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Calot三角胆囊颈胆囊管外膜下间隙分离法(简称外膜下分离法)在腹腔镜胆囊切除(LC)术中应用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005年7月至2009年7月2642例LC术中应用外膜下分离法解剖分离胆囊颈和胆囊管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2642例LC成功2591例(98.07%),中转剖腹手术51例(1.97%),3例(0.11%)术后残留胆总管远端小结石,无胆管和血管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无手术死亡病例,全组病人均恢复良好。结论LC术中应用外膜下分离法,可有效防止胆管和血管损伤,减少胆管和胆囊管残端残留结石的发生率,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Calot三角胆囊颈胆囊管外膜下间隙分离法(简称外膜下分离法)在腹腔镜胆囊切除(LC)术中应用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005年7月至2009年7月2642例LC术中应用外膜下分离法解剖分离胆囊颈和胆囊管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2642例LC成功2591例(98.07%),中转剖腹手术51例(1.97%),3例(0.11%)术后残留胆总管远端小结石,无胆管和血管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无手术死亡病例,全组病人均恢复良好。结论LC术中应用外膜下分离法,可有效防止胆管和血管损伤,减少胆管和胆囊管残端残留结石的发生率,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胆囊三角区内胆管、胆囊动脉的解剖特点,并应用于临床实践,确定胆囊三角恰当的处理方式,避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并发症的发生。方法:采用经常规防腐处理的成人尸体标本52具,先以H形解剖法浆膜下游离胆囊颈管,行胆囊三角区显微解剖,观测胆囊动脉的起始、走行、分支分型、进入胆囊的位置及与周围结构的解剖关系,以及胆囊管汇入胆总管的方式、位置,并应用于76例LC术中,观察其手术效果。结果:尸体解剖中经胆囊颈管H形解剖法显露的胆囊颈管浆膜下尸体解剖及术中均未发现胆管、血管。尸体解剖中见经右肝前、后动脉及胃十二指肠动脉发出异位胆囊动脉(分别为2例、4例及3例),多支型胆囊动脉与胆囊管伴行支及胆囊管后支(5例),平行型胆囊管(10例)。LC术中经H形解剖胆囊颈入路完成73例,胆囊颈管与壶腹连接处均无紧密粘连,经右肝前、后动脉及胃十二指肠动脉发出异位胆囊动脉分别为1例、2例、2例,多支型胆囊动脉与胆囊管伴行支及胆囊管后支4例,平行型胆囊管6例,胆囊管汇入右肝管2例,向后汇入肝总管后壁2例。全组均无肝外胆管损伤。结论:经胆囊颈管H形解剖法是LC的安全入路,利于辨清胆囊三角内的解剖结构及变异,可有效避免LC并发症的发生,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胡从兵  田夫  戴忠莲 《腹部外科》2000,13(6):356-357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LC)中胆囊管、胆囊动脉的处理方法 ,减少术中胆道损伤。方法 综合 880例LC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 880例中重度粘连 89例 ,其中 81例均尽量靠胆囊壁侧分离处理胆囊动脉、胆囊管而达到满意效果。 8例因Calot三角呈冰冻粘连而中转开腹手术。 2例因上钛夹时撕脱血管 ,经吸净术野的出血 ,找到出血点再钳夹而顺利止血。以上病例均无胆道损伤及其它并发症发生。结论 LC时辨认Calot三角处的解剖 ,不盲目止血 ,正确放置钛夹 ,遇粘连严重和解剖关系不清时 ,尽量靠胆囊壁侧分离处理胆囊动脉、胆囊管 ,可预防胆道损伤  相似文献   

5.
