见(3个病灶);增强后病灶呈明显强化15个,中度强化5个,轻度强化2个.14例伴颈部淋巴结肿大,增强扫描呈环形强化.结论 侵袭性生长、纵横比<1、钙化少见、易坏死囊变、明显强化的甲状腺区肿块及伴有多区分布、环形强化的颈部肿大淋巴结可以提示ATC的诊断,其影像学表现与肿瘤的病理特征相关,CT检查可以准确显示病灶的范围和淋巴结转移情况,为临床制订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5.
肾母细胞瘤的 CT 表现及其病理基础(附21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肾母细胞瘤的CT表现及其病理基础。方法:分析21例病理证实的肾母细胞瘤的CT表现及病理联系。结果:20例(95.2%)单侧发病,12例(57.1%)瘤体呈圆形或类圆形,直经平均约10cm,平扫CT值18~45HU,内可见斑状更低密度区,病理基础为出血、坏死及瘤性脂肪;12例(57.1%)边缘较清,为肿瘤压迫周围正常肾组织所致,增强尤著:16例(76.1%)瘤体占据肾实质大部;5例(23.8%)可见斑点状或孤形钙化。结论:幼儿单侧或双侧肾实质较大低密度肿块内含更低密度区或钙化应首先考虑肾母细胞瘤。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鼻咽癌TNM分期的PET/CT表现与血清促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关系. 资料与方法 搜集46例鼻咽癌患者首次放疗前行PET/CT检查的资料,用酶联免疫夹心法(ELISA)检测血清VEGF 的表达,并分析T分期、淋巴结及远处转移的PET/CT表现与VEGF表达的关系. 结果 46例中,经PET/CT分析T1期11例、T2期9例、T3期18例、T4期8例;颈部淋巴结转移12例,咽后外侧淋巴结转移5例.M0期37例,M1期 9例.鼻咽癌的血清VEGF表达的水平为(502.63±22.06) ng/l, 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1、T2、T3期血清VEGF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颈部淋巴结转移组血清VEGF表达水平为(527.61±7.11) ng/l,与非转移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36,P<0.05);远处转移组血清VEGF表达水平为(522.00±1.54) ng/l,与非远处转移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30,P<0.05). 结论 鼻咽癌患者有较高的血清VEGF表达; VEGF 的表达水平与淋巴结发生转移及远处转移相关;VEGF的表达水平随着TNM分期升高有增强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童明敏医学影像科 江苏南京 ) 史玉振医学影像科 江苏南京 ) 田迎医学影像科 江苏南京 ) 吴越霏医学影像科 江苏南京 ) 王中秋医学影像科 江苏南京 ) 《临床放射学杂志》2012,31(3):374-379
目的探讨腹膜后原发性肿瘤的CT特点,试图进一步提高对该类病变的认识水平。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8例腹膜后肿瘤的CT图像,观察肿块的位置、形态、大小及强化程度,并结合病理结果分析腹膜后肿瘤的CT特点。结果脂肪肉瘤3例,平滑肌肉瘤4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3例,胃肠外恶性胃肠间质瘤2例,血管平滑肌脂肪瘤1例,神经鞘瘤4例,副神经节瘤2例,嗜铬细胞瘤3例,神经内分泌肿瘤1例,皮样囊肿1例,脉管瘤3例,囊性淋巴管瘤1例。其CT表现各不相同,CT定位腹膜后的准确率为71.42%(20/28),其中准确定性率为21.42%(6/28)。另有8例错误定位于腹膜后的脏器。结论腹膜后肿瘤种类多,其CT表现有很多重叠,但CT对腹膜后肿瘤的定位诊断率较高,对定性诊断及鉴别诊断也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细支气管肺泡癌的CT分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评价细支气管肺泡癌(BAC)的CT分型及其临床意义。资料与方法 搜集经病理证实的BAC43例。按CT和HRCT的表现形式将其分为局限型和弥漫型,并分析局限型和弥漫型BAC的临床表现、CT特征、治疗方案和预后等特点。结果 (1)局限型26例。呈胸膜下区分布,含磨玻璃密度结节和实性密度结节,有分叶、毛刺、胸膜凹陷征、空泡征和细支气管充气征等。临床无症状者17例,咳嗽、痰中带血和胸痛9例。26例进行根治性肺叶切除,术后随访18例,其中死亡7例,生存期16~38个月,平均27.7个月。(2)弥漫型17例。肺实变16例,2个孤立病灶位于2个肺叶1例。实变内见“枯树枝征”11例,“峰窝征”4例,叶间裂膨隆7例;磨玻璃密度影12例,腺泡结节14例,分布于实变影的边缘和/或非实变的肺叶。4例X线胸片仅显示实变病灶而没有显示远离实变区的结节。咳嗽11例,咯大量泡沫痰8例,伴痰中带血3例;憋气7例。肺叶根治性切除3例。随访17例,死亡12例,生存期2~13个月,平均6.1个月。结论 根据CT和HRCT表现,BAC可分为局限型和弥漫型。两型BAC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案和预后皆不同。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