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综合治疗儿童单纯肥胖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
北京市区200例儿童单纯肥胖症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华琦  王惠琴 《中国校医》1996,10(6):420-420,440
儿童或单纯肥胖症是除外由遗传性、代谢性疾病、外伤或其它疾病所引起继发性、病理性肥胖,而单纯由于营养过度所造成的全身性脂肪过量积累。目前儿童单纯肥胖症有逐年增多的趋势,已成为二十一世纪影响儿童期健康的一个重要问题,日益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关注为此我们对北京市区200例单纯性肥胖症儿童及200例同龄健康儿童的遗传因素及饮食习‘惯作了流行病学调查1材料与方法选择北京市邦定小胖子夏令营营员及3所中小学学生(6-15岁)中超过标准体重20%的肥胖症儿童200例及同龄健康儿童200例,身高标准体重以1985年我国九市青少年体格发育调…  相似文献   

3.
儿童肥胖症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献国 《中国校医》1991,5(4):25-27
  相似文献   

4.
肖永芳 《职业与健康》2007,23(8):649-650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迅速发展,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儿童肥胖症的发生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肥胖症已成为本世纪严重威胁我国儿童健康的疾病,而且是我国儿童健康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已引起我国儿童保健界的高度重视。本症虽无大的妨碍,但对儿童本身活动不利,持续至成人之后可能诱发心血管病,应当积极矫治。  相似文献   

5.
儿童单纯肥胖症群体综合干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儿童单纯肥胖症的群体综合干预方法,降低儿童肥胖发生率。方法从淮北市城区选择8所初级中学作为研究现场,其所有在校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4所学校为干预组(2 346人) ,4所学校为对照组(2 834人)。采用WHO身高标准值为肥胖判断标准。对干预组进行为期3年的群体干预,干预措施包括膳食调整、运动处方、健康教育、行为矫正、耳穴按压等。干预对象为超重儿童及其家长、肥胖儿童及其家长及非肥胖儿童家长。对照组除与干预组同期体检外不施加任何干预措施。结果①经过3年干预,干预组肥胖发生率从9.8%降至7.0 % (P <0 .0 1) ,对照组肥胖发生率从9.8%上升为12 .5 % (P <0 .0 1)。干预后两组肥胖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意义。②干预后肥胖度干预组从4 5 .9%±11.3%降至34.2 %±11.83% ,差异有显著意义(P <0 .0 5 ) ,对照组从4 6 .2 %±12 .1%上升至4 8.9%±13.7% ,差异无显著意义(P >0 .0 5 )。干预组与对照组儿童身高增长幅度基本一致。③干预后血TCH、TG、APOB及SBP降低,对照组肥胖儿童无明显变化。结论儿童单纯肥胖症群体综合干预可有效降低儿童肥胖发生率和肥胖度。  相似文献   

6.
广州市城区0~7岁儿童单纯肥胖症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广州市城区0~7岁儿童单纯肥胖症流行病学调查广州市妇婴医院(510180)周燕燕林穗方李志辉近年来发现小儿肥胖症与成人肥胖症、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有关系〔1〕。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经济改善后都伴有单纯肥胖症上升的趋势〔2〕。为摸清其流行现状及有关...  相似文献   

7.
中国城区0~7岁儿童单纯肥胖症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86年对中国八个主要大城市(北京、哈尔滨、西安、南京、上海、武汉、福州、昆明)167,065名儿童进行单纯性肥胖症流行病学调查。以“中国相对营养良好人群身高标准体重值”为标准,大于20%者为肥胖(除外继发性肥胖)。总检出率为0.91%(男性0.93%,女性0.90%)。北方高1.76%,南方低0.42%。生后0~3月和4~5岁出现单纯肥胖症的两个检出高峰。 人工喂养、过早添加固体食物(生后1~2个月内)、断奶早及过量喂养是促进肥胖形成的一种喂养模式。主食量和肉食量高,水果量低,室内活动量少是形成单纯肥胖的一种生活模式。低收入家庭是今后一段时期内持续产生肥胖儿童的一个来源,家长的动机因素对肥胖儿的超量喂养起着重要影响。溺爱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我国传统的重男轻女的社会习俗和某些文化观念(如过度约束儿童活动)是造成男童重度肥胖检出率高的一个不可低估的动机因素。 在我国目前经济、文化和卫生保健水平下,出生体重对年长期单纯肥胖症形成的予告意义相对较低。单纯肥胖症对学龄前期儿童血压升高的子告意义不大。 作者认为单纯肥胖症已构成我国儿童生长发育中一个值得注意的健康问题。应加强对人群营养学知识、科学喂养和合理的生活安排的指导教育。  相似文献   

