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观察复方甘草甜素脂质体对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的干预作用.方法 SD雄性大鼠35只随机分为4组,模型组、复方甘草甜素对照组和复方甘草甜素脂质体治疗组各10只,给予高脂饲料喂养,另设5只普通饲料喂养大鼠作为正常组.8周后开始腹腔内注射药物干预,16周后处死全部实验大鼠.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ALT、AST及GGT水平,参照2006年2月份的NAFLD诊疗指南中脂肪肝分度和炎症分级(NASH-F(0-4)G(0-3))的组织病理学标准进行量化计分.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组血清AST水平明显下降(P<0.05),血清GGT水平与肝组织炎症计分均显著下降(P<0.0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肝组织炎症计分及血清GGT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结论 复方甘草甜素脂质体对高脂饮食诱发的大鼠脂肪性肝炎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大鼠肝铁负荷的变化及低铁负荷对大鼠NASH的影响。方法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1、低铁对照组2、模型组3、低铁模型组4。实验的12周末观察血清胆固醇(TG)、甘油三酯(TC)、转氨酶(ALTAST)、血清铁(SI)、过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的含量以及肝匀浆铁、TG、TC、SOD、MDA的含量,观察肝组织病理学改变的特点。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血清TG、TC、ALT、AST、MDA的含量明显升高,SOD的含量明显降低,血清铁含量升高不明显;肝匀浆TG、TC、ALT、AST、MDA及铁的含量明显升高,肝匀浆SOD的含量明显降低。与模型组相比,低铁模型组血清TG、TC、ALT、AST、SI、MDA含量明显降低,SOD的含量明显升高;肝匀浆TG、TC、SI、MDA含量明显降低,SOD含量明显升高。肝脏病理学切片示:模型组大鼠肝小叶内脂滴比率大于三分之一,造模成功,低铁模型组大鼠肝脏的炎症活动度计分及铁染色计分明显低于模型组。结论NASH大鼠肝脏铁负荷增加,低铁负荷可以减轻大鼠NASH的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 高脂饮食建立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模型 ,观察中药胆宁片对造模形成的影响。方法 以连续16周的高脂饮食建立大鼠脂肪性肝炎模型 ,治疗组大鼠从高脂饮食 8周起加用胆宁片治疗。测定血脂和血清转氨酶 ,苏木精 伊红染色观察肝脏病理改变 ,并以正常饮食大鼠作为对照。结果 与正常组 (n =6)相比 ,模型组大鼠 (n =12 )血清TC、LDL C、ALT、AST水平显著升高 ,所有造模肝组织均呈现脂肪性肝炎改变 ,模型复制率为 10 0 %。与模型组相比 ,治疗组大鼠 (n =12 )血清TC、LDL C以及肝指数 ( 3 .91± 0 .5 3对 3 .48± 0 .2 9,P <0 .0 5 )显著下降 ,肝组织炎症活动计数显著降低 ( 5 .83± 2 .0 2对 4.2 3± 0 .64 ,P <0 .0 5 ) ,但仍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并且血清转氨酶和肝脂肪变性程度在模型组和治疗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持续 16周的高脂饮食可成功复制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模型 ,胆宁片对模型大鼠血脂紊乱和肝组织炎症改变有一定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马齿苋口服液对高血脂大鼠瘦素(LEP)、脂联素(ADPN)、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的影响。方法取健康雄性SD大鼠65只,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15只和正常对照组、马齿苋口服液低、中、高剂量组和罗格列酮组,每组10只;正常对照组大鼠给基础饲料,模型对照组大鼠给高脂饲料,其余组大鼠给高脂饲料同时,进行药物干扰,喂养12 w后结束实验,腹主动脉抽血检测大鼠血清中TC、TG、ALT、AST的含量,酶联吸附方法测LEP、ADPN。