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腹泻病是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儿童腹泻病是由多种病原、多种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消化道疾病,是导致全球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第二大原因。轮状病毒(HRV)、人类星状病毒(HAst V)、人杯状病毒(Hu CV)、肠道腺病毒(EAd V)是引起腹泻的主要病原体。本研究收集2011—2014年河南地区5岁以下腹泻患儿的粪便标本,分析婴幼儿病毒性腹泻感染状况、流行特点及轮状病毒血清型基因分型,为本地区病毒性腹  相似文献   

2.
儿童腹泻病诊断治疗原则的专家共识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一、概述 腹泻病为多种病原、多种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一组疾病,是儿童患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也是营养不良的重要原因.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除中国外,全世界每年有10亿人患腹泻,其中5亿发生在发展中国家.我国卫生部疾病控制司(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的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每年有8.36亿人次患腹泻,其中5岁以下儿童占3亿人次,腹泻病年发病率约为0.7次/人,5岁以下儿童的年发病率平均为1.9次/人.WHO于1978年制订全球性腹泻病控制规划,1980年正式实施,1991年推出第1版<腹泻病诊断治疗指南>.  相似文献   

3.
腹泻是一组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儿科常见病。由于我国卫生事业的发展 ,人们健康水平的提高 ,本病的病死率已明显下降。但是 ,重症患儿或治疗不当仍可造成机体多种机能的严重损伤 ,甚至危及生命。世界卫生组织已将腹泻病列为世界性保健问题。1 小儿腹泻病病因学方面的探讨病毒性腹泻常由人类轮状病毒、Norwalk病毒、肠腺病毒、星状病毒、杯状病毒、冠状病毒等引起。据统计 ,急性腹泻由轮状病毒所致者占 45 % ,在秋冬季可高达 80 %。有研究表明 ,星状病毒是仅次于轮状病毒引起小儿腹泻的另一常见原因…  相似文献   

4.
急性腹泻病的病理机制与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腹泻病(diarrhoea disease)是由多种病原、多种因素引起的以腹泻为主要表现的一组疾病。急性腹泻导致脱水,而持续腹泻引起营养不良,所以腹泻是5岁以下儿童发病,营养不良和死亡的主要原因。在世界范围内5岁以下儿童腹泻发病数为13亿例次/年,而死亡例数虽逐渐下降,但仍达160万/年。据2002年统计,在发展中国家造成5岁以下儿童死亡原因中,腹泻居第2位(15%),仅次于急性呼吸道感染(18%)。腹泻也是我国小儿最常见疾病之一。  相似文献   

5.
轮状病毒疫苗预防效果及安全性的系统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轮状病毒(rotavirus,RV)引起的病毒性胃肠炎,是导致婴儿感染性腹泻的常见病原,其所致的死亡数超过其他病原。在中~低收入国家,RV每天导致约1600~2400名儿童死亡(每年600000-870000例死亡),在5岁以下儿童死亡原因中占6%。据估计世界范围内腹泻病死亡中RV占20%~25%。改善公共卫生条件并不能减少RV感染131,因此,无论在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轮状病毒肠炎发病率均较高。  相似文献   

6.
口服补液疗法的历史与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腹泻病是由多种病原、多种因素引起的以腹泻为主要症状的一组疾病.急性腹泻导致脱水,而持续腹泻引起营养不良,所以腹泻是5岁以下儿童发病、营养不良和死亡的主要原因.而口服补液疗法大大降低了儿童急性腹泻病死率,拯救了发展中国家数以百万计腹泻患儿的生命.现就口服补液疗法的历史与现状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小儿病毒性腹泻病原谱及临床特点。方法 采集400例2016年1至12月吉林省儿童医学中心(长春市儿童医院)住院疑似病毒性腹泻患儿粪便标本,约5 mL,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轮状病毒抗原和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轮状病毒(HRV)、杯状病毒(HUCV)、肠道腺病毒(HADV)和人星状病毒(HAstaV)核酸及基因型,同时收集患儿临床资料。结果 粪便标本HRV、HuCV、EAdV和HAstV总阳性检出率为59%(236例);4种病毒的阳性检出情况分别为178例(75.42%)、68例(28.81%)、12例(5.08%)和5例(2.12%),其中双重混合感染占27例(11.42%);未知病原占164例(41%)。轮状病毒G6(93.63%,147例)、P3(91.08%)和G6[P3](90.45%)组合为2016年流行优势型,未能分型11.79%。杯状病毒中92.65%为诺如病毒,其中98.41%为GⅡ型。住院病毒性腹泻193例年龄≤24月龄;发病高峰年龄段不同病原不同。发病高峰季为1~3月份和12月份。主要临床表现有腹泻、呕吐和发热等。结论 对于小儿病毒性腹泻,确定未知病原种类,完善病原谱非常必要。病毒性腹泻常伴发肠道外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8.
轮状病毒是5岁以下儿童重症腹泻的首要病原,每个5岁以下儿童均会感染,轮状病毒疫苗是预防轮状病毒腹泻的最有效手段.我国轮状病毒腹泻的疾病负担具有发病率低、检出率高、死亡率低但死亡例数高、经济负担沉重的特点.目前我国轮状病毒监测网络对轮状病毒的疾病负担、毒株监测及疫苗的评价效果较好,但对于轮状病毒死亡估计的本土数据利用不足...  相似文献   

