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对大鼠颅脑损伤后伤侧脑组织核因子-κB(NF-κB)和Survivin表达的影响,探讨其脑保护机制。方法选取78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6只)、颅脑损伤对照组(36只)及r-HuEPO治疗组(36只)。采用自由落体法建立大鼠颅脑损伤模型,应用EpicsXL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Survivin和NF-κB表达的变化。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颅脑损伤对照组的细胞凋亡率及Survivin、NF-κB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与颅脑损伤对照组相比,r-HuEPO治疗组除在伤后6h和7d外,其它各时相点的细胞凋亡率均明显降低(P〈0.05),且在伤后1、2、3、5d的Survivin表达及伤后各时间点的NF-κB表达均较明显升高(P〈0.05)。结论r-HuEPO可促进NF-κB及抗凋亡因子Survivin的表达而减少颅脑损伤后的细胞凋亡,发挥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对大鼠颅脑损伤后伤侧脑组织核因子-κB(NF-κB)和Survivin表达的影响,探讨其脑保护机制.方法 选取78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6只)、颅脑损伤对照组(36只)及r-HuEPO治疗组(36只).采用自由落体法建立大鼠颅脑损伤模型,应用Epics XL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Survjvin和NF-κB表达的变化.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颅脑损伤对照组的细胞凋亡率及Survivin、NF-κB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与颅脑损伤对照组相比,r-HuEPO治疗组除在伤后6 h和7 d外,其它各时相点的细胞凋亡率均明显降低(P<0.05),且在伤后1、2、3、5d的Survivin表达及伤后各时间点的NF-κB表达均较明显升高(P<0.05).结论 r-HuEPO可促进NF-κB及抗凋亡因子Survivin的表达而减少颅脑损伤后的细胞凋亡,发挥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对大鼠颅脑损伤后损伤脑组织核因子-κB(NF-κB)表达和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将90只雄性成年Wistar大鼠分为假损伤组、颅脑损伤组及rhEPO组。采用改进Feeney法制作大鼠颅脑损伤模型,rhEPO组伤后即刻腹腔注射rhEPO(3000IU/kg);伤后3h、12h、24h、48h、72h、5d和7d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NF-κB的表达、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TNF-α水平。结果伤后3h,损伤脑组织NF-κB表达明显升高,伤后24h达最高峰,随后其表达水平逐渐下降,至伤后7d仍明显升高(P〈0.05);rhEPO治疗后,每个时间点损伤脑组织NF-κB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伤后3h,血清TNF-α水平也明显升高,伤后12h迅速达到最高峰,随后其水平逐渐下降;伤后3d,其水平又再次升高,随后又逐渐下降,至伤后7d仍明显升高(P〈0.05)。rhEPO治疗后,每个时间点血清TNF-α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NF-κB和TNF-α可能在颅脑损伤后的炎症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而rhEPO可能通过抑制NF-κB和TNF-α的表达而减少损伤脑组织的炎症反应,发挥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金丝桃苷对大鼠颅脑损伤(TBI)后炎性反应和血脑屏障损伤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选取60只成年SPF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低剂量金丝桃苷组、高剂量金丝桃苷组、脂多糖(LPS)组、高剂量金丝桃苷+LPS组,每组10只。采用改良Feeney自由落体法建立TBI大鼠模型。低剂量、高剂量金丝桃苷组大鼠造模后以金丝桃苷药液灌胃,剂量分别为60、120 mg/kg;LPS组大鼠造模后以LPS药液灌胃,剂量为0.4 mg/kg;金丝桃苷+LPS组大鼠造模后以高剂量金丝桃苷和LPS药液灌胃;每天灌胃1次,持续14 d。灌胃结束后24 h,采用改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NSS)评估神经功能,采用跳台实验检测认知功能;采用伊文思蓝(EB)定量法检测大鼠血脑屏障通透性;透射电镜观察大鼠血脑屏障结构损伤;采用ELASA检测大鼠血清及脑组织炎性介质[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17(IL-17)、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水平;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脑组织TNF-α/NF-κB/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TBI后,大鼠mNSS评分、跳台潜伏期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5.
