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了解解放军第305医院近5年铜绿假单胞菌(PA)对碳青霉烯类药物耐药率变化趋势。方法收集2009年1月-2013年12月所有临床分离的PA菌株,选用亚胺培南(IMP)和美罗培南(MEM)进行药敏试验。结果2009-2013年铜绿假单胞菌对IMP的耐药率分别为41.6%、44.6%、45.5%、55.5%和51.2%,平均47.3%;铜绿假单胞菌对MEM耐药率分别为21.2%、33.3%、35.7%、40.2%和43.5%,平均34.8%;铜绿假单胞菌对IMP和MEM耐药率近5年间有较大差异(P0.05),呈逐年上升趋势。结论铜绿假单胞菌对IMP的耐药率较高,对MEM耐药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铜绿假单胞菌对MEM的耐药率比IMP低,临床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耐药性的动态变迁及感染病例的科室分布。方法应用Vitek-32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GNS-121药敏组合检测1187株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结果 2003~2009年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呈明显的逐年上升趋势,特别是2004年增设重症监护病房(ICU)后;铜绿假单胞菌的感染主要发生在ICU和呼吸科,共检出1089株。结论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现象日益严重,应严格控制并谨慎使用新的超广谱β-内酰胺类抗生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近6年来临床分离铜绿假单胞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变迁。方法收集2009年1月—2014年12月该院细菌室分离的不重复铜绿假单胞菌10 662株,分析探讨其分离率与分布、耐药性变迁、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检出情况。结果 2009-2014年逐年铜绿假单胞菌总分离率分别为13.8%、17.6%、15.2%、15.7%、14.4%和12.6%;主要分布在ICU(46.0%)、呼吸科(21.0%)、普外科(15.0%)和内科(11.0%)等;主要标本来源为痰液(74.7%)、血液(5.9%)、分泌物(5.7%)等;6年间铜绿假单胞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他啶、美罗培南、亚胺培南耐药率呈现整体上升趋势;逐年多重耐药菌株检出率分别为22.5%、22.6%、26.0%、30.9%、32.5%和33.0%,呈升高趋势。结论该院临床分离铜绿假单胞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处于较高水平且增长较快,应加强监测以利于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佛山地区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特征,探讨头孢哌酮/舒巴坦与阿米卡星联合使用的药敏情况。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4年9月临床分离的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分析其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并采用微量棋盘稀释法测定头孢哌酮/舒巴坦与阿米卡星联合使用对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的药敏情况,计算部分抑菌浓度(FIC)指数。结果分离的1000株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对16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总体呈逐年上升趋势。两种抗菌药物联合使用主要表现为协同作用(76.0%)和相加作用(20.3%),有3.7%的菌株表现为无关作用,未发现拮抗作用。结论佛山地区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率逐年上升,头孢哌酮/舒巴坦和阿米卡星联合对绝大多数菌株表现为协同作用或相加作用,临床医生应关注各种抗菌药物的耐药谱变化,并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烧伤患者亚胺培南耐药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情况和耐药基因。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该院烧伤科收集的31株亚胺培南耐药铜绿假单胞菌,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铜绿假单胞菌亚胺培南耐药相关基因及外膜蛋白基因OprD2,琼脂稀释法检测氰氯苯腙对亚胺培南最小抑菌浓度(MIC)的影响。结果亚胺培南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对庆大霉素、头孢哌酮、头孢吡肟、氨曲南耐药率较高,耐药率均大于60.00%;31株亚胺培南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中,IMP基因阳性6株,阳性率为19.35%;VIM基因阳性3株,阳性率为9.68%;OprD2基因缺失5株,阳性率为16.13%。OXA-10和GES耐药基因未检测到;16.13%的菌株存在主动外排的耐药机制。结论亚胺培南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对大部分抗菌药物耐药率较高,其耐药机制与细菌膜微孔蛋白基因OprD2缺失、细菌产IMP型金属-内酰胺酶及细胞主动外排机制有关;临床上应加强细菌耐药的监测以及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近3年本院呼吸道铜绿假单胞菌药敏变化趋势,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 收集并分析2006年至2008年我院呼吸道标本铜绿假单胞菌药敏资料.结果 近3年来,对铜绿假单胞菌敏感率增幅排在前5位的抗菌药依次是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亚胺培南.2006年,对铜绿假单胞菌敏感率超过70%抗菌药为阿米卡星:2007年为亚胺培南、阿米卡星、氨曲南和环丙沙星;2008年为阿米卡星、亚胺培南、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中介敏感比率呈上升趋势的抗菌药物有氨曲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噻肟.3年来,中介敏感比率保持在10%以上的抗菌药物有关罗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左氧氟沙星和头孢吡肟.耐药率降幅前5位依次为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吡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左氧氟沙星和环丙沙星.3年来,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均低于20%抗菌药为阿米卡星;耐药率在20%~30%抗菌药为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结论 近3年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亚胺培南等对铜绿假单胞菌敏感性逐年增加.2008年,阿米卡星、亚胺培南、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等对铜绿假单胞菌存在较高敏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2013-2015年该院痰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的分离及耐药性变迁,为临床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细菌分离、培养和鉴定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四版操作,药敏试验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以临床实验室标准委员会2014版(CLSI 2014)标准判定药敏试验结果,应用WHONET5.6软件分析试验数据.