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进行性退化性神经系统变性疾病,是导致老年人痴呆的主要病因之一。主要病理特征是形成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 Aβ)斑(又称老年斑)、神经纤维缠结(neurofibrillary tangles,NFTs)、神经元丢失。该病发病机制十分复杂,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措施。有研究认为免疫炎症机制参与了AD病理的发生发展过程。AD患者脑内对β淀粉样肽的代谢功能异常,引起Aβ异常沉积形成免疫原,激活脑内特定部位的胶质细胞释放炎症介质并介导炎症反应损伤神经元。本文就近年来炎症反应参与AD的发病机制作一综述,为开发更有效的药物作用靶点,针对不同发病机制制定疗效更好的联合用药方案,以及为预防AD的发生发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2.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ease,AD)是以进行性认知功能下降和记忆力减退为主要特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AD的主要病理特征是神经原纤维缠结(neuro-fibrillary tangles,NFTs)和细胞外淀粉样老年斑(senile plaques,SP)的形成.NFTs是由于过度磷酸化的微管相关蛋白Tau于神经元内高度螺旋化而成.SP是由淀粉样前蛋白(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APP)在β-分泌酶(β-secretase)和γ-分泌酶(γ-secretase)水解作用下形成β-淀粉样肽(β-amyloid peptid,Aβ)在细胞外沉积而成.除少数家族性AD外,大部分散发性AD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近年来关于AD发病机制研究很多,有β-淀粉样蛋白瀑布假说、tau蛋白假说、钙离子失衡假说等.已经有研究证实钙调神经磷酸酶(calcineurin,CaN)与Tau蛋白的磷酸化[1]、突触的可塑性[2]及神经元细胞的凋亡[3]等有关,但CaN在AD中的具体机制还不甚明了.本文就CaN在AD中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亦称老年性痴呆症,是引起痴呆的重要疾病来源,是一种以进行性认知功能障碍和记忆力损害为主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自1906年Alzheimer首次命名并报道该疾病以来,人们一直在寻找其发病机制及预防和治疗措施.虽然AD的病因复杂,但其具有三个特征性的病理改变,即形成以淀粉样蛋白(Aβ)沉积为核心的老年斑(SP)[1],Tau蛋白过度磷酸化异常聚集形成的神经元内神经纤维缠结(NFTs),神经元脱失.尽管发病机制目前还不十分明确,但Aβ作为AD发病的始动因子已基本得到认可.  相似文献   

4.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常见的老年性痴呆症,主要病理表现有两种,即:细胞内发生神经纤维缠结(neurofibrillary tangles,NFTs)、细胞外产生淀粉样沉积物(俗称老年斑,senile plaques,SP).NFTs的聚集主要是微管Tau蛋白异常高度磷酸化的生成;SP的淀粉样沉积物主要成份是β-淀粉样肽(Aβ,包括Aβ40和Aβ42),由淀粉样前体蛋白(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APP)分解而来,被认为在AD的发病机制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很多研究都集中在α、β和γ-分泌酶对APP的作用和Aβ生成的影响上,以及家族性AD(FAD)和散发性AD(SAD)的发病原因和进程的研究.本文主要综述了APP的代谢通路与淀粉样物生成对AD发病的假说;早发性和迟发性AD与APP、PS1、PS2和ApoE基因突变的关系,以及目前Aβ疫苗对AD治疗和预防作用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
阿尔茨海默病治疗药物临床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是一种以进行性认识障碍、记忆受损、人格改变、情感障碍等为特征的慢性进行性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主要病理改变有大脑皮层和海马结构等广泛的神经元丢失、神经纤维缠结(NET)、脑内有大量β-淀粉样蛋白(Aβ)沉积形成的老年斑等.目前AD病因尚未阐明,人们普遍认为Aβ的形成与沉积是AD发病机制的核心[1].随着临床研究的深入,胆碱酯酶抑制剂(ChEIs)、N-甲基-D-门冬氨酸(NMDA)受体拮抗药、脑血管改善药与脑代谢改善药等被应用于治疗AD.文献资料显示,多种药物对AD有治疗作用,这些药物作用机制不同,疗效各异,本文对目前AD治疗药物作用机制、疗效、不良反应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阿尔茨海默病( 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病因未明的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是老年期痴呆最常见的原因.临床上以进行性认知功能减退为主要表现,其主要的病理特征为老年斑、神经原纤维缠结、海马和大脑皮质广泛神经元丢失及突触丧失.AD核心病因假说包括淀粉样β蛋白(amyloid-β,Aβ)级联假说和tau蛋白假说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神经炎症在AD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并可能成为新型抗AD药物靶点本文主要围绕小胶质细胞主导的神经炎症在AD发病中的作用展开综述.  相似文献   