IL-10对脊髓损伤后NF-κB表达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IL-10对脊髓损伤后核因子NF-κB表达的影响。方法5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在手术显微镜下完成脊髓半切损伤模型;每一小组在伤后半小时分别给予腹腔注射,在不同时间点快速取出伤段脊髓液氮冻存;常规方法提取脊髓组织核蛋白完成核蛋白定量;通过Trans AMTMNF-κBP65试剂盒检测NF-κВP65的表达。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各组脊髓组织中均存在NF-κBP65表达且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各小组NF-κBP65的活性较对照组均不同程度受到抑制;IL-10对各时间点(1,4,6,12,24h)半切损伤后脊髓组织中NF-κBp65表达的抑制率分别是12.0%,28.4%,23.8%,15.2%,17.4%。结论IL-10对脊髓损伤后炎症介质核因子NF-κB表达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尼莫地平及血府逐瘀注射液对大鼠颅脑损伤后脑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将105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5只),假手术组、模型组、地塞米松组、尼莫地平组、血府逐瘀组,各20只;后5组大鼠再按伤后不同时间点(伤后6h、24h、48h、96h)随机均分,每个时间点5只。采用SD大鼠打击伤模型,按相应分组使用地塞米松、尼莫地平和血府逐瘀注射液进行干预,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打击伤后各时间点TNF-α的表达情况。结果造模后各组大鼠脑组织中TNF-α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在致伤后48h内,地塞米松组TNF-α的表达较模型组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伤后96h,地塞米松组TNF-α的表达较模型组明显下降(P〈0.01)。在不同时间点,血府逐瘀组与尼莫地平组TNF-α表达均较模型组明显下降(P〈0.01)。血府逐瘀组TNF-α表达量最低,与尼莫地平组和地塞米松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地塞米松的作用具有迟发性,在颅脑损伤早期不能减轻炎症反应而在晚期能减少TNF-α的产生。尼莫地平与血府逐瘀注射液均可减轻颅脑损伤后的继发性炎症反应,且血府逐瘀注射液的效果强于尼莫地平。  相似文献   

7.
背景:核因子κB是一种重要的转录因子,在炎症反应中起重要作用。 目的:观察微囊化异种坐骨神经组织细胞移植于脊髓损伤大鼠后核因子κB的表达及活性变化。 方法:家兔用于制备异种坐骨神经组织细胞悬液。SD大鼠120只随机被分为4组。假手术组,建立大鼠脊髓半横断伤模型后分微囊组、细胞组、单损组。于损伤处分别植入明胶海绵吸附的10 μL 微囊化异种坐骨神经组织细胞、明胶海绵吸附的10 μL 异种坐骨神经组织细胞以及明胶海绵吸附的10 μL生理盐水。术后6,12,24 h,3,7,14 d,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脊髓组织的病理学改变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核因子κB的表达情况。 结果与结论:脊髓损伤大鼠神经元细胞浆及细胞核内核因子κB表达增加,24 h达高峰水平,3 d后开始逐渐降低,7 d基本降至正常。微囊组脊髓核因子κB阳性细胞的体积密度和表面积密度值均少于单损组、细胞组(P < 0.05)。 结果提示,微囊化异种坐骨神经组织细胞移植对脊髓损伤后核因子κB的活性表达起抑制作用,有益于减轻核因子κB介导的炎性反应。 关键词:微囊;核因子-κB;脊髓损伤;异种移植;SD大鼠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0.25.015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轻型颅脑损伤对大鼠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基因表达的影响及意义.方法120只成年SD大鼠根据性别不同分为雌性对照组、雌性实验组、雄性对照组和雄性实验组,每组30只.两实验组建立侧位液压冲击轻型颅脑损伤模型.Morris水迷宫试验测试大鼠学习记忆能力,RT-PCR检测海马中BDNF mRNA的表达.结果水迷宫定位航行试验第4天,同性别大鼠实验组平均逃逸潜伏期较对照组明显延长(P<0.05);空间探索试验同性别大鼠实验组寻找平台潜伏期较对照组明显延长(P<0.05),穿越平台次数较对照组减少(P<0.05);同性别大鼠实验组大脑海马中BDNFmRNA的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侧位液压冲击轻型颅脑损伤会降低模型鼠大脑海马中BDNF mRNA的表达,并可能因此导致大鼠学习记忆能力下降.  相似文献   

9.
