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MCC便携式心肺复苏机对心脏停搏患者进行心肺复苏的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5月~2012年4月25例心脏停搏患者进抢救室后遵医嘱应用便携式心肺复苏机实施心脏胸外按压,代替人工手动按压,进行复苏抢救.同比2010年5月~2011年4月急诊抢救心脏停傅患者22例,采用传统徒手心肺复苏,做为对照组.MCC便携式心肺复苏机按压频率100次/min,按压深度范围为38mm-50mm.传统徒手心肺复苏按心肺复苏原则操作.统计复苏成功率.结果:两组病例在性别、年龄、心脏停搏时间及病因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患者经过机械心肺复苏,成功7例(28%),MCC便携式心肺复苏机成功率明显提高传统徒手心肺复苏.在MCC组没有一例肋骨骨折.结论:跟徒手心肺复苏相比MCC便携式心肺复苏机是安全的,有效的,它提供了一个新的CPR选择.  相似文献   

2.
梁熙艳 《工企医刊》2003,16(6):54-55
心肺脑复苏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紧急情况,复苏能否取得成功,关键在于能否及时正确地施行现场抢救。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心肺复苏技术也在不断的更新,根据近年来的有关文献,将心肺脑复苏体会报告如下。 1 在初期阶段:(1)心脏停搏20分钟仍有复苏成功的可能。  相似文献   

3.
有效的心肺复苏术(CPR)是心搏呼吸骤停抢救的成功保证,而通气是关键.及早行气管插管对提高复苏成功率和生存率,减少复苏后神经后遗症有重要意义.总结100例心脏停搏后紧急气管插管患者,配合心脏按压、除颤等复苏措施,临床效果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萨勃心肺复苏机在心脏呼吸骤停患者进行心肺复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2004年1月至2007年12月使用萨勃心肺复苏机抢救心脏呼吸骤停患者50例作为治疗组,2000年5月至2003年12月徒手心肺复苏抢救心脏呼吸骤停患者8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复苏中患者收缩压和血氧饱和度(以复苏开始5~10min时的数据作为统计资料)、自主循环恢复(ROSC)率、住院率、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组在改善心脏呼吸骤停患者的收缩压、血氧饱和度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ROSC率及住院率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44%、40%与25%、21%).P<0.05.两组复苏期间主要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萨勃心肺复苏机克服了徒手心肺复苏中因为医护人员或患者影响复苏效果的因素,使心肺复苏更趋标准有效.萨勃心肺复苏机能提高血液灌注压,增加每搏输出量,提高心脑的血氧供应,显著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影响心肺脑复苏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分析发生心脏呼吸骤停的原因并找出影响心肺脑复苏成功率的因素。方法 应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心跳骤停患者心肺复苏及自主循环恢复 (ROSC)后影响存活率的有关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与心肺脑复苏及预后相关的因素有6个 :心搏骤停发生地点、CPR开始的时间、ROSC的间期、瞳孔、复苏后综合征、年龄等。多因素分析仅PRM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筛出的因素中显示心肺复苏成功关键是复苏开始的时间。复苏后MODS -复苏后综合征 (PRM)是影响心肺复苏自主循环恢复后存活率的独立因素。现场进行快速及有效心肺复苏是抢救成功关键。心肺复苏成功后重点应放在对各脏器功能的评估、支持、监护治疗上。  相似文献   

6.
心、肺源性呼吸心跳骤停心肺复苏成功与否之关键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心源性,肺源性呼吸心跳骤停的不同特点,探讨心,肺源性呼吸心跳骤停心肺复苏成功的关键因素。[方法]回顾分析5年来我科102例心脏原因和呼吸系统原因心跳呼吸骤停进行心肺复苏患者的心肺复苏情况及影响心肺复苏成功的因素。[结果]肺源性呼吸心跳骤停及时建立气道易于初级心肺复苏成功,心源性呼吸心跳骤停患者初级心肺复苏成功率低于肺源性呼吸心跳骤停,但最终成功率2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肺源性心跳呼吸骤停患者心肺复苏成功率高于心源性,肺源性心跳呼吸骤停患者及时开通气道是心肺复苏的关键,而心源性呼吸心跳骤停患者心肺复苏成功与否主要由心脏本身病变决定。  相似文献   

