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TCD及CTA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丹 《内蒙古医学杂志》2009,41(9):1124-1125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临床特点、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TCD)及CT血管造影(CTA)在TIA诊治中的作用。方法:对36例确诊TIA的患者临床表现及TCD、CTA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本组颈内动脉系统TIA 22例(61%),椎基底动脉系统TIA 14例(39%),TCD检查发现颈内动脉异常率86%,椎基底动脉系统异常率86%。CTA检查发现脑血管狭窄24例(67%)。结论:应对TIA患者常规进行TCD、CTA检查以指导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
顾滢如 《当代医学》2009,15(22):81-82
目的了解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TIA)的TCD表现。方法用TCD检测78例因VBI造成TIA患者的椎-基底动脉和颈内动脉系统各分支血管的收缩峰值(Vp)、平均血流速度(Vm)及脉动指数(PI)等有关血流动力学的数值。结果78例中有76例(97.43%)TOD异常;主要为椎-基底动脉各分支血流动力学异常;TCD检测TIA阳性率明显高于CT阳性率(30.76%)。结论椎-基底动脉系统TIATCID检测结果与临床判断的符合率较高。TCD检查结果可作为评价椎-基底动脉系统分支血管的血流动力学情况的一项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3.
后循环系统TIA的TCD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勇  孙燕嫦 《河北医学》2008,14(1):66-67
目的:了解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TIA)的TCD表现。方法:用TCD检测76例TIA患者椎-基底动脉和颈内动脉系统各分支血管的平均血流速度(Vm)及脉动指数(PI)等有关血流动力学的数值。结果:76例中有69例(90.79%)TCD异常,主要为椎-基底动脉分支血流动力学异常;1个月TIA发作较频繁(≥3)的患者TCD的异常率明显高于发作较少(<3)的患者。结论:椎-基底动脉系统TIA的TCD检测结果与临床判断的符合率较高,TCD检查结果可作为评价椎-基底动脉系统分支血管的血流动力学情况的一项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4.
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一)诊断 1.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临床特点 起病突然;有脑或视网膜局灶性缺血症状;持续时间短暂,颈内动脉系统TIA平均发作12min,椎基底动脉系统TIA平均发作8min,多在1h内缓解,最长不超过24h;恢复完全;常反复发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彩色多普勒超声和经颅多普勒超声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诊断价值。方法:96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分别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彩色多普勒超声及经颅多普勒检查进行分析。结果: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显示78例短暂性脑缺血患者存在颅内-外动脉狭窄(81.2%),颅内动脉狭窄高于颅外动脉(57.5%、42.4%)。颅外动脉狭窄以颈内动脉颅外段最多,占45.2%;颅内动脉狭窄以大脑中动脉(MCA)最多。占41.2%。75例颈动脉超声检查异常(75/96,78.1%)。83例TCD检查异常(83/96,86.4%)。结论: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彩色多普勒超声及经颅多普勒超声联合应用可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病因作出客观评价及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6.
