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呃……呃……”前段时间,检查室里来了一位特殊的病人,一个7岁的小男孩,跟在妈妈身后边走边发出声音,真是未见其人,先闻其声。起初检查室的医生以为是孩子好玩耍,故意发出特别的声音,就叫他别玩了,免得打扰了其他病人,谁知其父母愁眉不展地说,就是孩子不断发出这种声响愁坏了他们,就是因为这个毛病才带孩子来医院就诊的!  相似文献   

2.
我的女儿小艾今年一岁半  白白胖胖的特别招人喜欢.小艾最爱看电视  每次都是一边拍着手  一边咯咯地笑个不停.可是  问题就出在看电视上.一次  姥姥抱着她看"动物世界”节目  一只可爱的小兔子在野地里蹦着跳着  孩子看得直乐.可是正在这时  一只老鹰朝兔子俯冲下来  伸出利爪  一把抓住兔子飞走了.孩子看到这残酷的一幕  竟吓得大哭不止.从那以后  小艾开始害怕一切能在空中飞的东西  不仅是电视里的  哪怕在街上看见一只小鸟也会吓得大哭不止  冷汗淋漓.我们不止一次地对她说:"不是天上所有的鸟儿都吃小兔子  它们没什么可怕的  更不会咬你.” 《家庭育儿》2001,(4):36
医生: 我的女儿小艾今年一岁半,白白胖胖的特别招人喜欢.小艾最爱看电视,每次都是一边拍着手,一边咯咯地笑个不停.可是,问题就出在看电视上.一次,姥姥抱着她看"动物世界”节目,一只可爱的小兔子在野地里蹦着、跳着,孩子看得直乐.可是正在这时,一只老鹰朝兔子俯冲下来,伸出利爪,一把抓住兔子飞走了.孩子看到这残酷的一幕,竟吓得大哭不止.从那以后,小艾开始害怕一切能在空中飞的东西,不仅是电视里的,哪怕在街上看见一只小鸟也会吓得大哭不止,冷汗淋漓.我们不止一次地对她说:"不是天上所有的鸟儿都吃小兔子,它们没什么可怕的,更不会咬你.”可孩子越是听我们说这类话就越是紧张,一边皱眉头一边出冷汗.孩子这种情况已经有一个多月了,我们作为家长非常着急,照这样下去将会影响孩子的成长了!  相似文献   

3.
徐梅 《家庭育儿》2010,(9):52-53
小朋友们都有感到害怕的事情,大到火山喷发和地震.小到一个声音或者一条毛毛虫。这些害怕是从哪里来的呢? 有个童话故事叫做《咕咚来了》,说的是小猴子被“咕咚”声吓坏了,最后引得整个森林的动物.包括狮子、大象都忙着逃命。一个传一个,一个跟一个,害怕的情绪就像感冒一样在森林里“传染”。  相似文献   

4.
怀孕的时候,想孩子叫什么名字.听到他在肚子里面咕咚翻了一下.我们就叫他咕咚。想着名字要越平凡越好。要按捺住那份想孩子成龙成凤的心。  相似文献   

5.
每当孩子半夜醒来四肢乱动、哭闹不安的的时候,作父母的常常也跟着着急起来,边哄边说:看,这孩子又“撒呓症”了!所谓撒呓症,是人们泛指睡眠中出现的种种迷朦不安的睡眠异常行为和现象。 小孩做了可怕的梦,常会突然惊醒,坐起来,表情紧张,心有余悸,面色苍白,心跳加快,出冷汗,哭闹喊  相似文献   

6.
经过十个月的煎熬,在听到孩子第一声响亮的啼哭后,我哭了,当妈妈真是太不容易了。原以为甜蜜的“包袱”卸下,就是幸福的开始,不曾想到,这原来是一个“痛并快乐着”的艰难历程。  相似文献   