7.
陈世秀  侯瑾 《泰山卫生》2006,30(3):38-40
心肺脑复苏(CPCR)护理是抢救心跳、呼吸骤停及保护、恢复大脑功能的急救护理技术。急诊护理人员必须熟练掌握心肺脑复苏技能,明确护士在心肺脑复苏中的角色,及时了解心肺脑复苏的新动态,帮助护士在心肺复苏过程中及时准确地预见可能出现的问题,以最有效的方式进行复苏,提高临床抢救成功率。临床上因各种因素引起的心脏呼吸骤停的发生常见,若能及时采取积极有效的抢救措施,则有可能使患者复活。本文通过56例心肺脑复苏患者结果,对其影响因素及护理体会进行回顾性讨论。  相似文献   

8.
影响院内心脏复苏成功的多因素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振  游斌权  苏唏 《中国医师杂志》2004,6(10):1358-1359
目的 研究心脏猝死患者临床特征及影响其成功复苏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我院76例住院患者心跳骤停心脏复苏术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76例患者即刻心脏复苏成功率达47例(61.8%),完全成活率28例(36.8%),总死亡率63.2%。复苏成功与复苏开始的时间、心跳骤停的方式、心脏的结构和功能状况呈正相关,与电除颤的次数呈负相关,与年龄性别关系不明确。结论 即刻心脏电复律是影响心脏复苏成功的关键因素,持续有效的心脏按压是保证心肺复苏成功的前提条件,基础心脏病是影响转归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随着人均寿命延长,老年人心跳骤停也逐年增多。现将我院对24例老年心脏骤停患者进行心肺复苏(CPR)成功14例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近10年来本院收治的老年人心脏骤停患者24例,全部为男性,年龄61~81岁,平均69.4岁。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及再次心肌梗死12例(50%),带状疱疹,脑出血各2例,肺癌大咯血,风心病,心脏室间隔破裂,急性出血性胰  相似文献   

10.
肾上腺素是公认的一线复苏药物,但临床应用中其疗效并不理想,心肺复苏的成功率仍低,生存率<10%[1].尤其心肺复苏期间心跳呈缓慢节律者(过缓-停搏现象)较表现为快速心率者(如心室颤动等)预后更差,院内存活率为0~3%,大剂量肾上腺素并不能提高人类心肺复苏成功率.近年来的临床和实验研究发现心肌缺血和缺氧时存在大量的腺苷释放,推测拮抗腺苷的药物可有助于心跳骤停的治疗.据此对急诊科进行心肺复苏时出现心脏停搏,且反复应用肾上腺素无效的患者,试用腺苷受体拮抗剂氨茶碱进行继续复苏32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自动体外除颤器(AED)在院前抢救心搏骤停中的作用及其影响因素,以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方法对2004年1月。2006年10月在院前抢救心搏骤停患者中使用AED的382例资料进行研究分析,统计呼叫电话至开始除颤时间,并计算成功除颤率及心肺复苏成功率,统计复苏后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382例患者中46例心电示波为室颤,现场予AED除颤后成功恢复自主循环12例;心电显示为心脏停搏、无脉搏心电活动(PEA)者经CPR后转为室颤,经AED除颤恢复心跳2例;心肺复苏成功共14例。呼叫至开始除颤时间,存活组(6.72±1.53)min,死亡组(9.32±2.03)min。结论影响除颤厦心肺复苏成功主要的因素是时间,使用AED快速旱期除颤可以提高院前急救心肺复苏成功率。  相似文献   

12.
心搏呼吸骤停抢救的成功受多种因素影响,有效的心肺复苏术(CPR)是保证,其中通气是关键。及早行气管插管对提高复苏成功率和生存率,减少复苏后神经后遗症有重要意义。我们对120例心搏呼吸骤停患者由急诊医生在第一时间实施紧急气管插管,配合心脏按压、除颤等复苏措施,临床效果好,现报道如下。一、对象与方法1.研究对象:选择2001年2月~2006年1月我院急诊科院前急救心搏呼吸骤停患者120例,其中男75例,女45例,年龄8~76岁,平均年龄(50.6±16.5)岁。心搏呼吸骤停原因:急性心肌梗死35例,严重创伤52例,脑血管意外13例,电击伤3例,自缢2例,溺水3例,…  相似文献   

