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所致腰背疼痛的早期临床效果。方法1年半内33例有1周~3个月腰背疼痛体活动受限需镇痛治疗的老年患者(男9例,女24例)年龄为56~87岁.经临床CT、MRI确诊为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在C臂X光引导下完成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结果31例(92.9%)患者24h内疼痛消失,2例(16.1%)疼痛减轻。治疗效果采用WHO标准CR PR率为100%。结论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是一种有价值的治疗骨质疏松压缩骨折的微创治疗技术,能迅速缓解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所致的疼痛.加固椎体,增强脊柱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目的:探讨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早期临床效果。方法:对18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病人的20个椎体,经皮椎弓根向椎体内穿针并注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结果:18例病人平均每个椎体注入骨水泥6.5ml,X线检查骨水泥充盈良好,骨折复位满意。术后12h至3d,疼痛明显减轻或消失,应用视觉模拟评分法测试疼痛缓解81%,术中术后无明显并发症出现。对16例病人随访3-6个月,疼痛未复发,椎体形态未见改变。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能够迅速缓解疼痛,增加椎体的稳定性,是安全有效的微创技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病人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01年10月起共对15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病人采用椎体成形术治疗,对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所有治疗的15例病例在术后6-36h内均有腰疹部疼痛的缓解,其中13例疼痛明显减轻或基本消失,其余2例有中等程度减轻,未有并发症产生。随访平均6个月(2-8个月),未有新的骨折形成。结论:椎体成形术对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有良好的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4.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0例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病人的27个椎体,经皮经椎弓根向椎体内穿刺并注入聚甲基丙烯酸甲醇(PMMA),测量并计算术前和术后椎体前/后缘高度比值。结果 20例病人平均每个椎体注入量为5.8ml,经x线检查骨水泥充盈良好。术后4—6h疼痛开始缓解,无显危害性并发症发生。术前和术后椎体前/后缘高度比值无显性差异。对19例病人随访3-8个月,疗效评价按WHO标准CR PR率为100%。结论 经皮椎体成形术是一种有效的微创治疗技术。能迅速缓解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所致的疼痛,加固椎体。增强脊柱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CT定位下椎体成形术在治疗新鲜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因骨质疏松引起椎体新鲜压缩性骨折而接受CT定位下经皮椎体成形手术的47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47例均能一次性完成椎体成形术,5例骨水泥经骨折缘漏入椎体侧缘及前缘,漏出量均较少,1例出现静脉返流;3例疼痛完全缓解,42例疼痛部分缓解,2例疼痛轻度缓解。结论 CT定位下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体压缩骨折是一项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护理。方法:通过经皮穿刺的微创方法,采用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62例。术前做好心理护理,疼痛的护理,功能锻炼的指导,术中加强生命体征的观察及术后护理等综合护理措施。结果: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对老年人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治疗安全有效。结论: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安全、简单,可迅速缓解疼痛。改善活动能力,提供生活质量,疗效满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的术前评估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采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的48例患者,其中男13例,女35例;患者平均年龄68岁(50~86岁)。对术前合并症、疼痛缓解情况(视觉模拟评分)、术后联合药物及康复锻炼综合治疗进行评价。结果全部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均未出现神经根和脊髓受压症状。按视觉模拟评分评价,术前(8.03±0.41)分,术后(2.98±0.47)分,疼痛缓解有统计学意义(P〈0.05)。仅1例出现椎间隙渗漏。结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是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有效方法,可以迅速缓解疼痛,术后联合药物及康复锻炼疗效更加满意。  相似文献   

8.