张春霞  梁莉 《新疆医学》2009,39(9):41-42
椎-基底动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多发于中老年人,其特点为突然发作,持续时间短,恢复完全,患者就诊时多无症状和体征,神经系统检查及CT、MRI多无阳性发现。Aaslicl1982年首次推出经颅多普勒超声,为能够无创伤性穿透颅骨,直接获取颅内动脉的血流信息,观察椎一基底动脉TIA提供了独到的诊断价值。现将我院2006年-2008年收治的126例椎一基底动脉TIA患者TCD检测结果报告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椎-基底动脉系统TIA患者的TCD.方法 选取椎一基底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150例.结果 TCD检查对椎-基底动脉系统TIA具有较高的敏感性.结论 TCD能客观地判断所测血管的血流动力学情况,定位性强,可重复性高,尤其适合动态观察,为治疗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对椎―基底动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的检测,为TIA提供独到的诊断价值.方法 运用TCD对126例TIA患者行颅内动脉检测,观察、分析颅内动脉的血流信息.结果 87.5%血管流速异常.其中51%为椎―基底动脉系统血流速度异常,23.9%的患者颈内及椎―基底动脉系统流速均有异常;15.8%为单纯颈内动脉系统流速异常,12.5%为血管流速正常.结论 经颅多普勒超声为动态、实时观察―基底动脉TIA患者的血液动力学改变,为临床诊断、观察病情、指导用药、早期预防提供了较好的非创伤性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与方法: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对260例椎—基底动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进行颅内动脉检测。结果:发现226例血管流速异常(占86.9%)。主要表现为椎—基底动脉系统血流速度异常(53.1%),部分患者颈内及椎—基底动脉系统流速均有异常(28.3%);少数患者单纯表现颈内动脉系统流速异常(18.6%)。结论:表明经颅多普勒超声(TCD)为临床研究椎—基底动脉TIA患者的血液动力学改变及临床诊断、观察病情、指导用药及早期预防提供了较为理想的非外伤性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诊断和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60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进行常规MRI检查以及DWI检查。结果60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中,磁共振弥散成像提示34例TIA患者有脑缺血性异常表现(阳性率57%);19例患者常规MRI提示有脑缺血性异常表现(阳性率32%),两种检查结果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DWI能早期准确诊断TIA的病变部位、范围等情况,有助于指导诊断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颈动脉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EUS)联合经颅多普勒(transcranial Doppler,TCD)评估后循环缺血(posterior circulation ischemia,PCI)患者颈动脉病变的价值。方法将125例PCI患者分为脑梗死组52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组73例,同时行颈动脉CEUS和TCD检测。同期设立健康对照组54例。比较脑梗死组和TIA组颈内动脉颅外段斑块的稳定性、狭窄程度,评估颈动脉狭窄对后循环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结果①脑梗死组颈内动脉颅外段所检出的斑块中,易损斑块占66.3%(61/92),高于TIA组39.7%(29/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②脑梗死组易损斑块的发生率为65.4%(34/52),高于TIA组的42.5%(31/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③脑梗死组颈内动脉颅外段≥50%狭窄的发生率为32.7%(17/52),高于TIA组16.4%(12/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④发现前循环盗血的PCI患者11例,其大脑后动脉P1段、基底动脉、双侧椎动脉颅内段峰值流速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联合颈动脉CEUS和TCD检测有助于发现PCI患者合并的颈内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识别易损斑块,评估前后循环的血流动力学变化。  相似文献   

12.
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对130例椎-基底动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进行颅内动脉检测。结果发现113例血管流速异常(占86.9%)。主要表现为椎-基底动脉系统血流速度异常(53.1%),部分患者颈内及椎-基底动脉系统流速均有异常(28.3%);少数患者单纯表现颈内动脉系统流速异常(18.6%)。表明经颅多普勒超声(TCD)为临床研究椎-基底动脉TIA患者的血液动力学改变及临床诊断、观察病情、指导用药及早期预防提供了较为理想的非外伤性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13.
