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川芎嗪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自由基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 探讨川芎嗪对糖尿病视网膜病防治作用的机制。方法 用链尿佐菌素(STZ)制人和糖尿病人鼠模型,分为糖尿病未治疗组、川芎嗪治疗组,分别于第4周、第12周测定视网膜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OSD)活性和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 第4、12周对照组和川芎嗪治疗组视网膜组织SOD活性显著高于糖尿病未治疗组,MDA含量显著低于糖尿病未治疗组。结论 川芎嗪能够提高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组织SOD活性,增强其抗氧化能力,减少MDA的产生,从而对糖尿病视网膜病的自由损伤起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大鼠早期视网膜超微结构改变及药物治疗的效果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 探讨糖尿病大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简称糖网病 )视网膜超微结构的改变 ,为糖尿病的研究提供形态学依据 ,并早期试用中西药治疗 ,观察疗效。 方法 用链尿佐菌素 (STZ)制作糖尿病大鼠模型 ,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未治疗组、川芎嗪组、氨胍组及川芎嗪 +氨胍组 (n=12 )。喂养 3个月 ,每月测体重、血糖 ,3个月后处死 ,取视网膜行透射电镜观察。 结果 川芎嗪和氨胍组血糖检测均降低 ,两药相比 ,后者优于前者 ,两药合用疗效大于单独用药。糖尿病 3个月时大鼠眼底可见小动脉瘤形成 ,无出血、渗出 ,视细胞外节的膜盘排列紊乱 ,纵横交错 ,自成多个螺旋体 ,有的膜盘间隙有大量糖原颗粒沉淀 ,椭圆体内线粒体排列稀疏 ,有的空泡化。早期色素上皮细胞微绒毛脱落 ,细胞膜内褶极少 ,内质网扩张 ,但细胞之间的紧密连接存在。川芎嗪或氨胍组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而川芎嗪 +氨胍组视网膜超微结构基本正常。 结论 大鼠糖尿病早期眼底和视网膜超微结构已有改变。早期用药对防止糖网病病情的进展 ,减轻视功能的损害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非酶糖化与糖尿病视网膜细胞凋亡的关系以及非酶糖化抑制剂氨基胍和具有非酶糖化抑制作用的川芎嗪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治疗作用。方法雄性Wistar大鼠40只,随机平均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糖尿病组、糖尿病氨基胍(100mg· kg-1· d-1)治疗组、糖尿病川芎嗪(150mg· kg-1· d-1)治疗组,除正常对照组,其余实验组分别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60mg/kg)诱发糖尿病。16周后,处死大鼠,分离主动脉,测定组织非酶糖化,观察bcl-2,bax的表达,电镜观察细胞凋亡的形态学变化。结果①治疗16周结束,糖尿病各实验组大鼠体重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糖尿病各实验组间体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糖尿病各实验组血糖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氨基胍治疗组与川芎嗪治疗组血糖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糖尿病组非酶糖化明显升高(P<0.01),氨基胍治疗组、川芎嗪治疗组较糖尿病组非酶糖化降低(P<0.01)。④透射电镜下见糖尿病组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呈典型的凋亡形态学改变,氨基胍治疗组、川芎嗪治疗组大鼠细胞凋亡改变减轻。结论非酶糖化抑制剂氨基胍、川芎嗪抑制非酶糖化、抑制细胞凋亡,延缓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糖尿病大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简称糖网病)视网膜超微结构的改变,为糖尿病的研究提供形态学依据,并早期试用中西药治疗,观察疗效。方法 用链尿佐菌素(STZ)制作糖尿病大鼠模型,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未治疗组,川芎嗪组、氨胍组及川芎嗪 氨胍组(n=12)。喂养3个月,每月测体重,血糖,3个月后处死,取视网膜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 川芎嗪和氨胍组血糖检测均降低,两药相比,后者优于前者,两药合用疗效大于单独用药,糖尿病3个月时大鼠眼底无动脉瘤形成,无出血,渗出,视细胞外节的膜盘排列紊乱,纵横交错,自成多个螺旋体,有的膜盘间隙有大量糖原颗粒沉淀,椭圆体内线粒体排列稀疏,有的空泡化,早期色素上皮细胞微绒毛脱落,细胞膜内褶极少,内质网扩张,但细胞之间的紧密连接存在。川芎嗪或氨胍组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而川芎嗪 氨胍组视网膜超微结构基本政党结论 大鼠糖尿病早期眼底和视网膜超微结构已有改变,早期用药对防止糖网病病情的进展,减轻视功能的损害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川芎嗪联合氨基胍对糖尿病大鼠肾脏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的影响,探讨川芎嗪联合氨基胍治疗对糖尿病肾脏病变的保护作用.方法:用链脲佐菌素制作糖尿病大鼠模型,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模型组、川芎嗪治疗组、氨基胍治疗组和川芎嗪联合氨基胍治疗组,分别于第12周用免疫组化法观察各组大鼠肾皮质VEGF表达的变化.结果:糖尿病大鼠较正常大鼠肾皮质VEGF的表达明显增强,在肾小球上皮细胞尤为明显;川芎嗪治疗组和氨基胍治疗组大鼠肾皮质VEGF表达比未治疗组明显减弱,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川芎嗪联合氨基胍治疗组肾皮质VEGF的表达基本正常.结论:川芎嗪联合氨基胍治疗可抑制糖尿病大鼠肾脏VEGF的过度表达,从而对糖尿病肾病起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糖尿病大鼠眼视网膜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眼组织内皮抑素(ES)的变化以及川芎嗪对其的影响。方法:选择健康成年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糖尿病组以及川芎嗪治疗组(川芎嗪组)。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诱发糖尿病模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各组视网膜组织VEGF的表达情况,并按ELASA法检测各组组织中内皮抑素含量变化。