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贾永辉  罗一鸣  陈德重 《中草药》1994,25(6):292-292
棕树根为棕搁科植物徐树Trachycarpus excelsa Wendl.的根,具有止血、祛沮、消肿解毒等功用,民间用来治水肿、奉丸肿大,驱姻虫C1)。文献[2〕报道棕树根中含薯我皂贰和天冬酸胺。关于挥发油化学成分,至今未见报道。现将我们应用气相色谱一质谱联用分析法对棕树根中挥发油进行分离鉴定的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徐长卿的化学成分。方法:运用多种色谱技术分离徐长卿中的化学成分,根据波谱数据和理化性质确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徐长卿全草中共分离得到1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1)、β-胡萝卜苷(2)、牡丹酚苷A(3)、丹皮酚原苷(4)、santamarin(5)、丹皮酚(6)、annobraine(7)、落叶松脂醇(8)、α-细辛醚(9)、7-angelyheliotridine(10)、β-香树酯醇(11)、尿苷(12)、山柰酚-3-O-β-D-吡喃葡萄糖(1→2)-α-L-吡喃阿拉伯糖苷(13)、山柰酚-7-O-(4″,6″-二对羟基肉桂酰基-2″,3″-二乙酰基)-β-D-吡喃葡萄糖苷(14)、(2S,E)-N-[2-羟基-2-(4-羟基苯)乙酯]阿魏酰胺(15)。结论:其中,化合物5、14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4、6、8、11、12、15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败酱科缬草属植物蜘蛛香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中压色谱、制备型HPLC等方法进行分离,采用NMR、MS等波谱学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蜘蛛香的二氯甲烷提取物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紫花前胡次素(1)、decursitin B(2)、decursitin A(3)、3'(S)-acetoxy-4'(R)-angeloyloxy-3',4'-dihydroxanthyletin(4)、8-乙酰广藿香醇(5)、邻苯二甲酸二丁酯(6)。结论:其中,化合物1~4、6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厚藤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柱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结合理化性质和波谱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厚藤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batataosideⅡ(1)、batatosideⅢ(2)、stoloniferinⅩ(3)、stoloniferinⅨ(4)、3-羟基-5,7,4'-三甲氧基黄酮(5)、3,7-二羟基-5,4'-二甲氧基黄酮(6)、3,7,4'-三羟基-5-甲氧基黄酮(7)、胡萝卜苷(8)、β-谷甾醇(9)。结论:其中,化合物1~7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猴枣(Phyto bezoar)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柱层析方法对猴枣进行分离、纯化,经现代波谱技术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猴枣中分离得到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猴枣素A(1)、5,8-dimethoxyl-6α,8α-benzocoumarin(2)、鞣花酸磺酸钠(3)、没食子酸(4)。结论化合物1~4均为首次从猴枣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猴枣素A(phytobezoarin A)。  相似文献   

6.
《中药材》2015,(8)
目的:研究中平树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重结晶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中平树根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三十四烷酸(1)、油酮酸-3-乙酯(2)、β-谷甾醇(3)、豆甾-4-烯-6β-醇-3-酮(4)、2α-hydroxyaleuritolic acid 3-p-hydroxybenzoate(5)、东莨菪素(6)、胡萝卜苷(7)、2,6-二甲氧基对苯醌(8)、山楂酸(9)。结论:化合物1~9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采用色谱方法对沙苑子的95%乙醇提取物正丁醇萃取部位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质谱、核磁共振谱和文献比对等方法对分离得到的单体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从中分离并鉴定了20个化合物,包括15个黄酮类和5个其他类化合物。化合物1为1个新的黄酮苷,命名为沙苑子苷C。19个已知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山柰酚-3-O-β-D-葡萄糖苷(2),山柰酚-3-O-α-L-阿拉伯糖苷(3),山柰酚-3-O-β-D-吡喃木糖-(1→2)-β-D-吡喃葡萄糖苷(4),鼠李柠檬素-3-O-β-D-葡萄糖苷(5),鼠李柠檬素-3-O-[5-O-阿魏酰-β-D-呋喃芹菜糖-(1→2″)]-β-D-吡喃葡萄糖苷(6),鼠李柠檬素-3-O-[5-O-对香豆酰-β-D-呋喃芹菜糖-(1→2″)]-β-D-吡喃葡萄糖苷(7),沙苑子苷B(8),鼠李柠檬素-3-O-[β-D-呋喃芹菜糖-(1→2)]-β-D-葡糖糖苷(9),沙苑子A(10),槲皮素-3-O-α-L-阿拉伯糖苷(11),沙苑子杨梅苷(12),杨梅素-3-O-β-D-葡萄糖苷(13),杨梅素-3-O-[β-D-吡喃木糖-(1→2)]-β-D-吡喃葡萄糖苷(14),毛蕊异黄酮(15),对氨基肉桂酸(16),邻苯二酚(17),赤式-愈创木基甘油-β-阿魏酸醚(18),D-3-O-甲基肌醇(19),去氧土大黄苷(20)。其中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16-19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该研究为沙苑子化学成分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研究泰国大风子Hydnocarpus anthelminthica干燥成熟种仁中的化学成分。