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分析剖宫产术后影响母乳喂养因素,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方法选择2010年5月至2013年4月我院剖宫产的产妇165例为研究对象,分析术后影响母乳喂养的因素,根据随机原则分组。A组接受常规护理,B组针对影响母乳喂养的因素加强护理干预。对比两组产妇母乳喂养率的差异性。结果对比两组产妇母乳喂养率发现,B组明显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影响剖宫产术后影响母乳喂养的因素包括体位限制、惧怕疼痛、心理障碍等,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针对上述因素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以提高剖宫产产妇的母乳喂养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硬膜外麻醉剖宫产术后留置镇痛泵(PCA)的最佳护理。方法对2100例剖宫产产妇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严密的观察及精心护理,杜绝术后并发症发生、提高纯母乳喂养率。结论剖宫产术后密切观察生命征、协助产妇早翻身、旱抱奶,鼓励产妇早期活动、对降低不良反应、确保产妇安全,促进母乳喂养成功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3.
母乳喂养困难的原因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影响母乳喂养的相关因素,采取护理对策,提高母乳喂养率。方法通过临床观察的分析,找出影响母乳喂养的各种因素,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实现产后早接触、早开奶、勤吸允、提高纯母乳喂养率。结论护士适时对孕、产妇在产前、产时、产后进行母乳喂养知识的宣教与技巧的指导,对解决母乳喂养困难,促进母乳喂养成功,提高产科质量起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巨大儿及胎位异常越来越多,使剖宫产的适应证不断扩大,剖宫产术后的切口疼痛影响产妇哺乳,使母乳喂养成功率下降。因此剖宫产术后早接触、早吸吮直接关系到母乳喂养是否成功,这就要求护理人员指导产妇如何进行母乳喂养,从而提高母乳喂养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詹翠金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4):132-133
目的:探讨提高剖宫产产妇的乳汁分泌和母乳喂养率的护理措施。方法:本文对剖宫产术后母婴进行了全方位护理,指导产妇早进食、早活动、合理膳食,宣传母乳喂养,坚持做好早接触、早吸吮,多做耐心细致的解释和具体方法的指导,促进和保持乳汁的分泌,为产妇提供良好的休养环境。结果:观察组产妇的泌乳始动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48h泌乳量明显较对照组充足,术后开始下床活动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方位护理可提高剖宫产产妇的乳汁分泌和母乳喂养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剖宫产术后母乳喂养的影响情况。方法将140例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由护士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产妇术后与对照组产妇比较乳汁分泌时间早,48 h及72 h泌乳量明显增多,均P<0.05,有显著性差异;观察组的母乳喂养率为85.71%,对照组的母乳喂养率为65.71%,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对剖宫产术后的产妇进行护理干预能提高母乳喂养率,有利于母婴的健康。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综合护理干预对剖宫产产妇母婴分离成功母乳喂养的影响效果。方法特选取来我院就诊的116例剖宫产母婴分离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58例,对照组应用的是常规护理方法,实验组应用的是综合护理干预路径,从产后泌乳率和母乳喂养率等进行评价、对比分析。结果对照组产妇产后48 h内,乳汁充足率是41.3%,母乳喂养率是74.1%;实验组产妇的乳汁充足率是86.2%,母乳喂养率是96.6%。两组产妇的产后泌乳率和母乳喂养率,比较差异具有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实施剖宫产母婴分离产妇的护理过程中,相比于常规的护理路径来说,应用综合护理干预路径可以有效提高产后泌乳率和母乳喂养率,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剖宫产术后产妇母乳喂养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11月至2012年11月剖宫产术产妇共200例,上述产妇均采用剖宫产术分娩,上述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产妇采用常规剖宫产术后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一系列对母乳分泌有影响的护理措施。记录两组产妇术后开始泌乳时间;观察48h内泌乳量充足和不充足产妇情况;观察产后4d内母乳喂养成功例数。结果观察组产妇开始泌乳时间早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48h泌乳量充足产妇所占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4d内母乳喂养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效的护理干预对剖宫产术后产妇母乳喂养有积极效果,能够提高在较短时间内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护理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9.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剖宫产术的增加,早期母乳喂养越来越受到重视。由于剖宫产后禁食、卧床、切口疼痛等诸多因素影响产妇哺乳,促使母乳喂养的成功率下降。分析剖宫产术后早期母乳喂养障碍的影响因素并实施相关针对性护理措施尤显重要。笔者对2011年10月-2012年10月我科280例剖宫产后母乳喂养障碍的因素进行分析并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取得较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纵切口剖宫产术及横切口新式剖宫产术对母乳喂养的影响。方法:剖宫产术分别采用纵切口剖宫产术式和横切口新式剖宫产术式,剖宫产术后产妇与新生儿进入母婴同室病房,按照母乳喂养要求进行早接触早吸吮,对比两组术中及术后情况。结果:横切口新式剖宫产术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排气早、开奶早,乳汁充足,母乳喂养率高,切口疼痛轻,住院时间短,与纵切口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横切口剖宫产术手术时间短,操作方便,术后开奶早,乳汁充足,有利于剖宫产产妇实施母乳喂养,符合爱婴医院要求,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曾娟  林锦妹 《中国当代医药》2014,(32):152-154,157
