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可明胶囊治疗单纯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可明胶囊治疗单纯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的疗效.方法将60例单纯型DR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的对症、支持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服用可明胶囊.比较2组患者治疗开始时、治疗后1个月和2个月的视力及眼底病变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及2个月的视力及眼底病变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2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毒副反应和副作用.结论可明胶囊治疗单纯型DR的疗效显著,安全性高,是治疗该病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2.
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糖尿病(diabetesmellitus,DM)患病率的增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retinopathy,DR)已成为DM患者的主要致盲原因,在失明的DM患者中约85%是由DR引起的。DR的发生、发展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故本文对2000年9月~2002年1月在齐鲁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2型DM合并DR患者临床危险因素进行分析。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2型糖尿病患者423例,男220例、女203例,平均年龄(58.10±11.71)岁;DR患者104例,包括单纯性视网膜病变(BDR)83例、增殖性视网膜病变(PDR)21例,其中双眼失明者2例、单眼失明者1例。DM诊断均符合1997年ADADM诊断标准犤…  相似文献   

3.
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涛  林艳足  凌志明 《广东医学》2004,25(6):672-673
目的 探讨 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比分析 78例 2型糖尿病并视网膜病变者与 6 6例无视网膜病变者的病程、年龄、血糖、C肽、糖化血红蛋白、血肌酐、血脂、血尿酸、尿微量白蛋白、β2 -微球蛋白、α1-微球蛋白、血压等指标。结果  2型糖尿病并视网膜病变组的病程、年龄、甘油三酯、血尿酸、尿微量白蛋白、血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5 )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程、尿微量白蛋白、血尿酸均是 2型糖尿病并视网膜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防治除严格血糖控制外 ,还应重视血脂、尿酸、血压的良好控制 ,并需定期检查眼底和尿微量白蛋白。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DM)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其失明患者较非糖尿病高25倍。尽管2型糖尿病的视网膜病变发生率较1型糖尿病者为低,但我国2型糖尿病患者占糖尿病总人数的95%左右,故探讨其发病因素,对防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安多明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的治疗效果。方法:番禺中心医院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糖尿病视网膜病变3—5期患者108人,完全随机分2组:治疗组(54例105眼,激光联合安多明治疗),对照组(54例102眼,激光治疗)。治疗前后行视力、眼底以及行荧光造影检查,根据视力检查标准以及荧光造影标准判定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糖尿病视网膜病变3、4期患者,治疗组的有效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糖尿病视网膜病变5期患者,治疗组及对照组的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1~4期患者可采用安多明或激光辅以安多明治疗,5期患者,安多明的治疗效果并不明显,激光及手术治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我们用糖眼明胶囊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30例,取得确切疗效,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l一般资料 治疗组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57~78岁;对照组30例,男21例,女9例。60例病人均为原发性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患者,并排除心肌梗塞、肾性高血压和脑血管病变等。1.2诊断标准 原发性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诊断标准及分级[1]。I期为血管收缩期(动脉局限性狭窄为主);Ⅱ期为血管硬化期:视网膜血管硬化分级标准如表1;Ⅲ期为渗出期:线样或焰样出血、硬性蜡样渗出和棉絮样灰白斑等;Ⅳ期为硬化期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从2003-2004年对52例伴有周围神经病变的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给予赛立泰治疗,取得明显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与下肢动脉病变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与下肢动脉病变(PAD)的相关性。方法:152例确诊为2型糖尿病的住院患者,分为糖尿病无视网膜病变组(NDR)77例、单纯型视网膜病变组(SDR)69例、增殖型视网膜病变组(PDR)6例,比较三组临床资料及PAD的发生率,并进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结果:三组间比较,病程、收缩压、HbA1C、TG及LDL差异显著,且随着DR的进展,PAD的发生率明显增高,ABI、年龄、病程、HbA1C、、收缩压及LDL是DR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DR与PAD的发生存在明显的相关性,了解二者的伴发规律,可能有助于临床早发现,早治疗,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9.
本文用放免法测定糖尿病患者和正常人的血滑Ⅳ型在胶原(CⅣ)浓度,以探讨糖尿病规网膜病变患者Ⅳ水平及意义。结果表明,血清CⅣ水平在DM组显著高于常对照组,有视网膜病变组显著高于无视网膜病变组,增生性视网膜病变组高于单纯性视网膜病变组。提示CⅣ可能参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血管紧张素Ⅰ转换酶(ACE)基因插入/缺失(I/D)多态性与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及其视网膜病变的关系,以ACE基因第16内含子1个287bpAlu顺序I/D型为多态性标志,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基因片段,1%琼脂糖凝胶电泳PCR产物。结果87例NIDDM与50例正常人之间基因频率无显著差异;NIDDM合并视网膜病变与未合并视网膜病变2组间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无显著差异。提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与ACE基因多态性无关。  相似文献   

