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分析肝癌患者行肝部分切除术后发生感染的临床特点,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5年3月在肝胆外科治疗的200例肝癌患者行肝部分切除术后进行研究,对可能造成患者术后感染及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数据采用SPSS 14.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肝癌患者术后感染26例,感染率为13.00%;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史、血清白蛋白、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手术时间、引流管放置时间是肝癌切除术后发生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肝癌患者行肝部分切除术后发生感染的影响因素多,术前应对肝功能进行调整、术中减少手术时间,手术后应对患者进行抗菌治疗,以减少患者术后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探讨肝癌患者肝部分切除术后感染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6年6月医院收治的262例行肝部分切除术的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患者术后感染发生情况分为感染患者73例与未感染患者189例,对比感染与未感染患者的临床基础资料、术前各项指标的检查结果和相关手术指标等情况,分析引发患者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有73例患者发生术后感染,感染率为27.86%;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白蛋白水平、术前是否合并糖尿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术后是否发生胆瘘、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均是患者发生感染的相关因素(P<0.05)。结论对于行肝部分切除术的肝癌患者,在临床治疗过程中有效控制患者的白蛋白水平、改善患者的糖尿病情况、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降低术后胆瘘发生率、缩短留置引流管的时间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感染发生情况,预防危险因素的发生以降低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探讨肝癌患者肝部分切除术后感染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6年6月医院收治的262例行肝部分切除术的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患者术后感染发生情况分为感染患者73例与未感染患者189例,对比感染与未感染患者的临床基础资料、术前各项指标的检查结果和相关手术指标等情况,分析引发患者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有73例患者发生术后感染,感染率为27.86%;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白蛋白水平、术前是否合并糖尿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术后是否发生胆瘘、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均是患者发生感染的相关因素(P<0.05)。结论对于行肝部分切除术的肝癌患者,在临床治疗过程中有效控制患者的白蛋白水平、改善患者的糖尿病情况、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降低术后胆瘘发生率、缩短留置引流管的时间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感染发生情况,预防危险因素的发生以降低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肝癌患者行Glission蒂横断式肝切除术的应用以及术后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并制定相应的感染预防措施,以降低肝癌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方法选择2010年6月-2012年6月收治的肝癌患者54例,采用Glission蒂横断式肝切除术进行治疗,观察患者手术结果及术后医院感染率,采用SPSS 19.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54例患者均成功实施Glission蒂横断式肝切除术,手术时间(165.70±31.50)min,手术出血量(345±50)ml,术后发生医院感染9例,感染率为16.67%;其中发生呼吸道感染4例占44.44%、切口感染4例占44.44%、其他感染部位1例占11.12%;年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为术后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 Glission蒂横断式肝切除术操作简单、术中出血少、能减少经门静脉的肝内转移、提高肝癌患者手术安全性;但是在术后需要重视对医院感染的预防,将术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降至最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肝癌患者肝脏部分切除术后感染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6月医院收治的400例行部分肝脏切除术的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术后是否发生感染分为感染组98例和未感染组302例;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基本资料,术前检查结果及手术过程指标。结果与未感染组相比,感染组患者中年龄≥60岁、合并糖尿病、白蛋白含量<35g/L的概率高于对照组(P<0.05);感染组患者的手术时间≥300min、术中出血量≥400mL、引流管放置时间≥7d的构成比高于未感染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术前糖尿病史、低白蛋白水平、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引流管放置时间能够影响肝癌患者肝脏部分切除术后并发感染(P<0.05)。结论肝癌患者部分肝脏切除术后并发感染的相关因素较多,对影响因素给予相应的预防措施,对减少术后感染的发生,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许龙 《现代养生》2014,(24):37-38
