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CT血管造影在脑动静脉畸形(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s,AVM)与静脉血栓诊断中价值。方法 94例脑动脉血管病变患者应用64排螺旋CT行脑血管造影,并进行容积再现(volume rendering,VR)、多曲面重建(multi-planner reformation,MPR)、最大密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P)、三维(three dimensions,3D)等后处理。结果 78例脑CT血管造影正常,上矢状窦、直窦、乙状窦、窦汇及大脑大静脉、大脑内静脉3D、MPR、MIP图像质量均为1级;AVM 14例,均显示畸形供血动脉;颅内静脉及静脉窦血栓2例,可清晰显示血栓。结论 CT血管造影可清晰显示脑静脉结构,对AVM、静脉血栓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脑动静脉畸形的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目的 探讨螺旋CT血管造影(SCTA0对脑动静脉畸形(AVM)的诊断价值。方法 26例脑AVM行SCTA,准直器宽度1.0-2.0mm,层间距1.0mm,SCAT均与DSA对照。结果 26例脑AVM共有瘤巢26个,供血动脉,26根,引流静脉37极,SCTA显示瘤巢24个(92.3%),SCTA显示的瘤巢大小与DSA一致22个(84.6%),对纤细畸形血管显示能力不高是SCTA漏诊瘤巢及显示的瘤巢小于DSA的原因;SCTA显示供血动脉31根(86.1%)。引流静脉33根(89.2%),漏诊的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均分流量小,血管细;4例AVM用多层螺旋CT行SCTA显示了全部病变。结论 SCTA对脑AVM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可指导治疗及随访疗效。应用多层螺旋CT行SCTA覆盖范围大,空间分辨力高,SCTA对脑AVM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可指导治疗及随访疗效,应用多层螺旋CT行SCTA覆盖范围大,空间分辨力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采用多排螺旋CT血管生成、图像融合法容积重建出血性脑血管病变的价值。方法采用16排螺旋CT进行头部容积扫描,利用“血管生长”及“图像融合”法对25例出血性脑血管病变的图像进行容积再现三维重建,分析出血性脑血管病变CTA的影像表现,评价其在出血性脑血管病变诊断和治疗中的优势和不足。结果25例患者MSCT发现动脉瘤18例,显示瘤体、瘤颈、载瘤动脉和与周围血管及颅骨的关系清晰、确切;动静脉畸型(AVM)3例,显示畸形血管团的部位、大小、供血动脉来源,引流静脉的分支情况,空间立体结构清晰;静脉性血管畸形(CCVM)2例,不仅显示病灶特有的“海蛇头”征,而且完整地显示颅内静脉畸形的组成及引流静脉全程的三维影像;烟雾病1例,MSCT显示颈内动脉远段闭塞及近段Willis环血管渐进性狭窄,脑底部异常血管网形成;不明原因1例。结论多排螺旋CT采用血管生成、图像融合法进行脑内血管容积重现,能安全、可靠、快速、无创清晰显示脑血管病变,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了可靠的信息。正逐渐代替或部分代替全脑血管造影检查,可作为自发性脑出血患者病因诊断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CT平扫、增强扫描及脑血管造影对烟雾病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5例病人均行CT平扫,2例增强扫描.3例行CT脑血管造影检查.回顾性分析烟雾病的CT影像学特征.结果:CT检查平扫:右额顶叶脑实质出血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2例,脑梗塞2例.2例CT增强扫描:脑底动脉环显影不良,基底节大脑半球增粗迂曲血管影.3例CT脑血管造影:双侧颈内动脉前床突上段动脉闭塞1例,双侧大脑前中动脉多发闭塞2例,脑底烟雾状异常血管网及大量的侧枝循环形成3例.结论:烟雾病患者行头颅CT检查主要显示脑实质的病变,头颅增强CT仅能显示部分血管病变,对典型病例可作出诊断,对轻度病变的诊断尚有一定度难度.多排CT脑血管造影不仅能够清晰显示颈内动脉内段基底动脉环各血管闭塞、狭窄的部位、形态、管壁状况及狭窄程度,还能清晰显示增多迂曲的脑底部的异常血管网,可作为烟雾病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脑血管造影在颅内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GELight Speed^TM 4.X16层螺旋CT机对怀疑有颅内病变的45例患者行CTA检查,将扫描的原始图像导入Sun Workstation 4.0工作站利用后处理软件行MPR、MIP、VR重建。对血管显示情况进行评价。