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对大叶冬青IlexlatifoliaThunb.的叶进行了性状及显微特征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对大叶冬青Ilex latifolia Thunb的叶进行了性状有显微特征方面的研究 。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大叶冬青叶中羽扇豆醇、豆甾醇、α-香树脂素和苦丁冬青苷D含量的方法,对比分析26批来自不同产地及不同采收期大叶冬青叶中4种成分的含量,为其质量标准的完善提供参考。方法采用YMC-ODS C18(4.6 mm×250 mm,5μm)色谱柱,以甲醇(A)-0.4%磷酸水溶液(B)为流动相等度洗脱,流速1 mL·min^-1,检测波长205 nm,柱温30℃,进样量20μL,建立同时测定羽扇豆醇、豆甾醇、α-香树脂素含量的方法;以乙腈(A)-0.4%磷酸水溶液(B)为流动相等度洗脱,流速1 mL·min^-1,检测波长254 nm,柱温30℃,进样量10μL,建立测定苦丁冬青苷D含量的方法。结果在上述色谱条件下羽扇豆醇、豆甾醇、α-香树脂素分离度良好,分别在质量浓度18.88~906.00μg·mL^-1(r=1.000 0,n=6)、15.06~723.00μg·mL^-1(r=0.999 9,n=6)、22.75~1 092.00μg·mL^-1(r=0.999 9,n=6)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n=6)分别为100.43%(RSD=1.96%)、98.72%(RSD=0.88%)、102.86%(RSD=2.47%)。苦丁冬青苷D在质量浓度9.55~573.00μg·mL^-1(r=0.9999,n=6)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1.35%(RSD=0.25%)。结论所建立的测定方法简单方便、结果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测定大叶冬青叶中羽扇豆醇、豆甾醇、α-香树脂素和苦丁冬青苷D的含量,为大叶冬青质量标准的建立提供理论依据。不同产地及不同采收时期大叶冬青叶中4种三萜类成分含量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中药苦丁茶主要品种大叶冬青叶的三萜皂苷类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硅胶、葡聚糖凝胶LH-20和反相ODS柱色谱分离大叶冬青叶的水提物,通过光谱分析结合理化性质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大叶冬青的水提液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α-苦丁内酯3-O-β-D-吡喃葡萄糖(1→3)[α-L-吡喃鼠李糖(1→2)]-α-L-吡喃阿拉伯糖苷(Ⅰ)、α-苦丁内酯3-O-β-D吡喃葡萄糖 (1→2)-β-D-吡喃葡萄糖 (1→3)-[α-L-吡喃鼠李糖 (1→2)]-α-L-吡喃阿拉伯糖苷 (Ⅱ)、3-O-β-D-吡喃葡萄糖 (1→2)-β-D-吡喃葡萄糖 (1→3)-[α-L-吡喃鼠李糖 (1→2)]-α-L-吡喃阿拉伯糖斯阿树脂酸28-α-L-吡喃鼠李糖 (1→2)-β-D-吡喃葡萄糖酯苷(Ⅲ)、3-O-β-D-吡喃葡萄糖(1→2)-β-D-吡喃葡萄糖 (1→3)-[α-L-吡喃鼠李糖 (1→2)]-α-L-吡喃阿拉伯糖坡模醇酸28-α-L-吡喃鼠李糖 (1→2)-β-D-吡喃葡萄糖酯苷 (Ⅳ)、β-苦丁内酯3-O-β-D-吡喃葡萄糖 (1→3)-[α-L-吡喃鼠李糖 (1→2)]-α-L-吡喃阿拉伯糖苷(Ⅴ)、β-苦丁内酯3-O-β-D-吡喃葡萄糖 (1→2)-β-D-吡喃葡萄糖 (1→3)-[α-L-吡喃鼠李糖 (1→2)]-α-L-吡喃阿拉伯糖苷(Ⅵ)、γ-苦丁内酯3-O-β-D-吡喃葡萄糖 (1→3)-[α-L-吡喃鼠李糖 (1→2)]-α-L-吡喃阿拉伯糖苷(Ⅶ)、3-O-β-D-吡喃葡萄糖 (1→3)-[α-L-吡喃鼠李糖 (1→2)]-α-L-吡喃阿拉伯糖齐墩果酸28-α-L-吡喃鼠李糖 (1→2)-β-D-吡喃葡萄糖酯苷(Ⅷ)、3-O-β-D-吡喃葡萄糖 (1→3)-[α-L-吡喃鼠李糖 (1→2)]-α-L-吡喃阿拉伯糖斯阿树脂酸28-α-L-吡喃鼠李糖 (1→2)-β-D-吡喃葡萄糖酯苷(Ⅸ)、3-O-β-D-吡喃葡萄糖 (1→3)-[α-L-吡喃鼠李糖-(1→2)]-α-L-吡喃阿拉伯糖坡模醇酸28-α-L-吡喃鼠李糖 (1→2)- β-D-吡喃葡萄糖酯苷(Ⅹ)及δ-苦丁内酯3-O-β-D-吡喃葡萄糖 (1→2)-β-D-吡喃葡萄糖 (1→3)-[α-L-吡喃鼠李糖 (1→2)]-α-L-吡喃阿拉伯糖苷(Ⅺ)。