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的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目的探讨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的手术技术及适应证等相关问题。方法用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20例,采用经皮穿刺双侧椎弓根入路,单枚球囊依次撑开压缩的椎体,每个椎体充填骨水泥平均5·2ml。结果20例患者腰背部疼痛在术后24h缓解并下床活动,椎体高度基本恢复,后凸畸形平均矫正18°。随访6~18个月,患者均恢复伤前生活状况,无脊髓神经损伤、骨水泥漏、肺栓塞等并发症。结论椎体后凸成形术能达到缓解疼痛、恢复椎体高度的目的,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的有效方法。但必须熟练掌握椎体后凸成形术的经皮穿刺技术、骨水泥灌注技术及掌握手术适应证,才能保证这一技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合并肺气肿的胸椎压缩性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合并严重肺气肿的胸椎压缩性骨折进行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的技术特点和治疗效果。方法 7例(10个椎体)合并严重肺气肿并且透视椎体显示不清的胸椎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患,侧卧位在CT结合C型臂透视引导下进行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术前、术后2d和随访时分别测定疼痛强度评分、止痛药使用和活动能力评分。随访2-8个月,平均5个月。结果 7例皆顺利完成手术,注射骨水泥的量平均2.2ml/椎体(1.0~4.0m1),无临床并发症,手术时间2—3.5h/例。疼痛强度评分值术后2d比术前平均减低3.9,随访时进一步下降0.2—2.9,活动能力和止痛药使用术后均明显改善。结论 合并肺气肿的胸椎压缩性骨折患行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前应进行骨折椎体透视检查,显示不清选择侧卧位在CT结合C型臂透视引导下穿刺注射可获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0.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初步临床疗效。方法自2003年2月至2005年12月,使用强生公司PMM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作为充填材料,在C臂X线机(以下简称C臂)透视监视下,经皮单侧或双侧椎弓根穿刺行椎体成形术41例共45个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椎体。结果成功率100%。PMMA在胸椎平均充填4ml,腰椎平均充填5ml,术中PMMA渗漏7例,但无1例发生严重并发症。随访3~12个月,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轻微缓解(MR)和无效(NR)分别为56.1%,39.O%,4.9%,0;总有效率为95.1%。结论PVP可有效地缓解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引起的疼痛。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椎体成形术(PVP)在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中的作用.方法 31例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患者接受了椎体成形术,患者均有背部疼痛.在X线透视引导下,经单侧或双侧椎弓根入路行PVP,每个椎体注入骨水泥量为3~8 ml,平均6.0 ml,完成46个椎体成形术.术后患者随访1~18个月.结果 31例中绝大多数患者术后6 h~2 d疼痛明显缓解或消失.结论 椎体成形术为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经保守治疗无效患者提供了一种安全、微创、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椎体成形术治疗17例(18个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观察术后疼痛缓解情况。结果采用WHO标准,椎体成形术后14例12h内疼痛完全缓解,3例部分缓解。15例获随访,时间1—6个月,无一例发生椎体高度丢失或腰背痛加重、复发现象。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是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安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估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6月至2008年6月间采用了PVP和PKP治疗的53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于术前、术后3 d和术后3个月随访时进行疼痛强度评价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术前、术后3 d和术后3个月椎体前缘高度压缩变化测量。结果 53例患者手术操作全部成功,1例出现骨水泥渗透到椎体旁。疼痛完全缓解32例(60.4%),显著缓解21例(39.6%)。术后及随访6个月,VAS评分、椎体压缩率与术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长期随访观察疼痛无复发,X线片未见椎体高度丢失。结论 PVP及PKP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具有微创、安全、疗效优良、并发症少的优点,是治疗老年椎体压缩骨折的理想方法。合适的手术适应证选择和良好的术中操作是防止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在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中骨水泥注射量与疗效的关系,以及骨水泥渗漏的预防.方法 2002年1月至2007年2月,应用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121例,共163个椎体,其中胸椎101个,腰椎62个.