9.
门诊儿童秋季腹泻病的轮状病毒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儿科轮状病毒腹泻病进行秋季实时监测,减少门诊抗生素滥用,提高门诊小儿病毒性腹泻病的鉴别能力.方法 选择2006年9-11月本院儿科门诊腹泻儿童75例,分别留取新鲜粪便标本,送临床体液室进行粪便常规显微镜检查有形成分,潜血检查采用金标法试条目测.轮状病毒试条采用免疫层析金标法目测.结果 儿童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发病率为34.7%.9、10和11月份监测结果 分别为32.0%、28.0%和44%.结论 轮状病毒金标试条快速检测为儿科感染性腹泻病因早期甑别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0.
小儿腹泻或称腹泻病,是一组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儿科常见病。6个月~2岁婴幼儿发病率高,是造成小儿营养不良,生长发育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主要病原菌为轮状病毒。秋冬季节(10~12月)是发病高峰。常致婴幼儿腹泻流行。近年来笔者采取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婴幼儿腹泻79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2745例腹泻儿童轮状病毒感染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轮状病毒(Rotavirus)是引起儿童腹泻的主要病原体,几乎所有儿童在5岁前都感染过轮状病毒[1]。为了解乌鲁木齐地区腹泻儿童轮状病毒感染情况,更好地监测和防治轮状病毒腹泻,本研究对2006年在乌鲁木齐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童医院)就诊的  相似文献   

12.
轮状病毒肠炎的病原学调查和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轮状病毒肠炎在郑州地区四季流行情况,我们于1983年12月至1984年11月以我院儿科门诊三岁以下腹泻患儿463例之大便标本进行轮状病毒抗原检测,并对50例健康儿童作了对照检查。现将检查结果报告如下:实验对象、方法与结果全年共送三岁以下腹泻患儿大便标本463份,用 ELISA 法检测轮状病毒抗原,其中检测阳性者为183例,检出率为39.5%,同时对其中100例作了轮状病毒 RNA 电泳分析,二者符合率为75%。(一)轮状病毒肠炎全年各月份检出率比较表:  相似文献   

13.
急性病毒性胃肠炎可由多种病毒引起,但其中最常见的是轮状病毒和Norwalk样病毒。前者是婴幼儿急性腹泻的主要病因,后者则是大龄儿童和成人流行性病毒性胃肠炎的主要病因。Norwalk样病毒的一个重要流行病学特点是常引起爆发性流行,主要是通过污染的水源、食物和人-人传播。在临床上表现为中度腹泻。诊断主要依靠用免疫方法测定粪便中的病毒颗粒及检测血清抗体。防止水源和食物被粪便污染是预防本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星状病毒感染性腹泻32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儿童星状病毒(AstV)感染性腹泻的特点。方法 对350例住院腹泻患儿入院后24h内粪便标本行大便常规检查,应用酶免疫法(EIA)分别检测AstV及轮状病毒(RV)抗原,并行电解质、血气分析、肝功能检查,并对其临床表现进行分析。结果本组资料Astv感染率为8.3%,1岁内婴幼儿是AstV主要易感人群。AstV感染的主要症状为腹泻,大便为水样便,伴发热、呕吐、腹痛、食欲减退等,较RV等症状轻微。结论对于婴幼儿腹泻患儿应注意检测AstV,有助于明确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15.
α-2b干扰素加中药灌肠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46例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腹泻病是儿童秋冬季节的常见病 ,多见于 4个月~ 3岁婴幼儿 ,病原多为轮状病毒。以往常规予单纯液体疗法 ,效果不佳 ,部分患儿病程迁延易引起电解质紊乱 ,甚至威胁生命。近年来我们用α 2b干扰素加中药石榴皮灌肠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 ,取得显著疗效 ,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病例选择  2 0 0 0年 10月~ 2 0 0 2年 12月住我院的腹泻患儿 ,其中 4 6例为治疗组 ,年龄 4个月~ 3岁 ;男 2 5例 ,女2 1例。大便 5~ 2 1次 /d ,水样或蛋花汤样 ,无脓血 ;粪轮状病毒抗原检测 (ELISA)均阳性。其中轻度脱水 2 6例 ,中度脱水12例 ,重度脱水…  相似文献   