结果 1LEP:罗格列酮组较正常对照组升高,模型对照组、马齿苋口服液低、中剂量组显著升高(P0.01),马齿苋口服液高剂量组无差异(P0.05);模型对照组较其余组均显著升高(P0.01);低剂量组较中剂量升高(P0.05),马齿苋口服液高剂量组、罗格列酮组无差异(P0.05);2ADPN:其余组较正常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模型对照组较药物干预组显著降低(P0.01);马齿苋口服液低剂量、中剂量组无差异(P0.05),低剂量较高剂量组显著降低(P0.01),马齿苋口服液高剂量组、罗格列酮无差异(P0.05);3TG、TC:马齿苋口服液低剂量组、模型对照组较其余组显著升高(P0.01);中、高、罗格列酮组降低(P0.05);4ALT、AST:马齿苋口服液低剂量组、模型对照组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中剂量组较高剂量显著升高(P0.01);正常对照组、马齿苋口服液高剂量、罗格列酮组无差异(P0.05)。结论马齿苋口服液是通过提高大鼠血清中ADPN、降低LEP含量,有效减少高脂大鼠血清TG、TC含量,降低其ALT、AST活性,预防大鼠高血脂。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荔枝核提取物对实验性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大鼠肝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 35只Wistar大鼠被随机分为对照组(5只)、模型组(10只)、小剂量(10只)和大剂量荔枝核提取物干预组(10只)。分别以250mg.kg-1和500mg.kg-1荔枝核提取物干预NASH大鼠6周。结果与对照组比,模型组大鼠血清GLU、ALT、AST、TG、TC和LDL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小剂量荔枝核提取物干预组大鼠血清GLU、ALT、TG和LDL显著降低(P〈0.05),而大剂量干预组动物效果更为明显。结论荔枝核提取物能改善NASH大鼠葡萄糖、脂质代谢和肝功能,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谷氨酰胺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炎大鼠肠黏膜屏障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谷氨酰胺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炎肠黏膜屏障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 32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8只,给予普通饮食喂养;高脂饮食组24只,给予高脂饲料喂养,于8周末从高脂饮食组随机抽取8只大鼠处死作为单纯性脂肪肝组,剩余大鼠随机分为谷氨酰胺组、NASH组,谷氨酰胺治疗组在8周末加用谷氨酰胺灌胃.12周末处死所有大鼠,测定大鼠门静脉血浆中内毒素、腹主动脉血浆中D-木糖以及肠粘液中sXgA的水平,测定小肠组织匀浆中SOD的活性和MDA的含量,并测定大鼠血清中TC、TC、ALT、AST,HE染色观察肝脏病理改变.结果 12周模型组大鼠血清ALT、AST明显升高,肝脏病理表现为脂肪性肝炎,谷氨酰胺治疗组大鼠血清ALT、AST明显下降(P<0.05),肝组织炎症活动计分也明显下降(3.25±1.49 vs.4.38±1.06,P<0.05),但仍显著高于8周单纯性脂肪肝组大鼠水平(3.25±1.49 vs.2.00±0.76,P<0.05).谷氨酰胺治疗组肝细胞脂肪变性程度无显著变化.谷氨酰胺治疗组大鼠门静脉血浆中内毒素、腹主动脉血浆中D-木糖、小肠组织匀浆中MDA含量与模型组相比明显降低(P<0.05).肠黏液中slgA的水平和小肠组织匀浆中SOD与模型组相比明显升高(P<0.05).结论 谷氨酰胺可以降低高脂饮食诱发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大鼠血清中转氨酶水平和肝组织炎症损伤,降低门静脉血中内毒素水平,但不能完全阻止炎症的进展,提示肠黏膜屏障功能的改变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发病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丁雯瑾  段晓燕  范建高 《肝脏》2011,16(5):388-392
目的 观察多不饱和脂肪酸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大鼠肝组织中瘦素、抵抗素和脂联素的影响.方法 将44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10只)给予普通饲料喂养,模型组(10只)、低剂量组(12只)和高剂量组(12只)给予高脂饲料喂养制备NASH模型.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在喂养8周后加用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干预(0.5 ...  相似文献   

8.
