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价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重症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治疗中运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2015年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重症呼吸衰竭患者86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照组运用常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实施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各项呼吸指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并且呼吸功能恢复正常的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重症呼吸衰竭患者使用无创高压通气治疗能显著改善患者各项呼吸指标,缩短患者呼吸功能恢复正常的时间,临床治疗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综合性护理干预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无创正压通气治疗中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该院2009年12月—2011年12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共80例,上述患者诊断均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标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无创正压通气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通气前和通气后综合行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对通气治疗的耐受情况.结果观察组耐受性好所占比例为95.0%.对照组耐受性好所占比例为65.0%.观察组耐受性好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性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时的耐受性,有助于顺利完成通气治疗,提高通气治疗效果,护理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98例60岁以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分为治疗组44例和对照组54例,两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同时给予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无创通气治疗。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缓解,治疗组较对照组起效更快,疗效更好;两组治疗后血气分析均有显著改善,治疗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无1例发生腹胀、面部皮肤压伤、气压伤或呼吸机相关肺炎。结论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无创通气是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刘洎  张会霞 《现代保健》2012,(18):147-148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价值。方法:将6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1例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35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同时给予鼻(面)罩双水平气道正压(BiPAP)通气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意识、呼吸、心率、血pH值、PaO2、PaCO2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的临床症状、血气分析指标均有显著变化,治疗组各项指标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无创正压通气是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有效手段,可使部分患者避免气管插管,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5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观察.方法:选取从2016年9月至2016年12月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50例,随机分为常规组与观察组,25例/组.常规组患者采用常规的吸氧、抗感染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再予以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后,常规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60%,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2%,两组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采用无创正通气联合治疗,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有利于患者整体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夏志伟  刘凯  李飞  郭可 《现代保健》2012,(26):123-123
目的:探讨有创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严重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40例,给予抗感染和平喘等治疗;采用气管插管进行有创机械通气。患者出窗后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序贯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序贯治疗组出窗后立刻拔出插管,接着采用口鼻面罩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对照组继续行有创机械通气。对序贯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总机械通气和住院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治疗死亡率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序贯组各项指标明显较低。结论:有创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效果良好,值得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7.
韩涛 《药物与人》2014,(7):48-48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无创正压通气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自2012年1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97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患者均给予包括吸氧、抗生素、平喘、祛痰等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无创正压呼吸机进行通气治疗。结果:对两组患者进行治疗后观察发现,两组患者治疗后1w呼吸频率、心率、平均动脉压与治疗前比较,均得到明显改善(P〈0.05),但治疗组上述指标与对照组比较,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pH、PaO2、PaCO2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与对照组比较,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未发生感染症者,无死亡病例。结论:无创正压通气可有效改善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通气功能,改善血气指标,是一种有效的、安全的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应用无创面罩通气方式对合并患有呼吸衰竭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 抽取84例合并患有呼吸衰竭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2例.采用有创通气方式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采用无创通气方式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结果 治疗组患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病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呼吸功能复常时间和治疗方案实施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治疗后慢阻肺呼吸衰竭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应用无创面罩通气方式对合并患有呼吸衰竭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效果。方法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72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保守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加用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结果观察组的有效率为93.8%,而对照组为68.9%,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是一种行之有效、安全性好的通气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无创呼吸机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伴Ⅱ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行无创呼吸机机械辅助通气治疗,对比2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5.0%,对照组总有效率58.33%,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0.51,P0.01)。