7.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是老年人最常见的以进行性认知障碍和记忆力减退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神经变性疾病;主要病理特征为包含β-淀粉样蛋白(amyloid-β,Aβ)的老年斑和tau蛋白为主要成分的神经原纤维缠结以及表浅皮层较大的胆碱能神经元和突出丢失。目前用于AD治疗的药物较安全,但疗效极其有限;随着对其发病机  相似文献   

8.
神经血管单元RAGE/LRP-1受体系统与阿尔茨海默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发生于老年和老年前期以进行性认知功能障碍及行为损害为特征的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是造成老年人痴呆最常见的原因.其病理特征主要是细胞外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 protein,Aβ)沉积形成的神经炎性斑和细胞内tau蛋白的过磷酸化、聚集形成神经元纤维缠结,并有神经元丢失.AD已成为老年人群中继心血管病、恶性肿瘤和中风之后的第四大“杀手”.发病机制复杂,确切病因不明.  相似文献   

9.
阿尔茨海默病(AD)以老年斑、神经原纤维缠结及显著的突触丢失、脑萎缩和神经元细胞死亡等为特征性病理改变。AD病因及发病机制复杂,目前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对AD分子病理机制的探索可能有助于发现新的治疗靶点。髓样细胞触发受体2(TREM2)的基因变异可增加AD的发病风险,小胶质细胞和巨噬细胞中TREM2的缺失会导致凋亡神经元、细胞废物、细菌产物等的吞噬减少,其表达增加会导致上述物质的吞噬增加;TREM2的拷贝数变异可导致TREM2折叠、转运和稳定性受损,从而影响小胶质细胞在β淀粉样蛋白(Aβ)斑块周围的聚集,进而导致Aβ整体结构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10.
阿尔茨海默病与免疫炎性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强 《医学综述》2007,13(16):1250-1252
阿尔茨海默病(AD)是最常见的痴呆类型,主要病理特征是β-淀粉样蛋白聚集形成老年斑,tau蛋白聚集形成神经纤维缠结,脑内神经元大量丢失。AD的发病机制有多种学说,但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免疫炎性反应与AD的发病及进展有关。本文对小胶质细胞、炎性因子、补体等在AD中的作用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1.
刘涛  胡海涛 《医学综述》2012,18(10):1499-1501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以神经元丢失和痴呆为主要症状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它的病理症状主要是细胞外β淀粉样蛋白沉积形成的老年斑和细胞内神经纤维缠结形成的tau蛋白。尽管AD治疗方面的研究较多,但真正能够治愈AD的药物还未发现。一些神经保护性药物正尝试被用于保护正常细胞免受应激干扰或减少病理条件下神经元的丢失。天然药物作为一种神经保护性药物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现就近年来阿尔茨海默病治疗的天然药物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2.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是老年人群中最常见的一种痴呆症,为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AD的组织病理学表现主要为老年斑(senile plaques,SP),神经元纤维缠结(neurofibrillary tangles,NFTs),以及由凋亡引起的区域性神经细胞死亡等。患者脑内老年斑主要是由具有神经毒性和血管毒性的β淀粉肽(β-amyloid,Aβ)生成。由于AD为多因异质性疾病,目前Aβ-淀粉样肽级联假说引起广泛关注和重视,本文就近年关于Aβ与AD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在AD病发病机制及药物治疗预防研究中存在一个缺乏理想研究工具的重要障碍,解决这些问题的最好方式被权威学者公认为是建立AD相关基因的转基因动物模型。AD主要以病人脑部海马和大脑皮层淀粉样斑块(Amyloid Plaque)、神经纤维缠结(neurofibrillary tangules NFT)以及老年斑(senile plaque,SP)的形成为病理诊断特征。研究已经证实Aβ蛋白是淀粉样斑块的主要成分,高度磷酸化的Tau蛋白是神经纤维缠结的主要成分。目前关于AD病理机制的学说主  相似文献   