结果:随着病程延长,糖尿病大鼠视网膜VEGF表达增强,内皮抑素含量增高;川芎嗪组ES水平始终低于糖尿病组(P〈0.05)。结论:糖尿病大鼠视网膜VEGF的过度表达和内皮抑素含量的变化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川芎嗪能反馈调节STZ大鼠血管生成抑制因子ES的表达,促进DR的修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金纳多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神经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将实验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糖尿病未治疗组、糖尿病金纳多治疗组,四氧嘧啶制作糖尿病大鼠模型.10周后处死大鼠,并用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标记大鼠视网膜凋亡细胞,光镜观察,取血测红细胞醛糖还原酶(AR)活性.结果 与正常组相比,糖尿病未治疗组红细胞AR活性及视网膜神经细胞凋亡数量均显著升高(P<0.01);金纳多干预组与糖尿病未治疗组相比这些改变明显减轻(P<0.01).结论 金纳多对大鼠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具有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8.
筋脉通对糖尿病大鼠晶体多元醇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了观察筋脉通对糖尿病大鼠晶体醛糖还原酶 (AR)活性及山梨醇 (SNS)含量的影响 ,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 采用链脲佐菌素 (STZ)糖尿病 (DM)大鼠模型 ,给予中药筋脉通灌胃 ,并以氨基胍做对照 ,观察对大鼠晶体AR活性和SNS含量的影响。结果 筋脉通治疗后 ,糖尿病大鼠晶体AR活性和SNS含量明显降低 ,与未治疗糖尿病大鼠比较有显著差异 (P <0 0 1) ;DM 筋脉通组和DM 氨基胍组比较无差异 (P >0 0 5 ) ;两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差异 (P >0 0 5 )。结论 筋脉通有醛糖还原酶抑制剂样作用 ,能改善糖尿病大鼠晶体多元醇代谢 ,对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川芎嗪对早期糖尿病(DM)大鼠股骨头中醛糖还原酶(AR)、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酶(NOS)系统及钠-钾-ATP酶(Na+-K+-ATPase)的影响。方法选择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DM模型组和川芎嗪组。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60 mg.kg-1诱发糖尿病,分别于30 d和60 d测定各组大鼠股骨头匀浆中的NO含量、NOS活性、Na+-K+-ATPase及AR含量。结果30 d、60 d时DM组的NO、NOS和Na+-K+-ATPase均低于对照组和川芎嗪组(P<0.01),AR均高于对照组和川芎嗪组(P<0.01);30 d时川芎嗪组NO、NOS、AR和Na+-K+-ATPase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60 d时川芎嗪组NO、NOS和Na+-K+-ATPase均低于对照组(P<0.01),AR高于川芎嗪组(P<0.01);60 d时DM组和川芎嗪组大鼠股骨头匀浆中NO含量和NOS活性和Na+-K+-ATPase均明显低于30 d时(P<0.01),AR均高于30 d时(P<0.01)。结论川芎嗪能逆转股骨头组织中AR、NO、NOS及Na+-K+-AT-Pase活性,对防治早期DM大鼠股骨头病变有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木犀草素(luteolin)对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大鼠心肌病(diabetic cardiomyopathy,DC)防治作用的机制。方法应用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左腹腔注射诱发糖尿病,以木犀草素灌胃治疗,连续用药2个月。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模型组和木犀草素治疗组。分别于30d和60d测定各组大鼠心肌匀浆中的NO含量、NOS活性、Na^+-K^+-ATPase及醛糖还原酶(aldose reductase,AR)含量。结果DM大鼠心肌匀浆中的NO、NOS水平及Na^+-K^+-ATPase较正常组显著降低(P〈0.05),而AR较正常组显著升高(P〈0.05)。经木犀草素治疗后心肌匀浆中NO、NOS水平及Na^+-K^+-ATPase明显增加,AR降低。结论木犀草素能逆转心肌组织中AR、NOS及Na^+-K^+-ATPase活性,对治疗早期DM大鼠心肌病有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糖尿病大鼠视网膜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一氧化氮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糖尿病大鼠视网膜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一氧化氮(NO)的变化及其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选择健康成年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糖尿病1月(DM1),糖尿病3月(DM3)和糖尿病5月(DM5)组,一次性腹腔注射链佐菌素(STZ)诱发糖尿病模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各组视网膜组织VEGF的表达情况,并检测各组视网膜组织中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和NO含量变化。结果:3个月时,糖尿病大鼠视网膜VEGF表达增强,NOS活性增强,NO含量增高,5个月时,糖尿病大鼠视网膜表达进一步增强,而NOS活性开始减弱,NO含量减少,结论:糖尿病大鼠视网膜VEGF的过度表达和NOS活性,NO含量的变化在DR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糖脂平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糖脂平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病变及相关状况的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糖脂平低剂量和高剂量组,格列齐特组,动物模型用四氧嘧啶塑造,灌胃给药,每天一次,疗程30d,结果:高剂量糖脂平可改善糖尿病大鼠的症状,明显降低糖尿病大鼠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清甘油三酯,胆固醇,尿素氮,尿蛋白排泄率,对糖尿病大鼠高滤过,肾脏肥大有减轻趋势,糖脂平对模型鼠显著降低的空腹血清胰岛素无明显改善作用。结论:糖脂平能通过控制血糖,纠正脂代谢紊乱和改善肾功能,对肾脏有一定的保护作用,糖脂平的降糖机制存在胰外作用,可能类似双胍类药物。  相似文献   

13.
