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托烷司琼联合地塞米松对手术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所致恶心呕吐的防治效果。方法:随机、双盲将160例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下肢手术的患者分为4组:对照(C)组于手术切皮前(T1)和手术结束时(T2)分别静脉注射生理盐水2mL;托烷司琼(T)组于T1、T2时点分别注射生理盐水2mL和托烷司琼4mg;地塞米松(D)组于T1、T2时点分别注射地塞米松10mg和生理盐水2mL;托烷司琼 地塞米松(T D)组于T1、T2时点分别注射地塞米松10mg和托烷司琼4mg。术毕均行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观察术后24h内患者镇痛效果、镇静评分和恶心呕吐发生情况。结果:组间镇痛效果、镇静评分无明显差异。C组恶心呕吐发生率为51.3%,明显高于D组(30.0%)和T组(27.5%)(P<0.05);T D组恶心呕吐发生率为13.2%,与C组比较,P<0.01,与D组和T组比较,P<0.05;各处理组恶心程度均小于对照组(P<0.05);T D组呕吐程度低于C组(P<0.05)。结论:托烷司琼与地塞米松单独应用均能有效地减少手术后PCIA相关的恶心呕吐,减轻恶心程度;两药联用进一步降低患者的恶心呕吐发生率和呕吐的程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帕洛诺司琼联合地塞米松对甲状腺切除术患者术后恶心呕吐的预防作用。方法 120例行甲状腺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帕洛诺司琼组、对照组,预计手术结束前30 min,对照组静脉注射生理盐水2 mL,帕洛诺司琼组静脉注射帕洛诺司琼0.25 mg,联合组静脉注射帕洛诺司琼0.25 mg和地塞米松10 mg。观察三组术后24 h发生恶心呕吐情况并作比较。结果联合组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帕洛诺司琼联合地塞米松可降低甲状腺切除患者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预防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效果,并寻找应用地塞米松的最小有效剂量。方法选择150例患者,随机分为5组(n=30)。分别于麻醉诱导前即刻静脉注射地塞米松0.05mg/kg(D0.05组)、地塞米松0.1mg/kg(D0.1组)、地塞米松0.2mg/kg(D0.2组)、恩丹西酮4mg(O组)和同容积生理盐水(S组)。观察记录手术后0~24h内患者PONV情况、抗恶心呕吐药物使用情况。结果 D0.1组、D0.2组与S组比较:术后0~24h内总的PONV的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总需要抗恶心呕吐药物治疗的患者比例亦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0.1组与D0.2组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D0.05组S组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D0.1组与D0.05组比较,术后0~24h时内总的PONV的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有统计学意义(P<0.01),需要抗恶心呕吐药物治疗的患者比例亦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0.1组与O组比较:术后0~24h内PONV发生率降低(P<0.05)。结论静脉注射地塞米松0.1mg/kg能有效地预防LC后PONV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托烷司琼与地塞米松用于预防全麻术后恶心呕吐的作用效果.方法 选择全麻ASAⅠ-ASAⅡ成年患者200例,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S组)100例,对照组(D组)100例,实验组于麻醉前约10~15 min给予静脉注射托烷司琼5 mg和地塞米松10 mg,对照不给.术后于苏醒期在麻醉恢复室及回病房后6 h内对发生恶心呕吐的情况进行观察记录;恶心呕吐分级按照WHO规定标准,Ⅰ级:无恶心呕吐;Ⅱ级:轻微恶心,腹部不适,但无呕吐;Ⅲ级:恶心呕吐感明显,但无内容物吐出;Ⅳ级:严重的呕吐,有胃液等内容物呕出且需要药物控制.结果 实验组(S组)恶心呕吐总发生率比对照组(D组)明显减少,程度也明显减轻(P<0.05).结论 托烷司琼与地塞米松复合用于预防全麻术后恶心呕吐,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氢化泼尼松对预防腹腔镜手术后恶心呕吐的疗效。方法:择期行腹腔镜手术的病人80例,ASAⅠ-Ⅱ级,年龄27~66岁,体重指数≤26,随机分成4组:空白对照组(C组),托烷司琼组(T组),地塞米松组(D组)和氢化泼尼松组(H组)。分别记录术后24h后患者对恶心呕吐程度的评分,术毕至术后3h和术后3~24h恶心呕吐的发生情况和清醒程度,并记录头晕眩晕烦躁排尿困难和锥体外系症状等。结果:在术后3h内,与C组比较,T组、D组、H组手术术后恶心呕吐的程度均得到明显的改善,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T组、D组和H组3组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3~24h内,与C组比较,T组、D组、H组手术术后恶心呕吐的程度均得到明显的改善,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T组、D组和H组3组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h内,与C组比较,T组、D组、H组患者对术后恶心呕吐的评分明显降低(P<0.05);与H组和D组比较,T组术后恶心呕吐的评分明显降低(P<0.05)。4组病人术后24h内清醒程度的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氢化泼尼松有预防腹腔镜手术后恶心呕吐的疗效,但疗效较托烷司琼差。  相似文献   

6.