LC中胆囊动脉胆囊管的局部解剖观察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胆囊动脉及胆囊管的局部解剖情况 ,减少LC副损伤 ,提高LC成功率。方法LC中 ,在监测器屏幕上观察每例病人胆囊管、胆囊动脉的局部解剖和变化并记录。结果 本组4 0 2例中有 35 6例胆囊动脉、胆囊管局部解剖明确 ,LC成功率 10 0 % ,无肝外胆管损伤 ,4 6例胆囊动脉、胆囊管局部解剖不明确 ,中转手术 1例 ,胆漏 1例 ,LC成功率 95 % ,P <0 .0 5。结论 LC中明确局部解剖情况及其变异 ,对于提高LC成功率 ,减少副损伤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围肝门部管道少见变异的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围肝门部少见胆道和血管解剖变异及胆管和血管损伤的防治。方法1992—2006年,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在LC中对5例围肝门部管道少见变异进行了解剖及处理。均在气管插管全麻下,人工CO2气腹,采用“三管-孔-脏器”的显露方法,解剖围肝门部管道及胆囊切除。结果右肝管、肝右动脉及胆囊动脉变异1例,双胆囊管1例,变异的胆囊动脉及病理的胆囊管1例,异常的胆囊动脉和胆囊管合并迷走胆管1例,胆总管、肝总管、门静脉异常1例,均成功进行了胆囊切除手术,未发生血管及胆管损伤。结论应加强LC术中对异常胆道变异的认识和处理水平,对减少并发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应用腹腔镜下胆囊动脉入路精细解剖胆囊三角技术预防腹腔镜胆囊切除(LC)术中胆道损伤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2014年6月期间2 200例采用此技术行LC患者的临床资料,该技术要点即优先处理胆囊动脉,精细解剖、掏空胆囊三角,完全充分的显露三管关系。结果:2 152例患者顺利完成LC,均未发生胆道损伤,其余48例(2.18%)因Mirizzi综合征、胆囊十二指肠内瘘、胆囊癌中转开腹手术。手术时间20~55 min,平均35.5 min;术中出血量5~50 m L,平均15.5 m L;术后住院时间3~5 d,平均3.5 d。术后随访3~12个月,无肝内外胆管狭窄、胆瘘、腹腔脓肿等并发症发生。结论:采用"腹腔镜下胆囊动脉入路精细解剖胆囊三角"技术能有效预防LC术中胆道损伤,可作为手术规范积极推广。  相似文献   

8.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致胆管损伤17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致胆管损伤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LC致胆管损伤1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11例胆总管损伤,4例肝总管损伤,2例右肝管损伤),并分析其原因及处理方法。结果:20000例LC中发生胆管损伤17例,占0.085%(17/20000),胆管损伤的主要原因是解剖变异,周围组织粘连,局部充血水肿。主要行胆肠Roux-en-Y吻合,T管支撑引流,尿管支撑引流并直接吻合瘘口等。17例胆管损伤患者经过上述处理后均痊愈出院,随访半年以上,恢复良好。结论:胆管损伤是LC术中严重且常见的并发症,掌握胆囊三角的解剖技巧,处理好胆囊管、胆囊动脉是减少胆管损伤的关键。对解剖异常,粘连严重,局部充血水肿的患者应给予高度重视,一旦发现胆管损伤及时中转开腹,经过及时有效的处理,可避免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中胆管和血管损伤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206例LC的临床资料,分析胆管和血管损伤发生的原因。结果胆管损伤3例,为损伤浅表分支胆管(3级胆管)1例,肝总管损伤2例。血管损伤3例,为胆囊动脉损伤2例,门静脉损伤1例。行腹腔镜分支胆管缝合术1例,腹腔镜肝总管T管引流2例,中转开腹处理血管损伤3例,其中1例门静脉损伤病人死亡。5例随访1~5a,均无不良反应。结论操作者经验不足、思想麻痹,胆囊三角区致密粘连、解剖不清、操作不规范是损伤的重要原因。利用吸引管分离保持解剖面清晰、顺逆结合法切除胆囊、严格规范操作是防止损伤的重要方法。操作解剖困难时应及时中转开腹。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胆囊管的解剖特点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中预防胆道损伤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1月至2011年12月施行2 140例LC的临床资料。结果:2 140例均成功完成LC,无一例肝外胆管损伤。2 072例有典型胆囊管解剖学特点,短胆囊管43例,胆囊管汇入胆总管过低10例,胆囊管开口于胆总管后壁9例,胆囊管与胆总管共同一侧壁并行6例。术后8例发生并发症,其中发生胆漏再次手术4例,穿刺孔出血1例,切口感染1例,胆总管残留结石2例,术后经ERCP取出结石。结论:熟悉胆囊管解剖特点是预防LC肝外胆管损伤的重要措施之一。LC术中在重视胆囊三角区仔细解剖的基础上,离断胆囊管前,不论胆囊管有无变异,均应根据胆囊管的解剖特点,明确无误后离断,以防止发生肝外主要胆管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