目的:探讨患者肝血管瘤切除术后并发症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2010年1月到2014年4月行肝血管瘤切除术治疗的83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对临床基本资料、围手术期、术后并发症等采用单因素logistic分析,对有意义的指标再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危险因素。结果:83例肝血管瘤患者中19例术后发生了并发症,发生率为20.48%(17/83),主要为胆漏6例,肺部感染8例,断面出血2例、切口感染1例、胸腔积液1例。多因素变量筛选后发现肝切除量、失血量和输血量是肝血管瘤术后并发症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根据肝血管瘤切除术后并发症及危险因素,严格制定手术适应证,减少术中出血以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肝癌患者肝切除术后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9年1月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170例行肝切除术治疗的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是否发生术后感染分为感染组(28例)以及未感染组(142例)。分析感染组患者病原菌分布,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影响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170例肝癌患者行肝切除术后并发感染的28例,感染率为16.47%,以肺部感染为主11例占39.29%,其次为腹腔感染7例占25.00%、手术切口感染6例占21.43%以及泌尿系统感染4例占14.29%。感染组共分离出菌株53株,其中革兰阴性菌29株占54.72%,以大肠埃希菌为主,革兰阳性菌18株占33.96%,以肺炎链球菌为主,其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真菌6株占11.32%,以白假丝酵母为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大、合并糖尿病、血清白蛋白低以及手术时间长、引流管放置时间和住院时间长为肝癌患者肝切除术后并发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肝癌患者肝切除术后医院感染发生率较高且影响因素较多,可针对其病原菌分布应用抗生素,并对独立危险因素进行控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肝部分切除患者术后感染的影响因素,为预防肝切除术后感染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2006年12月-2011年12月202例诊断为肝癌行肝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病例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比较两组相关临床资料,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使用logistic逐步同归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筛选影响术后感染的关键性变量.结果 肝部分切除术后有28例感染,感染率为13.9%;统计分析显示,患者的年龄(x2 =5.74,P<0.05)、手术时间(x2=7.54,P<0.01)、失血量(x2=4.26,P<0.05)、有无输血(x2=8.24,P<0.01),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患者的性别、肿瘤有无转移、肝炎病毒感染情况、肝脏实质病变、肝组织切除的重量、肿瘤大小、重复手术切除在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肝切除术后感染的发生无显著性影响;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的年龄、手术时间、失血量、有输血是肝部分切除术后感染的关键危险因素.结论 年龄≥60岁、手术时间≥5h、失血量≥2000 ml、有输血是肝部分切除术后感染并发症的关键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胆囊切除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有效的预防策略,以降低医院感染率。方法选取医院2015年1月-2016年3月行胆囊切除术的住院患者200例,观察患者的各项自身指标和手术相关指标,统计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率,并对术后感染患者进行病原学检测,分析导致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探讨可行的预防措施。结果 200例胆囊切除术患者中13例术后发生感染,感染率6.50%;病原学检测结果显示,在感染患者分泌物中共培养出病原菌46株,其中革兰阳性菌16株,革兰阴性菌27株,真菌3株,分别占34.78%、58.70%及6.52%;患者的年龄、性别等各项自身指标及术中出血量、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时间等因素与是否发生术后感染无明显相关性,但手术时间>90min、开腹手术、急诊手术、术中进行胆总管探查和发生胆囊破裂为术后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手术时间、手术方式、手术时机及手术中进行胆总管探查和发生胆囊破裂均为患者术后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胆囊切除患者发生术后感染的因素主要为手术时间过长、开腹手术、急诊手术、术中进行胆总管探查和发生胆囊破裂,患者自身因素对感染的发生影响较小,临床上可在术中针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预防,降低医院感染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肝癌患者肝部分切除术后腹腔感染的病原菌特点,并分析影响术后腹腔感染的危险因素及评价其早期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2016年1月-2021年12月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106例诊断为肝癌行肝部分切除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是否并发腹腔感染分为感染组20例、非感染组86例。