摘要:目的:比较剖宫产围术期单独应用地塞米松、地塞米松联合经皮穴位电刺激、地塞米松联合托烷司琼预防恶心呕吐的效果。方法:120例择期行剖宫产的产妇随机分为3组,每组40例,地塞米松组(D组)静注地塞米松8 mg,地塞米松联合托烷司琼组(DT组)静注地塞米松8 mg+托烷司琼5 mg,地塞米松联合经皮穴位电刺激组(DA组)静注地塞米松8 mg,并于麻醉前30 min给予经皮穴位电刺激产妇双侧内关穴及合谷穴,持续至产妇离开恢复室。记录各组术中及术后24 h内恶心呕吐的发生率、追加使用止吐药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于穴位刺激干预前、干预30 min后测定产妇血浆5-羟色胺(5-HT)浓度变化。结果:3组产妇术中或术后24 h内恶心呕吐发生率有显著差异(P<0.05),D组术中或术后24 h内恶心呕吐发生率显著高于DT组和DA组,DA组术中低血压的发生率显著低于D组及DT组(P<0.05)。3组术中或术后使用甲氧氯普胺比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A组穴位刺激干预30 min后血浆5-HT浓度低于DT组及D组(P<0.01)。结论:地塞米松联合经皮穴位电刺激用于择期剖宫产患者具有预防恶心呕吐的作用,效果优于地塞米松单独应用,与地塞米松联合托烷司琼疗效相似,其机制可能与减少5-HT血浆浓度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托烷司琼复合地塞米松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影响.方法 90例择期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3组,缚组30例.麻醉诱导前 10 min 静注托烷司琼4 mg(T组)、托烷司琼4 mg 加地塞米松5 mg(TD组)或生理盐水5 ml(C 组).观察术后6 h内、6 h~24 h PONV情况以及拔管时、拔管后1 h、4 h醒觉程度评分(OAAS).结果 与C组相比,T组及TD组术后24 h内PONV发生率和程度降低(P<0.05或P<0.01);与T组相比,TD 组术后24 h内恶心程度下降,呕吐发生率降低(P<0.05).结论 托烷司琼复合地塞米松对妇科科腹腔镜术患者可减少PONV的发生,比单独应用托烷司琼更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格拉司琼复合地塞米松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的镇吐效果。方法:随机将A SAⅠ~Ⅱ120例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的患者分为3组,每组40例。格拉司琼复合地塞米松组(G+D组)于术毕时静脉注射格拉司琼8 m g和地塞米松5 m g;格拉司琼组(G组)于术毕时静脉注射格拉司琼8 m g;对照组(C组)则于术毕时静脉注射生理盐水5 mL。观察术后24 h内患者恶心、呕吐的发生情况。结果:G+D组恶心发生率为5%(2/40),明显低于G组的17.5%(7/40)和C组的35%(14/40)(P<0.05)。G+D组呕吐发生率为2.5%(1/40),明显低于G组的15%(6/40)和C组的32.5%(13/40)。G组恶心、呕吐发生率亦明显低于C组(P<0.05)。结论:格拉司琼复合地塞米松控制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的效果优于单纯使用格拉司琼。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托烷司琼联合胃复安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防治效果。方法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150例,于麻醉前随机分为三组,各50例,静脉注入各预防性药物, A组:手术结束前静脉注射生理盐水10 ml;B组:手术结束前静脉注射托烷司琼2 mg;C组:手术结束前静脉注射托烷司琼2 mg+胃复安10 mg。观察患者术后24 h恶心呕吐发生率。结果三组术后24 h恶心呕吐总发生率分别为60%、34%、14%,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托烷司琼联合胃复安预防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恶心呕吐的疗效优于单用托烷司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托烷司琼和昂丹司琼在预防术后恶心呕吐(PONV)发生的效果,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选择单髋关节置换术患者178例,18~65岁,ASAⅠ或Ⅱ,随机分为4组。术毕均使用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PCIA药物配方为舒芬太尼2μg·kg-1+氟比洛芬酯4 mg·kg-1(最大至300 mg),加生理盐水至100 m L。其中,泵中止吐药方案,A组:托烷司琼10 mg,B组:托烷司琼15 mg,C组:昂丹司琼12 mg,D组:昂丹司琼16 mg。分别于6、12、24、48 h观察患者恶心、呕吐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术后6 h内,A组和B组呕吐发生率及呕吐程度明显低于C组;术后6~12 h内,A组恶心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和D组,A组呕吐发生率和呕吐程度明显低于C组(P<0.05)。结论:在单髋关节置换术后PCIA泵中持续输注托烷司琼10 mg可有效预防恶心呕吐。  相似文献   

11.