13.
《现代医院》2017,(9):1358-1360
目的对比心跳骤停临床急救中使用心肺复苏器与徒手心肺复苏,以探讨更有效的心跳骤停抢救手段。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6年10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心跳骤停患者共106例,应用心肺复苏器进行心肺复苏患者共49例,徒手心肺复苏患者57例。观察采用不同心肺复苏手段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和抢救成功所需时间。结果采用心肺复苏器的患者抢救成功率38.8%,徒手心肺复苏的患者抢救成功率19.3%,采用心肺复苏器的患者在抢救成功率显著优于徒手心肺复苏的患者。结论使用心肺复苏器可提高心跳骤停的抢救成功率,若能解决心肺复苏器的不足,将能够在临床进一步的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回顾32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伴心肺骤停病人的救治,探讨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发生心肺骤停的常见病因、复苏成功率以及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应用心肺复苏机进行心肺复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6例心脏呼吸骤停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心肺复苏机,对照组采用人工标准心肺复苏术,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复苏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应用心肺复苏机进行心肺复苏可提高心、肺、脑的复苏成功率,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6.
脑功能的有效保护是心脏停搏者心肺复苏(cardiorespiratory resuscitation,CPR)中的重要内容。迄今为止,治疗性亚低温疗法(mild hypothermia therapy,MHT)经大量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证实具有较佳的脑保护机制,但仍有大多数患者在远期预后中出现神经功能受损的情况。而寻找有应用价值的血清标记物预测脑功能转归是当前临床上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笔者查阅相关文献对脑功能预后转归相关血清指标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韩剑  王秋锋 《健康研究》2022,42(1):82-85
目的 了解影响急诊院前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成功的相关因素,以期为提高院前急救成功率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急诊收治的院前心脏骤停且均行心肺复苏治疗的9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心肺复苏成功的影响因素.结果 92例心脏骤停患者中,复苏治疗成功27例,复苏成功率为29.35%,复苏是否成功与...  相似文献   

18.
李鸣明 《现代保健》2011,(35):142-143
目的 比较院前心肺脑复苏时两种不同的通气方式(气囊面罩通气和气管插管通气),对其成功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8年1月~2011年6月郑州市中医院急诊院前接诊心脏呼吸骤停患者279例为研究对象,将实际统计235例采取两种不同通气方式的患者分为两组,即气管插管通气组和气囊面罩通气组.结果 气管插管通气组复苏成功29例,复苏成功率24.37%,复苏后脑死亡率55.17%;气囊面罩通气组复苏成功12例,复苏成功率10.34%,复苏后脑死亡率为66.67%.两组患者复苏成功率和脑死亡率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院前急救中应尽可能对心脏呼吸骤停患者行气管插管,以提高抢救的成功率及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9.
在心跳呼吸骤停复苏抢救工作上,尽管现场及时复苏,快速转运,住院抢救,但心跳呼吸骤停复苏后死亡率仍很高,约为60%,死亡时间多在2周内.许多病人死于继发性脑损害,而且20—40%存活的病人合并神经系统损伤后遗症.为此人们对心肺骤停后缺氧缺血性脑病(简称ALE),临床估价ALE预后的指征及治疗的研究较多,现综述如下: 心肺骤停的原因:75%以上院外心肺骤停是原发性心肌病所致,但许多其它疾病也并发心肺骤停的危险因素,如继发于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代谢性酸中毒、以及明显影响肺功能的疾病:急性呼吸衰竭、药物过量、睡眠时无呼吸引起的呼吸抑制、医源性呼吸困难,包括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ICU心脏骤停患者进行及时的心肺复苏抢救并进行有效地护理,探讨护理方法、效果.方法:总结我院自2011年5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150例心脏病骤停患者中抢救成功的85例患者的心肺复苏护理.结果:本次研究中未发生分泌物堵塞呼吸道与急肾功能衰竭,有一例患者发生脑血肿,经手术治疗后消失,有一例患者因为严重的心律失常而再次发生骤停.结论:心肺复苏护理对心脏骤停患者的康复有着极大的作用,应该得到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