脂肪肝     
《传染病网络动态》2006,(9):140-142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模型的建立——王建青等(安徽合肥安徽医科大学药学院230032):《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06,41(1):61搦旧的:建立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模型。方法:将6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15)和模型组(n--15)。两组动物均给以普通饲料,模型组每天ig高脂、高糖、高蛋白乳剂,剂量递增。实验持续6周后,检测血清ALT、AST、TC、TG、HDL-C、LDL-C及用:脏TC、TG并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模型组大鼠血清ALT、AST、T℃、HDL.C、LDL-C及肝脏TC、TG均显增高;病理组织学检查提示模型组大鼠肝细胞呈现弥漫性脂肪变性伴肝小叶炎症坏死。结论:利用改良乳剂灌胃的方法,成功复制出大鼠NASH模型。】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健脾疏肝颗粒对高脂饲料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大鼠的影响,探讨其防治机制。[方法]98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三七脂肝丸组(1.5g/kg)、易善复组(0.1368g/kg)、健脾疏肝颗粒高、中、低剂量组(18.6g、9.3g、4.7g生药/kg),每组14只。除空白组以标准饲料喂养外,其余各组喂饲高脂饲料,8周后进行给药治疗,给药容积1ml/kg,1次/d。12周后处死大鼠,检测大鼠血清ALT、AST、TC、TG、ALP水平,肝匀浆TC、TG、MDA、SOD、GSH-PX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健脾疏肝颗粒高剂量组大鼠血清ALT含量显著降低(P0.05);中剂量组大鼠血清AST、ALP含量显著降低(P0.05;P0.05);高、中、低剂量组大鼠血清TG(P0.05,0.05,0.01),肝匀浆TC(P0.05,0.01,0.01)、TG(P0.05,0.05,0.05)、MDA(P0.01,0.01,0.01)含量均显著降低;中、低剂量组大鼠肝脏SOD含量升高明显(P0.05,0.01);高、中剂量组大鼠肝脏GSH-PX含量显著升高(P0.01,0.01);高、中、低剂量组大鼠血清TC含量(P0.05,0.05,0.05)有降低趋势。[结论]健脾疏肝颗粒可有效防治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其机理可能与降低相关酶的活力,提高抗脂质过氧化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10.
祛湿化瘀方防治实验性脂肪肝的药效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药祛湿化瘀方防治脂肪肝的作用.方法:采用Wistar 雄性大鼠,以四氯化碳(CCl4)皮下注射复合高脂低蛋白饮食制备大鼠脂肪肝模型.在造模2周后,将造模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祛湿化瘀方高剂量组、中剂量组和低剂量组,灌胃用药2周.观察大鼠体重、肝指数、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门冬氨酸转氨酶(AST)、谷氨酰转肽酶(GGT)活性、肝组织甘油三酯(TG)、游离脂肪酸(FFA)含量以及肝组织病理变化(HE染色).结果:模型组肝组织出现明显大泡样脂肪变性;肝组织TG、FFA含量以及血清ALT、AST、GGT活性显著升高.祛湿化瘀方各剂量组的病理改变较模型组显著减轻;肝组织 TG、FFA含量和血清ALT、AST、GGT活性显著低于模型组.其中高剂量组降低ALT的作用显著强于中、低剂量组.结论:祛湿化瘀方防治实验性脂肪肝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水飞蓟素对NASH大鼠小肠组织氧化应激损伤的影响。方法 50只Wistar大鼠被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水飞蓟素干预组;对照组(10只)用普通饲料喂养,模型组(20只)通过高脂饮食建立NASH模型,水飞蓟素组(20只)给予高脂饮食加水飞蓟素灌胃,12周后评估。结果模型组较正常对照组大鼠血清TG、TC、ALT、AST水平明显升高(P〈0.01),水飞蓟素组TG、TC、ALT、AST水平较模型组降低,差别有统计学意义(F=36.626~64.327,P〈0.01);模型组大鼠较正常对照组小肠组织匀浆SOD活性明显降低(83.29±10.32U/mgprot对52.34±7.09U/mgprot),MDA含量明显升高(0.56±0.07 Nmol/mgprot对0.97±0.09 Nmol/mgprot),水飞蓟素组SOD活性较模型组有所升高,MDA水平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3.488和10.609,P〈0.05);内毒素水平为模型组(0.316±0.020EU/ml)〉水飞蓟素组(0.279±0.022EU/ml)〉正常对照组(0.234±0.021EU/ml)s;IgA水平为模型组〈水飞蓟素组〈正常对照组。