甲基强的松龙对大鼠颅脑损伤后肿瘤坏死因子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观察甲基强的松龙对大鼠颅脑损伤后脑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TNF)含量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75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采用骨窗形成后硬膜外打击法造成鼠脑挫裂伤模型.手术对照组麻醉后只行开颅手术,不作头颅打击;药物治疗组致伤后立即腹腔内注射30mg/kg甲基强的松龙;治疗对照组则立即腹腔内注射30mg/kg生理盐水.三组大鼠分别在伤后6 h、24 h、48 h、72 h、96 h时间点断头取脑,对大鼠脑外伤后脑组织中TNF含量和大鼠TNF-α免疫组化反应阳性细胞表达进行检测.结果大鼠脑皮质中的TNF水平在伤后6 h后较手术对照组升高显著(P<0.05),48 h达高峰,96 h降至基础水平.甲基强的松龙药物治疗组在伤后6~48 h TNF活性较治疗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颅脑损伤后,受损脑组织中TNF表达升高.甲基强的松龙可通过抑制损伤后TNF表达,起到保护创伤神经元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蛋白激酶A(PKA)激活物cAMP对颅脑损伤(TBI)大鼠神经功能、脑水肿的影响。方法 选取120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20只):假手术组(暴露硬脑膜而不给予液压打击);高、中、低剂量cAMP组(TBI后1 h腹腔注射60、40、20 mg/kg PKA激活物8-Bromo-cAMP);溶媒组(TBI后1 h腹腔注射cAMP溶媒二甲基亚砜10 μl);模型组(液压打击处理)。TBI后48 h,采用神经损伤严重程度评分(NSS)评估神经功能,干湿重法测定脑含水量,免疫印迹法检查海马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1/2)、非磷酸化缝隙连接蛋白43(NP-Cx43)、谷氨酸转运蛋白-1(GLT-1)及钠钾ATP酶的表达,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海马谷氨酸(Glu)的含量。结果 TBI后,大鼠NSS明显增高(P<0.05),脑含水量明显增加(P<0.05),海马ERK1/2表达水平明显增加(P<0.05),海马Glu含量明显增加(P<0.05),而NP-Cx43、GLT-1、钠钾ATP酶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cAMP干预后,显著逆转这些反应(P<0.05),而且呈剂量依赖性。结论 大鼠TBI后,给予cAMP干预,激活PKA,可通过门卫效应抑制ERK1/2,使NP-Cx43、GLT-1及钠钾ATP酶水平明显增高,进一步降低Glu等脑毒性代谢产物、缓解脑水肿,从而改善大鼠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1.
