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鉴定FHL2与Id家族蛋白成员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分子表位。方法:GST-pulldown方法检测。结果:FHL2与Id家族的4个成员蛋白均存在直接的相互作用关系,FHL2蛋白中的第二个LIM结构域在FHL2/Id相互作用中是必需的,Id蛋白N端结构区域在介导FHL2/Id相互作用中是必需的。结论:FHL2是一个新识别的Id蛋白广谱相互作用因子,FHL2可能参与Id介导的多种生物学效应以及肿瘤发生与进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mi R26a靶向EZH2抑制肝癌Hep G2细胞的增殖活性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 设计合成mi R26a mimic,将细胞分为转染试剂对照组(mock)、阴性对照组(control)和mi R26a mimic组,采用Real-time PCR检测转染后细胞中mi R26a的表达水平,MTT检测细胞的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的凋亡情况,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检测mi R26a与EZH2的靶向关系,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中EZH2蛋白的表达。结果 MTT分析及流式细胞术的检测证实过表达mi R26a能够抑制肝癌细胞的增殖效应,促进肝癌细胞的凋亡,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以及Western blot的结果均证实mi R26a能够显著下调EZH2在蛋白水平的表达。结论 mi R26a能够显著抑制肝癌Hep G2细胞的增殖活性,并且与EZH2之间存在良好的靶向关系。  相似文献   

3.
选用P53状态不同的Hep3B、PLC/PRF/5、HCC—9204、HepG2、HepG2215细胞,通过Western印迹分析观察各细胞P53蛋白以及P53下游基因p21、mdm2蛋白表达情况;将报告基因PG13-CAT转染细胞,通过观察CAT酶表达水平反映各细胞中P53的反式活化功能;P21—LUC质粒细胞内转染,比较不同细胞中P53对P21启动子的活化情况。结果显示,PLC/PRF/5细胞中P53蛋白高表达、低功能,但P21蛋白以及报告基因P21—LUC转染细胞后荧光素酶均具有较高水平表达;Hep3B细胞中P53蛋白无表达、无功能,P21蛋白低表达,MDM2蛋白表达相对较高;HCC—9204细胞具有较高MDM2表达,P53蛋白表达及功能均较低,P21亦呈低表达;HepG2215较HepG2细胞具有较高的P53、P21蛋白表达,P53活化报告基因的活性也较强。结果提示,肝癌细胞中P53活性与其表达水平、存在状态有关;某些细胞中P21的活化表达存在不依赖于P53的途径;MDM2与P53的表达具有负性相关倾向。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Prohibitin 2 (PHB2)抑制肌细胞增强因子2(myocyte enhancer fact or, MEF2)转录因子活性的分子机制,为进一步研究PHB2在其他MEF2阳性表达细胞中的调控作用提供依据。方法:利用脂质体转染方法将表达PHB2和MEF2的真核表达载体与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共转染入体外培养的Hela细胞中,转染36 h后,裂解细胞获取细胞裂解上清,Western blotting检测上清中重组蛋白的表达及利用发光检测仪检测上清中荧光素酶的生物发光活性。结果:转染PHB2细胞组与未转染PHB2细胞组中,MEF2调控的荧光素酶生物发光活性比分别为0.28±0.02和1.00±0.02,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且降低程度与PHB2的表达量呈正比;在未转染PHB2细胞组, MEF2转录激活区调控的荧光素酶生物发光活性比为9.53±1.06,而在转染PHB2细胞组其为2.24±0.21,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组蛋白去乙酰化酶( HDAC)抑制剂TSA处理组与未处理组,共转染PHB2细胞中MEF2调控的荧光素酶生物发光活性比分别为0.98±0.12和0.38±0.04,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提示TSA解除了PHB2对MEF2的抑制作用。结论:PHB2抑制MEF2转录活性的分子机制是通过作用于MEF2的转录激活区由HDAC介导完成的,该抑制作用非依赖于成肌调节因子MyoD,且与MEF2的DNA结合功能无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胃癌相关miR-365调控胃癌细胞增生和肿瘤发生的功能,并通过验证下游靶分子E2F2研究miR-365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Northern blotting法检测miR-365在小鼠各组织器官中的表达谱;real-time PCR检测miR-365在人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变化;细胞实验和裸鼠成瘤实验研究miR-365过表达对胃癌细胞增生的抑制作用;生物信息学分析miR-365下游靶分子E2F2;构建E2F2 3'UTR 野生型和突变型荧光素酶报告载体,并利用双荧光素酶活性分析检测miR-365对E2F2基因表达的调控和结合位点;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miR-365对E2F2蛋白表达的调控作用。结果 miR-365在包括胃在内的多种消化道组织中表达; miR-365在人胃癌组织中表达显著下调;miR-365过表达显著抑制多种胃癌细胞的增生和裸鼠皮下的成瘤能力;E2F2是miR-365的靶分子,miR-365通过E2F2 3'UTR上的结合位点抑制E2F2的蛋白表达。结论 miR-365 在人胃癌组织和小鼠胃癌模型中表达下调,并通过下游靶分子E2F2抑制胃癌细胞增生和肿瘤形成。  相似文献   

6.
