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 毫秒
1.
超声内镜在胃食管隆起性病变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消化道隆起性病灶泛指上消化道粘膜和粘膜下组织的肿瘤、及消化道壁外脏器或肿物压迫引起的隆起。作者自2004年4月至2005年3月回顾性分析本院124例经超声内镜(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EUS)检查胃食管隆起性病变的病例,体现其在胃食管隆起性疾病的应用价值。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微探头超声对食管隆起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在内镜引导下应用10 MHz微型超声探头对82例食管隆起性病变行微探头超声检查.结果 82例食管隆起性病变中微探头超声检出息肉6例,食管炎4例,平滑肌瘤19例,平滑肌肉瘤2例,静脉瘤15例,脂肪瘤3例,囊肿6例,食管癌10例,外压性病变17例 (其中15例主动脉压迹,1例肺肿瘤压迹,1例脊椎压迹),27例经病理证实.结论 微探头超声能够显示食管层次结构,对食管隆起性病变能够进行组织层次定位,较好地提示病变的性质,对食管隆起性病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有较高的价值.而且能够通过狭窄的食管,扩大了临床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3.
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是一种形态学改变,泛指起源于粘膜和粘膜下组织的肿瘤(包括静脉瘤)以及壁外脏器和肿瘤压迫所致隆起.除了胃癌等少数粘膜隆起性病变可经胃镜直接观察并活检证实外,由于隆起性病变多数位于黏膜下,胃镜以及X线等检查诊断均较困难,超声内镜 (EUS) 问世以来,对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诊断水平有了较大提高,本文就超声内镜与胃镜诊断胃隆起性病变作一比较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是一种形态学改变,泛指起源于粘膜和粘膜下组织的肿瘤(包括静脉瘤)以及壁外脏器和肿瘤压迫所致隆起。除了胃癌等少数粘膜隆起性病变可经胃镜直接观察并活检证实外,由于隆起性病变多数位于黏膜下,胃镜以及X线等检查诊断均较困难,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估超声内镜在胃隆起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超声内镜及超声小探头对278例胃隆起性病变进行超声检查.结果:息肉21例,平滑肌瘤143例,平滑肌肉瘤10例,脂肪瘤16例,异位胰腺12例,静脉曲张7例,壁外压迫69例.对起源于黏膜层、黏膜肌层及黏膜下层的部分病变进行内镜治疗,对起源于黏膜下层、固有肌层的部分病变进行腹腔镜联合内镜或手术治疗,对胃黏膜下隆起性病变的总诊断符合率超声内镜为93.0%,明显高于胃镜(61.5%).结论:超声内镜可对胃隆起性病变的起源、范围及大小作出准确判断,对黏膜下肿瘤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6.
超声内镜对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诊断和治疗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超声内镜在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对236例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患者,先行胃镜及超声内镜检查,将超声内镜对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总诊断符合率与胃镜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对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总诊断符合率,超声内镜为91.2%,明显高于胃镜的60.4%(P〈0.01)。结论超声内镜对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部位、大小及性质较胃镜能做出更准确判断,并对其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超声内镜对间质瘤和平滑肌瘤的鉴别诊断及良、恶性的判断尚存在一定困难。  相似文献   