糖脂平治疗小鼠实验性糖尿病的药理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观察糖脂平对正常和实验性糖尿病小鼠的降血糖作用。 方法 糖脂平以生药 3.5 ,7.0和14 .0 g/kg给小鼠连续灌胃给药 1/d× 5 ,实验性糖尿病模型用肾上腺素、葡萄糖和四氧嘧啶塑造。 结果 糖脂平能维持正常小鼠空腹血糖的稳定性 ,对葡萄糖、肾上腺素、四氧嘧啶所致的小鼠高血糖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该药给小鼠灌胃 ,其最大耐受量为 6 8.75 g/kg,相当于成人日用量的 395倍。 结论 糖脂平具有降血糖作用 ,毒性极小 ,口服安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正常大鼠和糖尿病性心肌病大鼠心肌组织中基因表达的差异,探讨糖尿病性心肌病的发病机制。方法 实验大鼠分为两组:对照组和糖尿病性心肌病组。从心肌组织中抽提mRNA,经逆转录分别用Cy3、Cy5荧光标记,获得两组动物来源的cDNA探针。cDNA探针与基因表达谱芯片杂交,结果由扫描仪扫描并用软件进行分析统计。结果 S腺苷蛋氨酸合成酶的表达水平在糖尿病性心肌病时明显上调。结论 S腺苷蛋氨酸合成酶通过影响糖尿病性心肌病大鼠心肌组织中高半胱氨酸的含量在糖尿病性心肌病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面神经切断对神经元存活和c-jun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面神经损伤后c-jun基因表达的动态及其与神经元存活率的关系。方法 选用84只雄性SD大鼠,分别行面神经高位切断和低位切断,于损伤后不同时间观察面神经运动神经元存活率及c-jun的表达情况。结果 低位切断组术后12h有较多面神经元c-jun表达,并在术后60d内一直维持高水平。高位切断组1d后有较多神经元c-jun表达,且无论是表达数量或高表达维持时间均显著低于同时段低位切断组。高位切断组术后3d面神经元存活率明显降低。以神经元存活率为指标进行比较,各观察时段面神经低位切断组的神经元存活率也显著高于面神经高位切断组。结论 面神经损伤部位离胞体越远,神经元c-jun表达越强,运动神经元存活率越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内皮素受体拮抗剂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升高的抑制作用。方法31只成年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非治疗组和糖尿病治疗组(予内皮素受体拮抗剂)。分组饲养24周后取材,ELISA法检测视网膜组织内VEGF水平。结果糖尿病治疗组VEGF水平明显低于糖尿病非治疗组组,经统计学分析,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一定浓度的内皮素受体拮抗剂能降低糖尿病大鼠视网膜内VEGF水平,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可能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一氧化氮(NO)前体L-精氨酸(L-Arg)单侧微量注入大鼠延髓腹面加压区(VSMp)对动脉血压(AP)、心率(HR)、肾灌流压(PPk)的影响及与L-谷氨酸(L-Glu)升压作用的关系。方法 采用延髓腹外侧部微量注射法,以整体灌流肾为模型观察与NO有关药物对心血管活动的影响。结果 (1)VSMp内微量注入L-Arg(40~100nmol),AP和HR呈剂量依赖性下降,与生理盐水注入后的变化相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如预先注入NO合酶抑制剂L-硝基-精氨酸甲酯(L-NAME)或鸟苷酸环化酶抑制剂甲基蓝,L-Arg的降压效应被衰减。(2)VSMp内微量注入L-Arg(100nmol),PPk与AP同步下降,与基础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3)VSMp内微量注入L-Glu(350nmol),AP上升。如预先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