患者在C型臂X线机临测或者CT定位下行PVP治疗.将骨水泥的注射量与椎体病变体积的比例分为4级:1级充填比例<25%,2级填允比例25%~50%,3级填充比例51%~75%,4级填充比例>75%,术后行X线片及CT检查并分析骨水泥在椎体的分布,评价骨水泥的渗漏、疼痛缓解情况及脊柱的稳定性.疼痛缓解采用WHO标准进行评估.结果 121例患者骨水泥注射量平均为(4.2±0.8)mL.骨水泥填允比例具体分布为1级64个,2级72个,3级27个椎体,胸椎注射1~2 mL 18个,腰椎注射2~3 mL 11个椎体.1、2、3级椎体骨水泥渗漏率分别为18.8%、29.2%和48.1%.121例患者术后获6~24个月(平均9.8个月)随访,患者背部疼痛均有不同程度缓解或者消失.填充比例为1级、2级、3级各组之间的疼痛缓解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59,P>0.05).填允比例为2、3级患者椎体前、中、后缘高度及Cobb角在于术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1级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VP在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中,骨水泥的注入量与临床效果之间无必然联系,从治疗的安全性考虑,手术时应适当限量注射骨水泥(胸椎1~2 mL,腰椎2~3 mL),且应使骨水泥分布均匀.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在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中骨水泥注射量与疗效的关系,以及骨水泥渗漏的预防.方法 2002年1月至2007年2月,应用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121例,共163个椎体,其中胸椎101个,腰椎62个.患者在C型臂X线机临测或者CT定位下行PVP治疗.将骨水泥的注射量与椎体病变体积的比例分为4级:1级充填比例<25%,2级填允比例25%~50%,3级填充比例51%~75%,4级填充比例>75%,术后行X线片及CT检查并分析骨水泥在椎体的分布,评价骨水泥的渗漏、疼痛缓解情况及脊柱的稳定性.疼痛缓解采用WHO标准进行评估.结果 121例患者骨水泥注射量平均为(4.2±0.8)mL.骨水泥填允比例具体分布为1级64个,2级72个,3级27个椎体,胸椎注射1~2 mL 18个,腰椎注射2~3 mL 11个椎体.1、2、3级椎体骨水泥渗漏率分别为18.8%、29.2%和48.1%.121例患者术后获6~24个月(平均9.8个月)随访,患者背部疼痛均有不同程度缓解或者消失.填充比例为1级、2级、3级各组之间的疼痛缓解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59,P>0.05).填允比例为2、3级患者椎体前、中、后缘高度及Cobb角在于术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1级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VP在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中,骨水泥的注入量与临床效果之间无必然联系,从治疗的安全性考虑,手术时应适当限量注射骨水泥(胸椎1~2 mL,腰椎2~3 mL),且应使骨水泥分布均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在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中骨水泥注射量与疗效的关系,以及骨水泥渗漏的预防.方法 2002年1月至2007年2月,应用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121例,共163个椎体,其中胸椎101个,腰椎62个.患者在C型臂X线机临测或者CT定位下行PVP治疗.将骨水泥的注射量与椎体病变体积的比例分为4级:1级充填比例<25%,2级填允比例25%~50%,3级填充比例51%~75%,4级填充比例>75%,术后行X线片及CT检查并分析骨水泥在椎体的分布,评价骨水泥的渗漏、疼痛缓解情况及脊柱的稳定性.疼痛缓解采用WHO标准进行评估.结果 121例患者骨水泥注射量平均为(4.2±0.8)mL.骨水泥填允比例具体分布为1级64个,2级72个,3级27个椎体,胸椎注射1~2 mL 18个,腰椎注射2~3 mL 11个椎体.1、2、3级椎体骨水泥渗漏率分别为18.8%、29.2%和48.1%.121例患者术后获6~24个月(平均9.8个月)随访,患者背部疼痛均有不同程度缓解或者消失.填充比例为1级、2级、3级各组之间的疼痛缓解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59,P>0.05).填允比例为2、3级患者椎体前、中、后缘高度及Cobb角在于术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1级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VP在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中,骨水泥的注入量与临床效果之间无必然联系,从治疗的安全性考虑,手术时应适当限量注射骨水泥(胸椎1~2 mL,腰椎2~3 mL),且应使骨水泥分布均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在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中骨水泥注射量与疗效的关系,以及骨水泥渗漏的预防.方法 2002年1月至2007年2月,应用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121例,共163个椎体,其中胸椎101个,腰椎62个.患者在C型臂X线机临测或者CT定位下行PVP治疗.将骨水泥的注射量与椎体病变体积的比例分为4级:1级充填比例<25%,2级填允比例25%~50%,3级填充比例51%~75%,4级填充比例>75%,术后行X线片及CT检查并分析骨水泥在椎体的分布,评价骨水泥的渗漏、疼痛缓解情况及脊柱的稳定性.疼痛缓解采用WHO标准进行评估.结果 121例患者骨水泥注射量平均为(4.2±0.8)mL.骨水泥填允比例具体分布为1级64个,2级72个,3级27个椎体,胸椎注射1~2 mL 18个,腰椎注射2~3 mL 11个椎体.1、2、3级椎体骨水泥渗漏率分别为18.8%、29.2%和48.1%.121例患者术后获6~24个月(平均9.8个月)随访,患者背部疼痛均有不同程度缓解或者消失.