结论 化合物Ⅰ~Ⅳ、Ⅵ、Ⅶ及Ⅺ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苗药雪里见的化学成分。方法:雪里见用90%甲醇冷浸提取,经D-101大孔树脂柱用不同比例的乙醇水洗脱,对各洗脱部分采用多种柱层析技术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数据分析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雪里见中分离鉴定了8个化合物,分别为:豆甾醇(1)、雪胆甲素(2)、psiguanin A(3)、木栓酮(4)、胸苷(5)、环阿尔廷醇(6)、β-谷甾醇(7)、胡萝卜苷(8)。结论:其中,化合物2~6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6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利用硅胶、D-101大孔树脂、SephadexLH-20、ODS等柱色谱方法从番石榴叶乙醇浸提液的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部位中分离得到6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槲皮素(1)、槲皮素。3-O-α-D-阿拉伯糖苷(2)、槲皮素-3-O-α-D-核糖苷(3)、槲皮素-3-O-β-D-半乳糖苷(4)、槲皮素-3-0-d-D-葡萄糖苷(5)、槲皮索-3-0-α-D-木糖苷(6)。通过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02-自由基清除能力、ABTS阳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Fe^3+还原能力、总抗氧化能力检测评价了6个化合物的抗氧化活性,维生素c为阳性对照。结果表明6个黄酮类化合物均具有显著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7.
《中药材》2015,(8)
目的:研究大叶冬青叶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多种色谱技术从大叶冬青叶中分离纯化化合物,通过波谱学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大叶冬青叶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β,13β-dihydroxy-urs-11-en-28-oic acid-13-lactone(1)、β-谷甾醇(2)、3-羟基-11-羰基-乌苏烷-12-烯(3)、(20S,24S)-epoxydammarane-3β,25-diol(4)、25-deuteriostigmasterol(5)、α-香树脂醇(6)、foliasalacin A4(7)、23-羟基乌苏酸(8)、反式对羟基肉桂酸(9)、β-胡萝卜苷(10)。结论:其中,化合物1、3~5、7、9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粗叶悬钩子石油醚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和Sephadex LH-20柱色谱技术对粗叶悬钩子根和茎的石油醚部位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运用波谱分析技术分离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粗叶悬钩子根和茎中分离得到了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大黄酚(1)、大黄素甲醚(2)、β-谷甾醇(3)、3-oxotirucalla-7,24-dien-21-oic acid(4)、杨梅二醇(5)、19-α-羟基-3-乙酰乌索酸(6)、N-benzoylphenylalaninyl-N-benzoylphenylalaninate(7)、橙酰胺乙酸酯(8)、蔷薇酸(9)。结论:其中,化合物1、4~8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4~8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罕见地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到一个四环三萜类化合物(化合物4)和两个苯丙胺类生物碱(化合物7、8)。  相似文献   

9.