结论抗氧化剂水飞蓟素不仅能提高肝脏本身的抗氧化能力,亦可以通过提高肠道抗氧化能力进而加强肠道的屏障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网络抗氧化剂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大鼠氧化应激作用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网络抗氧化剂组。正常对照组普通饲料喂养,模型组喂高脂饮食,网络抗氧化剂组在高脂饮食12周后给予维生素E(100mg/kg)、维生素C(100mg/kg)、硫辛酸(40mg/kg)、辅酶Q10(100mg/kg)、还原性谷胱甘肽(100mg/kg)混合灌胃治疗。16周末处死各组大鼠,测定血清转氨酶(ALT、AST)及硒-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Se-GSH-PX)活性,光镜下观察肝脏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测定肝组织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ALT、AST显著升高(P〈0.05);肝组织MDA含量增高(P〈0.05),SOD及Se-GSH-PX活性下降(P〈0.05);肝脏脂肪变性程度和炎症活动度均有显著增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网络抗氧化剂组可促进上述指标恢复(P〈0.05)。结论网络抗氧化剂对高脂饮食诱导的大鼠NASH有一定治疗效果,网络抗氧化剂之间协同增强的抗氧化能力有效阻遏了自由基引发的氧化应激,保持了氧化/抗氧化平衡,改善NASH大鼠脂肪变性,减轻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常见的肝功能指标与肝组织学之间的关系。方法 在48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行一秒钟快速肝穿刺活检,对病理标本进行组织炎症活动度分级(G)和纤维化程度分期(S),并分别与同期检测的血清肝功能指标和患者的性别、年龄等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对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对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相关分析采用Spearman’s或Pearson’s双侧检验。结果 在48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肝组织≥G2者63例(12.96%),≥S2者231例(47.5%);248例HBeAg阳性患者的年龄为(32.9±10.5)岁,明显低于238例HBeAg阴性患者[(40.6±9.5)岁,P<0.05],AKP水平为(88.2±37.1)U/L,明显高于HBeAg阴性患者[(76.4+27.6)U/L,P<0.05];231例肝组织≥S2组年龄、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KP)、γ-谷氨酰转肽酶(GGT)和≥G2比例要明显高于245例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当飞利肝宁胶囊对高脂饮食联合四氯化碳(CCl4)诱导的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防治作用及机制。方法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ASH模型组和当飞利肝宁胶囊治疗组。正常组大鼠喂食普通饲料,模型和治疗组给予高脂饲料,治疗组同时每天予当飞利肝宁胶囊灌胃干预。8周后,除正常组外,其余大鼠腹腔注射CCl4,48 h后处死并收集血清和肝脏组织。观察肝脏组织病理学改变,检测血清ALT、AST、乳酸脱氢酶(LDH)、总胆红素(TBil)、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和游离脂肪酸(FFA)水平,检测血清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并计算HOMA指数,以及血清脂联素和肝组织肿瘤坏死因子(TNFα)含量。结果肝组织油红O染色显示,模型组出现大面积小叶内肝细胞脂肪变性,HE染色同时显示出肝细胞气球样变性和炎性细胞浸润,而治疗组肝细胞脂肪变性、气球样变和炎性浸润明显减轻。模型组血清ALT、AST、LDH、TG、LDL、FFA水平较正常组显著升高(P<0.05),HOMA指数和肝组织TNFα含量也显著升高(P<0.05),血清脂联素含量明显下降;治疗组大鼠上述指标均显著改善(P<0.05)。结论当飞利肝宁胶囊对高脂饮食联合CCl4诱导的大鼠NASH具有显著防治作用,对脂联素、TNFα表达水平的调节和改善胰岛素抵抗是其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丹参对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兔动脉粥样硬化的干预作用。方法采用高L-蛋氨酸饮食方法建立兔Hhcy血症模型,用丹参13服液灌胃,以正常家兔做对照,分别与实验0W、4W、8W检测各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丙二醛(MDA)、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并血管超声和组织学观察腹主动脉血管病理变化。