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是胎儿时期心脏血管发育异常而形成的一种先天畸形,是小儿最常见的心脏病。先心病未经治疗者约34%可在1个月内死亡,50%在1岁内死亡,生后早期死亡者多为复杂畸形或病情较重者。引起先天性心脏病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确,目前可知的因素有:遗传因素、妊娠早期的病毒感染以及环境因素。据调查,在我国沿海地 相似文献
5.
小儿先心病,是人们对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简称.资料表明,每1000个新生儿中约有5个患有不同类型的先心病,我国每年约有15万到20万左右的先心病患儿出生.春季是容易感冒的季节,尤其是家有"先心"病的孩子,感冒如同南方的春雨,一次接着一次,绵绵难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患儿的健康教育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我科2008年11月至2009年11月收治的220例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患儿,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手术及护理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患儿相同治疗护理的基础上引进健康教育,统计2组患儿的住院时间、患儿及家长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健康教育达标率等指标,总结对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患儿进行健康教育的效果及方法要点。结果 2组患儿在住院时间、患儿及家长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调查、健康教育达标率等方面比较,观察组患儿有明显优势,2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先心病患儿及家长采取治疗全程的健康教育,可以增加患儿对手术的理解,从而减轻患儿的恐惧心理,使患儿以相对轻松的心态面对整个治疗护理过程,增加对治疗的依从性,降低了患儿的住院时间、减轻了家庭的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7.
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是患者在胎儿时期心脏及大血管异常形成的,是小儿最常见的心脏病。该病患者的主要表现是心脏功能不全、紫绀、(面部或身体上出现青紫)和发育不良。常见的先心病有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肺动脉瓣狭窄、法乐四联症和完全性大血管错位。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比较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手术前后血BNP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对本院从2013年1月-2014年8月收治的60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进行研究,30例简单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作为对照组,30例危重症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作为试验组,对比分析两组患儿在手术前后血BNP变化,分析BNP在危重症先心病患儿术后心功能评定中的意义。结果:试验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手术前血BNP水平为(19.0±9.9)ng/L,术后5 min为(23±14)ng/L,术后24 h为(32±11)ng/L,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中通过研究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手术前后血BNP变化,可以得出血清BNP水平与相应心功能水平之间的内在联系,找到一种准确、快速了解心功能水平的方法,有助于保障患者的健康,值得在实际中推广。 相似文献
9.
小儿先心病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儿先天性疾病是一种复杂细致的手术,不仅创伤大,而且对心、肺、肝、肾、脑等主要器官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所以做好围手术期护理在防止并发症出现,病人的顺利康复方面显得尤为重要。我科自2006年9月~2008年6月共收治小儿先心110例均康复出院,取得良好效果,现将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青紫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围术期的护理措施.方法:选择青紫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105例,手术前做好血标本的采集,预防缺氧发作,术后做好低心排的护理、呼吸道的管理及延迟关胸的护理等围术期护理措施.结果:105例患儿中,治愈101例,死亡4例.出院后患儿随访3~18 个月,均恢复良好.结论:青紫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前做好血标本的采集,预防缺氧发作,术后做好低心排的护理、呼吸道的管理及延迟关胸的护理等围术期护理措施,可以提高围术期的护理质量,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
张女士的先天性心脏病 正常的心脏,有四个瓣膜,让血液顺着一个通道、向一个方向流动. 张女士因为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她心脏多出了一个通道.肺动脉和主动脉之间在胎儿时有个导管相通,正常在出生时就会关闭,但张女士的导管未闭,心脏泵出到主动脉的血液又倒流到肺动脉,使得左心房、左心室负荷过重,造成二尖瓣关闭不全,又一个造成血液倒流的缺陷.为此,张女士血液循环功能很差,很容易胸闷气促,全身和大脑缺氧. 相似文献
12.
由于没有及时制止一场小小的感冒,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小刘患上了严重的急性感染性心内唳炎,不得不接受复杂的换瓣手术来保住性命。 相似文献
13.