通过正相硅胶、Sephadex LH-20以及反相HPLC等柱色谱对泰国大风子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应用谱学技术鉴定化合物的结构。并采用MTT法检测化合物的体外细胞毒活性。从泰国大风子的干燥成熟种仁中分离鉴定了10个化合物,分别为2-(4-hydroxy-3,5-dimethoxyphenyl)-3-(2-hydroxy-5-methoxyphenyl)-3-oxo-1-propanol(1)、threo-1,2-bis-(4-hydroxy-3-methoxyphenyl)-propane-1,3-diol(2)、erythro-1,2-bis-(4-hydroxy-3-methoxyphenyl)-propane-1,3-diol(3)、2-(4-hydroxy-3-methoxyphenyl)-3-(2-hydroxy-5-methoxyphenyl)-3-oxo-1-propanol(4)、3-hydroxy-2-(4-hydroxy-3-methoxyphenyl)-1-(4-hydroxyphenyl)-propan-1-one(5)、3′-甲氧基木犀草素(6)、楝叶吴萸素B(7)、芹菜素-3′-甲氧基-7-O-芸香糖苷(8)、木犀草素(9)、牡荆素(10)。其中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4、5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所有化合物均无明显的细胞毒活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苗药雪里见的化学成分。方法:雪里见用90%甲醇冷浸提取,经D-101大孔树脂柱用不同比例的乙醇水洗脱,对各洗脱部分采用多种柱层析技术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数据分析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雪里见中分离鉴定了8个化合物,分别为:豆甾醇(1)、雪胆甲素(2)、psiguanin A(3)、木栓酮(4)、胸苷(5)、环阿尔廷醇(6)、β-谷甾醇(7)、胡萝卜苷(8)。结论:其中,化合物2~6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6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白益母草乙酸乙酯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法对白益母草乙酸乙酯部位进行分离,利用波谱数据解析化合物结构。结果:从白益母草乙酸乙酯部位中分离鉴定了9个化合物,分别为:7-甲氧基香豆素(1)、异鼠李素(2)、咖啡酸(3)、5-羟基-7,3',4'-三甲氧基黄酮(4)、5-羟基-7,4'-二甲氧基黄酮(5)、山柰酚(6)、异鼠李素-3-O-β-D-葡萄糖苷(7)、山柰酚-3-O-β-D-葡萄糖苷(8)、异鼠李素-3-O-β-D-葡萄糖基-(1→6)-O-α-L-鼠李糖苷(9)。结论:其中,化合物1~4、6、7和9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红树木榄胚轴中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重结晶、柱色谱和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运用波谱分析和文献对照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红树木榄胚轴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β-(Z)-coumaroyllupeol(1)、dioslupecin(2)、胆甾醇(3)、menisdaurillide(4)、aquilegiolide(5)、催吐萝芙木醇(6)、roseosideⅡ(7)。结论:其中,化合物1、2、4~7为首次从该种红树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肺经草乙酸乙酯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和Sephadex LH-20柱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分析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肺经草的乙酸乙酯部位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白芷素(Ⅰ)、异阿魏醛(Ⅱ)、12-hydroxybakuchiol(Ⅲ)、22-angeloyl-R1-barrigenol(Ⅳ)、5,6,7,8,4'-五甲氧基黄酮(Ⅴ)、3,5,6,7,8,3',4'-七甲氧基黄酮(Ⅵ)、isobavachin(Ⅶ)、异甘草素(Ⅷ)、呋喃(2″,3″,7,6)-4'-羟基二氢黄酮(Ⅸ)。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暗紫贝母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反复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凝胶、氧化铝柱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暗紫贝母乙醇提取物的氯仿萃取部位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cyclo-(Pro-Leu)(1)、咖啡碱(2)、贝母辛(3)、香草醛(4)、对羟基苯甲醛(5)、硬脂酸甘油酯(6)、7-ketositosterol(7)、β-谷甾醇(8)、胡萝卜苷(9)。结论:其中,化合物1、2和6为首次从贝母属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2、4~6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潺槁树根皮化学成分进行研究,并探索化合物降糖作用靶点。方法: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等柱色谱以及半制备HPLC进行分离,选择14个与糖代谢相关靶点蛋白,采用分子对接技术探索化合物降糖作用的靶点。结果:从潺槁树根皮中得到6个化合物,经波谱学方法鉴定为N-反式-阿魏酰酪胺(1)、N-顺式-阿魏酰酪胺(2)、N-反式-芥子酰酪胺(3)、锡兰肉桂醇(4)、波尔定碱(5)、新木姜子碱(6)。分子对接结果表明,化合物5、6与蛋白酪氨酸磷酸酶(PTP1B)结合度最高。结论:化合物1~4为首次从该属植物分离得到,化合物5、6可能通过调控PTP1B发挥功效。  相似文献   

15.