3D-DSA、TCD及颈动脉超声对颈动脉系统TIA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DSA),经颅多普勒(TCD)和颈动脉超声对颈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63例颈动脉系统患者进行3D-DSA、TCD和颈动脉超声检测.观察其异常情况.结果 颈动脉3D-DSA异常18例(28.6%),脑3D-DSA异常48例(76.2%),二者均异常12例,大多为颈动脉轻-重度狭窄;TCD异常45例(71.4%,此45例脑3D-DSA也异常);颈动脉超声异常24例(38.1%,其中颈动脉3D-DSA异常18例).结论 3D-DSA、TCD和颈动脉超声3种方法联合应用,可对颈动脉系统的TIA病因及诊断作出客观评价.DSA是评价头颈部血管狭窄和选择治疗方案的金标准,它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进一步治疗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血管彩超、TCD、MRA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中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血管彩超、TCD及MRA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对42例确诊TIA的病人的血管彩超、TCD、MRA发现的病变的部位、数量进行分析。结果 TIA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病变明显,阳性率在彩超检测中为67.6%,TCD为77.5%,MRA中为78.5%,病变主要累及大脑中动脉水平段及颈内动脉起始段。结论 应对TIA患者常规进行血管彩超、TCD和/或MRA检查以指导相应的治疗方案如药物治疗、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或行血管成形术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104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患者进行了CT和(或)MRI检查,发现脑梗塞28例(26.9%),其中50例颈内动脉系TIA患者发现梗塞19例(38.0%),54例椎基底动脉系TIA患者发现梗塞9例(16.7%)。对后组病人拍颈椎片均显示不同的改变,三维多普勒(TCD)均显示椎基底动脉痉孪。因此结合文献考虑颈内动脉系的TIA病因主要是微栓子,发生脑梗塞率较高,而椎基底动脉系TIA病因主要是血管痉挛,发生脑梗塞率低。由于TIA患者的脑梗塞率达26.7%~77%。故认为,TIA的概念除传统的突然发作、持续时间短暂、症状体征在24小时内完全消失及可以反复发作外,应加上影像学可见脑组织有小的软化灶这一现象,以统一临床与影像学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脑动脉微栓子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方法 95例TIA患者依据颈动脉超声检测分为颈动脉无斑块组(39例)和斑块组(56例),后者再分为不稳定斑块亚组(24例)和稳定斑块亚组(32例);对所有患者应用经颅多普勒仪进行脑动脉微栓子监测,比较各组间微栓子阳性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脑动脉微栓子阳性率在颈动脉斑块组(44.6%)高于无斑块组(17.9%),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在不稳定斑块亚组(66.7%)显著高于稳定斑块亚组(28.1%),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伴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TIA患者脑血流中微栓子阳性率高,不稳定斑块更易脱落形成微栓子。针对微栓子的治疗可能是预防或减少TIA发生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7.
In this study,transcranial Doppler (TCD) ex-amination was performed on 5 0 patients with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 from May1 993 to Oct.2 0 0 0 and a contrastexaminationsby means of digitalsubtraction angiography (DSA) or MRA was made.1 MATERIALSAND METHODS1 .1  Clinical MaterialsOf the5 0 patients with TIA,3 6 were males and1 4females with age ranging from 3 1 to81 years(mean age 5 2 .3 years) .All patients accorded withthe diagnostic criteria approved by the fourth nat…  相似文献   

18.
老年颈内动脉系统动脉闭塞患者的侧支循环代偿能力评估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老年颈内动脉系统动脉闭塞患者的倒支循环代偿能力。方法对170例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或磁共振血管造影证实的颈内动脉系统动脉闭塞老年患者,采用经颅多普勒(TCD)技术检测侧支循环通路。结果颈内动脉颅外段闭塞,TCD显示大脑中动脉异常波型(MCAAW)68%,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降低(MCAVR)66%,眼动脉血流方向逆转(ROA)70%,前交通动脉(ACoA)开放80%,后交通动脉(PCoA)开放71%。颈内动脉远段闭塞,TCD显示MCAAW90%,MCAVR68%,ROA15%,ACoA开放51%,PCoA开放61%。大脑中动脉闭塞,TCD显示大脑中动脉血流信号消失67%,MCAAW和MCAVR33%,软脑膜吻合侧支开放100%。结论TCD有助于了解颈内动脉系统动脉闭塞患者的侧支循环代偿能力,为评估治疗效果和预后提供重要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颈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的血管病变特点。方法:265例TIA患者进行股动脉插管,seldinger法分别行主动脉弓、双侧颈总动脉或颈内动脉、双侧锁骨下动脉及椎动脉血管造影。结果:DSA结果显示有血管病变226例(85.4%),未见血管病变39例(14.6%)。结论:血管狭窄是颈动脉系统TIA主要病因,以颈内动脉C1段和大脑中动脉M1、M2段最多见,随着血管狭窄程度增高TIA频率递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