白玉杰  Seetha SV  Vamla B  高庆生 《医学争鸣》2003,24(20):1845-1848
目的:应用酵母双杂交方法筛选BRCA2相互作用蛋白编码基因,验证其相互作用并研究其功能联系。方法:以BRCA2基因3′端片段构建酵母双杂交质粒,筛选正常人乳腺上皮细胞cDNA库,获得编码相互作用蛋白的基因,采用免疫共沉淀、哺乳细胞双杂交和荧光酶测定等方法进一步验证蛋白间相互作用和功能联系.结果:采用酵母双杂交系统筛选,获得了多个编码BRCA2相互作用蛋白的基因,其中包括已知的FHL2蛋白;免疫共沉淀和哺乳动物细胞双杂交试验显示BRCA2和FHL2在体内特异性结合,并证实FHL2在体内形成同源二聚体;转录活性分析发现BRCA2与FHL2有协同转录激活作用。结论:发现BRCA2与FHL2蛋白间相互作用和功能联系,为BRCA2功能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目的〖KG*2〗探讨HOST2 lncRNA靶向结合miR-211干预卵巢癌细胞转移的机制。 〖HTH〗方法〖KG*2〗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uantitative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RT-PCR)检测7种卵巢癌细胞系中HOST2 lncRNA及miR-211表达水平,选取其中差异表达最高卵巢癌细胞作为候选细胞系;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检测卵巢癌细胞中HOST2 lncRNA与miR-211间靶向相关性。将细胞分为转染无序HOST2 lncRNA及miR-211对照物的对照组、转染HOST2 lncRNA过表达载体的HOST2组、共转染HOST2 lncRNA与miR-211 mimic的(HOST2+miR-211)组。细胞划痕实验、Transwell小室实验及裸鼠腹腔移植瘤实验分别检测HOST2 lncRNA靶向miR-211对卵巢癌细胞体内外转移能力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卵巢癌细胞内转移相关蛋白的表达变化。 〖HTH〗结果〖KG*2〗HOST2 lncRNA在7种卵巢癌细胞中显著高表达,miR-211在7种卵巢癌细胞中显著低表达,二者表达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其中SKOV3细胞中HOST2 lncRNA及miR-211表达差异最高(P<0.01)。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显示野生型HOST2报告基因质粒共转染miR-211 mimic后SKOV3细胞内荧光素酶活性较对照组受到显著抑制;过表达HOST2 lncRNA促进细胞划痕愈合、体外侵袭和迁移及裸鼠体内腹腔移植瘤的转移,反之共转染miR-211 mimic后抑制过表达HOST2 lncRNA促进的细胞体内外的转移;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过表达HOST2 lncRNA显著提高细胞内SOX4、Snail1及N-cadherin蛋白表达,下调E-cadherin蛋白表达,反之共转染miR-211 mimic后逆转上述蛋白表达变化(P<0.01)。 〖HTH〗结论〖KG*2〗HOST2 lncRNA可能通过作为内源竞争RNA竞争性结合miR-211促进卵巢癌细胞体内外的转移。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根皮素(phloretin, PHL)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 LPS)导致的BV2小胶质细胞的氧化应激损伤的抑制作用及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 利用LPS建立BV2小胶质细胞的氧化应激损伤模型,对该模型予以不同浓度的PHL 预处理。利用MTS方法检测细胞活力。ELISA法检测氧化应激相关产物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的活性。双荧光素酶活性检验方法检测抗氧化响应元件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质粒(antioxidant reaction element luciferase reporter plasmid,ARE-LUC)报告基因转录活性。