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烟雾病急性期患者的临床症状与心理,探讨临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烟雾病急性期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护理方法。结果:16例烟雾病急性期患者经治疗与整体护理,14例好转,2例未改善。结论:正确认识烟雾病,严密观察病情,加强护理工作,可降低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transcranial doppler,TCD)在烟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2年12月确诊的14例烟雾病患者,对TCD检查发现双侧前循环狭窄或闭塞性改变,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怀疑可能为烟雾病的患者,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检查明确诊断。结果共有14例患者确诊为烟雾病。其中有5例TCD显示大脑中动脉起始部高流速血流频谱;7例TCD显示双侧颈内动脉终末段血流速度减慢,2例显示血流速度增快,同一深度可探及多条频谱形态和方向不同的血流信号,PI值均减小。结论 TCD可以判断烟雾病病变血管的狭窄程度和侧支循环代偿情况,并且具有无创、操作简便、费用低等优点,可以作为烟雾病诊断、判断病变程度及定期随访的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烟雾病侧支循环形成的CT血管成像特点。方法:收集在医院就诊的120例烟雾病患者影像资料,所有患者均行CT血管成像(CTA),根据侧支循环代偿途径的不同将其分为Ⅰ组(15例),Ⅱ组(53例),Ⅲ组(38例),Ⅳ组(14例)。采用Lightspeed VCT对所有烟雾病患者行头颅CTA检查,评价4组患者的临床表现、烟雾病血管代偿模式以及脑底异常血管网情况。结果:Ⅰ组15例全部为缺血型烟雾病;Ⅱ组53例中缺血型烟雾病8例,出血型烟雾病45例;Ⅲ组38例中缺血型烟雾病7例,出血型烟雾病31例;Ⅳ组14例全部为出血型烟雾病。结论:缺血型烟雾病血管网以迂曲扩张或正常为主,而出血型烟雾病血管网以狭窄为主。烟雾病的类型与侧支循环血管代偿特点有密切关联。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烟雾病的病理机制和检查方法。方法对32例拟诊烟雾病的患者行头部CT和脑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结果22例诊断为烟雾病,10例诊断为“烟雾症”。其主要表现为颈内动狭窄或闭锁,形成代偿性颅底烟雾血管。结论全脑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是烟雾病的主要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对烟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烟雾病患者DSA检查。结果:12例烟雾病DSA表现为:不同程度颈内动脉分叉处血管狭窄或闭塞,侧支循环形成呈烟雾状。结论:DSA可清晰地显示烟雾病血管狭窄程度或闭塞的部位及侧支循环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直接的影像学资料。  相似文献   

6.
伊宏波  陈曦 《中国妇幼保健》2005,20(22):3038-3038
目的:探讨小儿烟雾病临床检查及诊断。方法:对20例小儿烟雾病的临床资料,结合检查进行分析。结果:20例小儿烟雾病脑血管造影显示为双侧或一侧颈内动脉虹吸部末端、大脑中动脉、前动脉近端严重狭窄或闭塞,全部病例均可见底节区烟雾状异常血管网。核磁共振成像(MR I)检查与脑血管造影检查基本相符。结论:脑血管造影检查是烟雾病的主要检查手段,MR I检查可作为烟雾病的筛选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成年人出血性烟雾病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和总结。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成年人出血性烟雾病患者的年龄、性别、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及治疗方法。结果成年人出血性烟雾病以女性多见,发病高峰在40~49岁,主要表现为脑实质出血伴脑室出血。本组25例成年人出血性烟雾病中脑实质出血19例,其中伴脑室出血15例;蛛网膜下腔出血6例;单纯脑室出血4例。手术治疗14例,保守治疗11例。结论积极采取外科手术及药物治疗,成年人出血性烟雾病多能取得良好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烟雾病术后患者脑内钙化的特点及形成机制。方法:选取我院2004年11月至2005年11月手术后复查CT扫描的烟雾病患者28例,年龄4~46岁,中位年龄17岁。男女比例为1:1。手术至CT检查最短间隔为1~90d,中位时间7d。结果:本组烟雾病间接血管重建术患者中4例出现脑内钙化,发生率为14.3%(4/28),其中3例钙化发生在脑出血患者中,占5例脑内出血患者的60%(3/5),且钙化与出血部位一致。结论:烟雾病间接血管吻合术后患者脑内出血与钙化灶形成关系密切,可能是钙化形成诱导因素所致。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和总结成年人出血性烟雾病的临床特点,进一步提高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2例成年人出血性烟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发病年龄、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治疗方法及随访情况.结果 表现为蛛网膜下隙出血5例、单纯颅内出血4例、单纯脑室出血2例、颅内出血+脑室出血11例.所有患者均经CT血管造影(CTA)确诊为出血性烟雾病.13例行手术治疗(含介入治疗):脑内血肿清除4例,脑室外引流6例,主要动脉型动脉瘤介入治疗2例,烟雾血管内动脉瘤介入治疗1例.9例保守治疗者按常规予以改善微循环、脑保护剂、脱水等治疗.疗效优良者18例,1例恢复差,3例死亡.结论 成年人出血性烟雾病的治疗需结合出血部位、出血量、是否合并动脉瘤等多因素以采取不同治疗方式.预后主要取决于颅内出血部位、出血量、有无再次出血及治疗时机等.  相似文献   

10.