结果45例中,正常的14例,动脉瘤14例,血管狭窄及Moyamoya病各1例,动静脉畸形(AVM)2例,脑膜瘤8例,听神经瘤1例,胶质细胞瘤4例。脑动脉主干及其1~3级分支显示率为100%,4级分支显示率为62.2%(28/45)。动脉瘤14例,清晰显示了瘤体、瘤颈和载瘤动脉;2例动静脉畸形.显示了AVM的畸形血管团及其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Moyamoya病1例,清晰显示了基底节区的烟雾血管;8例脑膜瘤和1例听神经瘤显示了肿瘤与周围血管和颅骨间的关系。结论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的图像质量高,二维及三维重建图像能清晰显示脑血管更精细的结构,对脑血管病变的诊断及颅内病变与血管的三维空间关系的定位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脊髓血管畸形的DSA分析及血管内栓塞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评价血管造影对脊髓血管畸形的诊断及栓塞治疗价值。方法:16例脊髓血管畸形病人做了选择性脊髓血管造影检查,确诊后进行血管内栓塞治疗。结果:根据DSA显示的异常血管的部位、形态、分布和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情况将其分为三型:髓内动静脉畸形4例;髓周动静脉瘘4例;硬脊膜动静脉瘘8例。栓塞治疗后,13例获得较满意效果,2例无变化。在2个月至3年的随访期间,13例临床症状有改善。结论:脊髓血管造影是诊断脊髓血管畸形的可靠依据,可清晰显示畸形血管及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栓塞治疗是一种创伤小、并发症少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对颅脑AMV的主要影像学诊断方法——CT、MRI/MRA和血管造影检查作分析和比较。材料与方法:72例确诊为颅脑AVM的病人,男性42例,女性30例,年龄从21~52岁,平均37岁。结果:三种影像学检查方法都能很好地显示颅脑的AVM的病灶。MRI/MRA可直接显示畸形的血管团,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对AVM的诊断有其特异性,但操作复杂,费用昂贵。而CT检查操作较为简便,可揭示诊断及其合并症——出血。颅脑血管造影检查(特别是DSA)可明确诊断,显示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准确度很高,但操作复杂、昂贵,而且有创伤性.结论:可疑颅脑AVM的病人应首选MRI/MRA检查,而CT检查对急诊昏迷的病人较好;脑血管造影则应依手术或介入放射治疗的需要而适当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脑血管造影对脑血管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临床怀疑为脑血管病变的36例患者进行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并对照手术或DSA结果评估其诊断价值。结果:36例中发现26例动脉瘤(AN)、4例脑动静脉畸形(AVM)、2例脑动脉狭窄或闭塞、4例无异常发现。结论:64层螺旋CT脑血管造影对多种脑血管病的诊断具有肯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在脑动静脉畸形(AVM)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例(幕上18例、幕下2例)经术前CT、MRI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法(DSA)检查诊断为AVM的患者分别行术中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模式、频谱多普勒模式及超声造影扫查,确定病变位置、深度、大小及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记录不同方法显示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的数目,术后评价手术切除率。结果 (1)20例患者术中超声准确定位畸形血管团的位置。CDFI图像表现为典型的彩色镶嵌血管团,畸形血管团大小为1.1~6.5cm,距离硬膜0~2.7cm。供血动脉术前RI值0.29~0.56,术后RI值0.54~0.65。(2)20例患者行术中超声造影检查,畸形血管团大小为1.2~6.8cm。术中经股静脉团注造影剂7~14s后开始显影。正常脑动脉和供血动脉最先显影,而后病灶和脑组织显影,静脉系统最后显影。(3)20例患者CDFI模式显示供血动脉(FA)24支,引流静脉(DV)13支;术中超声造影显示供血动脉27支,引流静脉20支。(4)20例患者术后CDFI模式检查未发现病灶残留,结果与术后DSA检查结果一致,其中4例行术后超声造影检查。结论术中超声造影有助于完整了解AVM的血供模式,明确供血动脉与引流静脉的位置和数目,术后判断病变切除情况,提高对AVM诊断的准确性和全切率。  相似文献   

10.