8.
儿童饮食行为与单纯肥胖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晓慧  蒋竞雄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32):4655-4657
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儿童肥胖的发生率迅速增长,已成为目前影响我国儿童健康的主要问题.儿童肥胖不但会损害机体的形态功能[1]和心理健康,而且会成为成年期高血压、Ⅱ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慢性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2],将极大地增加社会的疾病负担.单纯性肥胖症(以下简称肥胖)是身体脂肪过度堆积的一种慢性营养性疾病,通常以过度营养、活动过少和行为偏差为主要表现,其中饮食行为偏差导致的过度进食是主要原因之一.笔者将从病因、饮食行为形成过程及影响因素等方面综合叙述儿童饮食行为和肥胖的关系,以及从饮食行为着手控制儿童肥胖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熊丽萍 《中国校医》2007,21(6):728-729
目的探索儿童单纯肥胖的群体干预方法,降低学龄前儿童肥胖的发病率。方法选择本园幼儿为对象,以年龄段为单位编4组。采用WHO身高标准体质量值为肥胖判断标准,进行为期1年的群体干预,措施包括健康教育、增加运动、饮食调整和良好饮食行为培养,重点为强调平衡饮食、调整饮食结构、增加蔬菜、水果的摄入量、减少静坐时间,增加运动等。干预对象为体质量超标儿童及其家长、肥胖儿童及家长、非肥胖儿童的家长、全园的教养员和保育员。非肥胖儿童除每学期一次的体检外,不接受任何干预措施。结果经过一年的干预,全园肥胖儿童的发生率从8.3%下降到7.1%,肥胖儿童的肥胖程度下降,重度肥胖人数从2人降到0,好转率为100%;中度肥胖人数从5人降到3人,好转率为40%;轻度肥胖人数从12人转为8人,好转率33.3%,体质量超标人数4人转为3人,好转率25%。通过干预前后的对比,幼儿园的肥胖儿童发生率降低,肥胖儿童的肥胖程度减轻。结论在幼儿园以健康教育为主的肥胖儿童群体干预措施切实可行,能有效地降低学龄前儿童的肥胖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儿童单纯性肥胖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祝俊 《中国校医》2005,19(6):661-665
单纯性肥胖(simple obesity)是一个全球性的、重要的儿童健康问题。在传染病和严重营养不良性疾病被基本控制后,单纯性肥胖也逐渐成为我国儿童一个重要的健康问题。  相似文献   

11.
阙敏  陶芳标  何春燕  陶公民  龙翔  苏普玉  黄锟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7):1308-1310,1313
[目的]比较4种不同的参考标准对铜陵市学龄前儿童肥胖的评价结果,探讨不同标准的一致性。[方法]以铜陵市区12所幼儿园3-6岁2184名学龄前儿童为对象,分别使用4种标准即全国9城市0~7岁儿童身高别体重标准(weight-for-height,1995年)(标准1)、全国8城市0~7岁儿童人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标准(1986年)(标准2)以及WHO推荐的0-6岁儿童身高别体重标准(weisht-for-height,1975年)(标准3)和国际肥胖工作组(International Obesity Task Force,IOTF)推荐的2~18岁儿童青少年BMI标准(2000年)(标准4)评价肥胖率,利用综合评价(3个及3个以上标准同时判定为肥胖)的方法。计算4种标准的符合率、假阳性率和假阴性率。[结果]4种标准判定的肥胖率分别为8.5%、1.1%、2.8%、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3.35,P=0.000),4种标准判定的同年龄性别儿童肥胖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4种标准筛查肥胖的符合率分别为16.4%、100%、50.0%、9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6.92,P=0.000),各性别年龄组符合率的差别,仅6岁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岁组χ^2=7.13,P=0.068);标准1、标准3和标准4的假阳性率分别为7.1%、1.4%和0,三者假阴性率均为0,标准2的假阳性率为0,而其假阴性率为19.4%,4种标准假阳性率和假阴性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假阳性率χ^2=326.75,P=0.000;假阴性率χ^2=15.65,P=0.001)。[结论]4种标准筛查肥胖率差异显著。应谨慎使用。建议发展我国学龄前儿童肥胖评价标准并采用国际统一筛查标准。  相似文献   