7.
内镜超声检查对食管胃黏膜下隆起病变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探讨内镜超声(EUS)对食管、胃黏膜下隆起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8例疑诊食管、胃黏膜下隆起病变的患者,经EUS检查诊断后,再经胃镜以高频电切除或外科手术切除,将切除组织作病理组织学检查诊断,最后将两诊断结果作对比分析。结果:23例食管、贲门隆起病变,25例胃隆起病变,EUS检诊与病理组织学诊断符合率为81%。结论:EUS检查对食管、胃黏膜下隆起病变的部位、范围及大小能作出准确判断,可作为对病变采取进一步检查、治疗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超声内镜检查(EUS)对胃底隆起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经胃镜诊断的215例胃底隆起性病变患者进行EUS,通过观察,比较其起源、大小、回声、境界等,得出诊断。结果 215例病变中诊断间质瘤101例、胃外压迫72例、静脉曲张20例、息肉9例、黏膜皱襞5例、脂肪瘤2例、血管瘤2例、囊肿2例、神经纤维瘤1例、异位胰腺1例。结论 EUS对胃底隆起性病变有独特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并有助于指导选择病灶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9.
内镜超声诊断胃癌及胃隆起性病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内镜超声对胃癌及胃隆起性病变的诊断。方法 用内镜超声探头检查35例胃癌及胃隆起性病变。结果 内镜超声对胃壁可准确分层,对胃癌的诊断有其优越性。结论 内镜超声是诊断早期胃粘膜癌、粘膜下肿瘤的最佳方法,对胃壁粘膜、粘膜下肿瘤与壁外压迫性病变有较高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超声胃镜对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诊断与治疗价值.方法 应用超声胃镜对118例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患者进行检查及引导治疗.结果 118例上消化道隆起病变位于食管38例,其中食管平滑肌瘤23例、食管平滑肌肉瘤2例、食管息肉4例、食管囊肿2例、食管癌3例、食管孤立性静脉瘤1例、食管脂肪瘤1例、食管腔外压迫2例;位于胃80例,其中胃间质瘤26例、胃平滑肌瘤14例、胃脂肪瘤4例、胃底静脉瘤2例、异位胰腺4例、胃壁外压迫26例、未见异常4例,胃壁外压迫病变主要为脾脏(16/26,61.5%),其次是肝左叶、胆囊、胰腺囊肿、胰腺囊腺癌等.118例中行内镜下手术治疗45例,有3例(6.6%)发生创面边缘少量渗血,无一例发生大出血及穿孔等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38例,创面均已愈合良好,无复发病例.术后病理确诊41例,超声胃镜与手术病理结果符合率为91.1%(41/45).结论 超声胃镜诊断上消化道黏膜下隆起性病变较为准确,能对病变的性质及起源做出诊断,并对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内镜超声检查在上消化道隆起性病灶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应用OLYMPUS EU-M30,GF-UM200型;7.5/12MHz超声内镜对322例内镜提示上消化道隆起性病灶,部分甚至结合活检仍、无法确诊者进行内镜超声检查,并分析检查结果,结果:322例上消化道隆起性病灶中,以胃的隆起性病灶最多(198例),其他依次为食道(95例),十二指肠(23例)和贲门(6例)。病变性质以良性病变为,共检出平滑肌瘤121例(位于固有肌层83例,黏膜肌层38例),其它依次为恶性肿瘤53例,外压性病变50例(其中胃底20例,脾脏外压14例),未发现病变23例,异位胰腺20例(胃窦15例),血管性病变16例,息肉11例,炎症9例,消化道壁增厚8例,嗝 肿与脂肪瘤各5例,纤维瘤1例。恶性病变及部分良性病变获组织学证实。结论:内镜超声检查能贴近病变部位进行扫描。能清楚地显示消化道壁的层次结构。对上消化道隆起性病灶具有准确的定位作用,并能较好的提示病变的性质,对明确上消化道隆起性病灶的诊断及指导治疗,具有较高的价值。但在肌瘤的良恶性判断上存在着一定的困难。  相似文献   

12.
超声内镜对十二指肠隆起病灶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采用超声内镜、内镜、X线钡餐造影和CT比较研究法,评价66例EUS诊断十二指肠隆起病灶的价值。结果:66例十二指肠隆起性病灶的发生率依次为壶腹癌、壁外肿瘤压迫、壁外脏器压迫、粘膜下肿瘤、息肉、乳头炎、十二指肠癌、鲍氏腺瘤、淋巴瘤。对十二指肠隆起病灶的总诊断符合率EUS为93.94%,明显高于内镜(75.76%)和钡餐造影(53.03%)。EUS对息肉、鲍氏腺瘤、乳头炎的诊断符合率低于内镜,对壶腹癌、十二指肠癌、淋巴瘤的诊断符合率则与内镜相当。EUS系目前确诊十二指肠粘膜下肿瘤及壁外压迫病灶的最佳方法。结论:该资料显示EUS诊断十二指肠隆起性病灶具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内镜超声检查对胃癌术前分期的价值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内镜超声检查(EUS)在胃癌术前分期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49例经胃镜活检修实的胃癌患者术前行内镜超声检查,并与术后病理检查结果对照。结果:EUS对胃癌T分期的准确率为80.3%,其中T181.8%,T270.4%,T388.9%,T471.4%。EUS鉴别粘膜和粘膜下癌的准确率为63.6%,而对粘膜和粘膜下癌的阳性预到值分别达90%和70.6%。EUS对胃癌淋巴结状况的判断准确率为81%,对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3.9%和89.5%。而EUS对胃癌N分期的准确率仅65.1%,其中N089.5%,N159.4%,N232.4%。EUS对远处转移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15.4%和100.0%。EUS对胃癌TNM分期的判断准确率仅58.6%,而对Ia/Ib、Ⅱ/Ⅲa、Ⅲb/Ⅳ的总体判断准确率、高估率和低估率分别为76.7%、5.3%和18%。结论:EUS对胃癌术前T分期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但为更新确的判断TNM分期,EUS必需联合螺旋CT、腹腔镜等检查。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食管微小平滑肌瘤的临床特点及高频电切除治疗的价值。方法  2 0 0 1年 3月~ 2 0 0 3年 3月 ,我院高频电切除治疗食管微小平滑肌瘤共 39例 ,对其临床及治疗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食管微小平滑肌瘤以男性患者多见 ,男女性比例 2 .2 5∶1。好发年龄 30~ 6 5岁 (33/ 39,84 .6 % )。临床症状以吞咽困难或进食不畅感 (2 2 / 39,5 6 .4 % )、上腹部疼痛或不适 (2 0 / 39,5 1.3% )、胸骨后不适 (12 / 39,30 .8% )等多见。肿瘤多位于食管中段 (18/ 39,4 6 .2 % )、下段 (17/ 39,4 3.6 % ) ,尤以食管第二生理性狭窄以下多见 (32 / 39,82 .1% )。形态以圆形或椭圆形多见 (34/ 39,87.2 % ) ,广基 (38/ 39,97.4 % ) ,表面光滑 (34/ 39,87.2 % ) ,质硬 (37/ 39,94 .9% ) ,活动度好 (39/ 39,10 0 % ) ,大小平均为 0 .98± 0 .2 8cm。 6例患者超声胃镜声像显示病变多位于超声第 2层 ,低回声、不均匀回声多见 ,境界较清楚。 39例患者术后无食管穿孔、食管狭窄等严重并发症发生 ,创面渗血 1例 (1/ 39,2 .6 % ) ;术后 1月~ 2年复查电子胃镜未见病变再发。结论 食管微小平滑肌瘤早期临床表现多非特异 ;内镜下高频电切除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5.
食管静脉曲张内镜结扎术后近期再出血危险因素的探讨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目的 :探讨食管静脉曲张结扎术 (EVL)后早期再出血的危险因素及防范对策 ,旨在的提高EVL的成功率及效果。方法 :对 10 5例食管静脉曲张患者 ,进行了择期内镜下结扎治疗 179次 ,对其术后近期再出血患者进行了危险因素分析。结果 :并发近期再出血 15例 (14.3% ) ,分别发生于术后第 4~ 10d ,尤以术后第 7d为最高(40 .0 % )。经及时抢救治疗 ,9例出血停止 ,5例死亡 ,1例自动出院。结论 :术后 1周前后是再出血高危时期 ,饮食不当是主要诱因 ,胃食管返流是其危险因素之一 ,任何增加腹压的动作均可造成术后再出血。另外 ,亦与全身状况密切相关。本文就此提出了相应的防范对策  相似文献   