7.
整理是各项操作活动的结束,是一节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孩子年龄越小,整理能力越弱,整理效果越不尽如人意。彩泥由于颜色相对比较多,在操作的时候又要几种颜色进行搭配使用,所以相对来说,彩泥的整理对小班孩子而言更是比较偏难。那如何让小班幼儿养成良好的彩泥整理习惯呢?以下我把自己尝试引导小班幼儿整理彩泥的一些做法做一个简单的梳理。  相似文献   

8.
开学的第一天,老生、新生都陆续来齐了,唯有一个名叫洋洋的插班生迟迟未见身影。突然,教室外传来一阵撕心裂肺的哭声,我循声望去,只见一位五十多岁的爷爷紧紧地抱着一个小男孩向我班走来,一边走一边用手轻拍着孩子的背:"洋洋乖,不哭!"再看这位爷爷的身边,跟着四位五十多岁的奶奶,她们个个眉头紧锁,双眼充满着怜惜之情。"老师,这是小一班吗?"手里抱着孩子的爷爷问我。"是的,你是洋洋吧?来,老师一直在等你呢,让老师抱抱!"我边说边迎上去。  相似文献   

9.
漪然 《时尚育儿》2012,(11):116-117
说起怎么读图画书,也许有家长要撇嘴了:读图画书还要学吗?被你说中了!别看小小的图画书,如果家长不懂得怎么给宝宝读,后果可是很严重的哦!一边动手一边读多多妈一岁大的多多一看到这本《猜猜我有多爱你》,就开始"嗯嗯"地哼。我知道,她是要我读,那就读吧……才翻开,小人儿的小手就跟上来了,她要自己翻,我来读。没法子,只能她翻到哪儿,我跟着念到哪儿。她小手一揪,揪到"小栗色兔子就对大兔子说:‘我的手举得有多高我就有多爱你。’"的地方,书在小手里晃悠,我一个没看全,就边举手边说:"我的手举得有多高,我就爱你有多高。"不知道为什么,小人儿听到这里就开始笑得前仰后合的,我也跟着笑。娘儿俩就在床上开始一边举手念叨,一边笑,两遍后,我就发现多多学会了举手,跟着兴奋地向多爸汇报。多爸开始检验,说一声"多多举手",小手立即高高地举起,脸上带着得意的笑。我的小人儿,照例得到多爸的表扬和多娘我的一个亲吻。  相似文献   

10.
明诚 《婚育与健康》2009,(30):18-19
<正>五音不全的妈妈也要给孩子唱歌有一次,我抱着刚出生两个月的小女儿看电视。刚好电视里播放某公司的广告,画面是小兔子边打鼓边唱歌,宝宝看着就咯咯地笑起来。后来每次播放这个广告时宝宝都会笑个不停。我当时为一个出生刚两个月的婴儿就能分辨出愉悦的声音而感到惊奇。  相似文献   

11.
瑶瑶领先(遥遥领先):周日,钱伯领着5岁的小孙女瑶瑶在楼下玩。临近中午时,钱伯抱着瑶瑶气喘吁吁地走上楼。老伴诧异地盯着钱伯问:"你祖孙俩在楼下干嘛来着?"钱伯放下瑶瑶,一抹头上的汗,说:"我和瑶瑶赛跑来着。"老伴乐了:"战果如何?"钱伯慈爱地摸着小孙女的头,说:"别看孩子小,跑起来可有劲呢!跑了两个来回,都是——遥遥领先!"  相似文献   

12.
小怪物来喽     
正彩泥是孩子最常见的手工材料之一,揉捏方便、塑形简单。今天就教大家一款好玩有趣的彩泥手作。大家一起动手做做看吧!包包头小怪物01搓一个橘色椭圆形泥球,并把泥球放在桌面上压平底边。02捏出一个白色圆形泥片。03用剪刀将泥片下半段剪掉。04把剪好的泥片粘贴在橘色泥球下边。05搓一些橘色泥球。06把橘色泥球技图中的样子粘贴在小怪物头部两侧。  相似文献   