委陵菜三萜类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研究委陵菜的化学成分。方法:运用反复硅胶柱色谱及凝胶柱色谱等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波谱数据和理化性质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鉴定了6个化合物,经波谱方法鉴定为3-羟基-11-烯-11,12-脱氢-28,13-乌苏酸内酯(1),3-O-乙酰坡模醇酸(2),白桦酸(3),3-氧代-12-烯-28-乌苏酸(4),乌苏酸(5),齐墩果酸(6)。结论: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1,2,4为首次从该属中分得。  相似文献   

10.
11.
采用多种色谱技术,从大叶冬青的叶中分离得到9 个化合物,通过IR,UV,MS,NMR 等波谱学方法鉴定了化合物的结构,分别为5-羟基-6,7,8,4’-四甲氧基黄酮(1),橘红素(2),川陈皮素(3),5-羟基-6,7,8,3’,4’-五甲氧基黄酮(4),5,6,7,8,4’-五甲氧基黄酮醇(5),5,6,7,8,3’,4’-六甲氧基黄酮醇(6),5-羟基-3’,4’,7-三甲氧基二氢黄酮(7),大豆脑苷Ⅰ(8)和大豆脑苷Ⅱ(9)。化合物 1~9 为首次从大叶冬青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2.
石静  徐云玲  聂晶 《时珍国医国药》2012,23(6):1568-1569
目的研究女贞叶的三萜类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和制备高效液相色谱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技术(MS、1H-NMR、13C-NMR、HSQC,HMBC、COSY)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鉴定了4个化合物:2α-羟基熊果酸(2α-hydroxy ursolic acid,1)、乙酰齐敦果酸(3β-acetyl oleanolic acid,2)、19α-羟基熊果酸(19α-hydroxy ursolicacid,3)、3β-反式对羟基肉桂酰氧基-2α-羟基齐墩果酸(3β-trans-p-coumaroyloxy-2α-hydroxy oleanolicacid,4)。结论这4个三萜类化合物均为首次从女贞叶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3.
大叶菜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陈萍  孙静芸  谢年庚  施荫玉 《中草药》1995,26(8):397-399
从大叶菜Selaginelladoederleinii中首次分得5个化合物,经光谱分析、化学反应、熔点和与文献对照等方法分别鉴定为大叶菜酸(doederleinicacid,Ⅰ),芹菜甙元(apigenin,Ⅱ),异茴芹素(isopimpinellin,Ⅲ)、β-谷甾醇(β-sitosterol,Ⅳ)、硬脂酸(stearicacid,Ⅴ)。其中大叶菜酸为首次发现的新天然产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皱叶黄杨Buxus rugulosa Hatusima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多种色谱分离方法及NMR谱图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皱叶黄杨枝叶中分离得到10个黄杨生物碱,分别鉴定为:buxruguline F(1)、(-)-(E)-buxenone(2)、(-)-(Z)-buxenone(3)、trans-cyclosuffrobuxinine(4)、(-)-cyclosuffrobuxinine M(5)、(+)-16α-acetoxybuxabenzamidienine(6)、N_(20)-acetylbuxamine G(7)、N_(20)-acetylbuxamine E(8)、cyclovirobuxine-D(9)、cyclobuxosuffrine(10)。结论:其中,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2、3、5为首次从皱叶黄杨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5.
车勇  郑冰清  滕勇荣  张永清 《中成药》2012,34(4):686-688
目的 研究酸枣叶中的化学成分.方法 用酸枣叶醇提物分别经石油醚、乙酸乙酯萃取,再经柱层析进一步分离,所得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解析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 经化学和波谱分析鉴定了5个,黄酮类成分有芦丁(1)、槲皮素-3-O-α-L-(鼠李糖)(1→6)β-D-半乳糖(2);五环三萜类成分有lupeol(4)、zizyberanalic acid(6)、epiceanothic acid (7).结论 化合物2、6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得到.  相似文献   

16.
