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探讨军队干休所院前急救(FA)的影响因素,为科学干预、降低发生风险提供依据.方法 整群抽样军队干休所1435例离退休干部为对象,连续观察3年,采用Logistic回归和chi-square危险度分层分析的方法,分别分析自身特征、自然条件、医疗条件与FA呼救率的相关性.结果 高龄、健康状况不良、男性、丧偶、职务级别...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军队干休所院前急救(FA)的影响因素,为科学干预、降低发生风险提供依据。方法整群抽样军队干休所1435例离退休干部为对象,连续观察3年,采用Logistic回归和chi-square危险度分层分析的方法,分别分析自身特征、自然条件、医疗条件与FA呼救率的相关性。结果高龄、健康状况不良、男性、丧偶、职务级别低是FA的危险因素(OR>1);夏季和冬季FA风险高于春、秋季(RR>1),冬季最高(RR=2.05),寒冷、炎热极端天气条件下FA风险进一步增高;交通不便、距保障医院道路距离远也是FA危险因素(RR>1);健康管理水平越高,FA呼救率越低(RR<1),增强干休所医疗人员力量有助于降低FA风险(RR<1)。结论针对FA影响因素,采取措施,积极干预,强化健康管理,是降低干休所FA风险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高血压危象院前急救发病特点及救治措施。方法对78例高血压危象患者现场急救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迅速的院前急救和快速平稳降压使血压稳定在安全范围内再转运是高血压危象患者院前急救的有效措施。结论迅速的院前急救和快速平稳降压能降低高血压危象的病死率、致残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干休所院前急救(First Aid,FA)呼救特点,分析应对措施. [方法]回顾性408例次FA的疾病分布、呼救方式特点.采用圆形分布理论,探讨FA呼救的时间分布规律. [结果]FA呼救以内科为主,心血管病急性发作占67.89%,脑血管意外最多(26.47%).居家呼救是最常见的呼救场所(67.89%),呼救人员以陪护人员和保健人员为主(89.70%),首次呼救对象多样化,多数情况下呼救前未给予适当处置(70.59%),甚至给予负性处置(11.03%).呼救时闻呈现明显集中趋势(P(0.05),存在高蜂时日和高峰期,不同病种的时闻分布存在差异. [结论]需要针对呼救特点,革新干休所队管理方法和体制. 相似文献
5.
干休所是老年人集中的特殊群体社区,医疗保健工作中重要任务之一是对突发性危急重病人的院前急救,这是完整的急救医疗体系(即院前急救、院内急救、院内ICU)中的首要环节,对提高抢救的成功率、治愈率及康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做好干休所院前急救,我们以近10年的工作实践, 相似文献
6.
基础理论1对干休所院前急救对镱的认识1.1提高全所急救意识。普及急救知识加强宣传教育,使全所人员明白院前急救工作,既是医务工作者的本职工作,也是包括病人宦属或发病现场的目击者以及所有民众鄙应参与的医疗救助行为,是心脑血管危急重病人获救的重要手段,对患者的后续治疗和降低死亡率至关重要。普及心肺复苏术,是病人家属或发病现场的目击者在紧急情况下,在专业救助人员到来之前为抢救患者的生命争取第一时间,为进一步救治奠定基础,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8.
院前急救是干休所卫生所的基本职能,也是老干部日常医疗保健工作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随着老干部高龄、高发病趋势不断加剧,院前急救已成为干休所卫生所最常态、最关键、最敏感、最关切、最需要经受考验的一项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9.
院前急救是干休所卫生所的基本职能,也是老干部日常医疗保健工作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随着老干部高龄、高发病趋势不断加剧,院前急救已成为干休所卫生所最常态、最关键、最敏感、最关切、最需要经受考验的一项重要工作。1院前急救的基本内容1.1基本概念从广义上讲,院前急救是指任何处于危急状态下的个体和群体,由医护人员或目击者在现场进行的紧急抢救的过程。从狭义上讲,院前急救是指具有通讯器材、运 相似文献
10.