先心病患儿抵抗力低下,易感冒,重症先心病患儿在活动或啼哭后易因脑缺氧而发生抽搐或昏厥,甚至发生生命危险。尤其在天气比较寒冷的冬天先心病患儿要面对各种困难,家长会觉得"不好带",那应该怎样做才能让宝宝尽量少生病或者不生病呢? 相似文献
14.
胡长起 《人人健康:医学导刊》2011,(3):36
两岁半的军军是一个特别乖的孩子,从不像其他男孩子那样人来疯,他喜欢安静地待着,尤其不爱活动。不过,这个乖宝宝却常年体弱多病,这几天天气寒冷,他就得了肺炎,呼吸也变得急促起来。在确诊肺炎的时候,医生告诉军军妈妈:孩子还患有先天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先心病)。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15例小于3月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手术的护理配合经验。方法15例小于3月龄小婴儿均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行心内畸形矫治术。术中注意保暖、用药的准确、精细物品、器械的准备、敷料的清点。手术结束,将患儿安全、平稳地送入重症监护室。结果手术护理配合顺利14例患儿安全返回ICU。结论熟悉小婴儿的生理特点,准备充分,考虑全面,做好手术全过程的护理配合,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施行小儿心脏手术的经验.方法在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完成小儿心脏手术88例,总结气栓防止、术野显露及体外循环相关的经验. 结果 88例手术顺利,术野显露达到要求,无气栓发生,1例手术死亡. 结论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心脏手术的方法具有实用价值,但对手术操作和体外循环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先天性心脏病住院患儿营养风险比例较高,导致围手术期营养风险提高的因素包括营养不良、肺动脉高压及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等.规范化围手术期营养支持可以有效降低患儿营养风险,并已成为先天性心脏病临床治疗的重要方面,而明确围手术期能量代谢规律是其首要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围手术期能量代谢规律的研究成果,为先天性心脏病围手术期临床营养支持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介绍胸骨下段小切口行小儿心内直视手术的体会。方法:观察组选择35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经胸骨下段小切口进胸,完成心内直视手术。患儿年龄6月~5岁,修补室间隔缺损(VSD)23例,房间隔缺损(ASD)8例,肺动脉瓣狭窄(PS)4例。对照组随机抽取年龄、体重及病种与观察组相仿的患儿32例作为对照,均经常规胸骨正中切口,完成心内直视手术。结果:两组相比,体外循环时间、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术后引流量及术后住院天数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切口长度差异有显著性,观察组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胸骨下段小切口可有效代替常规胸骨正中切口,矫治某些小儿常见先天性心脏畸形。它具有创伤小、美观、无胸骨前凸畸形。 相似文献
19.
先心病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是先心病较为严重的继发病变,其围手术期并发症较多,而且早期手术死亡率较高,麻醉风险较大,术中麻醉处理较为特殊,麻醉的处理对手术的成功顺利进行和术后的处理、恢复影响较大。笔者近年来对小儿先心病并重度肺高压心脏手术的麻醉处理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22例,男性12例,女性10例,年龄0·5~12岁,体重6~32Kg,其中VSD8例,ASD7例,ASD+PDA 3例,单心室、漏斗胸1例。心功能(NYHA)Ⅱ级12例,Ⅲ级10例,心电图示右心室肥厚9例,双心室肥厚11例,示左房、左室、右室增大9例,X线胸片示肺纹理有不同程度的… 相似文献
20.
传统的外科手术前,患儿需禁食8h,禁饮4h,这是预防术中反流误吸的重要措施,但在实际工作中,笔者发现患儿在术前禁食禁饮的时间普遍过长。由于禁食禁饮的时间过长,导致患儿情绪紧张、哭闹等一系列不良反应,直接影响麻醉手术的安全性及患儿术前的舒适感,术后的恢复,间接影响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