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刘昱  黄赞鸿 《现代医院》2013,13(8):78-80
目的探讨D-二聚体在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110例DVT可疑患者及50例健康体检者血浆中D-二聚体含量。并对其作为诊断性实验指标的临床价值进行分析评价。结果DVT可疑组10例及对照组50例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低于临界值水平,上述60例经下肢深静脉造影检查排除DVT;DVT可疑组剩余100例患者D-二聚体高于临界值,经下肢深静脉造影检查确诊DVT患者84例;血浆D-二聚体检测对于DVT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100%、38.5%、84.0%和100%。结论血浆D-二聚体检测可作为排除DVT的首选筛查试验,值得在临床诊断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12例围术期老年消化道肿瘤患者的凝血功能特点以及对围术期老年消化道肿瘤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以我科2011年11月05到2013年05月05日收治的12例围手术期老年(年龄大于60周岁)消化道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称为实验组;12例中青年消化道肿瘤患者为对照组。分析比较2组患者的凝血功能特点以及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老年组手术前血浆D-二聚体含量为0.23±0.12微克每毫升,手术后为3.51±1.64微克每毫升;对照组手术前血浆D-二聚体含量为0.17±0.06微克每毫升,手术后为2.90±1.08微克每毫升。结论老年消化道肿瘤患者手术后血浆 D-二聚体含量较高,是围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高危人群,需要给予更多的护理,缓解老年消化道肿瘤患者的症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浆中纤维蛋白原(FIB)及D-二聚体(D-dimerDD)检测对下肢骨折并发深静脉血栓(DVT)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对90例下肢骨折患者术前及术后第3天进行血浆中FIB及DD的定量检测,并与正常对照组(90例)比较。结果骨折患者术前术后3d的血浆中FIB和DD均高于对照组(P〈0.01);90例患者有10例并发DVT,并发DVT组术前、术后第3天血浆中FIB及DD的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并发DVT组术前、术后第3天血浆中FIB及DD的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并发DVT组与未并发DVT组相比较,术前血浆中FIB及DD的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天血浆中FIB及DD的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浆中FIB及DD的动态监测对下肢骨折并发DVT具有早期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治疗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300例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入院时均常规检测凝血功能,术后第1,3,5天监测D-二聚体(D-D)水平.疑似DVT患者,行下肢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不明确时行静脉造影.全部患者均接受物理治疗和预防性抗凝治疗.结果 术前共诊断DVT20例(30侧肢体),中心型7例,周围型13例.所有患者进行术前抗凝治疗后,非DVT患者D-D水平呈逐渐下降趋势;DVT患者第1天和第3天D-D仍维持在高水平状态,平均D-D分别为6500,6800 μg/L.其他280例全髋关节置换术病例中共发现40例DVT.其中周围型DVT患者术后继续抗凝治疗6个月,中心型或混合型DVT患者骨科手术后放置临时腔静脉滤器,所有患者围手术期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前需要充分监测评估,术后需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并联合抗凝治疗预防DVT.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川崎病-二聚体急性期变化和对冠状动脉损伤(CAL)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50例川崎病患儿(KD组)和32例健康儿童(对照组)治疗前空腹静脉血标本,检测血浆D-二聚体水平,分析其与冠状动脉损伤的关系。结果KD组血清D-二聚体含量为(0.51±0.13)mg/L,对照组为(0.14±0.07)mg/L,KD组含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D组患儿中,冠状动脉病变组(CAL组)血清D-二聚体含量为(0.56±0.16)mg/L,非冠状动脉病变组(NCAL组)为(0.45±0.12)mg/L,CAL组含量高于NCA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川崎病急性期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显升高,检测D-二聚体对川崎病的早期诊断与判断冠状动脉损伤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老年脑出血患者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9月医院收治的78例老年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记录患者住院期间DVT发生情况,根据是否发生DVT将其分为DVT组与非DVT组,并比较两组的一般资料,采用多项Logistic回归分析法找出老年脑出血患者术后发生DVT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78例老年脑出血患者中,18例术后发生DVT,发生率为23.08%。两组卧床时间、手术时间、术后下肢运动障碍发生率、D-二聚体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项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卧床时间长、手术时间长、术后下肢运动障碍、D-二聚体水平高是老年脑出血患者术后发生DVT的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 老年脑出血患者术后发生DVT的风险较高,患者卧床时间长、手术时间长、术后下肢运动障碍、D-二聚体水平高均为相关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张锐  黄浩  李莉芳  赵学峰  王小婕  刘瑾 《临床医学工程》2012,19(9):1449-1450,1453
目的观察妇科腹腔镜手术对患者血浆P-选择素、D-二聚体及vWF的影响,评估腹腔镜手术是否存在深静脉血栓的高危因素。方法选择腹腔镜及开腹卵巢囊肿切除各30例患者,术前及术后10min、术后24h检查血浆P-选择素、D-二聚体及vWF值,分析腹腔镜及开腹手术对上述指标的影响。结果两组术后血浆P-选择素、D-二聚体及vWF均有不同程度增高,与术前相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腹腔镜组与开腹组在同期相比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可导致血浆P-选择素、D-二聚体及vWF值升高,有引起DVT风险;腹腔镜术对血浆P-选择素、D-二聚体及vWF产生的影响与开腹手术相当。  相似文献   

8.