院前急救一向是干休所老干部医疗工作的重中之重。我所成立仅两年余,保障对象均为军职以上退休干部和享受军级待遇的三级以上专家教授,此人群年龄大、病种多、居住分散,我们结合本所实际情况,充分利用背靠大学附属医院、老干部中临床专家多的医疗优势,积极探索出一条适合干休所所情的院前急救保障新模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干休所院前急救及预防的工作模式,延长退休老干部的寿命,提高其生活质量。方法回顾总结近年来干休所院前急救及预防的工作经验。结果干休所院前急救及预防的重点:成立院前急救小组,定期开展模拟训练;安装一键通急救呼叫电话;确保急救设备良好,不断强化服务保健意识;进行健康风险评估及干预;随身携带急救药品、钥匙链;勤务人员、家庭成员普及急救知识并加强沟通。结论在工作实践中总结经验,老年保健工作做到预防为主,不断完善院前急救模式,加强责任心,延长老年人寿命,并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院前急救对急性左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28例患者进行回顾生分析,随机分成治疗组68例和对照组60例,由“120”接到患者立即给以呋塞米20~40mg静脉注射,硝酸甘油10mg静滴,西地兰0.2~0.4mg为治疗组;患者自行来院者为对照组,观察患者1h后的临床效果。结果院前急救可提高急性左心衰的抢救有效率,对抢救急性左心力衰竭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正军队干休所老干部已普遍进入高龄和高发病时期,即"两高期",院前急救已成为干休所门诊部常态化的重要工作。因此,建立干休所的院前急救工作体系,加强院前急救管理,提高救治效率,防范医疗风险,是当前军队干休所门诊部面临的重要课题。我部医务人员自觉转变观念,不断开拓创新,根据保障人员特点,在多年的工作实践中,积极探索提高医疗保健能力的新路子,逐步建立完善了院前急救体系,极大地提高了医疗保健能力和院前急救水平。 相似文献
14.
急性脑血管病作为老年人的常见、多发病,病情凶险且变化快,因此抢救及时准确与否和患者的预后直接相关。我们对本院医疗覆盖区域内的27个部队干休所患者的院前急救进行为期一年的跟踪调查。按照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脑血管疾病分类方案进行统计,2000年9月~2001年8月我院干部病房住院患者行院前急救总数为247人次(包括猝死9人次),其中误诊57人次,占院前急救总人次的23.08%。急性脑血管病误诊为其他疾病的病例17例,占误诊总人次的29.82%。现将17例的误诊情况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15.
523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救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总结523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例特点和急救过程,旨在提高抢救治疗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某中心2003年1月~2008年12月间出车接诊抢救的306例急性心肌梗死(抢救组)和自行入院的217例急性心肌梗死(对照组)分析比较。[结果]抢救组与对照组得到抢救治疗时间分别为(38.32±12.01)min、(62±13.21)min。并发症分别为27.5%、66.8%,死亡率为15.3%、36.4%。平均住院日分别(18±9)d、(32±1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重点人群的健康教育及实行快速有效的院前急救、保证绿色通道完善、院内院外的急救网络对接,是提高AMI患者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急性心肌梗死的院前急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万文辉 《解放军保健医学杂志》2007,9(4):203-207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一般是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斑块破裂、出血、血栓形成或冠状动脉痉挛等引起冠状动脉管腔急性闭塞,导致冠脉血流中断或急剧减少,使相应的心肌发生持续而严重的急性缺血,最终导致心肌缺血性坏死。全世界每年有近2000万人受到急性心脏事件的威胁。2005年我国卫生部公布的资料显示:中国每年约有300万人死于心血管疾病(主要为冠心病与缺血性卒中),每天约8000人。每年新发心肌梗死为50万。心血管病目前已成为我国城乡人群的第一位死亡原因,占我国居民死亡原因的近40%。随着人口老龄化,冠心病将会增加。 相似文献
17.
万文辉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2007,9(4)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一般是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斑块破裂、出血、血栓形成或冠状动脉痉挛等引起冠状动脉管腔急性闭塞,导致冠脉血流中断或急剧减少,使相应的心肌发生持续而严重的急性缺血,最终导致心肌缺血性坏死.全世界每年有近2 000万人受到急性心脏事件的威胁. 相似文献
18.
目的:我们对急性创伤的院前急救病历分析,加深急性创伤急救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提高应急处理能力.方法对我中心2007年10月至2009年1月的急性创伤的1462例病人进行分析.结论:通过分析急性创伤可发生在全身的各个部位,在得到呼叫后,应缩短院前急救时间,加强院前创伤抢救的技术的学习和完善急救医疗设备,加强院前急救医护人员的全科知识的培训,严格医疗操作规范,从而提高院前急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院前紧急救治方法,以提高院前抢救成功率。方法对59例患者进行现场紧急救治,待病情相对稳定后再转送。结果 59例患者中显效31例,有效14例,总有效率达76.3%。结论对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者在院前参照院内此类患者治疗的临床路径积极对症救治,对提高此类患者缓解率,缩短出血时间,改善其预后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20.
急性左心衰102例院前急救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左心衰患者院前急救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02例急性左心衰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院前急救组46例,自行就诊患者为对照组56例,比较两组有效救治时间、治疗效果及病死率。结果:院前急救组(甲组)从发病到救治的时间显著早于对照组(乙组)。结论:院前急救可较早改善急性左心衰患者的临床症状,阻止病情继续恶化,并有效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