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寄生于人体的疟原虫有间日疟原虫、三日疟原虫、恶性疟原虫及卵圆疟原虫四种。由恶性疟原虫感染的恶性疟疾在地处热带和亚热带的南欧、北美洲、非洲国家及我国西南山区各省较为常见。我院于2002年冬季收治输入性恶性疟疾1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疟疾     
疟疾是由疟原虫经按蚊传播,寄生于人体所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以周期性寒战,高热、出汗、退热、脾肿大及贫血等为其临床特点。恶性疟疾可侵犯内脏,引起凶险发作,如抢救治疗不及时,可危机生命。近年来我国对该病高度重视,积极贯彻预防为主方针,使疟疾在多数地区发病率大幅度下降。一、病原学及流行病学特点疟疾的病原体是疟原虫。寄生于人体的疟原虫分为间日疤、三日疟、恶性疟及卵圆疟原虫4种,且分别引起不同类型疟疾。而卵圆疟原虫在国内引起的疟疾极为罕见。若一病人感染两种以上疟原虫  相似文献   

3.
疟疾是由疟原虫引起的传染病。寄生人体的疟原虫主要有间日疟原虫、三日疟原虫及恶性疟原虫三种,其中恶性疟原虫感染最易发生脑型疟,间日疟和三日疟原虫感染也偶可引起脑型疟发作。由于脑型疟的临床表现复杂,病情凶险,病死率高,如不能很好认识本病,极易造成误诊、漏诊而耽误抢救时间。现就脑型疟的诊断、治疗及其有关的一些问题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4.
疟疾是由疟原虫寄生于人体引起的寄生虫病,主要经按蚊叮咬传播,临床特点为周期性发作的寒战、高热、继之大汗,反复发作者可伴贫血和脾大.近两年我科收治疟疾病例10余例,均有疟疾流行区居住或旅行史,经治疗治愈出院,现报告如下: 1分类和流行病学 1.1寄生于人体的疟原虫有4种,即:间日疟,三日疟,卵形疟,恶性疟. 1.2传染源 病人和无症状的血中有配子体的人是疟疾的主要传染源.  相似文献   

5.
疟疾是一种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寄生虫病,疟原虫(malaria parasite)是引起疟疾的病原体,寄生于人体红细胞内。常用的疟原虫染色法有:瑞氏染色法、吉氏染色法。传统的单一染色法存在某些缺陷,如瑞氏染液是用甲醇配制的,偏于酸性,染出的疟原虫标本易褪色,保存时间较短,多用于临床诊断。吉氏染液是水溶性的,疟原虫标本需经甲醇固定后再行染色,染色时间较长,而且需要特定的缓冲液。以上两种单一染色法制作的疟原虫标本,虫体结构着色不均匀,在教学实验课上使用效果不理想。教学需要的疟原虫标本应使其结构清晰、颜色鲜明、有对比性、保存时间较长。为  相似文献   

6.
恶性疟原虫SSUrDNA特定片段的体外扩增及鉴定||[万磊,陈培霞,薛采芳等.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1994;12(3):169~171]作者根据已知疟原虫、其它寄生人体原虫及人的小亚单位核糖体核糖核酸基因(SSUrDNA)编码区序列,借助计算...  相似文献   

7.
殷东滨 《河北医学》2002,8(12):1151-1151
疟原虫是寄生在人体红细胞及肝细胞内的原虫 ,能引起疟疾。疟疾是一种严重危及人类健康的疾病。1998年 ,曾在我校入学新生中发现间日疟 1例 ,现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标本来源1998年 9月入学某新生 ,男性 ,17岁 ,来自湖北。按常规采集末梢血 ,涂血膜薄片数张 ,自然干燥 ,瑞氏染色待检。1.2 标本镜检经瑞氏染色的血膜薄片 ,用光学显微镜油镜 10×10 0观查。镜下形态 :由于疟原虫寄生在红细胞内 ,可见红细胞的体积涨大 ,颜色变淡 ,其间有明显的粉红色的薛氏点。寄生在红细胞内的间日疟原虫滋养体的细胞质形状不规则 ,呈阿米巴状 ,染成…  相似文献   

8.
疟疾     
正概述疟疾是由疟原虫寄生于人体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在我国,主要有间日疟和恶性疟两种。疟疾的主要症状包括发冷、发热、出汗、全身酸痛等,有时还伴有呕吐、腹泻、咳嗽。病情严重的患者还会出现谵妄、昏迷和休克,以及肝、肾功能衰竭,如不及时救治,有可能因病情延误而危及生命。  相似文献   

9.
疟疾动物模型的研究,主要从事寄生于人的两种最重要的疟原虫,即间日疟原虫和恶性疟原虫实验宿主的研究,至今已有将近一百年的历史。到目前为止,只有少数的灵长类被证实对这两种疟原虫有不同程度的感染性。在这方面近年来曾有资料综述。  相似文献   

10.
疟疾     
正概述疟疾是由疟原虫寄生于人体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在我国,主要有间日疟和恶性疟两种。疟疾的主要症状包括发冷、发热、出汗、全身酸痛等,有时还伴有呕吐、腹泻、咳嗽。病情严重的患者还会出现谵妄、昏迷和休克,以及肝、肾功能衰竭,如不及时救治,有可能因病情延误而危及生命。  相似文献   