16.
电视胸腔镜在食管良性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1992 年3 月~1999 年9 月,我们在临床开展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300 余例次,其中食管良性疾病14例,包括食管平滑肌瘤9 例,贲门失弛缓症3 例,食管憩室1 例,食管裂孔疝1 例。手术时间90 ~210min,平均150.4min,术后平均带胸腔引流管时间1.9d,平均术后住院8.3d,中转开胸4 例,无手术死亡及严重并发症。与传统手术方法相比,该方法具有创伤小、术后进食早、术后住院时间短等优点,且暴露好,近期效果满意。作者认为该方法从治疗上和经济上均有较大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超声内镜在胃淋巴瘤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8,自引:6,他引:18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EUS)对原发性胃淋巴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2例胃淋巴瘤患者行EUS检查,与胃镜及活检、胃肠钡餐及手术后病理进行对照研究。结果:12例胃淋巴瘤中EUS诊断符合率83.33%,显著高于胃镜(58.33%)(P<0.05)及胃肠钡餐(16.67%)(P<0.05)。EUS对胃淋巴瘤T、N分期的诊断准确性分别为100%、77.78%。结论:EUS诊断胃淋巴瘤的符合率高于胃镜及其它检查,并能准确判断胃淋巴瘤浸润胃壁深度、侵犯周围器官及淋巴结情况。  相似文献   

18.
内镜下局部切除十二指肠乳头病变治疗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内镜下局部切除十二指肠乳头病变方法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内镜下采用圈套器对7例确诊为十二指肠乳病变患者取病变乳头进行电凝切除,部分患者切除后为防止胰管或胆管狭窄放置内支架,切除后标本送病理检查,定期随访。结果:7例病变全部完整切除。病理结果为腺瘤2例,局部高度不典型增生3例,乳头癌2例。治疗后黄疸短期内明显降低,胰腺炎无复发。无明显并发症发生。结论: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切除术,对于十二指肠乳头腺瘤、局部不典型增生、早期肿瘤等疗效肯定,并可以避免外科手术。  相似文献   

19.
直肠类癌的内镜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镜下电灼切除大肠息肉是近年来的一项新技术,该文报告经肠镜查出直肠类癌31例,其中26例直径<1cm的直肠类癌内镜电灼切除,3例直肠在1.5cm者行局部扩大切除术,2例直径>2cm者行根治性手术。结果:经内镜电灼切除26例,随访6个月~20年无1例复发;局部扩大手术3例,术后3~8年无复发;直径>2cm者,1例术后3年出现肝转移;另1例发现直肠类癌时已有肝转移灶。结论:直肠类癌应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于<1cm类癌可采用内镜下电灼切除,该项技术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