11.
对256例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患者同时进行了24h尿白蛋白测定和眼底检查,结果: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随尿白蛋白排泄增加而显著增高和加重;正常、微量和大量白蛋白尿患者背景型和增殖型DR发生率分别为8.8%和1.5%;67.5%和25.3%;40.7%和59.3%,同样,白蛋白尿(微量加大量)发生率也随DR程度的加重而显著升高;②伴白蛋白尿、而无DR者常存在其他肾脏病变。结果表明NIDDM患者DR和尿白蛋白排泄显著相关,揭示两者可能存在共同的病理生理基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观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内皮素(ET)的改变,以了解通脉糖眼明胶囊对其影响.方法:收集DR患者共60例,随机分成2组,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如控制血糖、血压等.在此基础上,治疗组给予通脉糖眼明胶囊(组成:黄芪12g、生地黄12g、枸杞子12g、女贞子12g、青葙子12g、决明子12g、三七9g等,贵阳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药物制剂室提供,250mg/粒)口服,每次750mg,每日3次,3个月为1个疗程.对照组予复方路丁片、维生素C各2片/次,3次/d口服.2组均以3个月为1个疗程.观察患者治疗前后ET浓度的变化.结果:治疗组经服药3个月后血浆ET浓度低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通脉糖眼明胶囊可显著降低血浆ET浓度,改善和稳定DR患者视力、视野、早期眼底病变、视网膜病变及视网膜功能.口服.2组均以3个月为1个疗程.观察患者治疗前后ET浓度的变化.结果:治疗组经服药3个月后血浆ET浓度低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通脉糖眼明胶囊可显著降低血浆ET浓度,改善和稳定DR患者视力、视野、早期眼底病变、视网膜病变及视网膜功能.  相似文献   

13.
资料和方法 1一般资料2003-2008年在我院糖尿病科就诊并进行眼并发症检查确诊为DR的2型糖尿病患者116例,其中男72例,女44例。年龄28~72岁,平均49.20±10.50岁。病程8月至16年,  相似文献   

14.
糖尿病及其视网膜病变患者对蛋氨酸负荷试验的异常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Guo Q  Lu J  Pan C 《中华医学杂志》2002,82(11):725-728
目的 探讨 2型糖尿病 (DM)及其视网膜病变 (DR)患者对蛋氨酸负荷 (PML)试验的反应 ;并探讨PML试验对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Hhcy)的诊断价值及同型半胱氨酸 (Hcy)致血管损害的可能机制。方法 对 17例DR患者、15例单纯DM患者 (NDC)及 2 8例正常对照 (CON)进行了PML试验 ,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法测定空腹Hcy (Fhcy)及PML后 4h血浆Hcy浓度 (Phcy) ,测空腹血浆叶酸、维生素B12 ,并以PCR RFLP技术检测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 (MTHFR)C6 6 7T突变 ,测定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尿素、肌酐、胆固醇、甘油三酯以及HbA1c等生化指标 ,以Griess法测定空腹PML后 4hNO代谢终产物。结果 DM各组体重指数、HbA1c及PBG高于CON组 (P <0 0 5 ) ;DR组和NDC组Fhcy分别为 13 9± 1 4和 11 6± 1 3μmol/L ,高于CON组的 8 8± 1 4 μmol/L。DR组Phcy(37 3μmol/L)、PML前后Hcy差值 (2 4 4 μmol/L)和MTHFRBB基因型 (9/ 17)均高于CON组的 2 2 7μmol/L、15 1μmol/L和 5 /2 8以及NDC组的 2 5 0 μmol/L、14 3μmol/L和 2 / 15。以Fhcy为标准确定的Hhcy发病数为 9例 ,而以PML后的Phcy为标准发病数则为 15例 ;结合两者计算Hhcy发病率 ,DR组高于NDC组 ,两者又高于CON组 (P <0 0 0 1)。餐后NO代谢产物浓度明显高于空腹 ,而且血浆Hcy与  相似文献   

15.
Ⅱ型糖尿病患者并发 视网膜病变的临床分析(附304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Ⅱ型糖尿病(NIDDM)患者并发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临床发病的规律及与各种发病因素的关系。方法:对304例NIDDM患者进行病史调查、眼科检查及实验室检查,分类分析相关发病因素。结果:本组NIDDM患者中DR总发生率为40.8%,其中单纯型视网膜病变(BDR)发生率高于增殖型视网膜病变(PDR);随着患者年龄的增长、病程的延长,以及伴发高血压和晶状体后囊下皮质混浊,BDR和PDR的发生率均随之增加。结论:长病程、高龄、伴有高血压和晶状体后囊下皮质混浊是NIDDM患者发生DR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是糖尿病患者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多项研究表明,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DR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1],血浆VEGF增高可通过多种途径破坏血-视网膜屏障,导致视网膜微血管  相似文献   

17.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最为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是一种具有特异性改变的眼底病变。常并发视网膜新生血管、视网膜玻璃体的反复出血、增殖性视网膜病变、牵引性视网膜脱离、新生血管性青光眼,造成视功能严重障碍,甚至失明。采用中西医结合、中医辨证论治、针药并用等疗法治疗,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8.
192 1年诺贝尔奖获得者FrederickGB ,JohnJR ,MacLeod及BestC发现了胰岛素 ,为成千上万糖尿病患者提供了明确的治疗途径 ,但长期的胰岛素治疗未能有效阻止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近年来糖尿病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病率一直上升 ,已经成为世界性的难题。我国糖尿病患者也在快速增加 ,1980年全国患病率不足 1%,到 1996年已达到 3.2 1%,而且每年约增加近 10 0万的糖尿病新患者[1] 。目前 ,治疗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最有效方法为激光光凝 ,但是激光光凝治疗是损伤性的 ,有着严格的适应证。另一方面 ,迄今还没有出现有效的治疗药物。因此…  相似文献   

19.
磷酸川芎嗪治疗单纯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磷酸川芎嗪氯化钠注射液治疗单纯型糖尿病视网膜的病变的疗效。方法磷酸川芎嗪氯化钠注射液100ml(磷酸川芎嗪0.1g与氯化钠0.9g),静脉缓慢滴注,每日1次,10-15天为一疗程,治疗2-3个疗程。结果本组病例35例(60只眼),显效30只眼,占50.00%,有效25只眼,占41.67%,稳定5只眼,占8.33%。总有效率为91.67%。结论磷酸川芎嗪氯化钠治疗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改善微循环,扩张小血管,安全有效,早期治疗可保护患者的视功能。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