大鼠急性颅脑损伤后早期脑微血管改变的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55,自引:0,他引:55  
报道大鼠实验性脑损伤后早期,10分钟至24小时,大脑皮层微血管减少,并有“微无血管区”,微血管内可见微血栓形成,血脑屏障通透性增加,出现脑水肿,提示微循环障碍缺血是产生外伤性脑水肿的重要病因因素,救治重型颅脑损伤要重视防治脑微循环障碍,纠正脑缺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缺氧预处理对颅脑损伤大鼠脑组织缺氧诱导因子(HIF-1α)及血红素氧合酶-1(HO-1)表达的影响。方法 Sprague-Dawley大鼠102只,随机分为对照组(n=6)、创伤组(n=48)和预处理组(n=48)。创伤组按照改进的Feeney自由落体撞击法建立大鼠颅脑损伤模型,预处理组给予缺氧预处理后,同法造模。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ting观察伤后1 h、4 h、8 h、12 h和1 d、3 d、7 d、14 d挫伤周围脑组织HIF-1α、HO-1表达变化。结果创伤组与对照组比较,HIF-1α和HO-1在伤后4 h、8 h、12 h和1、3 d表达上调(P〈0.05)。预处理组与创伤组比较,HIF-1α和HO-1在伤后1 h逐渐上调,伤后4 h、8 h、12 h和1、3 d表达显著上调,直至伤后7 d(P〈0.05)。结论缺氧预处理可增加颅脑损伤后挫伤区周围脑组织HIF-1α的表达,进而促进HO-1 m RNA及蛋白表达。其机制可能是缺氧预处理提高颅脑损伤对缺氧的适应性,减轻挫伤周围脑组织氧自由基对神经细胞伤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大鼠不同程度颅脑损伤(TBI)模型的制作方法。方法 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轻型TBI组、中型TBI组及重型TBI组,每组10只。采用Feeney法自由落体颅脑损伤装置并进行适当改进,以不同致伤冲击力(200、600和1 000 g/cm)建立轻、中、重型TBI模型,对照组仅去骨瓣,不致脑损伤。伤后24 h观察各组大鼠行为学及病理组织学改变。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行为学结果显示,随着致伤冲击力增加,平衡木试验得分越高(P<0.05)、神经损害程度评分越高(P<0.05)、水迷宫试验中逃避潜伏期越长(P<0.05)且经过平台次数越少(P<0.05)。组织病理学发现损伤程度及范围随致伤冲击力的增大而增加。结论 本研究参照Feeney法自由落体TBI装置并适当给予改进,成功建立不同程度大鼠TBI模型,其制作方法简单、可控性好、可重复性好,可用于TBI的动物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大鼠皮质脑组织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葡萄糖转运蛋白-3(GLUT-3)的表达变化,并进行相关性研究。方法 108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12)和实验组(n=96)。实验组采用自由落体打击法建立大鼠颅脑损伤模型,正常对照组不做处理。分别采用RT-PCR及免疫组化检测伤后1、4、8、12 h及1、3、7、14 d挫伤灶周围HIF-1α和GLUT-3 m RNA及蛋白的表达。结果 RT-PCR结果显示:实验组HIF-1α和GLUT-3 m RNA在伤后4 h升高,12 h达高峰,7 d基本正常;伤后4 h~3 d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检测显示:实验组HIF-1α和GLUT-3蛋白在伤后4 h表达升高,1 d达高峰,7 d降至正常水平;伤后4 h~3 d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HIF-1α与GLUT-3在m RNA及蛋白水平均呈正相关(r=0.894,P0.05;r=0.921,P0.05)。结论 TBI后脑组织HIF-1αm RNA及蛋白的表达上调,可能介导GLUT-3的表达增加,从而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糖尿病大鼠颅脑损伤早期血清CRP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42只SD大鼠根据是否脑损伤和糖尿病分5组,健康对照组6只,假损伤无糖尿病组6只,糖尿病无脑损伤组10只,单纯脑损伤组10只,脑损伤合并糖尿病组10只。用ELISA法测定各组大鼠血清1h,12h、24h、36h、48h、72hCRP的浓度。结果 糖尿病合并脑损伤组及单纯脑损伤组随时间不同血清中CRP含量持续增高,各时间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糖尿病合并脑损伤组血清中CRP高于单纯脑损伤组及糖尿病组(P〈0.01)。结论 CRP含量变化与颅脑损伤和糖尿病密切相关。糖尿病颅脑损伤后动态测定CRP对监测治疗效果、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N-乙酰半胱氨酸(NAC)对大鼠颅脑损伤后促炎症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和抗炎症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0(IL-10)的表达水平的影响及其脑保护作用。