填充比例为1级、2级、3级各组之间的疼痛缓解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59,P>0.05).填允比例为2、3级患者椎体前、中、后缘高度及Cobb角在于术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1级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VP在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中,骨水泥的注入量与临床效果之间无必然联系,从治疗的安全性考虑,手术时应适当限量注射骨水泥(胸椎1~2 mL,腰椎2~3 mL),且应使骨水泥分布均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在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中骨水泥注射量与疗效的关系,以及骨水泥渗漏的预防.方法 2002年1月至2007年2月,应用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121例,共163个椎体,其中胸椎101个,腰椎62个.患者在C型臂X线机临测或者CT定位下行PVP治疗.将骨水泥的注射量与椎体病变体积的比例分为4级:1级充填比例<25%,2级填允比例25%~50%,3级填充比例51%~75%,4级填充比例>75%,术后行X线片及CT检查并分析骨水泥在椎体的分布,评价骨水泥的渗漏、疼痛缓解情况及脊柱的稳定性.疼痛缓解采用WHO标准进行评估.结果 121例患者骨水泥注射量平均为(4.2±0.8)mL.骨水泥填允比例具体分布为1级64个,2级72个,3级27个椎体,胸椎注射1~2 mL 18个,腰椎注射2~3 mL 11个椎体.1、2、3级椎体骨水泥渗漏率分别为18.8%、29.2%和48.1%.121例患者术后获6~24个月(平均9.8个月)随访,患者背部疼痛均有不同程度缓解或者消失.填充比例为1级、2级、3级各组之间的疼痛缓解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59,P>0.05).填允比例为2、3级患者椎体前、中、后缘高度及Cobb角在于术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1级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VP在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中,骨水泥的注入量与临床效果之间无必然联系,从治疗的安全性考虑,手术时应适当限量注射骨水泥(胸椎1~2 mL,腰椎2~3 mL),且应使骨水泥分布均匀.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在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中骨水泥注射量与疗效的关系,以及骨水泥渗漏的预防.方法 2002年1月至2007年2月,应用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121例,共163个椎体,其中胸椎101个,腰椎62个.患者在C型臂X线机临测或者CT定位下行PVP治疗.将骨水泥的注射量与椎体病变体积的比例分为4级:1级充填比例<25%,2级填允比例25%~50%,3级填充比例51%~75%,4级填充比例>75%,术后行X线片及CT检查并分析骨水泥在椎体的分布,评价骨水泥的渗漏、疼痛缓解情况及脊柱的稳定性.疼痛缓解采用WHO标准进行评估.结果 121例患者骨水泥注射量平均为(4.2±0.8)mL.骨水泥填允比例具体分布为1级64个,2级72个,3级27个椎体,胸椎注射1~2 mL 18个,腰椎注射2~3 mL 11个椎体.1、2、3级椎体骨水泥渗漏率分别为18.8%、29.2%和48.1%.121例患者术后获6~24个月(平均9.8个月)随访,患者背部疼痛均有不同程度缓解或者消失.填充比例为1级、2级、3级各组之间的疼痛缓解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59,P>0.05).填允比例为2、3级患者椎体前、中、后缘高度及Cobb角在于术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1级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VP在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中,骨水泥的注入量与临床效果之间无必然联系,从治疗的安全性考虑,手术时应适当限量注射骨水泥(胸椎1~2 mL,腰椎2~3 mL),且应使骨水泥分布均匀.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在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中骨水泥注射量与疗效的关系,以及骨水泥渗漏的预防.方法 2002年1月至2007年2月,应用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121例,共163个椎体,其中胸椎101个,腰椎62个.患者在C型臂X线机临测或者CT定位下行PVP治疗.将骨水泥的注射量与椎体病变体积的比例分为4级:1级充填比例<25%,2级填允比例25%~50%,3级填充比例51%~75%,4级填充比例>75%,术后行X线片及CT检查并分析骨水泥在椎体的分布,评价骨水泥的渗漏、疼痛缓解情况及脊柱的稳定性.疼痛缓解采用WHO标准进行评估.结果 121例患者骨水泥注射量平均为(4.2±0.8)mL.骨水泥填允比例具体分布为1级64个,2级72个,3级27个椎体,胸椎注射1~2 mL 18个,腰椎注射2~3 mL 11个椎体.1、2、3级椎体骨水泥渗漏率分别为18.8%、29.2%和48.1%.121例患者术后获6~24个月(平均9.8个月)随访,患者背部疼痛均有不同程度缓解或者消失.填充比例为1级、2级、3级各组之间的疼痛缓解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59,P>0.05).填允比例为2、3级患者椎体前、中、后缘高度及Cobb角在于术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1级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VP在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中,骨水泥的注入量与临床效果之间无必然联系,从治疗的安全性考虑,手术时应适当限量注射骨水泥(胸椎1~2 mL,腰椎2~3 mL),且应使骨水泥分布均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