结论:给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伴Ⅱ型呼吸衰竭患者,行无创呼吸机正压通气法的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分析支气管镜联合无创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合并呼吸衰竭的效果。方法:纳入2019年8月~2022年8月本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合并呼吸衰竭患者106例,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组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3例患者,其中,对照组进行无创通气治疗,观察组接受支气管镜联合无创通气治疗方案,具体分析评价各项观察指标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气指标值、血压、呼吸频率与心率等生命体征指标值较接近,组间数据比较不具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半月后,观察组患者的血压、呼吸频率与心率、二氧化碳分压、不良反应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而氧分压、pH值、治疗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支气管镜联合无创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合并呼吸衰竭的效果显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血压、呼吸频率、心率等生命体征与血气指标,降低不良反应风险。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舒利迭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致呼吸衰竭抢救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98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致呼吸衰竭患者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舒利迭联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和对照组(单纯使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检测应激反应指标及血气指标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肾素、血管紧张素Ⅱ水平以及动脉二氧化碳分压低于对照组,动脉血氧分压高于对照组;动脉血氧分压与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肾素以及血管紧张素Ⅱ水平呈负相关,动脉二氧化碳分压与其呈正相关.结论:舒利迭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应激水平,改善血气水平,且应激水平与动脉血氧分压呈负相关,与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
周丽  陈建  徐洪山 《现代保健》2011,(21):68-69
目的探讨双水平正压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治疗价值。方法将60例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平行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抗感染、祛痰、平喘、呼吸兴奋剂、低浓度持续吸氧、雾化吸人及支持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无创机械通气模式,观察两组患者心率、呼吸频率、血气分析等指标。结果双水平正压无创机械通气对提高Pa02和降低PaC02效果好,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水平正压无创机械通气对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治疗效果好,值得l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赵惠敏 《医疗装备》2021,(1):149-150
目的 探讨早期肺康复训练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在医院就诊的86例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护理方法 的不同,分为对照组(44例)与观察组(42例).两组均予以无创正压通气,对照...  相似文献   

15.
文章用常规方法与雾化吸入联合无创正压通气法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合并Ⅱ型呼吸衰竭,对照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动脉血气、呼吸频率、心率等,探讨雾化吸入联合无创机械通气治疗老年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雾化吸入联合无创机械通气治疗老年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疗效确切,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ICU重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山东省荣成市人民医院ICU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46例,采用数字单双号的模式分为对照组(持续有创通气治疗)与观察组(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疗法),每组各23例。比较两组ICU住院时间、总通气时间、有创通气时间、脱机成功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结果:观察组ICU住院时间、总通气时间、有创通气时间、脱机成功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针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采用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方案的临床疗效显著,对患者预后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析经面罩无创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中应用效果.方法:在本院2017年9月~2018年12月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中选出138例为观察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分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经面罩无创通气(BiPAP无创正压通气).结果:治疗24h后两组动脉血气指标以及呼吸频率均明显好转,P<0.05;治疗24h后的PaCO2、PaO2和呼吸频率对比,观察组均好于对照组,P<0.05;治疗24h后的pH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住院时间和治疗3d、治疗7d后的呼吸困难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面罩无创通气治疗可快速缓解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通气换气障碍,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治疗.方法?选取2007—2011年间收治的7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其中,男性41例,年龄在48~69岁之间,女性37例,年龄在51~75岁之间,所有患者均经临床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2例,对照组3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过程进行跟踪观察,并记录所得数据.结果?经过一系列的治疗,两组患者的病情均有所改善,观察组42例患者中,显效23例,有效15例,无效4例,有效率为90.5%,对照组36例患者中,显效15例,有效12例,无效9例,有效率为75%.结论?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过程中,采用常规治疗加入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的效果较为显著,对于患者病情的改善和生活质量的提高有较大的帮助,因此,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采用呼吸兴奋剂与无创正压通气联合的方法对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肺性脑病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观察。方法将68例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肺性脑病患者分为2组。对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发症和不良反应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B组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A组患者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肺性脑病的患者采用呼吸兴奋剂联合无创正压通气进行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肺疾病(COPD)并发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在2010年5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76例慢性阻塞肺疾病并发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均38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气指标的改善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治疗总有效率(81.58%)明显高于对照组(57.89%),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肺疾病(COPD)并发Ⅱ型呼吸衰竭,疗效显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气指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