11.
将1979年正式定名建株到现在,其间经历了9年反复冻存、复苏、培养的FCC-1/HN株恶性疟原虫,用培养效果明显优于成人血清的10%脐带血清进行体外培养。60天后取培养物用透射电镜观察了疟原虫和其宿主细胞——红细胞近期的超微结构情况。观察结果表明与以往已报道的同株疟原虫相比,除见到了仍有相似之处外;还发现有某些不同的特征性改变:①疟原虫寄生的红细胞,其表面结节完全消失;也未见到典型的茂氏裂隙。②疟原虫虫体胞质内空泡结构和胞质裂隙增多。提示:疟原虫和被寄生的红细胞的超微结构在外界环境条件改变时,也会随之发生一些变化。这些变化,应引起我们今后在以体外培养研究疟原虫的生物学、生理生化和药物筛选中的重视,尤其是免疫学的重视。  相似文献   

12.
<正>疟疾是由疟原虫经按蚊叮咬传播的传染病。临床上以周期性定时性发作的寒战、高热、出汗退热,以及贫血和脾肿大为特点。因原虫株、感染程度、免疫状况和机体反应性等差异,临床症状和发作规律表现不一[1]。疟原虫在人体内发育增殖分为两个时期,即寄生于肝细胞内的红细胞外期和寄生于红细胞内的红细胞内期。  相似文献   

13.
疟疾是由疟原虫经按蚊叮咬传播的传染病。临床上以周期性定时性发作的寒战、高热、出汗退热,以及贫血和脾肿大为特点。因原虫株、感染程度、免疫状况和机体反应性等差异,临床症状和发作规律表现不一[1]。疟原虫在人体内发育增殖分为两个时期,即寄生于肝细胞内的红细胞外期和寄生于红细胞内的红细胞内期。  相似文献   

14.
抗氯喹伯氏疟原虫ANKA株过度表达的54kDa蛋白是我们首次发现的一种蛋白,本文应用免疫电镜技术对其在伯氏疟原虫ANKA株体内的定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54kDa蛋白主要散在分布于疟原虫滋养体及裂殖体胞质中;疟原虫寄生的红细胞中也有少量分布;抗氯喹伯氏疟原虫体内54kDa蛋白含量远高于氯喹敏感疟原虫。本文结果有助于理解疟原虫的抗氯喹机制。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用免疫方法预防疟疾而取得抗原,必须大量培养繁殖疟原虫。目前国内外关于疟原虫的人工离体培养尚未成功,在培养过程中发育各阶段的形态变化规律也缺乏系统的完整资料。为了掌握这些规律以利进行人工培养,我们对疟原虫的发育各阶段的形态变化做了比较详细的观察。当前国内研究疟原虫的动物实验所用虫种有猴疟原虫、鼠疟原虫和鸡疟原虫,这三种虽媒介不同,但其在蚊体的发育规律基本相似,而其中以鸡疟的实验条件最为简便易行。因此我们对鸡疟原虫在伊蚊体内寄生阶段进行了以下实验观察。  相似文献   

16.
疟疾是疟原虫引起的,由雌性按蚊传播的一种寄生虫病。寄生于人体的疟原虫有间日疟、三日疟、卵形疟及恶性疟等4种。目前疟疾仍是全世界最严重的传染病之一。1982年世界卫生组织报道107个国家有疟疾流行,每年新发病人1.5亿,热带非洲每年死于疟疾的儿童逾百万。我国主要流行的是间日疟及恶性疟。间日疟流行于安徽、湖北、江苏、河南、山东5省,发病数几占总数的70%。恶性疟主要流行于两广、云贵等地,海南岛尤较多见。偶见三日疟及卵形疟的病例。  相似文献   

17.
用卡介苗保护动物防止感染寄生原虫,如巴贝斯虫(Babesia)、弓浆虫(Toxopl-asma gondii)和锥虫(Frypanosoma)等曾先后有报告。Clark等(1976)用活卡介苗静脉接种小白鼠以保护小白鼠不感染柏氏鼠疟原虫约氏亚种(P.berghei yoelii)和芬氏疟原虫(P.vinckei)获得成功。1978年我们用死卡介苗经皮下、皮内不同途径接种小白鼠,然后用柏氏鼠疟原虫攻击,观察小白鼠能否受到保护。  相似文献   

18.
疟疾     
正概述疟疾是由疟原虫寄生于人体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在我国,主要有间日疟和恶性疟两种。疟疾的主要症状包括发冷、发热、出汗、全身酸痛等,有时还伴有呕吐、腹泻、咳嗽。病情严重的患者还会出现谵妄、昏迷和休克,以及肝、肾功能衰竭,如不及时救治,有可能因病情延误而危及生命。疟疾是由蚊子叮咬传染的疾病,俗称"打摆子"。出现症状要及时到医院接受正规的检查和治疗。  相似文献   

19.
2000年9~10月,在云南大理巍山侯鸟迁徙通道,对常见候鸟和留鸟进行疟原虫感染情况的调查,共检候鸟和留鸟 44种,286只。发现疟原虫2种,其分别寄生于大杜鹃(Cuculus canorus)和红喉姬(翁鸟)(Ficedula fuscatus),虫种名称待定。  相似文献   

20.
疟原虫的生活史包括配子体、裂殖子、环状体等多个阶段,先后寄生在多种类型的宿主细胞才完成完整的生命周期。在这些生活史中的不同虫期,疟原虫表现出明显的表型差异;在应对生存环境的改变时,其基因表达能够很精确地做出应对。近年来诸多研究表明,无论是这些生命阶段的转换,还是对宿主的适应,疟原虫表观遗传学方面的调控都起了很大的作用。对疟原虫表观遗传学的研究,有利于深入了解疟原虫与宿主的相互作用机制,对防治疟疾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组蛋白修饰、DNA甲基化、非编码RNA编辑等方面介绍目前疟原虫表观遗传学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