详细记录患者信息及术前实验室指标,感染组患者分析病原菌分布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肝部分切除术后腹腔感染发生的因素,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其预测价值。结果 20例感染患者样本共检出35株病原菌;革兰阴性菌21株,占60.00%,革兰阳性菌12株,占34.29%,真菌2株,占5.71%。感染组年龄≥60岁及合并糖尿病比例高于非感染组(P<0.05)。感染组术前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低于非感染组(P<0.05),术前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C-反应蛋白水平(CRP)高于非感染组(P<0.05)。感染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量及引流时间均高于非感染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肝癌切除术后腹腔感染患者的病原学、耐药性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在医院接受治疗的肝癌患者420例,统计肝癌切除术后患者的腹腔感染发生率,分析腹腔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布、耐药性及腹腔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 420例肝癌患者中共有50例在术后出现腹腔感染,腹腔感染发生率为11.90%。50例腹腔感染患者的腹腔引流液共培养出84株菌株,其中革兰阴性菌50株,革兰阳性菌28株,真菌6株。主要革兰阳性菌对利奈唑胺、万古霉素和氯霉素耐药性较弱。主要革兰阴性菌大肠埃希菌对阿米卡星、亚胺培南的耐药性较弱。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年龄≥60岁、合并糖尿病、手术时间≥300 min、白蛋白<35 g/L均是肝癌切除术后腹腔感染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肝癌切除术后腹腔感染的病原菌对部分抗菌药物有较强的耐药性,临床上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用药,同时应根据肝癌切除术后腹腔感染的影响因素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以降低术后腹腔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急诊肝切除术治疗肝癌自发性破裂的适应证和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肝癌自发性破裂患者行急诊肝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急诊肝切除术12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5%(3/12).术后均行TAE等综合治疗,1、3 a生存率分别为75%、41.67%.结论 术前综合评估,适当从严掌握手术适应证及完善的围手术期处理是行急诊肝切除术获得成功的重要依据,急诊左半肝肝切除术或左肝外叶切除术治疗肝癌自发性破裂可能获得良好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医院胃癌患者行胃大部切除术后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为术后感染的预防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2007年1月-2011年10月普外科行胃大部切除术的胃癌患者临床资料190例,单因素分析其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190例行胃大部切除术的胃癌患者共发生感染32例,感染率为16.8%;术后感染以手术切口感染为主,占40.6%,其次为腹腔、呼吸道和肠道感染,分别占25.0%、21.9%和12.5%;单因素x2检验显示,年龄>60岁、手术时间>100 min,肿瘤临床分期差、术中输血、白细胞计数<2×109/L是胃癌患者胃大部切除术后感染的高危因素(P<0.05),而与患者的性别和手术方式无显著相关性.结论 胃癌患者胃大部切除术后以手术切口感染为主,其次为腹腔和呼吸道感染,年龄、手术时间、临床分期、术中输血、白细胞计数是胃癌患者胃大部切除术后感染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4.
徐支农  姚纯 《工企医刊》2007,20(2):31-31
目的:探讨不阻断肝血液状态下的肝癌切除术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近年来采用不阻断肝脏血运状态下的肝癌肝切除术20例患者,就患者的肝病背景,癌灶资料手术情况和治疗效果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1)本组行不规则肝切除10例,肝叶切除5例,肝段切除2例,左半肝切除3例.(2)行肝癌切除手术时间3小时~6小时,术中输血少.(3)本组均未发生手术并发症及手术死亡和住院死亡.结论:(1)完整血运状态下可行对肝癌的切除.(2)手术时间短,失血少.(3)避免手术对肝脏的损害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该方法是一种简便、有效的肝外科技术.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肝叶切除术患者术后感染病原菌与耐药情况和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6年12月于医院行肝叶切除术患者258例的临床资料,统计患者术后感染、病原菌及药敏情况,统计患者的术前身体状况及医疗因素,归纳肝叶切除术患者术后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降低肝叶切除术后感染的措施。结果 258例肝叶切除患者术后发生感染28例,感染率10.85%,感染部位以呼吸道和膈下为主,共培养分离病原菌39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9株占48.72%,革兰阳性菌12株占30.77%,真菌8株占20.51%;主要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较敏感,而头孢氨苄、头孢拉定耐药率均50%;主要革兰阴性菌对阿莫西林、头孢曲松、氨苄西林耐药率均50%,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较敏感;原发疾病(肝癌、胆道肿瘤、肝外伤)、伴慢性疾病、住院时间、营养不良是肝叶切除术患者术后感染的相关因素(P0.05)。