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变化及辛伐他汀对其的影响。方法 选择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48例。给予辛伐他汀每晚40mg口服,共6个月。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患、者治疗前后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的变化以及血脂水平、丙氨酸转换酶(ALT)、肌酸激酶(CK)的变化和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 全部患者治疗前共有127个斑块,治疗后74个斑块,斑块消失率41%,其余未消失的斑块面积均有明显缩小(P〈0.01);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明显缩小(P〈0.01),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C)明显下降(P〈0.01),高密度脂蛋白(HDL—C)升高(P〈0.05),ALT、CK无变化(P〉0.05),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经辛伐他汀治疗后明显缩小。 相似文献
2.
杨淑娟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8(1)
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是全身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窗口,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笔者观察了彩色多普勒超声下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情况,现将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的关系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相关性。方法对55例脑梗死病人进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其斑块的部位、性质以及粥样硬化斑块的回声强度、部位、数目等。结果脑梗死病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为85.5%;斑块的好发部位为颈总动脉分叉处、颈总动脉主干;复发性脑梗死病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达100.0%;脑梗死病人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多为不稳定性斑块。结论脑梗死的发生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密切相关,不稳定性斑块是引起脑梗死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4.
张斌王影王宝春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6):663-665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超声表现及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选取92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病例组,选取60例因其他类型疾病就医的非脑梗死患者作为对照组,2组均接受颈部动脉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比2组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斑块检出数量及性质、颈动脉相关血流参数。结果病例组的斑块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左侧、右侧颈动脉IMT测定值均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病例组的低回声斑块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强回声斑块检出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病例组颈动脉PSV、EDV测定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RI、PI测定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脑梗死患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超声检查对于评估颈动脉斑块硬化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6.
《辽宁中医杂志》2017,(9):1920-1921
目的:探讨脑心通胶囊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CRP及Hcy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伴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脑心通组,脑心通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脑心通胶囊,疗程3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CRP和Hcy的变化。结果:脑心通组及对照组治疗前斑块大小和IMT无明显差别,治疗后都有明显降低,治疗后脑心通组斑块大小和IMT明显小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前CRP和Hcy的水平无明显差别,治疗后CRP和Hcy均较治疗前下降,治疗后脑心通组CRP和Hcy均低于对照组。结论:脑心通可能通过抗炎症作用,延缓颈动脉粥样斑块的进展。 相似文献
7.
颈动脉粥样硬化是全身性动脉硬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研究证明颈动脉粥样硬化是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因此,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本研究通过对脑梗死患者颈部血管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研究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颈脉康配方颗粒治疗糖尿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10例糖尿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70例,C组仅常规西医治疗,A组在C组基础上给予颈脉康配方颗粒口服,B组在C组基础上给予辛伐他汀滴丸口服,疗程均为3个月。结果 A组总有效率均优于B、C组(P〈0.05)。A组治疗后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后FBG、HbA1c、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后全血黏度低切、红细胞聚集指数优于B组(P〈0.05)。彩色多普勒超声示A组治疗后降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Crouse斑块积分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脉康配方颗粒治疗糖尿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CI)伴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88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4例。两组均予以他汀类药物联合阿司匹林,实验组加用脑心通胶囊。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实验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LDL-C、TG、CHo低于对照组(P<0.05),HDL-C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IMT薄于对照组(P<0.05),斑块面积、斑块数量小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不稳定斑块率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血清Hcy、hs-CR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CI伴颈动脉粥样硬化可调节血脂,改善颈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指标,降低血清Hcy、hs-CRP水平,提高疗效,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经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检查来分析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选择颈动脉粥样硬化并脑梗死患者78例,设为观察组;另选78例颈动脉粥样硬化但未伴有脑梗死患者,设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经MRI诊断检查确诊,并行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检查,检查部位包括: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nteima-media thickness,IMT)、颈动脉管腔狭窄情况、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等。