乔林赏 《药物与人》2014,(12):175-176
目的:探讨单侧烟雾病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治疗.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9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单侧烟雾病患者,对其临床表现及诊断治疗进行分析. 结果:32例患者中首发症状12例为脑梗死,6例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8例为脑出血,4例为头痛,2例为癫痫发作.32例均行血管影像学检查确诊,4例合并动脉瘤,其中12 例接受手术治疗,20例对症治疗.结论:单侧烟雾病主要表现有脑缺血、脑出血、头痛和癫痫,血管检查可明确诊断,经过对症治疗及手术治疗可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1.
徐昶明 《现代保健》2009,(7):121-122
目的对4例烟雾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及数字剪影脑血管造影(DSA)进行分析。方法回顾烟雾病的病因、临床特点及诊断标准、防治等。结果均按脑缺血或脑出血进行治疗,病情稳定后,2例转入上级医院神经外科进行手术治疗,经过随访追踪手术效果相对满意,患者未再出现脑卒中发作。2例出院回家。结论烟雾病病因不明,临床主要表现为脑缺血或脑出血;DSA是诊断烟雾病的金标准;治疗主要为去除诱因,针对出血或梗塞进行治疗及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2.
烟雾病(Moyamoya disease.MMD)是一种少见的,原因不明的慢性进行性颅底动脉血管进行性闭塞性病变,以双侧颈内动脉末端和大脑前动脉或大脑中动脉近端狭窄或闭塞,伴有颅底部异常血管网形成为特点[1]。该疾病最先由Takeuchi报告并由Shimizu依据脑血管造影所见形象的命名为烟雾病[2]。临床主要表现为缺血和出血两大类型。起病年龄有5岁和40岁左右的双峰分布,患儿以缺血为主要临床表现,成年患者缺血与出血表现基本同概率[3]。缺血型的烟雾病表现为头晕、头痛、癫痫、视觉改变、运动、感觉等功能异常,严重者可出现智力障碍。出血型的烟雾病主要表现为剧烈的头痛,喷射性呕吐,严重者出现昏迷甚至脑疝危及生命。患儿多采用内科保守治疗,外科手术是成人的主要治疗方法。2014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手术室行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手术治疗烟雾病9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缺血型烟雾病与出血型烟雾病磁共振(MR)影像特点的差别,提高预测烟雾病出血的概率。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烟雾病患者的临床及MR影像学资料。结果:64例烟雾病患者中,最大年龄49岁,最小年龄26岁,平均年龄38.2岁;其中缺血型烟雾病患者21例(占32.8%),以额叶及顶叶分布为主;出血型烟雾病患者43例(占67.2%),以背侧丘脑(共28例,占65.1%)、基底节区(共9例,占20.9%)、单纯脑室内(共4例,占9.3%)以及单纯蛛网膜下腔(共2例,占4.6%)分布为主。出现脑底烟雾状异常血管网、脉络膜前动脉及胼胝体背侧动脉增粗、大脑后动脉与皮质软脑膜血管增粗、眼动脉增粗、颈外动脉分支血管增粗在缺血型烟雾病及出血型烟雾病分别为15例共28侧支(占71.4%)和38例共62侧支(占88.4%)、12例共24侧支(占57.1%)和35例共45侧支(占81.4%)、8例共16侧支(占38.1%)和30例共58侧支(占69.8%)、5例共10侧支(占23.8%)和13例共24侧支(占30.2%)、7例共11侧支(33.3%)和27例共54侧支(62.8%)。结论:迂曲扩张的脉络膜动脉及颅底异常增生的血管网是烟雾病发生出血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烟雾病外科治疗的发展过程,改进烟雾病外科治疗方法,为烟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从而有利于接受外科治疗的烟雾病患者的临床转归。方法研究烟雾病外科治疗的病理生理学基础、外科治疗的手术时机和手术适应证及手术方式。结果通过对烟雾病外科治疗进展的研究,使烟雾病的外科治疗更加安全、有效、效果持久,优化手术适应证、手术时机、术式的选择。结论脑血管重建术是该病的主要治疗方法,可根据病情适当选择手术时机和术式。  相似文献   

15.