王玲  常红  帅冬梅  张晓蕾 《护理研究》2007,21(2):342-343
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术(DSA)是指使用造影导管在脑血管内注入造影剂,显示脑动脉或静脉系统的结构和病变的一种脑血管造影方法,对缺血性脑血管病可明确脑血管狭窄部位、狭窄程度出血性脑血管病可明确动脉瘤及动静脉畸形等。由股动脉入路行DSA术是传统的入路途径,目前临床中还应用了经肱动脉、桡动脉为人路的DSA术,  相似文献   

11.
颅内血管母细胞瘤脑血管造影及血管内栓塞治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血管母细胞瘤血管造影表现及栓塞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16例经病理或头颅MRI诊断 .的血管母细胞瘤患者,术前全部行全脑血管DSA造影,并应用电解弹簧圈或Glubran胶进行术前栓塞治疗.15例于栓塞后3 d内行手术切除,1例进行观察.结果:16例病变均位于后颅窝.脑血管造影提示单纯由小脑后下动脉供血的3例,由双侧小脑上动脉供血的4例,由小脑后下动脉、小脑上动脉及小脑前下动脉等多条供血的9例.单纯应用电解弹簧圈进行栓塞治疗3例,单纯应用Glubran胶进行栓塞治疗5例,二者联合应用栓塞者8例.15例病灶显微镜下全切,术中平均出血(350±60)mL.1例因肿瘤体积缩小及瘤体坏死,进行观察随访.结论:血管母细胞瘤主要由小脑上动脉、小脑前下动脉和小脑后下动脉单独或联合供血.应用电解弹簧圈或Glubran胶进行栓塞治疗有利于减少术中出血及提高手术安全性.单纯栓塞治疗有可能成为血管母细胞瘤治疗的一种方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脑动脉造影中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使用16层螺旋CT容积扫描及三维重建技术,对138例脑血管造影(CTA)病例进行回顾和分析。结果:138例脑血管造影检查中,图像质量理想,均符合诊断要求,阳性检出率为29%。结论:16层螺旋CT脑血管造影是一种检查结果可靠,能够全方位显示颅内血管病变的检查方法,它安全、无创、简便、快速,为脑血管病患者的诊治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3.
经颅能量多普勒血流显像在脑动静脉畸形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经颅能量多普勒血流显像 (PDI)在脑动静脉畸形 (AVM )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临床诊断为脑动静脉畸形患者 2 5例 ,分别采用经颅能量多普勒和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 (CDFI)进行探测 ,测量病变血管的Vmax、Vmin及RI ,并与脑血管造影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CDFI诊断 2 3例脑AVM ,检出供血动脉 3 7支 ( 80 .4% ) ,主要供血动脉 2 8支 ( 90 .3 % ) ,引流静脉 6支 ( 3 0 .0 % ) ;PDI诊断 2 3例AVM ,检出供血动 42支 ( 91.3 % ) ,主要供血动脉 2 9支 ( 93 .5 % ) ,引流静脉 10支 ( 5 0 .0 % )。PDI和CDFI对AVM大小及位置的判断与脑血管造影结果基本一致 (P >0 .0 5 )。结论 经颅PDI对脑AVM诊断率与CDFI基本一致 ,但在显示非主要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方面优于CDFI ,可为临床诊断脑AVM提供更丰富的血流动力学资料。  相似文献   

14.
目的:报道了23例颅内动脉瘤的脑血管造影表现,并对脑血管造影、CT、MRI及MR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对比分析。材料与方法:23例均采用Seldinger技术穿刺股动脉行选择性全脑血管造影;同时行CT检查20例、MRI检查7例、MRA检查4例。结果;脑血管造影时颅内动脉瘤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5.7%和100%,能准确显示动脉瘤的部位、形态、大小及与载瘤动脉的关系;CT及MRI对脑动脉瘤的特异性分别为55.0%及71.4%。结论:全脑血管造影是确诊颅内动脉瘤的最佳手段,为临床治疗提供必要的血液动力学资料,其能弥补MRA之不足;CT及MRI对颅内动脉瘤并发症的诊断优于脑血管造影。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256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颅内血管性病变的应用价值。方法:80例疑脑血管病变患者进行256层螺旋CT脑血管成像检查,对图像进行后处理,包括: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等技术,实时三维重建脑血管图像。结果:80例检查中发现动脉狭窄20例,动脉变异23例,烟雾病7例,动静脉畸形10例,动脉瘤20例。螺旋CT脑血管成像(SCTA)能很好显示大脑前、中、后动脉主干及近端大分支,能很好显示动脉瘤的形态、大小、位置;也能很好显示动静脉畸形的畸形血管团,以及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80例中颅底Willis环都显示清晰。结论:256层螺旋CT脑血管成像是一种最佳的脑血管疾病的诊断方法,此种方法快速、无创,能为临床的治疗选择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6.