目的:探讨母乳喂养指导路径对产妇泌乳时间、泌乳量及母乳喂养成功率的影响,为产妇提供更优质的护理服务。方法选取本院产科于2011年6月~2012年5月收治的144例初产妇,设为对照组,采取常规产科护理方法与措施;选取本院产科于2012年6月~2013年5月128例初产妇,设为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母乳喂养指导路径指导母乳喂养。观察并比较两组产妇的泌乳时间、泌乳量及母乳喂养成功率。结果观察组产妇的泌乳始动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产后1周泌乳量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产后6个月母乳喂养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产妇行母乳喂养指导路径的效果明显,可促进产妇早期泌乳,增加产后泌乳量,并帮助产妇树立母乳喂养的信心,提高产后6个月内的母乳喂养成功率,有利于保证产妇及婴儿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剖宫产产妇社区护理及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将在本区进行产后休养的剖宫产产妇217例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108例,由我院专业护理人员进行社区护理和健康教育,对照组109例,进行常规产后访视,比较两组产妇的相关知识掌握率、纯母乳喂养率、产妇常见病发病率、新生儿常见病发病率等情况。结果实验组产妇的相关知识掌握率、纯母乳喂养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而产妇常见病发病率、新生儿常见病发病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剖宫产产妇进行社区护理及健康教育能帮助产妇更好地掌握产褥期保健知识,促进母乳喂养,降低产妇、新生儿常见病发病率,有利于母婴健康。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对母乳喂养的影响.方法 将120例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产科常规护理;观察组由专职护士对产妇进行有针对性的行为干预和心理疏导:采用产前健康教育渗透,指导产妇正确喂哺技巧,增进乳母营养,及时疏通乳腺管等干预措施.结果 观察组产妇较对照组泌乳时间提前,泌乳量增加,早期哺乳成功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对剖宫产术后产妇的早期干预,有利于产妇身体的及早康复及提高产后早期母乳喂养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剖宫产术后母乳喂养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对母乳喂养的影响。方法将120例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产科常规护理;观察组由专职护士对产妇进行有针对性的行为干预和心理疏导:采用产前健康教育渗透,指导产妇正确喂哺技巧,增进乳母营养,及时疏通乳腺管等干预措施。结果观察组产妇较对照组泌乳时间提前,泌乳量增加,早期哺乳成功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剖宫产术后产妇的早期干预活动,有利于产妇身体的及早康复及提高产后早期母乳喂养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5.
神经外科护理风险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神经外科的护理风险及相应的管理对策.方法 对2008年1月-2010年1月间在我科接受治疗的患者462例进行护理风险评估,并制定相应的管理对策.结果 本组发生护理风险事件53例,发生率为11.47%.其中与护理技术相关的风险最多,达28.30% 其次是管道风险、用药风险、护理书写风险、院内感染、环境、卫生风险及其他意外事件风险.结论 神经外科护理风险大,需不断加强护理风险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早产儿实行早期护理干预在喂养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9月早产儿56例纳入本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8例,对照组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行早期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护理前后早产儿体重变化、从鼻饲胃管喂养过渡到母乳喂养的时间、出院时间,以及两组早产儿在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的情况.结果 实行早期护理干预观察组出院时体重(2.43±0.57)kg,对照组出院体重(2.03±0.38) kg,观察组出院时体重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达到母乳喂养的时间及出院时间分别为(10.1±7.2)d、(10.83±4.32)d,对照组为(17.2±9.31)d、(6.03±5.34)d,观察组明显较对照组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行早期护理干预可促进早产儿体重的增长,促进消化系统的完善,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能够达到早期给予母乳喂养,保证早产儿健康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对剖宫产产妇进行心理护理对促进母乳喂养成功率.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8月本科室收治的采取剖宫产的产妇12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心理护理,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产妇泌乳量少率(10.00%)明显低于对照组(4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泌乳量多率(46.67%)明显高于对照组(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泌乳量足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喂养成功率(98.33%)明显高于对照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抑郁评分[(41.41±3.02)分]明显低于对照组[(56.41±3.1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理护理对剖腹产初产妇提高母乳喂养率有显著效果,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8.
张光琼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9):1323-1324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改善剖宫产产妇母乳喂养积极性的作用及效果.方法 选取140例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强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母乳喂养情况、不良情况发生率及产妇护理前和护理后3、5d的母乳喂养积极性及母乳喂养正确性.结果 观察组的母乳喂养情况好于对照组,不良情况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后3、5d的母乳喂养积极性及母乳喂养正确性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干预对于改善剖宫产产妇母乳喂养积极性效果明显,可显著改善产妇的母乳喂养知识及保证其正确哺乳.  相似文献   

19.
戴莹 《中国医药科学》2013,(20):134-135
目的探讨全面优质护理在剖宫产术后产妇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从2010年9月~2012年9月在我院进行剖宫产的产妇中选取200例,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产妇给予常规产后护理,治疗组产妇给予全面优质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术后48h疼痛评分平均(2.76±0.83)分,出院时抑郁评分(43.52±3.91)分;对照组患者术后48h疼痛评分平均(5.42±1.52)分,出院时抑郁评分(43.52±3.91玢。治疗组在术后疼痛及心理抑郁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0例治疗组产妇中有96例产妇成功进行了母乳喂养,母乳喂养成功率为96%;而对照组100例产妇中仅82例成功进行了母乳喂养,母乳喂养成功率为82%,两组之间有显著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面优质护理可以减轻产妇术后疼痛,改善产妇抑郁情况,增加产妇母乳喂养成功率,对于提高产妇的生活质量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