烟雾病的临床特点与影像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烟雾病的临床特点和影像学征象.方法 分析20例烟雾病患者的临床表现与影像学资料.结果 起病首发症状头痛13例,肢体麻木无力4例,阵发性一侧肢体抽搐伴意识障碍3例;数字式减影血管造影(DSA)和/或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显示20例均有颈内动脉或其分支不同程度的狭窄或闭塞和颅底异常血管网(MMD)形成.结论 烟雾病的临床表现多样、易变,常以继发病出现;MRA和/或DSA仍是诊断烟雾病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烟雾病的临床特点,影像学检查的进展. [方法] 对11列烟雾病患者的临床特征、辅助检查进行分析. [结果] 烟雾病临床表现以头痛(7列)单侧肢体肌力减退5例为主.CTA或MRA成像显示:颈内动脉末端和大脑前或中动脉近端狭窄或闭塞,可见脑底有如烟雾状异常血管网形成. [结论] 烟雾病在中青年脑卒中发病率有所增加,头颅CTA及MRA成为临床诊断烟雾病的主要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256层螺旋CT扫描在烟雾病诊断中的价值以及对临床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3例经256层螺旋CT动态容积扫描的患者,分别进行容积再现、最大密度投影和CT脑灌注成像,对CT脑灌注成像各项参数进行定量测量并做对比统计分析。结果 容积再现、最大密度投影能很好地显示烟雾病狭窄段及周围侧枝血管。CT灌注成像双侧狭窄患者血容量(CBV)双侧均加大,达峰时间(TTP)双侧均延长,平均通过时间(MTT)较重的一侧延长。单侧狭窄患者病变侧CBV加大,TTP延长。结论 256层螺旋CT动态容积扫描对烟雾病的特征性表现显示良好,可作为烟雾病的首选检查方式。  相似文献   

18.
正脑袋中的小血管交织成网状,像吸烟时喷出的烟雾一样,这种被称作"烟雾病"的病,你听说过吗?"烟雾病"是一种脑血管闭塞性病变,有两个发病高峰年龄:小于10岁的儿童(平均3岁)和40岁左右的成人。少年儿童患的"烟雾病"多以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缺血性卒中为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Graves病(GD)合并烟雾病(MMD)的临床特征。方法对2例GD合并MMD患者的临床、实验室、影像学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例均为女性,GD先于MMD发病,随着甲亢症状被控制,神经系统症状有所改善。结论甲亢合并烟雾病仅见于女性,常于甲状腺毒血症期间发生脑卒中,控制甲亢有助于神经系统症状的恢复和防止复发。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颅骨多处钻孔术对治疗烟雾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某院2005年1月~2011年1月住院并经DSA确诊的烟雾病患者29例,分为手术治疗组和保守治疗组,术后6个月进行随访,比较两组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手术治疗组的良好率为77.78%,保守组为45.45%,手术组半年后的临床症状的改善优于保守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骨多处钻孔术对烟雾病患者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