结果 2013-2015年临床痰液标本中检出铜绿假单胞菌1 653株,其中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255株,占15.4%;3年平均耐药率最高的抗菌药物为哌拉西林,耐药率为29.0%;耐药率均低于10.0%的抗菌药物有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率增幅较大的抗菌药物为亚胺培南、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头孢他啶,分别由2013年的12.5%、9.7%、8.3%、9.7%上升至2015年的20.5%、17.0%、19.3%、15.9%.结论 2013-2015年间痰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分离率逐年升高,耐药率近3年呈上升趋势,医院应加强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监测.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及耐药特征,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对2011年-2013年间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及其耐药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分离到的353株铜绿假单胞菌主要来源于痰液、尿液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主要分布科室是肿瘤内科、ICU、神经内科、呼吸内科。药敏试验显示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唑啉、头孢呋辛、头孢噻肟、氨苄西林/舒巴坦耐药率均大于95%;亚胺培南近3年的耐药率均高于40%,美洛培南的耐药率呈现上升态势,铜绿假单胞菌仅对阿米卡星保持着较高的敏感性。结论铜绿假单胞菌主要来源于呼吸道感染,近三年耐药变迁趋势基本平稳,但耐药形势严峻,根据药敏试验合理用药,有效控制和减缓其耐药菌株的产生,在医院感染控制中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与抗菌药物的使用强度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查阅2009年4月至2011年9月,上海中山医院外科重症监护病房抗菌药物使用量(以antibiotics use density,AUD表示),及同期该病房送检的临床标本中检出的铜绿假单胞菌菌株的耐药率,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2009年4月至2011年9月该院外科重症监护病房送检的临床标本中所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共429株(不包括2周内重复菌株),标本来源大部分为痰标本(92.3%)。在2009年和2011年铜绿假单胞菌对各种抗菌药的耐药率分别为:亚胺培南9.1%和45.7%、头孢哌酮-舒巴坦1 8.2%和42.9%、哌拉西林他唑巴坦22.7%和48.6%,上述结果显示该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有上升。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27.3%和54.3%,P<0.01)及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4.6%和14.3%,P<0.01)的检出率也明显升高。亚胺培南(AUD:2.32上升至4.96)、头孢哌酮-舒巴坦(AUD:0.16上升至7.56)、哌拉西林-他唑巴坦(AUD:2.19上升至4.76)的使用强度呈明显上升。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与亚胺培南的使用强度的相关系数为0.570,P值为0.067。亚胺培南的使用强度与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P<0.01,R=0.881)及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P=0.031,R=0.647)的发生率的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发生率也与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使用强度相关(P=0.038,R=0.630)。结论广谱抗菌药物的大量使用与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的增加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的分布特征及对多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变迁。方法 收集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该院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采用琼脂扩散法做药物敏感试验,比较其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变迁。结果共分离出病原菌3 710例,铜绿假单胞菌分离214株(5.8%),鲍曼不动杆菌分离347株(9.4%)。铜绿假单胞菌3年感染率分别为7.3%、6.6%、4.7%,呈逐年减少趋势,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率分别为7.6%、8.8%、10.3%,呈逐年增加趋势。标本来源主要以痰液、创面分泌物、尿液为主。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感染菌株以重症监护室(ICU)检出率最高,分别为27.6%和34.9%。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他啶、阿米卡星、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均有逐年增高趋势;鲍曼不动杆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亚胺培南耐药率逐年增高;多粘菌素B耐药率逐年下降。结论 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对抗菌药物耐药率逐年增高,尤其对碳青霉烯类耐药情况日趋严重,因此需加强对铜绿假单胞菌及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监测,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铜绿假单胞菌,尤其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的科室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应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我院2009—2011年临床送检标本中分离的1053株铜绿假单胞菌药敏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标本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主要来自重症医学科、呼吸内科、神经外科和急诊科,痰液标本中铜绿假单胞菌分离率最高,为82.5%(869/1053),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菌株分离率达22.2%。