大叶南五味子果实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Wang HJ  Wu XL  Zhou TZ  Deng XM  Wang DC 《中药材》2012,35(3):396-399
目的:研究大叶南五味子果实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HPLC等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NMR和EI-MS等波谱学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4,5-二羟基-3-甲氧基二苯(Ⅰ)、eriobofuran(Ⅱ)、3β,16β-二羟基-12-烯-乌苏烷(Ⅲ)、2α,3β,6β,23-tetrahydroxy urs-12,18-dien-28-oic acid(Ⅳ)、2α,3β,23-trihydroxy urs-12-en-28-oic acid(Ⅴ)、芦丁(Ⅵ)、2-乙基己酸(Ⅶ)、2-月桂酸单甘油酯(Ⅷ)、单蓖麻油酸甘油酯(Ⅸ)。结论:以上9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南五味子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7.
藏药柳茶中的三萜类化学成分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正> 柳茶是藏药和民间草药,其枝叶可治疗消化不良,胃痛等疾病。我们从其枝叶中分离签定了6个三萜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18.
采用溶剂法、硅胶柱色谱、ODS柱色谱和HPLC等手段对五指那藤Stauntonia obovatifoliola subsp. intermedia茎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NMR,MS等谱学方法进行结构鉴定。从五指那藤茎的60%乙醇提取物中的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部位中分离得到19个化合物,分别为羽扇豆醇(1)、白桦酮酸(2)、白桦脂酸(3)、3-表-白桦脂酸(4)、木通种酸(5)、24-O-乙酰木通种酸(6)、3-O-α-L-阿拉伯糖基-30-去甲常春藤皂苷元-28-O-α-L-鼠李糖基(1→4)-β-D-葡萄糖基(1→6)-O-β-D-葡萄糖基酯(7)、Stauntoside A(8)、刺楸皂苷A(9)、刺楸皂苷J(10)、Kizuta saponin K10(11)、3-O-α-L-鼠李糖基(1→2)-O-α-L-阿拉伯糖基常春藤皂苷元-28-β-D-木糖基(1→6)-O-β-D-葡萄糖基酯(12)、刺楸皂苷B(13)、3-O-α-L-鼠李糖基(1→2)-O-α-L-阿拉伯糖基-常春藤皂苷元-28-O-β-D-葡萄糖基(1→6)-O-β-D-葡萄糖基酯(14)、sieboldianoside A(15)、septemoside A(16)、刺楸皂苷K(17)、刺楸皂苷 Ⅰ(18)、3-O-α-L-阿拉伯糖基(1→2)-O-β-D-葡萄糖醛酸基-常春藤皂苷元(19)。其中 4,6,10,12,14,16~19 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得,且 6 为新的天然产物。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灵芝三萜类化学成分。方法采取硅胶、Sephadex LH-20、制备HPLC等多种色谱方法,依据波谱数据对结构进行分析和鉴定。结果灵芝(Ganoderma lucidum)子实体中共分离了25个化合物,分别为灵芝酸A(1)、灵芝酸AM1(2)、灵芝酸C2(3)、灵芝酸D(4)、灵芝酸DM(5)、灵芝酸F(6)、灵芝酸H(7)、灵芝酸I(8)、灵芝酸K(9)、灵芝酸M(10)、灵芝酸N(11)、灵芝酸S(12)、灵芝酸TN(13)、灵芝酸TQ(14)、灵芝酸TR(15)、灵芝酸Y(16)、灵芝烯酸C(17)、灵芝烯酸D(18)、灵芝醇A(19)、灵芝醇B(20)、灵芝醇F(21)、Lucialdehyde A(22)、Deacetyl ganoderic acid F(23)、Ganodermanontriol(24)、Ganodermanondiol(25)。结论本研究进一步拓展了对灵芝三萜类化学成分的研究,为灵芝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大叶钩藤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研究中药大叶钩藤非生物碱部 分的化学成分。方法:柱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NMR等波谱学方法进 行结构鉴定。结果与结论: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乌索酸、3β-6β-23-trihydroxyurs-12-en-28-oic acid、3β,6β,19α-trihydroxyurs-12- en-28-oic acid、表儿茶素、β-谷甾醇、胡萝卜苷,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获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