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陈旺周 《中外医疗》2008,27(13):83-83
本文从中医的角度出发,分析"引火归原"法在治疗肾火妄浮所致的疾病如慢性咽炎,顽固性口、眩晕、顽固性失眠、长期低热等须疾的疗效,结果均告痊愈,并提出了运用"引火归原"法治疗的前景与展望.  相似文献   

2.
论"证候"的本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证候是通过研究疾病的外在现象,运用理论思维,把握现象与本质的矛盾关系,对疾病某一阶段的病理状态进行的理论概括,是理性思维的成果,是中医诊疗理论中的重要概念,又是预测未知、推理同类疾病的思维模式和工具.  相似文献   

3.
论中医"证”的实质与辨证方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中医“证”的概念,是哲理、医理与临床实践的结合,它源于临床,具有客观实在性,但又是一种抽象了的理念,用现代方法难以实证。对于“证”的研究,首先应明确“证”要领的内涵,确定证的实质;其次是研究辨证的特点、规律、内容、方法;然后是建立完善的辨证体系,并制定常见证的辨证诊断标准;最后才是从某种层面上阐明证候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4.
回顾了关于证与辨证的含义,阐述了证与辨证的关系,以及影响证的因素和西医辨病与中医辨证的根本区别,对现行关于证的本质的研究方法进行了反思,并提出了证的本质研究应从影响证的因素过一基础方面逐步系统地展开的观点。  相似文献   

5.
基于《内经》对"证"内涵的认识解读方药与证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经>是中医理论的渊薮,也是辨证论治的学术源头,辨证论治是中医的精髓,对"证"的认识是其关键.方药与证一脉相承,是辨证论治的集中表现,正确认识方药与证的关系是方药证研究及提高中医临床疗效必不可少的基石.我们基于<内经>对"证"内涵的认识,即证是对疾病从整体功能关系失调角度概括的综合性动态病理模型来解读方药与证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所谓抓主证,即通过掌握主证来认识疾病,并由此来认识证候的病机本质,以确立方证关系,从而达到辨证论治的目的。临床辨证一定要抓主证,尤其是运用经方时,抓住主证更是取得最佳疗效的关键。先师刘渡舟教授在其所著《伤寒论十四讲》[1]中专列一讲,名为“使用经方的关键在于抓住主证”。刘渡舟教授指出:“《伤寒论》总结了六经辨证的规律,并于每一方证中又厘定了主证、兼证、变证和夹杂证的层次,为正确地运用辨证论治提供了先决条件。”在辨证论治原则指导下,刘渡舟教授提出了辨证要分清主、兼、变、夹杂四个层次,其中,抓主证是最重要的。主证是…  相似文献   

7.
《伤寒论》"痞证"浅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伤寒论>"痞证"的概念及形成原因作了简要论述,探讨了<伤寒论>"痞证"的类证鉴别,分别从热痞、寒痞、寒热痞3方面重点讨论了痞证的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不同中医证型、相关指标变化与中医瘀血证的关系.方法通过对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脂及血液流变学等指标变化水平与中医证型之间的关系分析,发现不同证型之间血瘀有轻重程度的不同.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脂质代谢及血液流变学的紊乱,且与中医瘀血证有密切关系.结论瘀血证存在糖尿病患者的中医不同证型中.  相似文献   