14.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老年人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以记忆力、判断力、抽象思维等一般智力的丧失为主要表现.其典型的病理特征是脑神经细胞外出现β-淀粉样蛋白聚集形成的老年斑(senile plaques,SP),脑神经细胞内tau蛋白异常聚集形成的神经原纤维缠结(neurofibrillary tangles,NET)及神经元原发变性、坏死[1].AD病的发病机制主要是海马和前脑基底部神经元脱失.  相似文献   

15.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以进行性认知功能障碍和记忆衰退为特点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研究表明,β淀粉样蛋白(Aβ)是AD发生的关键环节,被认为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引发AD病程的上游分子。Aβ聚集及由此引发的细胞炎症反应等被认为是AD患者脑内提前于神经元变性的早期事件,但目前针对Aβ聚集这一环节的药物尚无一种通过临床3期试验,提示了AD发病过程的复杂性,也使Aβ级联假说面临挑战。本文总结了AD发病机制中的重要学说—Aβ级联假说及与其相关的AD病理、病理生理过程和治疗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6.
AD(Als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以记忆减退、认知障碍、人格改变为主要临床表现,以大脑皮层、海马等部出现大量细胞外淀粉样老年斑块、细胞内神经元纤维缠结、神经元进行性缺失等为主要病理特征的脑退行性疾病,严重威胁着老年人的健康与生活质量。AD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目前尚无定论,因而其治疗主要是依据发病机制的不同假说所采取的各种尝试性的治疗方案,不能从根本上治愈AD。  相似文献   

17.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大脑神经元的神经退行性病变,主要由神经元细胞外β淀粉样蛋白沉积和细胞内Tau蛋白过度磷酸化形成的老年斑和缠结的神经纤维导致。现阶段对AD的确切发病机制还不十分清楚,尚无有效的治疗能预防和阻止AD相关认知功能的进展。微RNA(miRNAs)参与转录后基因表达调控,通过调节淀粉样蛋白前体或β分泌酶1等基因参与AD发病过程,近年来对miRNAs的研究成为热点。在AD大脑和脑脊液中miRNAs的表达改变,其中miR-132/212备受关注。  相似文献   

18.
氧化应激(oxidative stress)是影响衰老和神经系统疾病的重要因素,在多种神经退行性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老年斑的主要成分是β淀粉样蛋白(amyloid-beta protein,Aβ),它在脑中的异常沉积是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发病的关键因素。研究表明,Aβ沉积引发的氧化应激会诱导认知记忆相关脑区的神经元丢失、死亡,最终引起AD病理的发生与发展。本文重点论述AD发生发展中淀粉样肽毒性产生的机制,大分子的氧化过程及淀粉样肽与氧化应激相互影响的过程,旨在阐明AD发生发展过程中淀粉样肽与氧化应激的关系,为促进AD抗氧化剂研究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和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9.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以进行性认知功能减退为特征的神经变性疾病,虽然已有多种药物被批准用于AD的治疗,但疗效有限.目前,一些针对AD发病机制的药物正在研究之中,主要是针对β-淀粉样蛋白致病性及易损神经元变性,还有一些针对载脂蛋白E和Tau蛋白致病性的不太成熟的治疗措施.文章就AD的治疗前景及存在的问题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老年痴呆症即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大脑慢性退行性变性疾病。主要病理特征是脑内老年斑、神经纤维缠结及神经元丢失。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 protein,Aβ)是老年斑的主要成分,在AD发病中起关键作用。Aβ具有神经毒性作用,能损伤胆碱能神经元,引起神经细胞凋亡,产生过氧化损伤,激发炎症反应等。随着对Aβ研究的不断深入,为AD的有效治疗带来了希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