结果蛋氨酸组第4W、8W时血清Hcy、MDA、TC、TG、含量显著高于同期正常对照组(P〈0.01,P〈0.05),而SOD活力则明显降低(P〈0.01);丹参组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丹参干预组血浆Hey含量呈下降趋势,MDA、TC、TG、含量显著低于蛋氨酸组,而SOD比蛋氨酸组显著增高(P〈0.01)。血管超声和病理学观察,蛋氨酸组、腹主动脉内膜明显增厚、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弹力纤维断裂、排列紊乱、有斑块形成;丹参组血管内膜较光滑、组织结构排列整齐无斑块,与正常组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丹参具有拮抗Hcy诱导的损伤效应,干预Hhcy导致的血管损害,有延缓或阻止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对高脂诱导肥胖大鼠的血脂及白介素-6(IL-6)水平的影响。方法将30只雄性大鼠随机分成肥胖组(n=20)和对照组(n=10),分别用高脂饲料和普通饲料饲养14周,然后根据体重增加程度筛选出肥胖大鼠,并分别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 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C)和IL-6的水平。对肥胖组进行瑞舒伐他汀干预,比较其干预前后血脂及IL-6的水平。结果肥胖组大鼠血清TG、TC、LDL- C和IL-6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血清IL-6水平与TC、LDL- C呈显著正相关(r=0.72、0.71,均P<0.01);瑞舒伐他汀显著降低肥胖大鼠的血脂及IL-6水平。结论高脂诱导的肥胖大鼠血清IL-6明显升高,瑞舒伐他汀降低血脂的同时,能降低炎症因子IL-6的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茵栀黄口服液对蛋氨酸胆碱缺乏(MCD)饮食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大鼠肝脂肪变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30只大鼠随机均分为对照组、MCD组和茵栀黄灌胃组。给予对照组普通饮食,给予另两组动物MCD饮食,于第4周末开始分别给予生理盐水或茵栀黄口服液灌胃,第8 w末处死大鼠。取肝组织行病理学检查。取血,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大鼠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 (AST)、总胆红素(TBIL)、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空腹血糖(FBG)。结果 对照组和MCD组大鼠体质量分别为【(487.2±6.5)g和(155.8±3.1)g,P<0.05】,肝指数分别为【(2.92±0.06)%和(5.09±0.19)%,P<0.05】;MCD组大鼠肝组织出现明显的肝脏脂肪变、小叶炎症和气球样变,同时伴有轻度纤维化,茵栀黄处理组大鼠肝指数为(4.47±0.18)%,显著低于MCD组(P<0.05);茵栀黄组和MCD组大鼠肝组织NAFLD活动度积分(NAS)分别为【(5.9±0.2)分和(7.2±0.1)分,P<0.05】,肝纤维化积分为【(0.3±0.2)分和(0.8±0.2)分,P<0.05】;茵栀黄组和MCD组大鼠血清ALT水平分别为【(68.4±6.4) U/L和(111.9±5.5) U/L,P<0.05】,AST分别为【(110.5±7.9) U/L和(170.5±10.8) U/L,P<0.05】,但是茵栀黄口服液灌胃对MCD大鼠血脂和血糖无显著影响。结论 茵栀黄口服液可以改善MCD诱导的NASH大鼠肝脏脂肪变、肝细胞气球样变、小叶炎症和纤维化,降低NASH大鼠血清转氨酶水平,为应用茵栀黄口服液处理NAFLD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益肝颗粒对酒精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以56度白酒灌胃(10ml/kg,2次/d,连续8周)的方法建立酒精性肝损伤大鼠模型,50只大鼠随机均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益肝颗粒低剂量组(0.39g/ml益肝颗粒水溶液),益肝颗粒高剂量组(O.78g/ml益肝颗粒水溶液),茵栀黄颗粒组(0.012g/ml的茵栀黄颗粒水溶液),3治疗组均7ml/(kg·次),1次/d,连续28d。[结果]与模型组相比,益肝颗粒可以显著降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7-谷氨酰转移酶(GG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丙二醛(MDA)水平(P〈O.01或〈O.05),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P〈0.01),而且,益肝颗粒高剂量组AST、ALT水平及肝组织内MDA水平低于茵栀黄颗粒组(P〈O.01或〈O.05),SOD水平高于茵栀黄颗粒组(P〈O.05)。[结论]益肝颗粒可以有效降低血清ALT、AST、GGT、TNF-α及MDA水平,提高SOD活性,促进酒精在体内的代谢,保护肝细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