王玲  常红  帅冬梅  张晓蕾 《护理研究》2007,21(4):342-343
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术(DSA)是指使用造影导管在脑血管内注入造影剂,显示脑动脉或静脉系统的结构和病变的一种脑血管造影方法,对缺血性脑血管病可明确脑血管狭窄部位、狭窄程度,出血性脑血管病可明确动脉瘤及动静脉畸形等[1]。由股动脉入路行DSA术是传统的入路途径,目前临床中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旋转DSA技术在检查脑动脉瘤中的临床价值。方法:用旋转DSA的检查方法对36例脑动脉瘤患者进行全脑血管造影。结果:36例脑动脉瘤患者中常规DSA检查发现30例,其中14例动脉瘤供血动脉及周围血管关系显示不清,16例动脉瘤颈部显示不清,经旋转DSA检查,动脉瘤瘤体、瘤颈、供血血管及与周围血管关系均清晰显示。结论:旋转DSA在脑动脉瘤的检查诊断治疗中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脊髓血管造影在诊断脊髓血管畸形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17例MRI及临床表现符合脊髓血管病的病人,做CT脊髓血管造影检查,其中14例于1周内做DSA检查。CT扫描方法:Toshiba Aquilion 64 Slice CT扫描机,0.5mm层厚,0.5/r,120kV,350mA,主动脉弓层面为监测平面,造影剂自动跟踪技术,CT阈值180HU。造影剂为碘海醇(370mgI/ml),注射流率6ml/s,总量80ml。从血管畸形的分型、病变范围、供血动脉、瘘口及引流静脉等方面对CT脊髓血管造影图像进行评价,并与DSA及手术结果对比。结果:17例脊髓CTA均明确显示脊髓血管的异常及病变的范围,其中1例MRI及脊髓CTA诊断为动静脉瘘,并经手术证实,但DSA却未显示出病变;除1例DSA为AVM合并AVF的病例脊髓CTA只看到了AVM未诊断出AVF外,其余病例均与DSA的分型结果一致;13例做脊髓CTA并DSA阳性结果的病例共有20根供血血管,脊髓CTA 16根诊断正确,4根未显示,并出现了2根假阳性结果;6例脊髓CTA未看到瘘口;所有病例均清楚显示了引流静脉并与DSA一致。结论:CT脊髓血管造影对脊髓血管畸形的诊断有很大价值,可作为DSA检查前的筛选检查,并对DSA有指导作用,可缩短DSA检查时间。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脑AVM的影像学表现,探讨不同成像手段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报告14例经DSA或临床确诊的AVM,行CT、MRI及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检查。结果:5例CT提示AVM,MRI不能显示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MRA可显示AVM的供血动脉,部分显示引流静脉,有利于观察病变的内部细节。结论:MRA是一种无创性血管显像技术,对于制订AVM的治疗方案及估计预后具有指导意义,优于CT及MRI。  相似文献   

20.
脑动静脉畸形的血管造影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加深对脑动静脉畸形的血管造影表现特点的认识,探讨其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98例脑动静脉畸形的选择性动脉造影资料,由两名医生对其DSA表现进行动态观察、共同分析,并达成一致意见。结果 DSA均可显示供血动脉、畸形血管团和引流静脉,获得明确的诊断。98例脑AVM中,病灶最大直径4 0cm以下者57例,位于深部4 6例,单支供血动脉1 7例,深部引流1 6例,单支引流静脉37例。结论 DSA检查是脑动静脉畸形合理而可靠的诊断方法,有利于估计其预后并制订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