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磷酸化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 E2-related factor 2,Nrf2)和血红蛋白加氧酶-1(heme oxygenase-1,HO-1)蛋白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LPS处理后的BV2小胶质细胞活力显著降低,氧化应激产物NO和MDA水平明显升高,GSH含量和SOD活性明显下降,但Nrf2磷酸化水平、ARE-LUC报告基因转录活性和HO-1蛋白表达略有增高。与模型组比较,高剂量PHL(20 μmol/L)预处理明显改善了LPS导致的BV2小胶质细胞活力下降,降低NO和MDA的含量,增高GSH的含量和SOD的活性,且进一步增加了Nrf2的磷酸化水平,上调ARE-LUC的转录活性和HO-1蛋白的表达。结论 PHL可以显著抑制LPS导致的BV2小胶质细胞的氧化应激损伤,Nrf2/ARE通路可能是根皮素发挥抑制BV2小胶质细胞氧化应激损伤作用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肝细胞中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复制对分化抑制因子(inhibitor of differentiation,Id)家族表达的影响。方法:利用qRT-PCR、Western blot检测分析Id家族在HBV瞬时或稳定复制的肝癌细胞中表达水平的变化,并在HBV复制质粒PCH9-HBV1.1转染的正常肝细胞和HBV转基因小鼠肝组织细胞模型中进一步验证。将乙型肝炎病毒S蛋白(hepatitis B virus S protein,HBs)、乙型肝炎病毒核心蛋白(hepatitis B virus core protein,HBc)、乙型肝炎病毒DNA聚合酶(hep-atitis B virus DNA polymerase,HBp)、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hepatitis B virus X protein,HBx)的过表达质粒转染HepG2细胞,检测各组与载体对照组细胞中Id家族表达水平的变化,分析比较乙肝病毒编码的4种蛋白对Id家族的调控作用。利用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病毒各组分蛋白对Id蛋白启动子活性的影响。结果:瞬时转染HBV表达质粒的HepG2细胞较对照组细胞,Id1、Id3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降低(mRNA:t=3.952、3.189,P=0.017、0.033;蛋白:t=10.532、4.155,P=0.000、0.014);HepG2.2.15中Id1、Id3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较HepG2对照组均下降(mRNA:t=5.553、7.211,P=0.005、0.002;蛋白:t=4.193、3.849,P=0.014、0.018);HepAD38(Tet-)中Id1、Id3蛋白的表达量较 HepAD38(Tet+)组均降低(t=3.052、3.712,P=0.038、0.021)。同时,HBV的复制可以抑制LO2细胞及小鼠肝组织中Id1、Id3的表达(mRNA:t=14.564、3.281、3.489、3.495,P=0.000、0.030、0.025、0.025;蛋白:t=5.651、5.336、4.948、5.149,P=0.005、0.006、0.008、0.007)。转染HBV病毒各编码蛋白质粒的HepG2细胞中,HBc组Id1、Id3较载体对照组的mRNA表达水平降低最明显(77.7%、76.2%,F=9.945、37.528,t=6.481、10.915,P=0.000、0.000),Western blot结果显示HBx组Id1、Id3蛋白表达量下降最明显(86.2%、68.4%,F=38.225、7.159,t=12.550、5.295,P=0.000、0.001)。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结果表明,HBc组Id1、Id3启动子活性较对照组降幅最大(62.2%、56.3%,F=16.530、5.210,t=5.442、3.222,P=0.000、0.019)。结论:乙型肝炎病毒可以抑制肝组织、细胞中Id1及Id3的表达,其中HBc对Id1、Id3 mRNA的下调最明显,HBx则对Id1、Id3 蛋白水平上的抑制作用最明显。  相似文献   

10.