耐亚胺培南菌株除对头孢哌酮钠、阿米卡星和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耐药率<40.0%外,对头孢他啶、庆大霉素、妥布霉素、哌拉西林钠和头孢吡肟耐药率均>40.0%,对氨曲南、头孢噻肟钠、头孢曲松钠、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和亚胺培南-西司他汀钠耐药率为57.7%~100%;非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曲松钠、头孢噻肟钠、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敏感性降低,耐药率为32.4%~44.8%,对其他抗菌药物的敏感性较强,耐药率≤21.2%。神经内科未分离出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结论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菌株分离率较高,临床医生应关注各种抗菌药物的耐药谱变化,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亚胺培南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超广谱抗生素,分析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趋势,比较其耐药与敏感菌株的耐药谱特性,以期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方法采用稀释法对在1997年1月~2002年12月间从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进行19种常用抗生素敏感性测定;使用X2检验比较亚胺培南耐药组与敏感组铜绿假单胞菌在耐药性之间的差别.结果总共检测689株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耐药85株(12.3%)、中介度53株(7.7%)、敏感551株(80%),耐药率有逐年增高之势.美洛培南的药敏谱与亚胺培南相似.亚胺培南耐药组与敏感组铜绿假单胞菌均对多粘菌素E高度敏感;两组菌株对磷霉素的耐药率均较高,其差别无显著意义(P>0.05);两组菌株均对氨苄西林/舒巴坦及复方新诺明全部耐药.对包括美洛培南、头孢吡肟、头孢他啶、氨曲南、环丙沙星及丁胺卡那在内的其余14种抗生素的耐药率耐药组均为明显高于敏感组(P均<0.01).结论对亚胺培南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对大多数常用抗生素呈现出更强的耐药性;并且对亚胺培南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多重耐药状况非常严重.治疗时应以抗生素敏感性试验资料为依据.  相似文献   

13.
摘要:目的:了解我院老年住院患者铜绿假单胞菌(PA)的临床分布与耐药情况,为老年患者PA感染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以2017至2022年PA感染老年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查询临床资料并统计PA菌株耐药情况。结果:6年间共分离PA788株,主要来源为痰液和伤口分泌物。778株菌株对阿米卡星耐药率最低17.9%,氨曲南耐药率最高40.1%,对庆大霉素、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亚胺培南、美罗培南耐药率分别为36.5%、27.1%、26.3%、28.8%、32.5%、28.7%、35.1%、25.0%。多重耐药株检出率为30.9%,2022年多重耐药菌株检出比例与2017年相比呈明显下降趋势。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组对其它类抗菌药物耐药率明显高于非耐亚胺培南组,亚胺培南耐药组铜绿假单胞菌最敏感药物为氨曲南和庆大霉素,耐药率仍高达56%。结论:老年患者感染铜绿假单胞菌以呼吸道为主,近年来我院铜绿假单胞菌对常见抗菌药物耐药率虽有下降,但依然高于全国水平,除加强院感管理外,临床应结合我院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特征,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4.
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特征及其耐药机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特征,并研究对亚胺培南的耐药机制。方法采用Micro-Walkaway-40进行细菌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应用PCR法对铜绿假单胞菌亚胺培南耐药相关基因(IMP、VIM、GIM、OXA)和膜微孔蛋白基因oprD2进行检测,琼脂稀释法检测氰氯苯腙(cccp)对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MIC的影响。结果 65株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对舒普深、特治星、阿米卡星的耐药率分别为38.5%、43.1%和44.6%,对头孢他啶、马斯平和环丙沙星的耐药率分别为50.8%、53.8%和55.4%;65株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中,IMP阳性11株(16.9%)、VIM 4株(6.2%),oprD2基因缺失5株(7.7%),其余耐药基因未检出;CCCP检测阳性时,亚胺培南的MIC值下降,提示存在主动外排机制的菌株7株(10.8%)。结论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多重耐药现象较为严重,其耐药机制主要与细菌产IMP型金属β-内酰胺酶、细胞主动外排机制以及膜微孔蛋白基因oprD2缺失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2007~2010年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分布及临床分离株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的变迁,为临床合理使用抗铜绿假单胞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对2007~2010年该院住院患者临床标本分离出的株铜绿假单胞菌株分布、耐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药敏试验采用K-B纸片扩散法。结果铜绿假单胞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从2007~2009有普遍性逐年增高的趋势,2010年较2009年有所下降,但均较2007~2008年高。对头孢他啶的耐药率由2007年的24.5%增至2009年40.5%,但2010年降至33.2%;亚胺培南的耐药率由2007年的22.0%增至2009年46.2%,2010年仍然高达45.2%;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从2007年的10.7%增至2009年的33.6%,但2010年降至27.1%;对阿米卡星的耐药率最低,但从2007至2009年也呈上升趋势,分别为3.4%和29.5%,2010年仍高达23%。结论铜绿假单胞菌是医院感染的常见条件致病菌,其耐药问题已十分突出,应严格限制抗菌药物的使用,对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治疗,可首选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他啶、环丙沙星、亚胺培南等,联合阿米卡星为较优化的组合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性。方法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全自动微生物鉴定/药敏V ITEK 32系统对PA的实验资料进行分析,统计分析其耐药性。结果多重耐药性PA分离率逐年上升,其耐药率也逐年上升;从2004年1月开始出现泛耐药的PA,至2005年12月已出现泛耐药PA 43株,其M IC值均有明显增加。结论PA多重耐药十分严重。  相似文献   

17.