喻虹 《现代保健》2010,(2):78-79
目的 观察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经过阿托伐他汀治疗后,血栓标志物含量的变化.方法 160例非瓣膜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治疗组(n=82)和对照组(n=78).检测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浆Fg、D-二聚体、P选择素含量.结果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阿托伐他汀治疗后血浆Fg、D-二聚体、P选择素含量分别为(2.88±0.68) g/L,(1.36±1.02) mg/L,(8.78±1.99) μg/L显著低于治疗前的(3.60±0.84) g/L,(1.98±0.98) mg/L,(11.32±2.68) μg/L(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能够降低非瓣膜性房颤患者血浆Fg、D-二聚体、P选择素含量,可能具有抑制房颤患者血栓形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D-二聚体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年收治的42例下肢DVT患者的D-二聚体水平的临床资料,分析DVT发生者(观察组)和未发生者(对照组)手术前后D-二聚体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术后3d的D-二聚体为(785.6±67.3)ng/m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87.6±64.8)ng/ml,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二聚体对早期诊断下肢DVT有重要的临床价值,但需结合其他检测指标进一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影响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危险因素,以期为临床采取相应措施、改善患者预后提供强有力的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9月于民乐县人民医院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1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依据患者是否发生下肢DVT将其分为DVT组(发生下肢DVT,34例)和非DVT组(未发生下肢DVT,66例)。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影响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发生下肢DVT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DVT组患者BMI>24 kg/m2、有糖尿病史的患者占比及年龄、术前血浆D-二聚体(D-D)和术后3 d血清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s)、可溶性血管细胞间粘附分子-1(sVCAM-1)水平均高于非DVT组(均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大、BMI>24 kg/m2、有糖尿病史、术前血浆D-D水平高、术后3 d血清NETs水平高、术后3 d血清sVCAM-1水平高均为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发生下肢DVT的危险因素(OR=1.530、1.826、2.232、1....  相似文献   

11.
陈晓燕 《中国校医》2021,35(2):123-126
目的 探究下肢创伤性骨损伤患者在围手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危险因素及常见指标对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测价值分析,以期为临床中及时检测及预防DVT提供参照.方法 选取某医院2016年07月-2019年07月收治的因外伤性股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的157名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根据围手术期是否发生DVT将患者分为观...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清前白蛋白(Prealbumin,PA)在原发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rcinoma,PLC)患者围手术期肝储备功能预测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8例在我院接受肝癌切除术的PLC患者围手术期血清PA水平与肝功能Child—pugh分级及术后肝功能衰竭的关系。结果术前Child—pugh分级A级患者的血清PA水平[(182.6±45.1)mg/L]明显高于B级患者[(137.1±35.5)m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第1天血清PA水平开始下降,第5天降至最低谷,以后逐渐回升,到术后2w时基本恢复到术前水平;术后第1、3、5、7天时血清PA、TBili、ALT、AST的异常率均明显高于血清Alb的异常率(P〈0.05)。术后发生肝功能衰竭的患者术后第1、3、5、7天的血清PA水平均低于未发生肝功能衰竭的患者,尤以术后第5、7天更为明显(P〈0.01)。结论血清PA可以敏感地反映PLC患者的肝功能损害程度和肝储备能力,术后动态观察血清PA水平的变化可及时发现肝功能衰竭,并可作为患者预后判断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适合高龄住院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DVT)诊断的D-二聚体界值。方法回顾性调查52例高龄(≥80岁)DVT患者,对照同期住院的基本情况近似的208例高龄患者,分析不同D-二聚体界值对于诊断的价值。结果常规界值0.5μg/L的诊断特异性(23.1%)和阳性预测值(24.5%)均较低,ROC曲线分析后选取1μg/L时,其特异性(54.3%)、阳性预测值(35.4%)、阳性似然比(2.19)明显提高,达到年轻患者常规界值(0.5μg/L)水平,而特异性仍然达到100%。结论在高龄患者,根据年龄将D-二聚体界值调高到1μg/L,可以明显提高其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4.