16.
上海地区儿童腹泻病轮状病毒感染的研究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7  
目的 了解上海地区腹泻儿童中轮状病毒感染的情况。方法 收集复旦大学儿科医院1 999年 1 1月至 2 0 0 1年 1 2月住院的腹泻病儿童粪便标本 1 2 30份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检测轮状病毒。结果  1 2 30份粪便标本中 ,493份检测到A组轮状病毒RNA基因组 ,阳性检出率为 40 1 % ,未发现B组及C组轮状病毒。其中RNA长型有397份 ( 80 5 % ) ,短型有 5 5份 ( 1 1 2 % ) ,混合型有 1 8份 ( 3 7% ) ,RNA部分降解未能分型有 2 3份( 4 7% )。对 471份有明确编号的轮状病毒阳性标本来源的患儿分析显示 ,平均发病年龄 1 4 2个月 ,社区感染 32 0例 ( 67 9% ) ,院内感染 1 5 1例 ( 32 1 % ) ,5岁以下儿童占 464例 ( 98 7% ) ,3个月至2岁儿童 369例 ( 78 3% )。 3年冬季 1 1月份与 1 2月份轮状病毒阳性检出率均达到 5 0 %以上。结论 A组轮状病毒是上海地区 5岁以下住院儿童腹泻病的主要病原 ,3月龄至 2岁婴幼儿是轮状病毒的易感人群 ,以冬季 1 1月份至 1 2月份为流行高峰 ,基因组以长型为主。  相似文献   

17.
<正>腹泻病是由多种病原、多种因素引起的以腹泻为主要症状的一组疾病。急性腹泻主要引起脱水,而迁延性腹泻(persistent diarrhea,PD)还可导致消化吸收障碍、营养不良、生长发育落后及免疫功能低下、反复感染等,对儿童的身体健康和生长发育造成严重影响。目前腹泻病仍然是5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苏州地区 5岁以下儿童轮状病毒腹泻的临床、分子流行病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  对 2 0 0 1年 9月— 2 0 0 3年 6月在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就诊的 5岁以下腹泻患儿进行调查 ,收集粪便标本 ,检测轮状病毒 ,对阳性标本用ELISA、PCR法进行G、P分型 ;同时填写调查表 ,分析流行特征。资料用SPSS 10 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结果  调查 9412例患儿 ,收集标本 2 0 48份 ,检测标本 13 41份 ,轮状病毒阳性 5 16份 ,阳性率 3 8 48% ;血清分型发现 ,G型以G3 ( 62 44 % )和G1( 2 4 41% )为主要流行株 ,P分型以P4( 5 8 0 2 % )为主 ;2 0 0 1年 11月— 2 0 0 2年 3月及 2 0 0 2年 10月— 2 0 0 3年 2月出现两个轮状病毒高峰 ;患者最小年龄为 12d ,3~ 2 3月龄占 90 12 % ,男女比例为 1 98∶1;1岁以内母乳喂养儿比人工及混合喂养儿阳性率均低 (P <0 0 1) ;轮状病毒腹泻多引起脱水。 结论  苏州地区 5岁以下儿童腹泻以轮状病毒为主要病原体 ,其中G3型和P4型为主要流行株 ;秋冬季节为发病高峰 ;3~ 2 3月龄为高发人群 ;母乳喂养儿阳性率较低 ;轮状病毒腹泻多会引起脱水。  相似文献   

19.
小儿慢性腹泻病的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龚四堂 《临床儿科杂志》2006,24(10):787-789
腹泻病是由多种因素所致的消化道疾病,我国的定义为大便性状改变或大便量增加,以大便性状改变为主要特征;根据病程分为急性腹泻病(≤2周)、迁延性腹泻病(≤2月)和慢性腹泻病(>2月)[1]。国外将腹泻病定义为大便内含有过多的水或电解质,或大便的重量>10g/(kg·24hr);腹泻病程>2周为慢性腹泻病[2]。正常儿童胃肠道能够吸收的液体约为285ml/(kg·24hr)和排出大便5~10g/(kg·24hr)。正常大便中含Na 20~25mEq/L、K 50~70mEq/L、Cl-20~25mEq/L。1慢性腹泻病的病因多种原因均可导致小儿慢性腹泻病,可引起慢性腹泻病的消化系统及非消化系统疾…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成都地区近年来杯状病毒所致腹泻住院患儿流行病学与临床特征。方法 对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四川省成都市唯一一家儿童病毒性腹泻标本收集哨点医院)2012 年1 月至2014 年12 月267 例5 岁以下杯状病毒所致腹泻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267 例患儿中,男169 例,女98 例。1 岁以内患儿占74.9%(200 例)。2012~2014 年杯状病毒的感染率分别为28.4%、21.6%、27.1%。杯状病毒的流行为夏秋季(8~10 月)。诺如病毒Ⅱ检出率为85.8%(229/267)。244 例(91.4%)患儿为急性病程。大便性状改变以水样便为主(219 例,82.0%),部分含有黏液和/或血丝。发热以中-高热为主。53.9%(138 例)的患儿出现血清前白蛋白水平降低。59.6%(159 例)的患儿出现了菌群失调。结论 杯状病毒已成为成都地区5 岁以下儿童腹泻的主要病原体之一;诺如病毒Ⅱ为该地区的流行优势病珠;杯状病毒的流行季为夏秋季;1 岁以下婴幼儿为杯状病毒腹泻主要发病人群;水样泻为主要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