307株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本院2007年1月-2009年9月铜绿假单胞菌(PA)耐药性的变化趋势,为临床上耐药PA感染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生物梅里埃公司的API系统进行菌种鉴定,用纸片扩散法(K-B)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用WHONET5.3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年间PA对14种抗生素的平均耐药率分别为28.1%、34.0%、35.5%,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其中亚胺培南耐药菌株79株。结论及时准确的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能尽早发现铜绿假单胞菌的院内感染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的实验室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重庆市第十三人民医院2013~2015年期间分离出铜绿假单胞菌的抗菌药物耐药性变迁,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2013~2015年期间分离出的铜绿假单胞菌进行药敏结果分析。结果 2015年比较2013年,分离出的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他啶、阿米卡星、环丙沙星、头孢哌酮的耐药率分别由25.3%、18.7%、28.6%、69.2%降至16.1%、15.2%、20.5%、33.0%,对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物、亚胺培南的耐药率由2013年的8.8%、14.3%升至2015年的14.2%、25.0%。结论 2015年比较2013年,该院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对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物、亚胺培南的耐药率显著上升,为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控制减少细菌耐药的发生,必须要加强耐药监测和抗菌药物分级管理。  相似文献   

19.
2010年昆明地区细菌耐药性监测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2010年昆明地区常见细菌的分布和耐药性。方法对2010年云南省昆明地区5家三甲医院临床标本中分离的常见细菌,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进行药敏试验。以CLSI2010年版为判断标准,数据分析采用WHONET 5.4软件。结果在临床分离的9226株细菌中,革兰阳性菌占37.8%,革兰阴性菌占62.2%,革兰阴性杆菌感染中铜绿假单胞菌和不动杆菌上升明显。药敏试验结果显示:MRSA检出率为86.2%,MRCNS检出率为58.6%,MRCNS对替考拉宁耐药率达到1.8%。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和奇异变形杆菌中产ESBLs检出率分别为58.9%、49.6%和13.8%,出现亚胺培南耐药的肠杆菌科细菌。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54%和35.7%。不动杆菌属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19.2%和25.5%。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左氧氟沙星和复方磺胺甲噁唑耐药率分别为29.7%和42.7%,尚未发现米诺环素耐药的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出现少数铜绿假单胞菌对现用抗菌药(除多黏菌素外)均耐药的泛耐药株。结论昆明地区细菌耐药性仍呈上升趋势,已经出现对亚胺培南耐药的肠杆菌科细菌和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应引起重视。加强细菌耐药监测对控制耐药菌在医院暴发流行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亚胺培南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超广谱抗生素 ,分析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趋势 ,比较其耐药与敏感菌株的耐药谱特性 ,以期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方法 采用稀释法对在 1 997年 1月~ 2 0 0 2年 1 2月间从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进行 1 9种常用抗生素敏感性测定 ;使用X2 检验比较亚胺培南耐药组与敏感组铜绿假单胞菌在耐药性之间的差别。结果 总共检测 689株铜绿假单胞菌 ,对亚胺培南耐药 85株 (1 2 .3 % )、中介度 53株 (7.7% )、敏感 551株(80 % ) ,耐药率有逐年增高之势。美洛培南的药敏谱与亚胺培南相似。亚胺培南耐药组与敏感组铜绿假单胞菌均对多粘菌素E高度敏感 ;两组菌株对磷霉素的耐药率均较高 ,其差别无显著意义 (P >0 .0 5) ;两组菌株均对氨苄西林 /舒巴坦及复方新诺明全部耐药。对包括美洛培南、头孢吡肟、头孢他啶、氨曲南、环丙沙星及丁胺卡那在内的其余 1 4种抗生素的耐药率耐药组均为明显高于敏感组 (P均 <0 .0 1 )。结论 对亚胺培南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对大多数常用抗生素呈现出更强的耐药性 ;并且对亚胺培南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多重耐药状况非常严重。治疗时应以抗生素敏感性试验资料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