王存琴  王宏婷  许浩  师彦平 《中药材》2015,(8):1653-1655
目的:研究大叶冬青叶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多种色谱技术从大叶冬青叶中分离纯化化合物,通过波谱学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大叶冬青叶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β,13β-dihydroxy-urs-11-en-28-oic acid-13-lactone(1)、β-谷甾醇(2)、3-羟基-11-羰基-乌苏烷-12-烯(3)、(20S,24S)-epoxydammarane-3β,25-diol(4)、25-deuteriostigmasterol(5)、α-香树脂醇(6)、foliasalacin A4(7)、23-羟基乌苏酸(8)、反式对羟基肉桂酸(9)、β-胡萝卜苷(10)。结论:其中,化合物1、3~5、7、9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粗叶悬钩子石油醚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和Sephadex LH-20柱色谱技术对粗叶悬钩子根和茎的石油醚部位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运用波谱分析技术分离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粗叶悬钩子根和茎中分离得到了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大黄酚(1)、大黄素甲醚(2)、β-谷甾醇(3)、3-oxotirucalla-7,24-dien-21-oic acid(4)、杨梅二醇(5)、19-α-羟基-3-乙酰乌索酸(6)、N-benzoylphenylalaninyl-N-benzoylphenylalaninate(7)、橙酰胺乙酸酯(8)、蔷薇酸(9)。结论:其中,化合物1、4~8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4~8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罕见地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到一个四环三萜类化合物(化合物4)和两个苯丙胺类生物碱(化合物7、8)。  相似文献   

17.
利用硅胶、D-101大孔树脂、SephadexLH-20、ODS等柱色谱方法从番石榴叶乙醇浸提液的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部位中分离得到6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槲皮素(1)、槲皮素。3-O-α-D-阿拉伯糖苷(2)、槲皮素-3-O-α-D-核糖苷(3)、槲皮素-3-O-β-D-半乳糖苷(4)、槲皮素-3-0-d-D-葡萄糖苷(5)、槲皮索-3-0-α-D-木糖苷(6)。通过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02-自由基清除能力、ABTS阳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Fe^3+还原能力、总抗氧化能力检测评价了6个化合物的抗氧化活性,维生素c为阳性对照。结果表明6个黄酮类化合物均具有显著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酸藤子Embelia laeta(L.)Mez茎叶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运用硅胶、Sephadex LH-20葡聚糖凝胶等多种色谱技术对酸藤子茎叶的90%乙醇提取物进行化学成分分离,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酸藤子茎叶的9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5-hydroxymellein(1)、对羟基苯甲酸乙酯(2)、barleriquinone(3)、alkylresorcinol B(4)、isobractain(5)、原儿茶酸乙酯(6)、大黄素甲醚(7)、山柰酚(8)、桦木酸(9)、aegicerin(10)、柚皮素(11)、lateriflavanone(12)、volkensiflavone(13)、槲皮素(14)、南烛木树脂酚(15)。结论:除化合物7、8、14和15外,其他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苍术麸炒前后氯仿部位的化学成分变化,从化学成分和药效学的变化角度探讨苍术的炮制机制。方法:运用HPLC技术研究苍术麸炒前后氯仿部位整体的化学成分,分离炮制前后变化明显的目标化合物;以健脾和燥湿为指标研究该部位炮制前后药效变化。结果:从氯仿部位分离得到2个变化明显的化学成分,化合物A为5-羟甲基糠醛,化合物B为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药理实验结果表明,麸炒苍术氯仿部位组胃泌素水平高于生品,小肠推进率显著增加。各给药组尿量与尿液中AQP2含量变化较阴性对照组变化不明显。结论:变化成分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和5-羟甲基糠醛可能为麸炒苍术毒副作用和药效变化的物质基础之一;氯仿部位是健脾有效部位之一,该部位燥湿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长毛风毛菊中的苯丙素类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方法:运用硅胶柱色谱、高效液相制备色谱分离纯化,根据波谱数据确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长毛风毛菊中分离得到7个苯丙素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伞形花内酯(1)、东莨菪内酯(2)、咖啡酸(3)、七叶内酯(4)、茵芋苷(5)、东莨菪苷(6)、绿原酸(7)。结论:其中,化合物3、4、7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