于带弟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1):1617-1618
目的:观察阿扎司琼联合地塞米松对预防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恶心呕吐(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PONV)的疗效.方法:选择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4组,每组20例.A组:麻醉诱导前静脉注射生理盐水2 mL,手术缝皮时静脉注射阿扎司琼10 mg,B组:麻醉诱导前静脉注射地塞米松10 mg,手术缝皮时静脉注射生理盐水2 mL;C组:麻醉诱导前静脉注射地塞米松10 mg,手术缝皮时给予阿扎司琼10 mg;D组:麻醉诱导前和手术缝皮时均给予生理盐水4 mL.观察并记录四组患者术后24小时恶心呕吐发生的例数、程度与不良反应.结果:术后24小时内,A、B、C三组恶心呕吐发生率较D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 B两组问的恶心呕吐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C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较A、B两组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阿扎司琼联合地塞米松能有效预防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恶心呕吐,效果较单用阿扎司琼或地塞米松更佳.  相似文献   

12.
陈杰  甘建辉 《中国药房》2006,17(13):1004-1006
目的:观察盐酸托烷司琼用于预防妇科患者术后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致恶心、呕吐的效果。方法:将120例妇科手术后均行PCEA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T组为盐酸托烷司琼组,N组为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2组用药后的恶心、呕吐发生率。结果:T组48h内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低于N组(P<0.05)。结论:盐酸托烷司琼预防妇科术后PCEA患者恶心、呕吐的发生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不同的药物干预方式对乳腺区段切除术后恶心呕吐(PONV)发生情况的影响,为短小手术预防PONV药物干预方案提供一定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复合纳入标准的患者9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Ⅰ组(地塞米松组)、Ⅱ组(托烷司琼组)、Ⅲ组(地塞米松和托烷司琼联合用药组)3组,每组30例.在麻醉诱导后,Ⅰ组静脉注射地塞米松,Ⅱ组静脉注射托烷司琼,Ⅲ组静脉联合注射地塞米松和托烷司琼,观察和记录术后24 h患者发生PONV的患者数量,对实验数据统计分析,得出结果.结果 3组患者中,Ⅲ组PONV等级(WHO标准)和术后PONV视觉模拟评分(VAS)均低于Ⅰ组和Ⅱ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单独静脉注射地塞米松或托烷司琼相比较,静脉联合注射地塞米松和托烷司琼对预防乳腺区段切除术后患者恶心呕吐效果更优.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地塞米松联合托烷司琼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后恶心呕吐(PONV)的预防作用。方法 157例行LC的患者随机分为4组,分别给予地塞米松和托烷司琼(A组40例)、托烷司琼(B组39例)、地塞米松和氟哌利多(C组38例)、治疗对照组(D组40例),观察术后24h内PONV的发生情况。结果术后24h内PONV的发生例数分别为A组3例,B组8例,C组5例,D组22例;术后2~24h内PONV发生次数A组低于D组(P<0.01),也低于B、C组(P<0.05),术后12~24hA组低于D组(P<0.05)。结论地塞米松联合托烷司琼能有效预防PONV的发生,其疗效优于单独应用托烷司琼或地塞米松联合氟哌利多。  相似文献   

15.
黄攀 《中国药房》2010,(28):2660-2661
目的:观察氟哌利多、托烷司琼预防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后恶心呕吐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0例择期行全凭静脉麻醉下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A、B、C组,每组20例,分别在开始缝合前静脉注射0.9%氯化钠10mL(A组)、氟哌利多1.25mg(B组)、托烷司琼5mg(C组)。术毕清醒后拔管,观察记录术后24h患者发生恶心呕吐的情况。结果:B、C组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P<0.05);B、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哌利多和托烷司琼均可显著降低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二者疗效相当。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联合托烷司琼防治口腔颌面外科手术患者术后呕吐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6年1月~2017年9月行口腔颌面外科手术的患者120例以分层随机设计分为3组,A组地塞米松组(n=40)、B组托烷司琼组(n=40)和C组地塞米松联合托烷司琼组(n=40),观察并记录3组术后拔管至术后0~48h内有无呕吐及呕吐次数等情况。结果:术后0~48h,C组呕吐发生率少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结论:应用地塞米松联合托烷司琼可有效降低口腔颌面外科肿瘤术后呕吐的发生率,降低了治疗及护理的风险,有利于患者的快速康复和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帕洛诺司琼联合地塞米松治疗难治性术后恶心呕吐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4月至2016年4月某院收治的全麻下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12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即帕洛诺司琼联合地塞米松治疗组(帕洛诺司琼组,n=60)和托烷司琼联合地塞米松治疗组(托烷司琼组,n=60)。