方法采用Feeney法制作颅脑损伤模型,将75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颅脑创伤组及NAC干预组。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分析假手术组、NAC干预组及颅脑创伤组IL-6和IL-10血清表达水平的变化,并用干湿重法测定脑组织含水量。结果颅脑创伤组IL-6表达时相为高峰期时IL-10表达水平也较高,二者存在正相关关系;而NAC干预组IL-6表达水平较颅脑创伤组自3h后相应时间点明显降低(P〈0.01),IL-10在3h后相应时间点明显升高(P〈0.01);NAC干预组伤侧脑组织含水量在3d和5d时较假手术组相应时间点脑组织含水量下降,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时间点伤侧脑组织含水量虽有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AC可能通过抑制颅脑损伤后促炎因子的过度表达,同时可提高抗炎因子的表达水平,从而减轻脑创伤后过度炎性反应,减轻脑水肿,发挥其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核因子κB(NFκB)在大鼠脑缺血耐受中的作用及其可能的参与途径。方法建立大鼠4血管闭塞的全脑缺血耐受模型。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sham)。缺血再灌注组(1/R)。缺血预处理加缺血再灌注组(IP I/R)。DTTC(NFκB的特异性抑制剂)加缺血预处理组加缺血再灌注组(Ip^DTTC I/R)。用凝胶电泳迁移率改变分析法检测NFκB的活性,免疫组化技术检测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和Bcl-2的表达。结果I/R中NFκB被激活。IP可抑制其激活,DTTC可逆转IP对I/R中NFCB的抑制效应;IP I/R组与I/R组相比。神经元计数明显增高,ICAM-1的表达降低.Bcl-2的表达增加;给予DTTC处理后,IP的神经保护作用明显减弱。Ip^DTTC I/R组与I/R组ICAM-1和Bcl-2的表达无显著性差异。结论IP的神经保护效应依赖于NFκB的激活,可能部分通过上调Bcl-2的表达,同时抑制I/R中NFκB的活性而减少ICAM-1的产生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亚低温治疗颅脑损伤后对脑组织中氧自由基变化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 利用重锤法建立大鼠颅脑损伤模型。在外伤后对大鼠分别进行33℃、31℃、29℃的亚低温治疗1小时,观察大鼠皮层中氧自由基代谢产物丙二醛(MDA)的含量变化。结果 大鼠颅脑损伤后,伤侧及时侧皮层中MDA含量明显升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经过亚低温治疗皮层中MDA水平明显下降,对侧皮层中MDA接近正常脑组织水平,伤侧皮层MDA水平亦下降。与单纯损伤组比较差异显著,但仍高于正常水平;同时脑水肿亦减轻。结论 亚低温治疗可抑制损伤后脑组织中氧自由基的产生是其保护损伤大脑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葛根素对大鼠颅脑损伤(TBI)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将45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低剂量葛根素组、中剂量葛根素组和高剂量葛根素组,每组9只。采用Feeney氏自由落体法制备TBI大鼠模型。低、中、高剂量葛根素组腹腔注射葛根素,剂量分别为10、25、50 mg/kg。造模后1、3、7 d采用改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NSS)评价神经功能。造模后7 d,干湿法测定脑组织含水量;ELISA法检测脑组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GSH)、过氧化氢酶(CAT)、核因子κB (NF-κB)、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aspase-3水平;免疫印迹法检测Bax、Bcl-2的表达。结果 葛根素能显著降低TBI大鼠mNSS(P<0.05),显著减轻脑组织水肿(P<0.05),显著降低脑组织MDA、SOD、GSH、CAT、NF-κB、ICAM-1、IL-6、TNF-α、caspase-3水平(P<0.05),显著下调Bax表达而上调Bcl-2表达(P<0.05)。结论 葛根素可通过减轻颅脑水肿、抑制氧化应激及炎性反应以及调节Bax/Bcl-2表达从而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后综合征对男性勃起功能的影响。方法在颅脑损伤后6个月对126例男性颅脑损伤患者的颅脑损伤后综合征的发生情况及勃起功能障碍进行问卷式调查,并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126例颅脑损伤患者中合并颅脑损伤后综合征45例,有勃起功能障碍者16例(35.56%);没有合并颅脑损伤后综合征者81例,有勃起功能障碍者2例(2.47%)。两组患者勃起功能障碍发生率相差显著(P〈0.01)。结论颅脑损伤后,若遗留有颅脑损伤后综合征的男性患者,更易发生勃起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