桂芳频 《现代保健》2010,(16):77-78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对LC的78例老年患者术前加强评估,做好心理护理和术前准备;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做好并发症、合并症的护理及常规护理。结果78例老年患者均安全渡过LC围手术期,术后恢复良好,无护理并发症,术后(6.2±1.2)d康复出院,随访满意。结论正确实施围手术期护理可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FTS)方案对食管癌手术患者胰岛素抵抗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11月至2011年3月在我院胸外科行根治外科治疗的食管癌患者,采用信封法随机分为FTS组(n=34)和对照组(n=34)。记录两组患者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排便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及手术并发症。于术前,术后第1、3、7天监测两组患者的胰岛素抵抗相关指标,包括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白细胞介素-6(IL-6)和C反应蛋白(CRP),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FTS组患者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1.91±1.13)d比(2.95±1.25)d,P=0.000]、排便时间[(3.75±1.54)d比(4.84±1.76)d,P=0.007]显著短于对照组,住院总费用显著低于对照组[(3.19±0.42)万元比(3.98±0.36)万元,P=0.000]。术前两组患者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第1天,FTS组患者log-HOMA-IR值[(0.97±0.52)比(1.54±O.57),P=0.000]、FINS[(11.87±4.55)μU/ml比(17.16±6.90)μU/ml,P=0.000]、IL-6[(124.15±21.39)ng/L比(138.78±23.60)ng/L,P=0.009]和CRP[(62.92±14.78)mg/L比(71.07±14.51)mg/L,P=0.025]水平显著低于于对照组;术后第3天,FTS组患者log-HOMA-IR值[(0.86±0.47)比(1.27±0.58),P=0.002]、FINS[(9.56±4.37)μU/ml比(14.91±6.54)μU/ml,P=0.000]、IL-6[(140.94±25.12)ng/L比(153.89±24.06)ng/L,P=0.035]和CRP[(138.59±21.61)mg/L比(153.17±25.20)mg/L,P=0.019]水平显著低于于对照组;术后第7天,vrs组患者CR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53.074-15.84)mg/L比(61.59±16.28)mg/L,P=0.032]。结论FTS方案用于食管癌患者可促进早期胃肠道功能恢复,减轻应激反应,降低术后胰岛素抵抗,有效加速术后患者的康复,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低分子量肝素联合华法林治疗晚期肺癌合并急性非大面积肺栓塞的疗效及对呼吸困难症状的影响.方法 2008年7月至2010年6月收治ⅢB~Ⅳ期肺癌合并肺栓塞患者15例,所有患者均经螺旋CT动脉造影(SCTPA)确诊为急性非大面积肺栓塞.给予依诺肝素(1mg/kg体重)每12 h皮下注射1次(7~14 d),并在应用依诺肝素48 h后加用华法林,调整华法林剂量使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维持在2.0~3.0.监测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4、7、14d的呼吸困难分级(MRC分级)、动脉血气分析等指标的变化,观察疗效.结果 2例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患者因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分别于治疗第6天和第11天死亡,其余13例患者治愈6例,显效5例,好转2例,中位生存期9.2个月.治疗后4、7、14d患者的MRC分级由(3.1±0.5)级降低至(1.9±0.8)、(1.5±0.5)、(0.6±0.6)级,动脉血氧分压(PaO2)由(60.5±7.2) mm Hg(1 mm Hg=0.133 kPa)升高至(76.1±9.7)、(81.6±9.2)、(86.2±7.5) nn Hg,血浆D-二聚体由(9.44±5.29) mg/L降低至(4.33±3.34)、(0.88±0.32)、(0.41±0.17) mg/L,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P(A-aO2)由(38.5±6.7)mm Hg降低至(35.5±5.1)、(29.3±3.2)、(24.1±4.1) mm Hg,其中PaO2、MRC分级、血浆D-二聚体治疗后4、7、14d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A-a)O2治疗后7、14d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抗凝治疗期间无一例患者出现危及生命的大出血及血栓栓塞.结论 低分子量肝素联合华法林治疗晚期肺癌合并急性非大面积肺栓塞可显著改善患者的呼吸困难症状,不良反应少,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感染性休克患者D-二聚体水平的变化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关系.方法 将188例感染性休克患者按是否发生DIC分为DIC组(36例)和非DIC组(152例),患者血清D-二聚体水平采用全自动乳胶微粒增强定量免疫比浊法进行测定,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血清D-二聚体水平的截断值.结果 DIC组和非DIC组休克后1d血清D-二聚体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58.69±296.34) mg/L比(1108.45±226.23) mg/L,P>0.05];DIC组休克后3、5、7d血清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非DIC组[(1468.95±448.78) mg/L比(967.76±214.32) mg/L、(1702.12±578.40) mg/L比(886.57±187.22) mg/L、(1924.21±796.76) mg/L比(821.46±178.32) 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ROC曲线计算血清D-二聚体水平的截断值为303 mg/L,以血清D-二聚体水平≥1203μg/L来判断感染性休克后发生DIC的敏感度为81.5%,特异度为76.3%.结论 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清D-二聚体水平的变化不仅与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相关,还与患者是否发生DIC有密切的关系.因此测定患者血清D-二聚体水平对感染性休克患者的诊断和判断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黄玲 《现代保健》2014,(17):76-78
目的:总结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在甲状腺肿瘤患者术后中的积极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12月本院收治的60例甲状腺肿瘤手术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甲状腺肿瘤围手术期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24、48 h疼痛评分,住院时间以及SAS和HAMA评分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1、24、48 h VAS评分分别为(3.6±0.8)分、(2.2±0.7)分、(1.9±0.5)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7±1.0)分、(4.9±1.3)分、(5.3±0.6)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为(6.5±1.2)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8.6±1.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护理后,观察组SAS和HAMA评分分别为(45.18±3.06)分、(14.12±2.03)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1.34±3.24)分、(17.45±2.8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缓解甲状腺肿瘤患者术后疼痛和焦虑情绪,促进康复,缩短住院时间,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