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IMT明显增厚(P<0.05),颈动脉管腔狭窄及不稳定型斑块较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检查,具有无创及可重复性等优点,且费用低,可作为脑梗死的早期诊断依据,在临床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观察比较刺络结合针刺、针刺、药物3种疗法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干预作用,初步探讨其作用机理,为脑梗死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脑梗死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105例,随机分为刺络结合针刺治疗组(A组)、针刺组(B组)、药物组(C组),每组35例。A组采用大椎、耳尖穴刺络放血配合针刺(取穴为百会、风池、风府、曲池、合谷、内关、足三里、三阴交、太冲、太溪穴);B组采用单纯针刺,治疗取穴同A组的针刺取穴;C组采用辛伐他汀片20mg,晚间顿服。每组均以1个月为1个疗程1,年治疗2个疗程,疗程间隔4~6个月。观察颈动脉彩超、神经功能缺损等指标治疗的变化及脑梗死1年复发率。结果:①3组在每个疗程治疗前后,组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②3组脑梗死1年复发率经检验,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①刺络结合针刺、针刺、药物3种疗法,均能不同程度的改善颈动脉粥样硬化和神经功能缺损。②刺络结合针刺对各项临床观察指标的影响更加突出,提示有更好的干预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15)
目的探讨彩色超声检查动脉粥样硬化对于脑梗死患者临床预测的价值。方法选取经MRI证实的脑梗死患者93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来院经检查非脑梗死者9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观察2组颈动脉彩超检查结果,并分析其对脑梗死的预测价值。结果观察组经彩超检查颈动脉各项血流参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内膜-中层厚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血管狭窄程度较对照组严重(P均0.05),左右颈动脉不同区域的粥样斑块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的发生、发展有紧密关系,彩色超声检查不仅能够准确检查出颈动脉粥样斑块,同时可以对颈动脉管腔及管壁等情况进行有效的提示,对脑梗死患者病情的预测及诊断具有良好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心血管事件之间存在着较为紧密的联系,其病变的出现与主动脉粥样硬化大约同时进行,而往往早于冠状动脉,是预测冠心病的独立因素。研究表明心血管危险因素导致了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增厚,超声检测到的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脉造影所示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明显相关。自2006年1月-2008年7月,通过颈动脉彩色多普勒检查和有关指标的测定,探讨IMT与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纤维蛋白原(FIB)、血尿酸(UA)及脉压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第一杀手。脑梗死是临床上最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之一,随着人们饮食结构的变化及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脑梗死患者人数在逐年增加。动脉粥样硬化(AS)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病理学基础。AS最常涉及的部位有:主动脉、冠状动脉、颈动脉、脑动脉、肾动脉及下肢动脉,而主动脉、下肢动脉粥样硬化不广泛,颈动脉粥样硬化广泛且表浅.易被体表超声检测,是超声检测动脉粥样硬化最常采用的部位。颈动脉超声(CU)检测可作为观察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窗口及其消长的检测指标。本研究就是应用高频超声显像技术观察临床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和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 相似文献
16.
血清Hcy水平与脑梗死急性期、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脑梗死急性期、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关系。方法收集160例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40例健康对照者(对照组)的血液标本,测定血清Hcy,并对脑梗死患者做颈动脉彩色超声检查,比较脑梗死组与对照组、脑梗死组有无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者血清Hcy水平变化。结果脑梗死组和对照组血清Hcy水平升高分别有96例和5例,血清Hcy水平分别为(17.87±7.31)μmol/L和(12.05±3.33)μmol/L,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脑梗死组中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患者Hcy水平明显高于无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者(P<0.05)。结论高Hcy血症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进一步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超声表现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 对3 536例行颈动脉高频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进行分析.结果 1 359例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硬化发生率(84.9%)和斑块发生率(63.6%)均比非脑梗死者高(P〈0.05),其中不同类型斑块发生率从高到低依次为:硬斑(54.8%)、软斑(21.1%)、纤维斑(16.1%)和溃疡斑(8.0%).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与脑梗死有密切的联系.高频率彩色多普勒超声可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判断内膜病变情况,斑块形成部位和形态类型及颈动脉狭窄程度,对脑梗死发生的预测及临床早期干预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应用高频超声对150例脑梗死患者和100名健康者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测量颈动脉内径、内-中膜厚度,有无斑块,斑块分布部位、大小及内部回声特点,观测颈动脉内部及血流情况、收缩期血流峰值速度(PSV)、血流阻力指数(RI)、S/D值,并将脑梗死患者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与脑部CT或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结果比较。结果脑梗死组与对照组颈动脉粥样硬化阳性率(尤其是软斑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部位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特别是软斑)的侧向符合率高。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动脉粥样硬化作为一种全身性疾病,可导致许多重要器官尤其是心、脑、肾等器官结构和功能的改变,最终可导致冠心病、脑卒中等心脑血管严重疾病。颈动脉是动脉粥样硬化早期好发部位之一,且动脉粥样硬化在青少年即可有发生。实验和临床研究证实,及早发现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并采取治疗,可减缓甚至逆转其发生和发展,从而减少对器官和功能的损害。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心脑血管的关系及治疗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