10.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23):129-132+136
目的 探讨不寐患者中医证型与体质的相关性,为临床防治不寐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方法 对来源于2018年12月至2019年11月杭州市中医院睡眠障碍门诊的584例不寐患者进行临床研究调查,采用中医临床调查表及中医体质调查表,对调查结果进行总结,并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不寐患者常见体质为痰湿质175例、气郁质141例、阴虚质83例。常见中医证型为痰热扰心证149例、心胆气虚证132例、气郁化火证106例、肝郁气滞证73例。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痰湿质与痰热扰心证(P0.001,OR=3.057)、心胆气虚证(P0.001,OR=3.140)有关;气郁质与气郁化火证(P=0.003,OR=6.638)、肝郁气滞证(P=0.004,OR=6.504)有关;阴虚质与阴虚火旺证(P0.001,OR=3.868)有关;湿热质与痰热扰心证(P=0.001,OR=3.480)、心肝火旺证(P=0.046,OR=4.837)有关。结论 不寐患者中医证型与中医体质有密切的关系,不同的中医体质易转化为某种中医证型,为临床辨证治疗不寐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功能性便秘中医证候分布,探讨其不同证候的计量诊断规律。【方法】根据相关诊断标准,制定中医四诊调查问卷(包括功能性便秘常见的39个症状),对297例功能性便秘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将中医证型分为肝脾不调型(y1)、肺脾气虚型(y2)、肝肾阴虚型(y3)、脾肾阳虚型(y4)4个证型。根据患者中医证候对四诊变量进行逐步判别分析,将有显著贡献的四诊变量建立判别函数式,并使用逐一回代法和刀切法对函数式的一致率进行检验。【结果】筛选出对区分4类中医证候有显著贡献的15个变量,包括:临厕努挣无力(x1)、便出艰难(x2)、神疲(x3)、乏力(x4)、气短(x5)、善太息(x6)、胁肋胀(x7)、腹胀(x8)、胃脘痞闷(x9)、腰膝酸软(x10)、五心烦热(x11)、畏寒怕冷(x12)、四肢不温(x13)、咽部异物感(x14)、心悸(x15)。通过这些变量所建立的功能性便秘中医证候判别函数为:肝脾不调y1=-9.068+0.262x1+1.307x2-0.458x3-0.208x4-0.716x5+2.975x6+3.101x7+3.020x8+2.818x9-1.698x10+0.221x11+1.339x12+0.393x13+4.902x14+0.228x15;肺脾气虚y2=-9.355+1.575x1+0.725x2+1.915x3+3.002x4+2.747x5-1.205x6-2.361x7+0.760x8+0.601x9-2.802x10-0.008x11+1.220x12+1.496x13+0.072x14+1.163x15;肝肾阴虚y3=-43.246-1.154x1-0.886x2-1.129x3+0.153x4-0.125x5-1.711x6+1.299x7+1.275x8-1.950x9+10.253x10+33.841x11-0.839x12+0.517x13+0.009x14+6.640x15;脾肾阳虚y4=-20.280+2.006x1+1.549x2-0.595x3+2.742x4-1.154x5+0.757x6-2.434x7+1.641x8+1.458x9-2.857x10+1.317x11+7.846x12+7.045x13+0.581x14-0.630x15。逐一回代法判别总误判率为3.4%;刀切法计算误判率为4.7%。【结论】功能性便秘中医证候判别函数模型与临床诊断吻合良好,可提高功能性便秘中医证候诊断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1979年1月至2009年12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收集的中医药治疗乳腺增生文献,通过频度分析归纳总结证候和用药特点,以探析乳腺增生中医辨证论治规律.方法:对符合选择标准的文献的用药、证型进行整理归类,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观察各药物、证型引用频次和频率.结果:涉及证型34个,以肝郁气滞、冲任失调、气滞痰凝为常见证型,占58.68%.证候组成要素有16个,其中实证占84.55%,虚证占15.45%.用药275味,按功能归为43类,进一步合并为19大类,活血化瘀药、补虚药和化痰止咳平喘药使用频率占59.48%,活血化瘀药为第一位,补虚药次之;排在前16位的药物有柴胡、当归、香附、穿山甲、郁金、白芍药、浙贝母、莪术、夏枯草、三棱、延胡索、青皮、牡蛎、丹参、王不留行、淫羊藿,柴胡使用位居所有用药之首.结论:近30年中医对乳腺增生的辨证分型、遣方用药临床研究结果可为目前该病的辨证论治提供有用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前瞻性研究间质性肺疾病(ILD)中医证候的影像学表达特征及与证候的相关性。方法:211例ILD患者四诊资料、胸部HRCT报告作为观察内容。经中医辨证分为气阴两虚证、气阴两虚夹瘀证、气虚血瘀证、气虚痰瘀互结证、气虚痰热瘀阻证,分别研究不同中医证候的HRCT表现因子特征以及与影像学特征相关关系。结果:五种中医证候均以小叶间隔网格状、磨玻璃影病变为主。经统计学分析五种中医证型HRCT影像中结节状影、磨玻璃影、含气腔隙实变存在显著差别(P0.05)。中医证候与HRCT影像学病变总积分之间可能存在线性相关。结论:五种中医证候分类具有一些HRCT影像学特点,推测证素组合越多,ILD影像学病变越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咳嗽变异性哮喘中医证候及其分类症状分布规律。方法:100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按中医证候分为风犯肺卫证、肝火犯肺证、肺脾气虚证、气虚血瘀证,观察中医证候和症状分布规律。结果:中医证候出现频率为风犯肺卫37例(37%)、肝火犯肺30例(30%)、肺脾气虚21例(21%)、气虚血瘀12例(12%),不同证候的分类症状出现频次各不相同。结论: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中医证候的发生以风犯肺卫最多,分类症状出现频次各有特点,以肺肝相关证候最为常见。  相似文献   

15.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中医证候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个累及周围关节为主的多系统性炎症性的自身免疫疾病.本病多侵犯手、足、腕等小关节,如不给予适当治疗,病情逐渐加重,最后可引起关节畸形、强直和功能丧失,导致不同程度的残疾.目前西医治疗RA尚无特效方法,且长期服药毒性和不良作用较大.而中医药在防治RA方面具有较大的潜力与优势,正日益受到国内外医学界的关注.中医药治疗RA的特色在于辨证论治,而证候机制研究一直是相关研究的重点与难点,对于全面认识疾病的本质、提高防治效果具有重要意义.现将近年来RA的中医证候学研究进展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银屑病中医证候的时相性进行研究。方法采用临床流行病学群体研究的方法,通过前瞻性、多中心、大样本的设计,调查银屑病血热证、血燥证和血瘀证3个主要中医证候,在不同病期、病程等方面的证候分布及演变规律,揭示银屑病中医证候的时相性。结果银屑病血热证、血燥证、血瘀证证候的分布与病期、本次复发时间密切相关,而与总病程无关。结论银屑病3个主要证型之间存在着时相性,每一次发病初期为血热证,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转化为血燥证或血瘀证。  相似文献   

17.
证候一直是中医药研究的核心问题,但证候的复杂性使其很难通过现代医学的还原论方法来阐释。代谢组学是新近发展起来的一种组学方法,因其具有整体、动态等特点,与中医思维不谋而合,因此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证候的研究,且已显示出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18.
转化医学是将基础医学研究的成果较快地转化并应用于疾病预防、诊断和治疗及预后评估中的一种医学模式。该医学理念一经提出,便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得到迅速发展。我国起步较晚,但近几年已引起高度重视,并已相继成立了一些研究机构。同时,我们也认识到转化医学理念的兴起给中医药事业发展创新提供了一个方向;对促进中医理论的广泛传播和建立新的诊疗技术、促进和加快中医药研究向更深层次水平迈进提供了一个时代良机。  相似文献   

19.
中医证候的组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后基因时代的到来,“组学”研究成为了生命科学领域的新热点。而广大的中医工作者通过应用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等“组学”技术,对中医证候的生物学本质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