对2组患者不同时间点血流动力学、手术时间、镇痛药用量、临床疗效、不同时间段术后恶心呕吐发生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组患者麻醉初始、10 min,30 min,1 h,2 h的MAP、HR、手术时间、镇痛药用量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帕洛诺司琼组患者麻醉0~6 h,6~12 h,12~24 h,24~48 h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均显著低于托烷司琼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3.3%(2/60)显著低于托烷司琼组8.3%(5/60)(P<0.05)。结论:帕洛诺司琼联合地塞米松治疗难治性术后恶心呕吐的临床效果较托烷司琼联合地塞米松好,前者更能显著提高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有效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且不会扰乱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增加患者的镇痛药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小剂量地塞米松用于预防女性无痛胃镜检查后恶心呕吐的效果。方法: 选择择期行无痛胃镜检查的女性180名,年龄30~60岁,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3组:地塞米松组(D组)、托烷司琼组(T组)和生理盐水组(S组),每组60例。3组患者入无痛胃镜室后均立即建立静脉通道,并缓慢滴注生理盐水。D组患者于无痛胃镜检查前30分钟给予静脉注射由2 mL生理盐水稀释的5 mg盐酸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T组于入室后于无痛胃镜检查前30分钟给予静脉注射2 mL生理盐水稀释注射用盐酸托烷司琼2 mg。S组单纯静脉注射2 mL生理盐水。所有患者在进行无痛胃镜检查之前行鼻导管给氧并进行2 min的预充氧。麻醉方法:20 s内缓慢静脉推注舒芬太尼注射液0.1 μg·kg-1进行镇痛,后续不再追加舒芬太尼的剂量;随后使用依托咪酯(E)与丙泊酚(P)的混合液(后简称EP合剂)进行镇静。1 mLEP合剂中含有依托咪酯1 mg,丙泊酚5 mg;以首次剂量0.16 mL·kg-1进行静脉推注,注射速度为2 mL·s-1。如患者出现不自主体动或镇静深度不足现象,则单次追加2 mL镇静药物。本次研究中的所有患者入室后常规持续监测心电图、无创血氧饱和度以及无创血压。并记录患者在入室以后的血压、心率以及血氧饱和度。记录胃镜检查期间患者出现低血压、心动过缓、低氧饱和度等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记录患者满意度以及麻醉医生的满意度。观察患者在苏醒期以及出室前有无发生恶心呕吐,并持续跟踪调查患者对本次无痛胃镜检查术后的满意程度。结果: D组与T组苏醒后恶心呕吐发生率相比于S组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D组与T组之间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满意度与麻醉医师满意度D组与T组优于S组(P<0.05);D组与T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剂量地塞米松用于女性无痛胃肠镜检查可以降低检查术后的恶心呕吐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多拉司琼与托烷司琼用于预防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引发的剖宫产术中及术后产妇恶心呕吐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择期足月行剖宫产术的产妇62例(存在宫缩乏力的危险因素),随机分为多拉司琼组(D组)32例和托烷司琼组(T组)30例,ASA分级Ⅱ级,年龄25~35岁,体重65~75 kg,两组产妇在腰硬联合麻醉下施子宫下段剖宫产术。胎盘娩出后,在决定使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时,D组静脉注射12.5mg多拉司琼,T组静脉注射5mg托烷司琼。记录用药前(T1)、用药后10min(T2)、用药后30min(T3)产妇平均动脉压、心率的变化,用药后术中及术后48h内恶心呕吐的发生情况,产妇是否有头痛、头昏、腹部不适等不良反应也进行记录。结果:两组产妇在三个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心率变化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发生恶心呕吐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h内D组发生恶心呕吐的情况明显少于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均无头痛、头昏、腹部不适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结论:多拉司琼与托烷司琼均可安全有效地预防剖宫产术中应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引起的恶心呕吐,但对于预防术后48h内发生的恶心呕吐,多拉司琼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利多卡因联合地塞米松对妇科腹腔镜手术后恶心、呕吐的防治效果。方法择期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105例,随机分为三组,每组35例。Ⅰ组诱导前静脉注射生理盐水5ml作为对照;Ⅱ组诱导前静脉注射地塞米松10mg;Ⅲ组诱导前静脉注射利多卡因1.5mg/kg+地塞米松10mg,持续微泵输注利多卡因2m l/(kg.h)。观察并评估术后24h内恶心、呕吐发生率及程度。结果术后24h恶心、呕吐发生率Ⅱ组显著低于Ⅰ组(P〈0.05),术后24h恶心、呕吐发生率Ⅱ组高于Ⅲ组(P〈0.05)。结论利多卡因复合地塞米松和地塞米松均能有效预防妇科腹腔镜手术后PONV的发生,利多卡因复合地塞米松优于地塞米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