目的:构建HLH结构域缺失的DNA结合抑制因子(Id2)诱饵质粒,并检测其在AH109酵母中的表达及表达产物对酵母的有无毒性作用和对报告基因的有无转激活作用。方法:用重叠延伸PCR方法将Id2中的HLH结构域缺失,并插入到pGBKT7载体,构建BD:Id2-DBM-δHLH融合诱饵质粒,将构建成功的诱饵质粒转化AH109感受态酵母菌中,检测其是否具有自激活作用及对酵母的毒性作用,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其在酵母中表达的融合蛋白。结果:成功构建Id2的HLH缺失体,Id2的HLH缺失体在酵母中能够正确表达,对AH109酵母无毒性作用,对报告基因无自激活作用。结论:HLH结构域缺失型Id2蛋白适用于采用酵母双杂交系统筛选其相互作用蛋白。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研究E2F4对细胞周期素依赖性激酶2(CDK2)和细胞周期素A(CyclinA)在肝癌细胞系中的转录调控活性。方法扩增并克隆不同片段长度的CDK2和CyclinA启动子序列,E2F4表达质粒序列,转染肝癌细胞系(HepG2、QGY1007),双荧光报告系统检测荧光素酶表达活性,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肝癌细胞系中CDK2和CyclinA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双荧光报告系统、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显示,在肝癌细胞系中转染E2F4表达质粒组CDK2和CyclinA启动子活性明显低于未转染E2F4表达质粒组,CDK2和CyclinA mRNA的表达水平降低。结论E2F4在肝癌细胞系中可以抑制CDK2和CyclinA的转录活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构建大鼠Id2基因真核荧光表达载体,并观察外源性Id2基因C2C12细胞中的表达。方法:RT-PCR扩增出Id2全长cDNA,T4DNA连接酶将载体pGEM-T和Id2cDNA进行连接,构建克隆载体,经限制性内切酶EcoRI酶切pGEM-Id2克隆载体和pEGFP-C2真核表达载体,构建出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EGFP-C2-Id2,经酶切分析、PCR鉴定及DNA测序证实cDNA片段大小和序列的正确性;通过电穿孔转染法将外源性Id2基因导入C2C12成肌细胞中。分别于转染4、8、12、24、36、72h后通过荧光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整体情况,并计算转染效率。结果:经酶切分析和序列测定证实pEGFP-C2-Id2含大小正确的正向I(12cDNA片段,获得高转染率和高表达外源性Id2基因的C2C12细胞,转染8h时,转染效率约为(10.5±2.8)%;转染12h后,转染效率约为(20.9±3.1)%;转染24h后,转染效率最高,约为(60.8±3.2)%。结论:成功构建了同时携带有G418筛选位点和Id2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并获得高表达外源性Id2基因的C2C12细胞。  相似文献   

14.
Id2在SVZa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分化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DNA结合抑制物2(inhibitor of DNA binding2,Id2)在室管膜前下区(anteriorsubventricularzone,SVZa)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分化中的作用。方法体外分离培养P0昆明小鼠SVZa神经干细胞,正义Id2、反义Id2真核表达质粒转染SVZa神经干细胞,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在Id2作用下SVZa神经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的比例。采用Western blot检测不同浓度的骨形成蛋白2(bonemorphogenenticprotein2,BMP2)诱导下Id2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正义Id2真核表达质粒转染组,SVZa神经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的比例小于空白对照组,反义Id2真核表达质粒转染组,SVZa神经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的比例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随着BMP2浓度的增加,Id2的表达增加。结论Id2抑制体外培养的P0SVZa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方向分化,BMP2可以促进SVZa神经干细胞Id2的表达,它们共同参与调控SVZa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分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分化抑制因子(Id)基因家族在不同肿瘤细胞及健康人外周单个核细胞(PBMC)中的表达情况,为探讨尉基因与肿瘤生长的关系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提取血液病患者和健康人PBMC、人Burkitt’s B淋巴瘤细胞(Daudi)、人T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细胞(Jurkat)、人慢性髓性白血病细胞(K562)、人组织细胞性淋巴瘤细胞(U937)、人前列腺癌细胞(PC-3)、人胃癌细胞(SGC)、人肺癌细胞(SPC),人卵巢癌细胞(COC2)的细胞总RNA,根据Id2和Id3cDNA全长序列合成两对引物,运用RT-PCR方法,对以上细胞中Id2和Id3mRNA的表达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不同的尉基因在不同人肿瘤细胞中的表达具有一定差异性:Id2在健康人PBMC和各类肿瘤细胞中均呈普遍表达趋势;Id3在健康人淋巴细胞中未见表达或表达水平极弱,而在不同肿瘤细胞中的表达有差异.Id3在PC-3中的表达最高,K562中最低。不同的尉基因在同种细胞中的表达的差异性也较大,Id2mRNA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Id3mRNA的表达水平。Id2、Id3mRNA在血液病患者PBMC中均有不同程度的的表达。结论:不同的纪基因在不同的肿瘤细胞中有不同的表达水平,Id3的异常表达在肿瘤细胞增殖及肿瘤的发生中可能发挥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三碘甲状腺氨酸(triiodothyronine,T3)对大鼠室管膜前下区(anterior subventrieular zone,SVZa)神经下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分化为少突胶质细胞的影响及转录因子Id2的表达变化.方法 离体培养新生大鼠SVZa来源的NSCs,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技术观察加入T3后对NSCs分化细胞种类、比例的影响,以及不同分化时间Id2表达的变化情况.结果 在正常自然培养的未分化NSCs中ld2表达较强,分化2h和12h时表达较弱,随后逐渐增强.加入T3后,细胞分化加速,Id2表达较对照组高(P<0.05),但此时少突胶质细胞数甚增多,而星形胶质细胞数量减少.结论 T3可能通过增加Id2的表达从而促进体外培养的SVZa NSCs向少突胶质细胞分化,而抑制其向星形胶质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