结论肝叶切除术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率较高,充分做好患者术后管路管理、营养指导及抗菌药物应用,尽可能降低患者术后感染率,提升患者治疗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总结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时急诊行肝切除术治疗的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18例急诊行肝切除术治疗的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18例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的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手术死亡.16例获得随访,生存时间10~58个月.1、3年生存率分别为75%、50%.结论 在经过临床选择的病例中,急诊肝部分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是安全可行的,疗效显著,如患者的病情允许可作为首选.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原发性肝癌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的病原菌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2月于医院行手术治疗的15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术后发生感染的相关因素及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和药敏结果。结果原发性肝癌术后感染33例,感染率22.00%,共培养分离88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53株占60.23%,以大肠埃希菌为主;革兰阳性菌33株占37.50%,以肠球菌为主;真菌2株占2.27%;革兰阴性菌对头孢唑林、头孢曲松、氨苄西林等抗菌药物耐药性较高,部分可达100%,而对头孢唑肟、亚胺培南、哌拉西林舒巴坦及头孢哌酮/舒巴坦等较敏感;革兰阳性菌对氨苄西林、克林霉素等普遍耐药,但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福平等仍然较敏感;年龄、肝功能不全、手术时间、失血量、输血因素、术中损伤左右肝管及术后行T管引流是原发性肝癌患者发生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原发性肝癌患者术后发生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致病菌为主,应选用头孢唑肟、亚胺培南、哌拉西林舒巴坦及头孢哌酮/舒巴坦等敏感药物,并依据引起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适当防范。  相似文献   

18.
张志明 《中国保健营养》2013,(11):6180-6181
目的:分析腹腔镜肝切除术在治疗肝癌中的临床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自2012---2013年收治的11例肝癌患者,对其行腹腔镜肝切除术。观察其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有无中转开腹手术、有无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术后随访是否出现肝内复发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全部肿瘤完整切除,包膜完整,无破裂,成功率为100%;11例患者均未出现并发症;11例患者均无中转开腹手术;手术时间为90-320min,平均210.9±71.9min;手术出血为50-1000ml,平均443.6±330.5ml;患者术后住院时间为6-9d,平均住院6.4d;经过术后随访发现所有患者术后恢复顺利。结论选择适当病例按肿瘤治疗原则进行腹腔镜肝癌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随着腹腔镜技术及专用器械的不断发展,腹腔镜肝癌切除术不仅将成为肝癌治疗的新途径,还将成为肝癌治疗的主流。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经皮肝穿刺胆道硬镜碎石取石术(PTCSL)与开腹肝切除术治疗左肝内胆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期间来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120例左肝内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PTCSL的60例患者设为观察组,行传统开腹肝切除术的6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围手术期指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经皮肝穿刺胆道硬镜碎石取石术治疗左肝内胆管结石较之传统开腹肝切除术,可有效降低术中出血量,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是一种安全、实用的术式。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阑尾手术后感染发生率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选择2014年3月至2017年2月在我院接受阑尾手术治疗的患者18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由同一组医护人员进行治疗与护理。统计在我院阑尾手术后感染的发生率,并针对患者的具体状况探讨感染相关危险因素。结果:180例患者中,总共有10例患者发生术后感染,感染率为5.56%;通过对发生术后感染与非发生术后感染的两组患者进行临床分析后发现,患病时间、切口类型、手术方式、手术时间四项指标属于术后感染相关危险因素。结论:目前临床中阑尾手术后感染的发生率并不高,患病时间、切口类型、手术方式、手术时间是导致术后感染的主要因素,临床中对于高危险因素患者应当给予重视,做好感染预防措施,提高临床治疗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