12.
某市区儿童肥胖现状及影响因素的现况调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了解重庆市区儿童肥胖的现状及危险因素,为家长、教育系统实施干预提供依据,以预防成年期相关疾病的发生。方法:随机抽取该地区3~16岁儿童1 867例,采用问卷方式收集资料进行现况调查,以BMI法为肥胖的诊断标准,采用国内推荐的BMI≥28.0 kg/m2将儿童分为肥胖组和正常对照组。结果:儿童肥胖的发生率为12.59%(男13.83%,女9.74%)。危险因素分析显示,有肥胖家族史、每日肉食摄入量、营养食品的添加、母乳喂养时间短、过早添加固体食物、看电视为主要危险因素,VitC是肥胖的保护因素。结论:该区儿童肥胖率明显高于历年水平,呈发展趋势,在儿童实施早期干预措施对预防青春期及成年期肥胖和其他相关疾病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肿瘤,尤其是恶性肿瘤——癌症对人类的威胁日益增大。怎样才能为肿瘤病人选择出最适合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呢?这一直是肿瘤专业人士不断追寻的目标。我们在临床研究实践过程中,经过不懈的努力探索研究,摸索出了一套较为行之有效的“绿色综合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4.
肥胖儿童家长健康知识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肥胖儿童家长的健康知识状况。[方法]对420例肥胖儿童的家长及同期120例正常对照儿童的家长进行相关健康知识问卷调查。[结果]肥胖儿童家长一般健康知识平均得分21.31±2.71(满分45分),对照儿童家长平均得分24.87±2.26,两组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肥胖儿童家长健康知识的主要来源由高到低依次为社会、家庭和学校,对照组则依次为学校、社会、家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儿童家长的25.95.%、对照组家长的39.17%认为儿童肥胖需要治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肥胖儿童家长有关肥胖症及其关系密切疾病的一般健康知识普遍缺乏,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提高其健康知识水平,已显得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5.
成都市0~18岁儿童肥胖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成都市0~18岁儿童超重和肥胖的发病情况.[方法]以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成都市3个城区16901名儿童测查身高、体重,以WHO标准同性别组身高的体重的超重和肥胖标准计算超重和肥胖的发病率.[结果]成都市0~18岁儿童超重总的发病率为12.5%(2019人),肥胖为5.2%(833人),超重的发病率远远高于肥胖的发病率.婴儿期超重发病率最高.男孩的肥胖发病率高于女孩.[结论]成都市儿童超重和肥胖的发病率较高,必须加强对儿童肥胖的防治.  相似文献   

16.
采用实时超声对单纯性肥胖儿童摄入液体混合餐后的胃腔形态,胃壁蠕动,排空等运动进行检测和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较对照组餐后胃体蠕动频率及胃窦收缩频率增高(P分别小于0.01及0.001),胃排空速度加快,残留率低等是导致人体胃快速排空的重要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17.
成都市学龄前儿童肥胖影响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曾果  芮溧  冉隆蓉  张衡  王文蕾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18):3484-3486
[目的]了解成都市学龄前儿童肥胖的影响因素,为儿童肥胖的预防和控制提供基础资料。[方法]在成都市幼儿园随机选取50名年龄3 ̄6岁肥胖儿童,按1︰2的比例与100名同性别、同身高、同年龄的正常儿童配对,通过问卷调查方法进行儿童肥胖影响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结果]本次病例对照研究结果表明,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对学龄前儿童肥胖均有影响。学龄前儿童肥胖危险因素主要是食量、出生巨大儿、父母BMI、进餐速度及运动时间。[结论]学龄前儿童肥胖的危险因素多与生活行为方式密切相关,因此应加强对家长和幼教人员的营养教育,增强其健康意识,培养儿童良好的饮食和运动习惯,从而达到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儿童肥胖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良好的就医环境对患者的康复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儿童身体状况及心理发育与成人有着极大的不同。文章分析了儿童就医环境现状、儿童就医心理和大众心理以及儿童就医环境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一些利用就医环境来影响儿童心理的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高脂饲料建立肥胖大鼠模型的方法以及肥胖诱导对肥胖大鼠的瘦素、胰岛素水平的影响。[方法]将5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肥胖诱导组和正常对照组,分别喂以高脂饲料和基础饲料8周,观察摄食量和体脂含量的变化,第8周末测定血脂四项、瘦素和胰岛素水平进行比较。[结果]本次研究高脂饲料配方喂养肥胖大鼠的体重、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瘦素和胰岛素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本高脂饲料配方致肥效果良好,喂养肥胖大鼠产生瘦素抵抗和胰岛素抵抗,并伴有一定程度的血脂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20.
This case, of an adult woman with massive obesity and many of its complications, illustrates the medical complexities, treatment options, and refractory nature of this condi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