13.
正懒人妈妈的法宝赣州妈妈:胡礼桓宝宝:9个月我来分享一下这款DYNE德爱辅食泥的试用感受。口味清淡:不添加盐、糖和防腐剂等等。颜色漂亮:金黄金黄的,看着就想赶紧吃上。口感细腻:不仅适合孩子吞咽,还有利于消化和吸收。真空罐装:打开的时候可以听到"啪"的一声,口感新鲜,营养美味。方便快速:这是最重要的一点了,如果自己弄这么多种果蔬,至少要个把小时才能让孩子吃上。平时我上班累的时候就不太愿意自制辅食,可又担心城城营养跟不上,有了这个全餐蔬菜泥再也不用为这个问题发愁了,建议平时比较忙碌或者比较懒的妈妈多备几罐哦!  相似文献   

14.
张旭 《家庭育儿》2012,(6):52-53
回味曾经的老故事 记得小时候,在柔柔的灯光下,妈妈陪我躺在小床上,举着一本书,轻声细语地给我讲故事:小白兔拔萝卜,小红帽,小飞象……随着妈妈的讲述,那温暖的声音越来越远.我进入了梦乡……这一直是我对小时候的甜美回忆。也听说很多老人哄孩子睡觉:狼来了、虎来了,我们家小宝睡觉了……于是,小孩子在这样的重复声中“美美”睡去。也有一时睡不着闹觉的孩子,家长吓唬孩子,快睡吧,再不睡老马猴来了。或者是别的孩子们认为可怕的东西会来。这样子,小孩会害怕得紧紧闭上眼睛,一会儿就睡着了。  相似文献   

15.
很多儿童,尤其是学龄前儿童喜欢在户外玩弄沙子、泥土等.殊不知,长期接触沙子可致手背等部位出现细小疙瘩伴瘙痒,这是怎么回事? 孩子玩沙玩出"沙土手" 最近天气好,陶女士常带着3岁的儿子明明,到家附近森林公园的沙坑玩耍.一会儿铲沙子,一会儿喷水枪,明明每次都玩得满头大汗.过了一段时间后,陶女士发现儿子手上长了密密麻麻的小疙瘩,还一直喊痒,忍不住反复抓挠.一开始以为是手没洗干净,拿肥皂反反复复给孩子洗手,但小疙瘩并没有少,甚至还有点加重.  相似文献   

16.
<正>"呃……呃……"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呼吸科门诊来了一位特殊的孩子,今年7岁。起初以为是孩子好玩闹,就让他安静点,谁知其父母愁眉不展地说,正是因为孩子的怪叫声来看病呢!他们说,孩子  相似文献   

17.
您的孩子有自言自语的现象吗?别担心,这只是孩子自我中心语言的一种表现. 1岁7个月大的毛毛在马路上看见小狗时,不管旁边有没有人,都会指着它说:"狗狗!"玩耍的时候,不论是自己一个人,还是和其他小朋友一起,也都会边玩边笑,自说自话,甚至睡觉前也会嘀嘀咕咕上好一阵子,才渐渐进入梦乡……  相似文献   

18.
小朋友们在一起玩耍时,难免会发生摩擦,很多家长听到孩子被欺负的第一反应就是:真是恨铁不成钢,觉得孩子懦弱胆小。如果让孩子“打回去”,真的是最明智的做法吗?让孩子学会反击是重要的。但是,一味鼓励“打回去”,可能会让他们觉得:暴力是解决冲突的最好手段。孩子很难分辨什么时候能用暴力,什么时候不能用。  相似文献   

19.
好几个儿童聚集在一起嬉戏玩耍,一个男孩不留神打破了窗户的玻璃,使这个男孩感到很害怕,其中一孩子马上告诉他:"你赶快跑吧!"当房主人走出家门问:"是谁打破了玻璃?",这几个孩子全都回答:"不知道!"  相似文献   

20.
有次听到小萱做老师的姑姑叹气说:"愁死我了,班里几个孩子数学一塌糊涂,1+3知道等于4,但3+1等于几就又不会了。"我忽然警觉:这是逆向思维的事儿,孩子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逆向思维的锻炼没有跟上。那这方面到底该如何培养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